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一位当代结构设计师对概念设计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结构概念设计的理解

对结构概念设计的理解

对结构概念设计的理解
结构概念设计是指在进行建筑、工程或产品设计时,对其整体结
构的理念和框架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

它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项关键
工作,可以影响到建筑物、工程或产品的功能、稳定性、可靠性和美
观性等方面。

在结构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需求:设计师需要明确建筑、工程或产品的功能需求,
确保结构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2. 结构形式:设计师需要根据功能需求、预算限制和地理环境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悬挑
结构、拱结构和网壳结构等。

3. 材料选择:设计师需要根据结构的性能要求和预算限制,选
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难度等
特点,需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材料。

4. 载荷分析:设计师需要对可能的荷载进行分析,包括自重、
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通过载荷分析,设计师可以确定结构所
需的强度和刚度,并确定结构的安全性。

5. 结构布置:设计师需要确定建筑、工程或产品的结构布置,
并考虑不同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合理的结构布置可以提高整体的稳
定性和均衡性,减轻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结构概念设计是建筑、工程或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可以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和方向。

通过全面考虑结构的
功能需求、结构形式、材料选择、载荷分析和结构布置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师可以制定出合理、经济、安全、美观的结构方案。

对结构概念设计的浅显理解

对结构概念设计的浅显理解

谈谈结构概念设计的理解教科书上对概念设计这样定义: 概念设计就是指结构工程设计中,结构工程师运用‘结构概念’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工程师的这种判断能力主要来自工程师本人所具有的设计经验、对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的认识、力学知识和专业 知识、对地震震害经验教训和试验研究成果的理解和认知。

这样的定义对于像我这样的菜鸟来说,定义明确、清晰,有助于清晰认识概念设计的内容,概念设计不是结构大师们的专利,普通的设计人员照样也是有意无意的用到概念设计,可是概念的判断从哪里习得的呢?结构工程设计一般分为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对于处于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来说,就要分别进行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这也是正是结构力学的课程所提到的两个方面。

而这些结构计算只是对结构化的实际建筑模型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模型,计算模型要反映实际模型的静力特性和动力特征,因此还要从计算保证措施上重视,保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这个过程就是要从结构概念上进行判断分析。

结构计算方面,在结构布置要受力清晰、传力明确,结构构件的布置体现了荷载的传力路线,也决定力基础的受力形式。

结构工程的两个基本方程,F K =∆ , .....0m x c x kx m x ++=- ,静力学方程反映了力、刚度、变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结构设计就是要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变形能力。

动力计算采用的反应谱方法也是一种静力计算方法。

刚度分布变化影响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布,荷载会按照最大刚度和最短路径进行传递,这能够体现结构概念能够指导实际的结构计算,使结构计算模型传受力明确、清晰。

结构设计的概念小到一个悬臂梁、简支梁,达到一个超高大楼的概念应该是一致的,一个悬臂梁的拉压弯剪扭的受力特征明确,可以得出丰富的结构概念,构件的截面特征、受力特点的变化趋势,是能够反映高层大楼的受力特点的,如果把高层建筑看成一个悬臂构件,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如何更有效也就显而易见了。

