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热工技术监督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火电厂十四项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

火电厂十四项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

火电厂十四项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电测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一、通用标准类1、DL/T5137 — 2001《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范》2、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评定》3、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4、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5、JJF1094—2002《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6、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7、GBJ 63 —1990《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设计规范》8、DL 408 —1991《电业安全规程》9、JJF1022—1991《计量标准命名规范(试行)》10、JJG1027—19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试行)》二、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类1、JJG124—1993《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2、JJG494—1987《高压静电电压表检定规程》3、JJG603—1989《指针式频率表检检定规程》4、JJG440—1986《工频单相相位表检定规程》5、SD 110—1983《电测量指示仪表检验规程》6、SD 111—1983《交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7、SD 112—1983《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8、JJG622—1997《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9、JJG366—2004《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10、JJG984—2004《接地导通电阻测试仪检定规程》11、JJG410—1994《精密交流电压校准源检定规程》12、DL 500–1992《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13、DL /T845.1–2004《电子式绝缘电阻表》14、DL /T845.2–2004《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15、DL /T845.3–2004《直流电阻测试仪》16、DL /T845.4–2004《回路电阻测试仪》三、电测量变送器类1、DL 410—1991《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2、JJG 01—1994《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3、JJG126—1995《交流电量转变为直流电量电工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四、直流电工仪器类1、JJG166—1993《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2、JJG125—2004《直流电桥检定规程》3、JJG982—2003《直流电阻箱检定规程》4、JJG123—2004《直流电位差计检定规程》5、JJG531—2003《直流电阻分压箱检定规程》6、JJG153—1996《标准电池检定规程》7、JJG506—1987《直流比较仪式电桥检定规程》8、JJG546—1988《直流比较电桥检定规程》9、JJG690—2003《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检定规程》10、JJG485–1987《万能比例臂电桥检定规程》11、JJG486–1987《微调电阻箱检定规程》(试行)12、JJG495–1987《直流磁电系检流计检定规程》13、JJG724–1991《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14、JJG837–2003《直流低电阻表检定规程》15、JJG505–2004《直流比较式电位差计检定规程》五、数字显示仪表类JJG445—1986《直流标准电压源检定规程》JJG410—1994《精密交流电压源检定规程》JJG250—1990《电子电压表检定规程》JJG315—1983《直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试行)JJG598—1989《直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试行)JJG724—1991《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JJG780—1992《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JJG782—1992《低频电子电压表检定规程》六、电能计量仪表类JJG307—1988《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569—1988《最大需量电能表检定规程》(试行)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JJG597—1989《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JJG691—1990《分时计度(多费率)电能表检定规程》JJG842—1993《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F1055–1997《交流电能表现场校准技术规范》JJG2074–1990《交流电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JJF1036–1993《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试验规范》10、SD 109–1983《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11、DL / 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12、DL / T585–1995《电子式标准电能表技术条件》13、DL / T460–1992《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14、DL / T566–1995《电压失压计时器技术条件》15、DL / 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检验规程》16、DL / T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17、DL / T5137-2001《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七、互感器类JJG244—2003《感应分压器检定规程》JJG169—1993《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规程》JJG313—1994《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JJG314—1994《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JJG2082–1990《工频电流比例计量器具检定规程》DL / T668–1999《测量用互感器检验装置》DL / T725–2000《电力用电流互感器定货技术条件》DL / T726–2000《电力用电压互感器定货技术条件》DL / T866-2004《电流互感器和电业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八、交流采样测量装置类GB / T13729—200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 / T13730—2002《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 / T 645 — 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修约》4、DL / T 630 — 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5、DL / T 721 — 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动终端》6、DL / T 743 — 2001《电能量远方终端》7、华北电力行业标准《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检验规程》8、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检验方法》热工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国务院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3、国家计量局/电力部法规《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检定管理的规定》4、国电安运[1998]483号《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5、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6、DL/ 435-2004《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定》7、DL/T 496-2001《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装试验导则》8、DL/T 578-95《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9、DL/T 589-96《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0、DL/T 591-96《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1、DL/T 592-96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2、DL/T 590-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3、DL/T606-199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15、DL/T 655-1998《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6、DL/T 656-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7、DL/T 657-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8、DL/T 658-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9、DL/T 659-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20、DL/T 563-2004《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技术规程》21、DL/T654-1998《火电厂超期服役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22、DL/T 701-1999《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23、DL/T 77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24、DL/T 775-2001《火力发电厂除灰除渣热工自动化系统调试规程》25、DL/T793-2001《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26、DL/T824-2002《汽机电液调节系统性能验收导则》27、DL500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28、DL/T 5065-96《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规定》29、DL/T5175-2003《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30、DL/T5182-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31、JB/T 8185-99*《电站自动化术语》32、JB/T 8217.1-99*B《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液位仪表》33、JB/T 8217.2-99*B《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压力仪表》34、JB/T 8217.3-99*B《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温度仪表》35、JB/T 