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纠错策略研究
英语学习中语言错误及纠错策略的研究

英语学 习中语言错误及纠错策略的
2 .前 一种 是规则 泛化 ,除 了规 则泛 化之外 ,还
这 种错误 在笔 试 中表 现得 尤为 明显 。
有一 种 规则 忽 略 ,这也 是 英语 学 习 中常 见 的语 言错 误 ,前一 种 是过 分 的强 调 英语 的规则 ,这一 种 类 型
错 误 的原 因 ,这 一 纠错方 式在 操作 阶段适 用 。这个 时 期学 生 出现错 误 的频率 比较 高 ,这 时纠 正有 利于
际运 用 的 到时 候 ,学 生想 表 达 自己的感 情 ,就 不再
重视规 则 ,而是无 视规则 , 在一 些书 面表达 题型 中 , 学生就 经 常出现类 似 的错误 。
3 .第 三种 常见 的英语 语 言错误 就是 学 生心 中有
a m 以及 a r e的泛 化 。中学 生在进 行 口头英语 表达 的时候 ,
语句 子 H e t e l l s U o . 再 比如 ,英语 句 子L o o k ,t h e r e a r e a l o t o f p e o p l e s t a n d t h e r e 等 ,在 实
一
语言进行情景模拟,这是训练学生英语说得是否流
利 的关 键 ,这个 时候 要让 学 生 自由地 去发 挥 ,不要
过 多 干涉 学生 ,要 多帮 助他们 ,在练 习结 束之 后再 中学 生英语 学习 中常见 的语言错 误
对 错误 进行 总结 和 纠正 。在 复 习的时 候 ,教师 要 引
、
他 们记 住正 确 的表达 方式 。其 次是 间接纠 正 ,在学 生 出现 语言 错误 的 时候 ,教师 可 以通 过语 气 、手势 等 方式 间接 地 指 出错 误 所在 ,这种 方 式在 运用 阶段 比较适合 。再 次是学 生 自己纠正 , 在老 师的提 示下 ,
(完整版)小学生“数学错题集“有效利用的研究方案

8 教师可以针对全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按单元内容进行记录,把收集的错题打印成一张数学练习试卷,让学生再次巩固练习、订正,尽量缩短错题在学生脑海中的遗留时间。等到学期结束时,教师再把平时的错题练习试卷积累成册,进行期末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从而避免无目的,无重点地低效率复习。同时,积累成册的“数学错题集”也能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借鉴。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创建错题集,并利用好错题集,营造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辨析能力、反思能力、迁移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至8月) (1)收集资料。 (2)学习理论。 (3)调查研究,对当前学生数学学习中错题的成因和对错题价值的挖掘程度面对本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 (4)制定研究方案 。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 (1)按《研究方案》初步实施,探索研究在实践中错题集的如何规范建立和有效利用。 (2)教学中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研究学生对待错误的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现代汉语的语法误用与纠错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的语法误用与纠错策略研究现代汉语是中国人民最为常用的语言,然而,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语法误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语法误用会影响沟通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因此对于语法误用的纠正和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常见语法误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纠错策略。
一、名词的误用与纠错策略名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常被用于表示人、事物、地点等。
然而,在使用名词时,人们常常出现误用的情况,特别是在指代上的错误。
1.1 代词的误用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中,经常出现主、宾语代词的混淆。
例如,一些人会错误地使用“我”代替“你”或者反过来。
这种错误使用代词的情况是因为使用者在思维和表达上存在混淆。
纠错策略:为了避免代词的误用,学习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特别是在语境明确的情况下,加强对各类代词的区别、用法和搭配的学习,提高对代词的敏感度。
1.2 专有名词的误用专有名词指具体指代特定人物、地点或事物的名词,如人名、地名、机构等。
在使用专有名词时,有时会出现大小写、缩写的错误使用。
纠错策略:正确识别专有名词的大小写和缩写形式,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相关文献以及严格执行规范的写作规则,以避免专有名词的误用。
二、动词的误用与纠错策略动词是表示动作和状态的词类,其误用比较常见,尤其是在时态、语态和动词搭配等方面。
2.1 时态的误用时态是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所处的时间,常见的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在使用时态时,人们常常出现过去式和现在式的混淆,导致语句的混乱。
纠错策略:提高对各类时态的辨析能力,理解不同时态的概念和用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形成正确使用时态的习惯。
2.2 语态的误用语态指动词表示动作的发出方向和动作的承受者之间的关系,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在使用语态时,常常出现主被动语态混淆的情况。
纠错策略:学习者需要理解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和用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增强运用语态的能力。