谈对概念设计的一些看法

谈对概念设计的一些看法
体 系 的 单 独 构件 。 目前 , 们 在 具 体 的 空 间 结 构体 系 整体 研 究 人 上 还 有 一定 的局 限性 ,在 设 计 过 程 中采 用 了许 多 假 定 与 简 化 。 作 为 结 构 工 程 师 不 应 盲 目地 照 搬 照 抄 规 范 , 该 把 它作 为 一 种 应 指 南 、 考 , 在 实际 设 计 项 目中作 出 正确 的选 择 。这 就 要 求 结 参 并 构 工 程 师对 整 体 结 构 体 系 与 各 基 本 分 体 系 之 间 的 力 学 关 系 有 透彻的认识, 把概 念 设 计应 用 到 实际 工 作 中去 。 所 谓 的概 念 设计 一般 指 不 经 数 值 计 算 , 尤其 在 一 些 难 以 作 出精 确 理 性 分 析 或 在 规 范 中难 以规 定 的 问题 中 , 据 整 体 结 构 依 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 系、 结构 破 坏 机理 、 震害 、 验 现 象 试 和 工 程 经 验 所 获 得 的 基 本 设 计 原 则 和 设 计 思 想 , 整体 的 角 度 从 来 确 定 建 筑 结构 的总 体 布 置 和 抗 震 细部 措施 的宏 观 控 制 。运 用 概 念 性 近 似 估 算 方 法 , 以在 建筑 设 计 的 方 案 阶段 迅 速 、 效 可 有 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 比较 与选 择 , 得 方案 往 往 概 念 清 晰 、 所 定 性 正确 , 免 后 期 设 计 阶 段 一 些 不 必 要 的 繁 琐 运 算 , 有 较 避 具 好 的 的经 济 可 靠 性 。 同 时 , 是 判 断 计 算 机 内力 分 析 输 出数 据 也 可 靠 与 否 的 主 要依 据 。 比如 , 的设 计 人 员 用 多 、 层 结 构 三维 空 间 分析 程 序 来 有 高 计算底层框架 , 还人 为地布 置一些抗 震墙 , 即不能满足楼 层问 的合 理 刚度 比 ,也 不 能 正 确 地 反 映 底 层 框 架 在 地 震 时 受 力 状 态 。问题 在于 结 构 概 念不 明确 , 考虑 这 两 种 结 构 体 系 的 差 异 。 没 软 件 的选 择 和 使 用 不 当 , 成 危 害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美 国 一 些 著 造 名 学 者 和 专 家 曾警 告 工 业 界 :“ 用 计 算 机 造 成 结 构破 坏 而 引 误

一位当代结构设计师对概念设计的思考范文

一位当代结构设计师对概念设计的思考范文

土木工程设计师,必看电影:《詹天佑》!!强烈推荐!现状与当时是多么的相似!清朝的王爷千般阻挠,武断指挥,克扣工程款。

事情更不好办。

中外合作和较量的本质。

倘若詹天佑复生,看到北京南站,上海南站,武汉新站,广州新站等一个个重大工程前期的概念设计大权旁落,天佑是何等心情?!洋人工程师就成了突破“专家审查”,有效途径,中国专家又怕洋人,一百年都没有变!特别新CCTV之后,尤其是CCTV新楼之后,基本给世界一个信号:中国,钱多,人傻,快来!专业的,非专业的,中国通洋人都来到中国,他们读的历史和中国方面的书,比中国人读书都多,他们深知中国的现状,他们一直研究中国的历史,,每月读2本中国书,我曾经笑着对一位洋人工程师朋友讲:“你在中国获得成就远远比欧洲大的多!”他笑点头,这句话比较有意思的。

和这位朋友打过几次交道,出现分歧的时候,拍桌子大骂发生过一次,尽管大骂过,这点和中国人不同,他们不计较大骂,照样笑嘻嘻地,洋人厚黑功底比较深。

中国的资质审查制度,只能给中国的留下施工图设计,在重大的项目工程中,尤其是典型的建筑工程中,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基本被西方把持,留给中方的仅仅是价格低下,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些基本上是查核规范的工作,这个又是中方擅长的,乐不思蜀,控制权和决断权仍然要竞争。

基础设施方面,李国豪等老一辈在南浦大桥的建设成功,夺回了重大桥梁的设计权,比较一下西方知名大学麻省,耶鲁,卡耐基梅隆,斯图加特,苏黎世高工与中国知名大学同济,清华等的教科书和课程表,以及哲学教育,就知道民用建筑方面需要一代甚至几代的努力,或许会赶上,超越。

也就是民国期间,我们的建筑工程师们建造了一大批杰出的结构工程,杭州钱塘大桥,中山纪念堂(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包括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建筑结构,如北京火车站,上海同济大礼堂等等一批当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境况下,研究土木工程史就知道当时处于前列,欧美的在工程师很惊讶中国的水平。

当时西班牙,德国,瑞士,墨西哥等国际友人注意到了中国的结构设计水平。

概念设计感悟心得体会(3篇)

