微循环讲解及实操

合集下载

微循环讲解及实操

微循环讲解及实操

微循环讲解及实操血液循环一、定义:血液由心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又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二、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

心脏位于胸腔内,在隔以上居二肺之间,约有2/3在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侧,其大小相当于本人拳头。

心脏是人体内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肌性泵)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大动脉、中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中静脉、上下腔静脉,心脏和血管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流动。

三、循环路线:血液循环又分为相互连接的两部分即: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式同时进行的,是血液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连接心房的血管称静脉,故连接左心房的肺静脉装的是动脉血,连接心室的血管称动脉,故连接右心室的肺动脉装的静脉血)。

详见附录:人体血液微循环图微循环微循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由微循环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血液流变学三大部分组成。

它是利用微循环的理论与技术直接观测人体微循环的变化。

一、微循环定义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组成部分,是指血液由微动脉流经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微静脉的循环。

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

二、微循环生理特点1、管径很细,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2、血管很长,一个成人的微血管连结起来约为9.6万公里,可以绕赤道周径二周半;3、血流很慢,由于压力低所以血流慢0.4——1毫米/秒;4、管壁很薄,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约为一白纸的1%厚度;5、数量众多,全身约有100多亿根。

三、微循环的功能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向组织送氧气和养料,同时也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是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微循环还具有信息传递和能量传递的功能。

人体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因此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远远不够得,还必须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活动才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因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驱动着微血管内的血流,起到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因此微循环又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第一章微循环的基本概念一、定义: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传递活动,肢节动物是通过组织间隙中的血淋巴进行传递,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

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环。

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为微循环(田牛教授于1993)。

二、微循环的组成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8-30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微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从血管壁的结构看,小动脉管壁厚,有内弹力板、一至数层平滑肌细胞;小静脉管腔大、管壁较厚、内压低。

现有材料都证明,不能通过小动脉、小静脉壁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壁的基本结构是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组成。

细静脉管腔增大,外周细胞向平滑肌转化。

细动脉管壁稍厚有一层平滑肌细胞。

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细动脉的管壁结构适合于物质通过。

大量医学实验工作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及毛细淋巴管是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与循环血液之间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毛细血管是微血管中最细小的部分,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管径一般在5-9微米,红细胞需要通过变形才能通过管径小于红细胞直径的毛细血管。

微循环ppt课件

微循环ppt课件
节微循环的血流量。
体液调节
激素、生长因子等体液因素通 过与微血管上的受体结合,调
节微循环的血流量。
局部调节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产物可以 局部作用于微血管,调节微循
环的血流量。
整体调节
通过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高级中枢对微循环进行整体调
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03
微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微循环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保证血液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能够及时输送到组织细胞,同 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调节体温
免疫反应
微循环中的血管舒缩变化可以调节体温, 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和止血过程。
微循环的调节
01
02
03
04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 节微动脉的舒缩状态,从而调
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04
微循环的检测方法
直接观察法
01
直接观察法是通过肉眼或放大镜 直接观察微循环的变化情况,适 用于表面微循环的观察。
02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无法观察到微血管内部的血流 情况。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微循环进行观察,可 以观察到微血管和红细胞流动情况。
微循环障碍是指微血管网络中的血流不畅,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充分传输 到组织细胞,同时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出。
微循环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微循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对某些 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脉和微静脉。
血浆
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氧 气和代谢产物,通过微

临床医学—微循环

临床医学—微循环
组织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携走代谢产物, 调节内环境的稳定。 ❖ 微循环的血管数量极多、容量很大、是个很 大的贮血库。改变这个血库的容血量,就可 以调节全身的循环血量和静脉的回心血量。
毛细血管数量和交换面积
人体全身约400亿根 总有效交换面积约1000平方米 心脑肝肾密度高 骨、脂肪、结缔组织密度低
微循环的组成: 微A:总闸门 后微A:分闸 前阻力性Cap. Cap.前括约肌:分闸 真Cap.:营养性血管 通血Cap.:直捷通路 A-V吻合支:调节体热 微V:后阻力性Cap.
.
. .