8217.4-99*B《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差压仪表》36、JB/T 8219-99*《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执行机构》37、JB /T 8207-99*《工业自动化仪表用电源电压》38、JB/10390-200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可靠性设计方法》39、JB/T10387-2002《符合FF协议的智能电动执行机构通用技术条件》40、JB/T10388-2002《带总线通信功能的智能测控节点产品通用技术条件》41、JB/T10389-200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可靠性评审》42、GB/T 4213-92《气动调节阀通用技术条件》43、GB/T 13399-92《汽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44、GB/T 14394-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45、GB/T16701.1-1996 《热电偶材料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贵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量》46、GB/T16701.2-1996《热电偶材料试验方法第二部分:廉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量》47、JJG 49-99《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48、JJG51-2003《带平衡液柱活塞式压力真空计》49、JJG 52-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50、JJG 59-1990《二、三等标准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51、JJG 74-92《自动平衡式显示仪表检定规程》52、JJG 75-95《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53、JJG 105-2000 《转速表检定规程》54、JJG 128-2003《二等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55、JJG 129-90《一等标准活塞式压力计》56、JJG 130-200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57、JJG 131-2004《电接点玻璃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58、JJG 134-2003《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检定规程》59、JJG 141-200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60、JJG 158-1994《标准补偿式微压计检定规程》61、JJG 159-1994《二、三等标准双活塞式压力真空计》62、JJG 160-1992《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检定规程》63、JJG 161-1994《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64、JJG 164-2000《水表及其试验装置检定规程》65、JJG 172-1994《倾斜式微压计检定规程》66、JJG 186-97《动圈式温度指示、指示位式调节仪表检定规程》67、JJG 189-1997《机械式振动试验台检定规程》68、JJG 190-1997《电动式振动试验台检定规程》69、JJG 195-2002《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70、JJG 198-94《速度式流量计检定规程》71、JJG 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72、JJG 229-98《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73、JJG 233-96《压电加速度计检定规程》74、JJG 234-90《动态秤量轨道衡检定规程》75、JJG 239-1994《二、三等标准活塞式压力真空计检定规》76、JJG 257-94《转子流量计检定规程》77、JJG 285-93《带时间、比例积分微分作用的动圈式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78、JJG 298-1995《中频标准振动台(比较法)检定规程》79、JJG 310-2002《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80、JJG 350-94《标准套管渤电阻温度计检定规程》81、JJG 351-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82、JJG 363-84《半导体点温计检定规程》83、JJG 364-94《表面温度计检定规程》84、JJG 368-2000《工作用铜-康铜热电偶检定规程》85、JJG544-97《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86、JJG 560-88《悬臂式电子皮带秤试行检定规程》87、JJG 573-2003《膜盒压力表试行检定规程》88、JJG 618-1999《高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89、JJG617-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90、JJG618-99《高精密度玻璃水银温度计》91、JJG 624-89《压力传感器(动态)检定规程》92、JJG 633-90《气体腰轮流量计》93、JJG 640-94《差压式流量计检定规程》94、JJG 644-2003《振动位移传感器检定规程》95、JJG 650-90《电子皮带秤试行检定规程》96、JJG 667-97《液体容积式流量计检定规程》97、JJG 668-97《工作用铂铑-铂10、铂铑-铂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98、JJG 676-2000《工作测振仪检定规程》99、JJG 684-2003 《表面铂热电阻检定规程》100、JJG 706-90《表面铂热电阻检定规程》102、JJG 718-91《温度巡回检测仪检定规程》103、JJG 781-2002《静态电子轨道衡检定规程》104、JJG 829-93《电动温度变送器检定规程》105、JJG 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106、JJG 874-94《温度指示控制仪检定规程》107、JJG 875-94《数字式压力计检定规程》108、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109、JJG 897-95《质量流量计检定规程》110、JJG 926-97《记录式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111、JJG951-2000《模拟式温度指示调节仪》112、JJG968-2002《烟气分析仪》113、JJG1001-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114、JJG 1027-91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115、JJG 1030-1998《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程》116、JJG 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117、JG 1048-95《数据采集系统校准规范》118、JJG 105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19、JJG 2003-87《热电偶检定系统》120、JJG2020-1989《273.15—903.89K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121、JJG 2054-90 《振动计量器具》122、JJG2062-1990《13.81—273.15K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123、JJG (电力)02-96《电子皮带秤实物检测装置检定规程》124、JJG (机械)18-1990《LDQ-1型零度恒温器检定规程》125、JJG (机械)19-1990《热电偶检定用管型炉检定规程》126、DL/T 5190.5-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篇)》127、SD300-1998 《10-20Mp双色水位计》128、JJF1022-91《计量标准命名规范》129、JJF1098-2003《热电偶热电阻自动测量系统校准规范》130、NFPA 8502《多燃烧器锅炉炉膛防外爆/内爆标准》131、DL/T5190.5-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电气设备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1、DL/T596-1996《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及《修订说明》2、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及《条文说明》3、GB/T 7595-2000《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4、GB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5、GB1094.1-1996,GB1094.2-1996,GB1094.3-2003,GB1094.5-2003《电力变压器》6、GB 6451-1999《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7、DL/T572-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8、DL/T 573-95《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9、DL/T 574-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10、DL404-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11、DL/T 593-9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条件》12、DL/T 617-97《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13、DL474 1~6—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14、GB/T5582-93《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15、GB/T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16、JB/T8737-1998《高压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17、GB 755-2000《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18、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19、DL/T664-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21、GB7674-1997《六氟化硫封闭组合电器》22、DL/T 639-1997《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23、《电气设备用六氟化硫标准汇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年DL506-92《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中水分含量现场测量方法》GB/T8905-1996《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26、DL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27、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容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607-1996《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DL/T651-1998《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DL/T751-2001《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38、DL779-2001《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类工具》39、DL/T782-2001《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40、DL796-2001《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T 797-2001《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 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十类高风险作业管理细则(四篇)