概念设计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和设计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概念设计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从事概念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概念设计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创新是概念设计的灵魂概念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设计出具有前瞻性和独特性的作品。

1. 善于发现问题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首先要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在概念设计中,我们要关注行业动态、市场需求、用户痛点等方面,从中挖掘出有潜力的设计方向。

2. 拓展思维边界在概念设计中,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拓展思维边界。

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关注跨界领域,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问题。

3. 注重原创性原创性是概念设计的生命线。

我们要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智慧,避免抄袭和模仿。

只有独具匠心的作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沟通与协作是概念设计的保障概念设计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设计师需要与团队成员、客户、供应商等各方进行沟通与协作。

以下是我在沟通与协作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善于倾听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人的需求,还能激发我们的创意灵感。

2. 明确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明确项目目标,确保团队成员和客户对项目有共同的理解。

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和矛盾。

3. 互相尊重在团队协作中,我们要尊重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包容和妥协。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三、关注用户体验是概念设计的核心概念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关注用户体验是概念设计的核心。

1. 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习惯和痛点。

只有真正了解用户,才能设计出符合他们期望的产品。

2. 优化用户体验在概念设计中,我们要注重用户体验的优化。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浅谈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浅谈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浅谈结构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性的技术环节,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结构体系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的不断多样化,建筑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其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结构设计中一旦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对建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的研究,使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和运用的原则(一)概念设计的内涵概念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在做概念设计时,不仅需要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更需要扎实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概念设计具有创新性、多样性、层次性、约束性、残缺性和复杂性,创新是概念设计最核心的部分。

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较高层次的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大多数创新的一般途径。

一个好的创新设计能够提高设计方案的竞争力,让作品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这对竞标相当重要。

(二)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的作用于建筑施工来说首先需要我们确定的一点就是建筑场地的选择,在具体的建筑场地选择过程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要点和参考的要素有以下几个: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的边界、地形特点等,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结合建筑物的基本要求选择最佳的施工场所,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确定好建筑施工场所之后,还需要我们确定好建筑结构的基础,在具体的施工中,较为主要的基础主要包括箱形基础、桩基础和筏形基础三种,对于这三种基础的选取应该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当地的地形地质特点进行合理的选取,选择最适合于进行施工建设的基础结构。

建筑主体是整个建筑物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慎重选择和设计的核心部分,在建筑主体的选择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选取较为规则和对称的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建筑主体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建筑物来说合理的设计必要的防震抗震是极为关键的,尤其是对于建筑物抗灾防线的设计作用重大,一般说来,我们在进行施工建设中,首先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设置抗震防线,如此才能在遭遇地震时切实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避免建筑物遭遇较大的损害。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摘要:近些年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喜爱,在实际的工程结构设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重要性及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使用概念设计可以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把建筑结构设计师的个人丰富经验及合理的想象力与工程力学、建筑学等原则相互结合,科学的做出安全、合理、经济的建筑结构设计。

合理的运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可以使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拓展。

概念设计未来必将成为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方式,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概念设计的介绍所谓的概念设计就是不经过具体数值的计算,在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从感官上对建筑进行全面的掌握。

根据建筑的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结构之间的力学关系,按照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的理念设计。

概念设计主要通过对建筑物合理的综合分析和在理论的建筑设计过程的会遇到的各种因素,结合实际的建筑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宏观结构框架,进而从整体的调度对建筑结构进行总体的布局、抗震措施的规划、类型的选择等控制。

通过有限的空间和无限的遐想来进行方案的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运用概念设计,对建筑结构设计师的自身要求也很高,建筑设计师的经验越丰富,所设计出的方案就会越是新颖和完善。

2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2.1 概念设计使得设计方案更完美概念设计能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构架、对比,进而选出最优方案。

结构设计中运用概念设计就会使得最终设计框架更加清晰,这可以为结构设计后期减少很多工作量,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设计方案更加经济稳定。

2.2 概念设计鼓励创新思维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多,概念设计就会做的越来越好,设计的方案就越好。

可是,随着社会详细化分工,还有一些建筑设计人员过于依靠设计规定、参考设计规范,过度依赖计算机进行设计,这样做出的设计方案没有创造性。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论文导读: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差不多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能够在建筑设计的方案时期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设计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存了大量有益的体会,并表达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