通血毛 细血管
微循环途径及其作用:
❖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 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 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 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 3.脑局部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 脑各部分的血 流量与该部分的代谢活动程度相关。当脑的 某一部位活动加强时该部位的脑血流量增加, 代谢活动加强引起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的机制 可能是通过代谢产物如H+、K+、腺苷、O2 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 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 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 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 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3)红细胞聚集产生的不良影响:阻力、粘度增大, 外周组织水肿使血管腔变小,加重系统负担。
(二)白细胞的流态
1.白细胞的变形能力差,在微循环中被动变形。 2.白细胞嵌塞:白细胞流到毛细血管处,变形
慢,发生嵌塞,数量增多,嵌塞使血流受阻。
(三)微循环血小板的流变特性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的流变特性随微循环影 响不大。若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发生粘附、 聚集、释放,形成血栓,影响微循环。

微循环检测流程步骤剖析上课讲义

微循环检测流程步骤剖析上课讲义

找微循环血管
•用微循环仪 找到毛细血 管,让客人 清楚看到, 方便接下来 的讲解与沟 通
讲解
•进行微循环 重要性的讲 解
•知正常血管 与不正常血 管的形态, 结合微循参 照图进行对 比,让客人 自己也能判 断(即微循 环话术的铺 垫)
•微循环分区 域讲解
总结
•总结并告知 客户要重点 关注和预防 的部位,并 填写在健康 档案上
预祝: 工作顺利 马到成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口味可能偏重头部血管模糊短小或变形等容易发生供血不足易出现头胀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症状询问有无相关症状此区域属于常见问题区域大部分人都会容易产生以上症状微循环分区判断头部区域颈椎腰椎坐骨腿关节区域出现微循环障碍容易会产生酸麻胀痛肢体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等症状严重易出现关节炎骨质增生腿部静脉曲张等以上区域皆属于常见问题区域大部分人都会容易有不适症状微循环分区判断颈椎腰椎坐骨腿关节区域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容易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严重可引起咽炎支气管炎等
肾泌尿生殖系统
•肾泌尿生殖系统出现微循环障碍,易出现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与关节疼 痛,腰膝酸软,不耐疲劳,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等症状
•血管模糊:询问是易疲劳乏力,一般为肾气虚,后腰两侧酸胀乏力
•中年以上:可询问பைடு நூலகம்便次数多
微循环检测话术
• 测前: • 先生(女士),您好!请问您原来接触过微循环吗? • 对于曾经接触过的: • 您是在哪里接触的呀?有多少时间了?测过吗?当时怎么样?嗯,您肯定知
• 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 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 血容量相对或绝对不足; • 代谢紊乱,使组织缺氧,酸中毒产生繁殖的严重结果; • 内脏受损; • 严重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凝血。

微循环教学培训详解

微循环教学培训详解
3、输入支和输出支管径比为:1:1.5
第19页,共47页。
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
4、管袢数目
以远心端第一排血管
袢中部二分之一以上为
管袢计数区,低于此线
者不计,模糊不清者不 计。
说明:左起第1条应计
入,第2、3、5、7、9 条管袢亦应计入,第4、 8条模糊不清不计,第6
条底于测量区不计,第
10条超出测量尺度范围 不计。本尺度内管袢数应为6条。图中水平虚线为计数区。 正常:监视器上可以看到7-9条。
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
3、乳头
第38页,共47页。
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
4、汗腺导管
第39页,共47页。
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
5、静脉丛
第40页,共47页。
参考资料:
第41页,共47页。
第42页,共47页。
仪器知识及操作
一、血压仪的常见种类:
第43页,共47页。
仪器知识及操作
二、血压正常值 理想血压:120/80mmHg 收缩压(高压)正常范围 90~139mmHg 舒张压(低压)正常范围 60~89mmHg
第30页,共47页。
第31页,共47页。
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
5、白细胞数目 6、白微栓
第32页,共47页。
白微栓1
第33页,共47页。
白微栓2
第34页,共47页。
白微栓3
第35页,共47页。
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
三)、袢周状态: 1、渗出
第36页,共47页。
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
2、出血
第37页,共47页。
和微静脉的通道,其管壁结构类似微动脉。在人体某些部分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特别是手指、足趾、耳廓等处,这类通路较多。动-静脉吻合在功能上不是进 行物质交换,而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动静脉吻 合支开放增多,皮肤血流量增加,皮温升高,有利于发散身体热量。环境 温度低时,则动静脉短路关闭,皮肤血流量减少,有利于保存体热。动静 脉短路开放,会相对减少组织对血流中氧的摄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例 如感染性和中毒性休克时,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可加重组织的缺氧状况。