2.3 动词搭配的误用动词搭配是指在句子中,动词与其他词性的词搭配使用。
容错纠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容错纠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容错纠错是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于输入错误或者系统错误进行检测和修正的能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容错纠错机制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容错纠错机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容错纠错机制往往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
当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处理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因此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支持容错纠错机制。
这给计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现有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应对复杂情况时效果不尽如人意。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环境和条件,这就要求容错纠错机制能够适应各种情况,并保证高效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和修正。
然而,目前许多容错纠错机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最后,对于容忍错误和自动修正这样强调“人性化”的机制还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这种强调“人性化”的方式可能会导致人们对错误变得越来越容忍甚至无感,并且会导致人们变得依赖这种机制。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优化资源分配策略,提高容错纠错机制的效率。
当前,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计算资源不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在应用容错纠错机制时,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弹性计算资源。
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计算资源,实现系统在容错纠错过程中的高效利用。
二、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复杂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针对现有容错纠错机制难以适应复杂情况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加强模型预测和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模型和算法来提高信息处理和修正的准确度。
其次是开发智能化、自适应性更强的容错纠错机制,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条件灵活调整运行方式,并实现自动学习和适应。
三、平衡“人性化”和“责任心”。
对于容错纠错机制强调“人性化”导致人们对错误容忍度增加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首先是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通过加强对容错纠错机制的科普和普及,使人们明白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醒大家依然需要保持警惕性和主动性。
三年级学生除法计算常见错误分析及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

三年级学生除法计算常见错误分析及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除法计算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除法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因为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运算错误。
针对这些常见的错误,本文将结合实践研究,分析三年级学生在除法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除法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除法概念时,常常会出现对于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混淆,以及对于除法与减法的区分不清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解决策略:(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品分配或者图片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是一种反向的乘法运算,即通过减去被除数的多少个除数来计算商。
(2)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除法概念,加强学生对于除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计算过程中常见的运算错误在具体的除法计算过程中,三年级学生还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运算错误,例如错位运算、计算不准确、漏算等问题。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计算结果。
解决策略:(1)加强学生的除法计算能力训练。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步骤,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技巧。