十类高风险作业管理细则(四篇)

十类高风险作业管理细则作业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作业来说。

高风险作业管理细则的目的是确保在进行高风险作业时,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以下是十类高风险作业管理细则的一些建议,共计____字。

一、高空作业管理细则1. 在进行高空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作业风险评估,并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

2. 所有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合适的资质证书。

3. 在高空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戒区,并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如护栏、安全网等。

4.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并确保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

5.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帽等,并进行正确使用。

二、电气作业管理细则1. 所有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电气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电工证书。

2. 在进行电气作业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作业风险评估,并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

3.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使用工具的正确姿势、正确操作电气设备等。

4.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并保持状态良好,以确保其安全性能。

5.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绝缘工具,并进行必要的电气测试。

三、化学品作业管理细则1. 所有从事化学品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化学品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2. 在进行化学品作业之前,必须详细了解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所有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的储存区域,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分类、标识和包装。

4. 在进行化学品作业时,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正确使用,如穿戴防护服、戴上防护眼镜等。

5. 在进行化学品作业时,必须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并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四、挖掘作业管理细则1. 在进行挖掘作业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和风险评估报告。

2. 在进行挖掘作业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挖机、合理安排挖掘范围等。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三章 材 料
第 21 条 锅炉受压元件所用的金属材料及焊接材料等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材料制造单位必须保 证材料质量,并提供质量证明书。金属材料和焊缝金属在使用条件下应具有规定的强度、韧性和伸长性以及良好 的抗疲劳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锅炉受压元件修理用的钢板、钢管和焊接材料应与所修部件原来的材料牌号相同或 性能类似。
共 21 页 第 1 页
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等于 3.8MPa 的锅炉,至少还应提供以下技术资料: 1.锅炉热力计算书或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2.过热器壁温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 3.烟风阻力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 4.热膨胀系统图。 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等于 9.8MPa 的锅炉,还应提供以下技术资料: 1.再热器壁温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 2.锅炉水循环(包括汽水阻力)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 3.汽水系统图; 4.各项保护装置整定值。 第 9 条 锅炉产品出厂时,应在明显的位置装设金属铭牌,铭牌上应载明下列项目: 1.锅炉型号; 2.制造厂锅炉产品编号; 3.额定蒸发量(t/h)或额定功率(MW); 4.额定蒸汽压力(MPa); 5.额定蒸汽温度(℃); 6.再热蒸汽进、出口温度(℃)及进、出口压力(MPa); 7.制造厂名称; 8.锅炉制造许可证级别和编号; 9.锅炉制造监检单位名称和监检标记; 10.制造年月。 对散件出厂的锅炉,还应在锅筒、过热器集箱、再热器集箱、水冷壁集箱、省煤器集箱以及减温器和启动分 离器等主要受压部件的封头或端盖上打上钢印,注明该部件的产品编号。 第 10 条 锅炉的安装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 2.5MPa 的锅炉,可参照《机械设备 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六册 TJ231(六)《破碎粉磨设备、卷扬机、固定式柴油机、工业锅炉安装》的 有关规定。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 2.5MPa 的锅炉,可参照 SDJ24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级篇)》 的有关规定。 第 11 条 锅炉在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如发现受压部件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应停止安 装并报告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机构对所提出的质量问题应尽快提出处理意见。 第 12 条 锅炉安装质量的分段验收和水压试验,由锅炉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共用进行。总体验收时,除锅炉 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外,一般还应有安全监察机构派员参加。 锅炉安装验收合格后,安装单位应将安装锅炉的技术文件和施工质量证明资料等,移交使用单位存入锅炉技 术档案。 第 13 条 锅炉的使用单位应按照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锅炉使用登记办法》逐台办理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 手续的锅炉,不得投入使用。 第 14 条 锅炉的使用单位应按照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对司炉工人进 行管理。无与锅炉相应类别的合格司炉工人,锅炉不和投入使用 第 15 条 电力系统的发电用锅炉的使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应按《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的有关规 定执行。 第 16 条 锅炉的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锅炉设备的安全管理,按照本规程的要 求做好锅炉的使用管理工作。 锅炉的使用单位应根据锅炉的结构型式、燃烧方式和使用要求制订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操作规程和防爆、防 火、防毒等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事故处理办法,并认真执行。 锅炉的使用单位应制订和实行锅炉及其安全附件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制度,对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锅炉, 还应建立定期对自动仪表进行校验检修的制度。 第 17 条 锅炉受压元件的重大修理,如锅筒(锅壳)、炉胆、回燃室、封头、炉胆顶、管板、下脚圈、集箱 的更换、挖补、主焊缝的补焊、管子胀接改焊接以及大量更换受热面管子等,应有图样和施工技术方案。修理的 技术要求可参照锅炉专业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规定。修理完工后,锅炉的使用单位应将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 修理质量检验证明书等技术资料存入锅炉技术档案内。 第 18 条 在用锅炉修理时,严禁在有压力或锅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修理受压元件。采用焊接方法修理受压元 件时,禁止带水焊接。