健龙健康体检联谊会—微循环障碍专题讲解

健龙健康体检联谊会—微循环障碍专题讲解

心脑血管病人 为何夜间好发
• A、血 压 血糖骤 升 ,导 致 突 发 • B、药 效 降 低 ,导 致 突 发 • C、用 枕 不 当 ,导 致 突 发 • D、紧 张 失 眠 ,导 致 突 发
中脉寝具 怎样调整微循环?
红外线的生物热效应
人体是能发热的生物 体,当外来红外辐射的强 度超过了生物体的本身的 散热能力,就会使被照射 机体的局部温度升高,这 就是红外线的热效应。热 效应作用于人体会引起一 系列的生理反应:
➢ 症状改善:食欲好,大便通畅,睡眠质量改 善,头晕胸闷、耳鸣、视物模糊、手足麻木 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骨关节、心脑血管 等慢性病控制良好,……
内调外治见真效
1——15年 (远期效果)
➢ 全面提高血管质量,血管年轻10-20岁,人体 的相应器官功能得到加强;
➢ 老年斑开始淡化,面色、精神好,延缓衰老; ➢ 机体免疫力提高,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病; ➢ 坚持内调外治,可延长7-10年的人类寿命。
防治痛风
降血脂清垃圾
健康身体从足保健开始
足疗按摩器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人有脚 尤如树有根 树老根先竭 人老脚先衰
什么是中脉足疗按摩器?
脚是人体的缩小版,每只脚有26块骨骼、38 个腧穴、6条正经、32个反射区和7200个神经反 射点,中脉的足疗按摩器利用远红加热,机械按 摩代替人工按摩,对脚部的经络、穴位、全息反 射区进行刺激按摩,通过神经反射对全身组织器 官和病变部位进行调解,以达到调节微循环,促 进大循环,减轻心脏负担,阻止废物产生,促进 炎症吸收,提高机体机能的目的。
高血粘、高血糖、高胆固醇
➢ 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冠心 病、动脉硬化…
➢ 器质性病变:糖尿病、关节炎、 风湿、类风湿、骨质疏松、 前列腺炎、静脉曲张、脉管 炎…

微循环的基本知识

微循环的基本知识

微循环的基本知识1、血液微循环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机体,人体的五脏六腑各种器官都是“血肉相连”的。

任何一个器官,任何一个部位都遍布着许许多多的微细血管,这些微血管最细的仅2微米,最粗也不过100微米,它们均小于人体头发的二十分之一。

它们的血管壁均很薄,大约是一张纸的百分之一,这些微细血管因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的不同,而分别被称为细动脉、细静脉、毛细血管。

人的全身大约有300亿根微细血管,这些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连接起来,其总长度可绕地球周长的二周半,有九万公里。

这样,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到达组织细胞。

同样的道理,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因为心脏的收缩力太小,那么血液从心脏输出后,靠什么力量才能输送到那么遥远的场所呢?那就是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活动才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

同时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

这样,微血管起到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变成了“第二心脏”。

实际上微循环的功能远远超过了“第二心脏”。

因为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的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它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给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

同时还将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例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带出。

因此,微循环是人全身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最基本的保证。

人体的任何器官、任何部位,其中包括心脏在内都必须要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微循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

当心肌循环障碍时,人体可出现心慌、胸闷、早博、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当脑微循环阻碍时,可出现神情衰弱、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至面瘫、偏瘫、中风、痴呆等;当肝微循环障碍时可出现腹痛、腹涨、食欲不振等;当肾微循环障碍时出现腰酸腰痛、血尿、尿蛋白、水肿等症状;当皮肤微循环障碍时可出现瘀斑、老年斑以及手足麻木、身体上蚁走感及全身不适等异常感觉;全身微循环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