(2)设置一些具体的计算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并找出错误,加强他们对于除法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纠错能力。
(3)利用计算题目进行口头算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加强他们对于除法计算过程的掌握。
通过上述的解决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三年级学生解决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技巧。
这些策略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课堂情境,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为了检验上述解决策略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实践研究。
我们通过教学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随后,我们设计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并进行了口头算术训练,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强他们的除法计算能力。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际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研究

我国学者高远 o 0 黼
பைடு நூலகம்
言错误产生的语言学因素的角度提出了语
T h e r e a r e ma ny s t u d e n t s d o n ’ t p a y a t t e n i t o n t o he t i mp o r t a n c e o f
科 教 文 化
・ 1 7 5 ・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际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研究
孙 靖 宇
( 哈 尔滨工程 大学 外语 系,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本文以语 言学领域 的错误分析理论 为基础 , 对大学生英语 写作 中所犯的语际错误进行 分析 , 并对纠错 实践 中应采取的策略进 行探讨 , 旨在探 索有效的大学英语 写作教 学模 式, 切 实提 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 关键词 : 大学英语 写作 ; 错误分析 ; 语 际错误 ; 纠错理论 ; 纠错策略 1概 述 语从句 t h a t c a n n o t b O
际错误和语内错误的分类力怯。 语际错误是由“ 语言迁移产生的—种错洗 e x e r c i s a河改为定语从句 w h o d o n ’ } 去掉 t l l e r e re a ) 是指学生的母语及文化习俗对正在进行的英语学习产生干扰 而导致在语 F i n l a l y , t h e r e w a s a s t r i k e b r o k e o u t .( 石 】 不 用此句式去掉 t l l e r e w a s ) 音、 词汇、 语法和交际等) 面因借助于 骊 出现白 q 错误” 。语内错误是指 he T r e i s n a o l d s a y i n g g o e s .( ' i f ]  ̄  ̄J W A s n a o l d s a y i n g g o e s ) ‘ . 生根据已获得的、 有限的、 不完整的知识和经验类 推出偏离规则的、 不 另夕 } 摸 语中的存在句式还有其他的—些错误使用。如: 正确的语言形式和交际形式” 。 T h e r e e x i s t a n o he t r c h o i c a( 主渭不—致, 应改为 e x i s t s ) I n my h o me t o wn ,t he r e a ls o h a v e ma ny s p e c i l s a u p e r s t i t i o n s . 2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语际错误研究 2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he t r e ” 与‘ ' h a v e ' ’ 混用应 . 为t he r e re a l a s o ) 本研究 的对象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年级 1 1 个班共 I f t h e r e s t i l l h a v e a l i t t l e i t m e … ' ' he t r e ” 与‘ ' h a v e ' ’ 混用, 应改为 t h e r e 3 6 4名学生。在 2 0 1 1 年3 月 一2 0 1 2 年1 月两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收集 i s s t i l 1 ) 足够的 学生作文作为 研究语料报据高远的错误分类标准对作文中的典型 2 2 . 6受汉语思维楱- j § : 影响 问代 戈 疑问副词引导的宾语从句 语内和语伤 归类, 诊断错误出现的根沥£ 牛 给出相应的应对策 略。 语序存在问题。英语语法要求疑问代词或副词要放在从句的最前面 而汉 刘 撒 中的语内锗谚 降洌的分 碱 已经 蜾 已然发表。本文 语语法却无此规则。 主要 针刘研究的第二阶段 即 刘 弓 怍中的语际错误边 院。 Y o u n e v e r k n o w a c a l l m e a n s w h a t t o y o u r p re a n t s .( 应改 为 w h a t a 2 2 语际蹦 吴 分析 c a l l m e ns a ) 根据 C o r d e r的错误 对学习者在语 言应用 中的锚误进行分 A s f o r w e w i l l c h o o s e w h a t a s a i 0 b L _ c 压 ; I 为w h a t w e w i l c h o o s ) e 析有 助于了船学 习者当前 掌握的语言体系中存在 的问题从 而有针对 陛 Y o u d o n 。 t k n o w h e i s h o w p a he t t i c . 吐敛 为 h o w p a t h e t i c h e i ) s 的进行指导。通过整理所收集的语料发现 哇 在写作中所犯的语际错误 2 2 . 