随着运算机技术和运算方法的进展,运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完全甩掉图板而做努力。

科技论文。

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专门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使用运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只是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运算机画图匠而已。

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刻,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运算理论经历了体会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旧时期运算,极限状态运算,到目前普遍采纳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时期。

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纳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

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

同时刻凭极限状态设计也专门难估量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

科技论文。

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

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纳了许多假定与简化。

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差不多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样指不经数值运算,专门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体会所获得的差不多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操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辟!一位当代结构设计师对概念设计的思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寻求符合自然的结构体系,是结构概念的追求。

不过对此也只能神往一下,一是自己天赋有限,不知道能学会多少,不知道多长时间可以有所领悟;二是要谋生,画图,学习现在要用的各种工具,考证等等,偶尔看到就神往下,可以不会,但要知道高人处处有,各种高级计算并不是结构设计的终极追求,概念设计才是结构设计的精华。

土木工程是一个崇高的行业。

它的魅力在于把人类的想象借助科技力量加以实现,同时为人们提供住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这就是土木工程师的职责。

——赫伯特·胡佛(工程师,人道主义者,美国第31任总统)1。

历史与现状耶鲁大学毕业的詹天佑的历史,就是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与英国,日本,德国的工程师的抗争,与现在的西方工程师来中国的争夺设计权和施工权毫无差异!与西方合作过的人都有深感,其中微妙关系。

詹天佑先生的人字铁路就是突破常规的想法,就是概念设计,规划的合理设计,因地制宜,自强不息,驱除鞑虏。

土木工程设计师,必看电影:《詹天佑》!!强烈推荐!现状与当时是多么的相似!清朝的王爷千般阻挠,武断指挥,克扣工程款。

事情更不好办。

中外合作和较量的本质。

倘若詹天佑复生,看到北京南站,上海南站,武汉新站,广州新站等一个个重大工程前期的概念设计大权旁落,天佑是何等心情?!洋人工程师就成了突破“专家审查”,有效途径,中国专家又怕洋人,一百年都没有变!特别新CCTV之后,尤其是CCTV新楼之后,基本给世界一个信号:中国,钱多,人傻,快来!专业的,非专业的,中国通洋人都来到中国,他们读的历史和中国方面的书,比中国人读书都多,他们深知中国的现状,他们一直研究中国的历史,,每月读2本中国书,我曾经笑着对一位洋人工程师朋友讲:“你在中国获得成就远远比欧洲大的多!”他笑点头,这句话比较有意思的。

和这位朋友打过几次交道,出现分歧的时候,拍桌子大骂发生过一次,尽管大骂过,这点和中国人不同,他们不计较大骂,照样笑嘻嘻地,洋人厚黑功底比较深。

中国的资质审查制度,只能给中国的留下施工图设计,在重大的项目工程中,尤其是典型的建筑工程中,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基本被西方把持,留给中方的仅仅是价格低下,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些基本上是查核规范的工作,这个又是中方擅长的,乐不思蜀,控制权和决断权仍然要竞争。

基础设施方面,李国豪等老一辈在南浦大桥的建设成功,夺回了重大桥梁的设计权,比较一下西方知名大学麻省,耶鲁,卡耐基梅隆,斯图加特,苏黎世高工与中国知名大学同济,清华等的教科书和课程表,以及哲学教育,就知道民用建筑方面需要一代甚至几代的努力,或许会赶上,超越。

也就是民国期间,我们的建筑工程师们建造了一大批杰出的结构工程,杭州钱塘大桥,中山纪念堂(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包括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建筑结构,如北京火车站,上海同济大礼堂等等一批当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境况下,研究土木工程史就知道当时处于前列,欧美的在工程师很惊讶中国的水平。