7语义重复 。 英语中的某些词不应同时使用, 否则会显得罗嗦多余。 主要体现在以下 r 1 个力. 面: S h ew i l l w l a k o nf o o t t ot h et e m p l e … . 撙 o nf o o t ) 2 _ Z 1受汉语思维影响, 某些词的用法错误。例 ̄ l l S ' o w e u s u a l l y v e r y Wh a t ma t t e r s m o r e i mp o r t a n l t y i n j o b s e e k i n g , e d u c a t i o n o r bi a l i t y ? c a r e a b o u t o u r a c t i o n s o n N e w Y e a r 。 s D a y . 汉 语中“ 非常关 ” 是正确的 卓i m p o n a J 1 t l y ) 表达, 而英语中的‘ ' v e r y ' ’ 虽然是“ 非常” 之意但 是却不能用来直接修饰动 S t a m p — c o l l e c t i n g i s my mo s t f a v o i r t e h o b b y .( f a v o i r t e 本身就有 ‘ 殴 词) 。 爱” 之惑可去掉 m o s ) t 2 2 2汉语的语法中, 对延续动词和非延续动词没有非常严格的区分。 Wh i c h o f t h e t w o m e t l l o d s i s m o r e s u p e i r o r ?( s u p e i r o r 本身就有“ 更 受此影响彳 艮 多学生把英语非延续性动词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 好、 更强’ , 之 写 用‘ ‘ m o 体现比车 可去掉 m o r e )
初中数学错题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错题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错题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将学生的错误变成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错题管理策略的建议:
1. 错题记录:学生每次做题后,应该及时记录错题,包括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便以后复习和巩固。
2. 分类整理:教师可以根据错题的难度和知识点将错题进行分类整理,方便统计和管理,也便于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实时纠错:在上课或辅导学生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点和解决问题。
4. 组织错题讲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错题讲解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错题,深入剖析常犯错误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5. 知识点强化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分类整理的错题,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强化练习,引导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有效避免以前的错误。
总之,初中数学错题管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定期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研究的背景(一)现状分析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经常是类同的,有些错误学生是一犯再犯,甚至有的学生一道题目需要订正好几次才能订正好。
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往往简单地把自己的错误归结为粗心、马虎、不认真,我们的老师在对待学生学习上的错误,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和策略,导致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相同的错误屡犯不止,学生学习时间的无效流失,影响教学质量。
此时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经历纠错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观念与做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反思自身的错误,进而升华为“错误观”的教育。
数学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让“错误”美丽起来。
基于以上认识,决定开展《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
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人唐纳德·舍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性实践”以及“反思性实践者”的思想,他的“行动中对行动的反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行动的反思”,二是“在行动中反思”。
所有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错误资源”再利用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错误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时常会产生的一种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节课的对比
班级 09.3
教师 讲授 时间
27
学生 思考 讨论 交流 时间
6
学生 训练 时间
8
当堂 检测
无
当堂 反馈 矫正
实验四
• 我们把初二数学、物理、英语三个学 科一个月前的单元检测试卷中出现的 错题整理合成一张试卷,对原题进行 了错题重考,结果出乎意料:平均分 只有63.7(满分100分),满分卷不到 10%,优秀率(80分以上)只有33.5%。
实验五