当时西班牙,德国,瑞士,墨西哥等国际友人注意到了中国的结构设计水平。

现在呢,各类软件充斥整个设计院,真伪有限元充斥中国设计院,黑匣子充斥设计院,标准图集充斥设计院。

比如楼梯配筋,厚度按照标准图,要知道楼梯一般是现浇筑混凝土结构,与结构整体浇筑在一起,K型支撑作用哪里去了?一位助理结构工程师拍桌子讲PKPM就没有考虑,全国都没有考虑,也罢,居然某些大院老总也如此认为!结构程序的出现很大程度的减轻了计算工作量,当变成黑匣子的时候,又把设计师眼睛上蒙上了一块黑布,标准图又是一匹瞎马,业主的“科学发展观”的鞭打下,可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迫使结构设计成为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程序的操作者和规范条文限值的查对者!汶川地震让人震惊,震惊的是大量的框架结构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屈服机制屈服,地震烈度高不能回避对“他杀”,“自杀”的核心问题。

不识大梁真面目,只缘身在此板中。

陈青来先生,平法表示的确是一次创新,图纸表达方面的创新,极大解放了绘图工作,机械部总院(中元国际)1994年邓潘荣,周廷垣教授请陈教授率先推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一次很大的革新。

国际其它发达国家采用了梁的表示方法见下图:具有借鉴之处。

2。

距离结构真实是近了远了?近代土木工程从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约300年间,经历了最初以伽利略、牛顿和虎克所创建的力学理论为标志的“奠基时期”(1660-1765)和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进步时期”(1765-1900)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包括20世纪30年代欧美各国大兴土木的“成熟时期”(1900—1945)。

尤其现在的计算机诞生,有限元的强大实力,一切结构成为可能!结构设计自由了!果真如此吗?我们大学的博士,硕士,在学习弹性,塑性,大举进军弹塑性的时候,又有谁去到现场,又有谁了解我们的建造者呢?我们的农民兄弟!也有人称他们是:文盲+流氓!当我们的塑性设计进入执行阶段时,是不是早已经进入了超塑性了!欧拉、贝努力的平截面假定大大解放生产力的时候,当克拉夫动力学如一盏亮指引人前进时,混沌来了,抹煞一切结构工程概念,将结构变成0110时,上帝笑了!半个世纪前混凝土结构已经如此美妙!3。

结构概念与有限元工具?对老少皆学习花费大量精力学习有限元,土木工程有限元,航空工程有限元的时候,学习完成之后,摆出大有登天入地之势!如果不从结构的基本概念入手而直接进入有限元,老人学习可谓:‘百岁老翁攀枯枝。

’小孩子学习可曰:‘井上辘轳卧婴儿。

4。

当代我们结构设计缺乏什么?有幸在今年北京遇到英国曼奇斯特的大学教授季教授,他和他伙伴和博士生的一个研究兴趣之一就是分析50年以前的结构概念设计,现代的计算手段进步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及结构概念的作用。

我们为欢呼胜利的水立方结构,结构概念的提出来自于澳洲的PTW和澳洲ARUP,和国人的有限元计算以及试验促使了成功!佛山世纪莲以及深圳宝安体育场均来自德国的SChlaich的概念设计。

5。

结构工程师的出路?土木工程经历了四个时期,砖石木时代,罗马的拱结构,中国的赵州桥,当时的概念设计让现代的计算手段分析自愧不如。

铁器时代:埃菲尔铁塔,中国的铁索桥,混凝土时代:sears大厦,金贸大厦,等典范。

钢索时代:布鲁克林桥,苏通大桥,水立方,世纪莲,将结构引向轻型化方向。

但也有背离的此方向的个别案例,仅仅在中国。

下一个时代是什么?当欧美的大师在学习东方哲学时,近代轻型结构的始祖德国大师(Freiotto)包括前国际空间与壳体结构主席川口卫很惊讶老子的哲学,自然的哲学。

我们又该是不是把目光投向东方哲学。

LYLin先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时:他说;“我越发发现我自己有点骄傲了,因为我学会了东方的哲学,是我土木工程创新的源泉。

”开拓空间形式和功能成为结构设计师的唯一出路,艺术和技术在古时是统一的,越来越走到工程设计师的方向,留给艺术家的仅仅是装修的东西。

研读林先生的著作不能发现,他不仅仅在概念方面著名,同时通晓制作,安装,造价等各个方面,这个就回答结构工程师的出路问题。

6。

结构概念是结构设计的灵魂!结构是建筑的精髓!当今已经形成了世界的两个顶级的工程学派,斯图加特,芝加哥,如果追溯到春秋战国,空间张拉结构的开始应源自墨子的风筝(用于军事),骨架式膜结构的开始;中国木塔结构,筒中筒结构,唐宋既有剪刀撑,早有领先西方的智慧和技术。

现在结构领域一个不争的事实,西方领导东方,他们投放了大量的工具(BIM,高等有限元,流体分析,多场耦合),甚至是故意**,占领市场,因为他们到对中国的早时期的结构智慧感到惊讶同时看到了我们现代的技术实力不足以与其抗争。

7。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德国斯图加特英才辈出的地方如:莱昂哈特邦德国桥梁结构工程和钢筋混凝土专家。

1909年生于斯图加特。

1931年毕业于斯图加特工业大学。

1933年留学美国,在珀杜大学作研究生,1938年以《梁排的简化计算》论文,获斯图加特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34年以后,莱昂哈特在国家高速公路总局斯图加特桥梁局和国家交通部等单位任工程师。

自1958年起任斯图加特大学教授,1967年当选为斯图加特大学校长,1974年退休后任名誉教授。

莱昂哈特曾主持设计、建造过一些有名的桥梁如:德国第一座高速公路悬索桥;杜塞尔多夫—克尼斜张桥等10座莱茵河桥;美国著名的帕斯科—肯纳威克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1978年建成),主跨299米,采用新颖的悬浮体系。

他创造了悬臂浇筑法、顶推法等先进的桥梁施工技术而多次获得世界桥梁设计竞赛的大奖,对桥梁,特别是对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此外,1956年莱昂哈特还设计了第一座带有塔顶旋转餐厅的斯图加特预应力混凝土电视塔(高210米)等其他结构。

莱昂哈特在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理论方面有较深造诣。

他曾先后出版了著名的《圬工结构教程》(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以及《桥梁──美学和造型》等著作。

莱昂哈特曾任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国际预应力协会以及国际壳体及空间结构协会等的领导职务。

(项海帆)编制注:(项海帆是世界著名力学家,桥梁学家,教育家李国豪的最得意的学生之一),我想一定是项先生只所以将莱昂哈特介绍给中国,是因为深受李国豪的影响,李国豪与莱昂哈特有相似地方,相似的教育背景,极具创造性的世界级别大师,教育家。

不是在这里谈大师的成就,而是他们的年龄,德国莱昂哈特30岁左右已经创立了莱昂哈特顾问事务所。

而莱昂哈特打破了局限,在结构领域翱翔。

不同于中国设计院的显著特征是:中国设计院基本是专业设计院,如各个部院,铁道部设计院,交通部设计院,建设部设计院,水利部设计院,机械部设计院,电子部设计院,冶金部设计院,电力部设计院,化工部设计院,市政设计院,或省市民用设计院,专业人才济济,有利有弊。

一个人完成完成大学教育22岁,如果工作到30岁也有8年时间,勤奋好学也进步可以成为领域专家。

完成研究生教育25岁,不断进取,5年也基本成为该领域专家,完成博士生教育28岁,深入结构,2年基本也可能成为该领域专家。

我们相信:机会属于那些不断改变,调整的知识结构,不断进取的人!人的可贵的创作时间,如同生命过程其实很短暂,也就是10年。

工程师的生命周期:18岁~25岁,接受优良高等教育。

25岁到35岁之间是,是积累技术资源,创造性工作的最佳时期。

35岁~45岁,是积累社会资源的高峰期,社会性工作的最佳时期45~55岁,两类资源的交叉期间,需要传承后者,培养学生。

55岁~65岁,学生已经到了开始的25岁和35岁之间,一个轮回。

65~75岁,桃李满门,颐养天年。

8.亲爱自然,忠诚结构!亲爱自然,忠诚结构!大师之所以大师,在于他的自然之心,宽厚仁义之心,在于他的感召力,在于探索自然的奥秘,真实地传承后人!真实地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