• 期中考试后,我们安排英语、数学 两个学科的六位老师分别在自己任 教的班级里,间隔不同时间进行了 一系列的错题重考,题目都是学生 期中考试的错题或类似题型,统计 结果如下:
2
布置 作业
2
跟踪 检测 成绩
83.7
09.4 13 9 14 5 3 1 94.8
• 该实验我们是想验证这样一个问题:是否 由于课堂上老师“教”的原因,导致学生 一开始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就不扎实,从而 留下了很多日后出错的隐患。
• 从实验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 是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 着课堂效益;教师虽然都是给学生“讲” 了,但“讲”与“讲”的效益有很大差别。 低效的课堂,导致一开始接受新知识时就 给学生以后留下了很多出错的隐患。
实验三
• 我们让一个物理老师在自己教的两个平行班里用 同样的方法进行期中试卷讲评,下课的时候,问 学生是否都听明白了,两个班全部学生都举手, 表示听懂了。不同的是,老师在讲的时候,允许 甲班的学生一边听,一边把自己的错题改在试卷 上或者记录到错题本上,而不允许乙班的学生在 课堂上做任何记录,要求课后在自习课上再根据 老师的讲评,独立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遇到 回想不起来的,可以再问老师,下自习课时,老 师要求把整理好的错题本上交,并且进行了批阅。 2天以后,老师用讲评过的错题重组了一张试卷, 在这两个班级同时进行错题重考,统计结果如下:
实验班级成绩对比
班级
期中考试平均分 错题重考 (满分120分) (满分100分)
一班
99.6
83.7
二班
96.8
95.3
• 该实验说明,教师讲评错题后,如 果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课后把错题 纠正过来,而不去检查批改的话, 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听懂 了”而偷懒,偷懒的结果就是再次 做这些错题的时候还出错。
英语备课组三位教师任教班级平均分(满分100分)
错题重 考时间
教师甲
一天后 98.5
一周后 95.8
三周后 95.9
五周后 96.7
教师乙
85.4
83.4
85.5
教师丙 98.9
79.4
77.6
数学备课组三位教师任教班级平均分(满分100分)
错题重 考时间
教师甲
一天后 100
一周后 98.4
三周后 97.9
理论记忆 和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有短时的 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 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 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 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 西就会遗忘, 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 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 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如图)
实验班级成绩对比
班级
不同要求
得分率
甲班
要求边听、边改
89.7%
乙班
课上不做记录, 专心听讲,课后
自习整理。
99.2%
• 该实验说明,讲评错题时,如果学 生边听边记,那就等于学生吃了老 师咀嚼过的“现成饭”,给学生造 成“我会了,我懂了”的错觉和假 象;部分学生并没有学会“真正的 独立行走”,仍然是“在老师搀扶 下的行走”。
数学期中考试不该错的题目统计
题号 3
7 12 15 17 23 25 (3) (1)
错答 42 19 28 17 51 52 23 人数
错答 37.5 17 25 15.2 45.5 46.4 20.5 率
学生的困惑
• “老师,我自认为我的数学基础不错,为什 么有些问题平时上课错了,后来我自认为 弄懂了,可在单元测试中又错了,我把它 都整理到纠错本上了,而期中考试考到本 题,我还是失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 样,一错再错,我真得对自己没信心了。”
• “老师一讲我就懂,但自己做往往还出 错。”
• “上课我听得很明白,结果做题时又做错 了。”
我们的问题
老师讲过,学生练过,错题也改 错了,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为什 么还是错?
二、归因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
实验一
• 首先随机听了初二数学周老师的一节常态 课《分式的加法与减法》,并利用上操时 间对该班学生就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跟 踪检测;
有效纠错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的抱怨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结束后,初二数学成绩不理想。在质 量分析会上,初二数学备课组组长李 老师一脸委屈和无奈地抱怨说:“这 些学生真是怪了,课堂上都讲过了, 而且很多都是学生做过,错了又纠正 过的题目,这次考试还是错!”而且 出示了详细的错题统计。(见下表)
实验二
我们让一个英语教师在她任教的两个平 行班里,对期中考试试卷进行了同样的试 卷讲评后,在成绩好点的1班,只是口头上 要求学生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但 在成绩略差点的2班,就错题的纠正和整理 做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讲评后的第二 天把整理好的错题本上交,老师进行批阅, 并对部分出错特别多的学生进行了面批。 三天后,两个班同时进行错题重考,结果2 班平均分高出1班11.6分。
五周后 97.7
教师乙
95.6
89.4
90.5
教师丙 99.5
74.4
75.6
实验四和实验五的结论
1、学生纠错须及时。通过两个学科的甲教师和 乙教师的对比,可以看出,如果在老师讲评后1— 2天的时间内,趁热打铁,让学生独立把错题再完 成一次,这时的效果最好;否则如果等到一个星 期后再组织错题重考,显然效果大打折扣; • 2、学生纠错须反复强化。通过两个学科的甲教 师和丙教师的对比,可以看出,即使都在讲评后 的2天内进行了错题重考,如果间隔一个周后,不 再进行一次巩固强化的话,等到第三个周再检测 的时候,学生的错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