热工专业定期工作制度

热工专业定期工作制度

热工专业定期工作制度一、工作时间安排1. 本公司热工专业定期工作制度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定的,旨在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 员工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具体安排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由主管部门确定。

3. 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包括1小时的午餐休息时间。

二、工作任务分配1. 主管部门会根据员工的专业背景和能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2. 工作任务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确保重要事项优先处理。

3. 员工需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工作流程规范1. 员工在开始工作前,需要详细了解工作流程,确保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工作。

2.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和备案,确保工作过程可追溯。

3. 工作完成后,员工需要按照流程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工作成果可查阅。

四、工作质量要求1. 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需要保证工作质量符合要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员工需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工作无误。

3. 员工需要根据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工作按时完成。

五、工作安全措施1. 员工在进行热工专业工作时,需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员工需佩戴相关防护设备,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3. 员工需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设备,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六、工作考核和奖惩制度1. 员工的工作表现将根据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2. 表现优秀的员工将获得一定的奖励,如奖金、表彰或晋升机会。

3. 行为不端的员工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扣除绩效奖金、责任追究或降职处分。

七、假期和休假制度1. 员工享有带薪年假,具体天数根据员工工龄和公司规定确定。

2. 员工享有带薪病假和事假,具体天数根据员工具体情况和公司规定确定。

3. 员工需提前向主管部门请假,确保工作安排合理。

八、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1. 公司将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10-DLT 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

10-DLT 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

ihg tmprtrad h sue os fepw r n n h eaue hg pesr ifsl o e pat i e n i r n i ul l
20 - 30 0 4 0 - 9发布
2 0- 6 0 0 4 0 - 1实施
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
发布
DL / 4 1 一 2 0 T 4 04
5 . 测点头与测点座焊接后, .5 1 应装设保护套。
52 蠕 变测量标记 的设置 . 521 新装管道 设置的或运行后 管道选 定增 设的蠕变测量 标记,其每排相 邻标记 中心 线在钢管周 向连 ..
线之间距离应等于测量用钢带尺的宽度 ( 般宜 4m - 0 m 一 0 m m ) - 5 ,并使测量标记在管子周长上均匀等
本标准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 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 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热工研究院、宝鸡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益民、梁昌 乾、 陈聪智。
DL / 4 T4 1一 2 0 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
4 . 每个测量截面测点的 .3 2 数量: 2对 ,分布在两 a <30m 的蒸 )外径 D 5a m 汽管道,每个蠕变测量截面 的蠕变 测点至少应用 4个 ( )
相互垂直的直径端 点上 :
b } m )外径 D 30 m的蒸汽管道, 个蠕变测量 截面 的蠕变 测点应有 8 ( ) 5 每 个 4对 ,分布在互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的蠕变截面设计、蠕变测量方法和蠕变监督
的技术管理 。
本标准适用于蒸汽温度 T 40 > 5℃的主管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 蒸汽母管及导汽管等的蠕变监督。
2 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中临的条 款通过本标 准的 引用 而成为本标 准的条款 。凡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 ,其 随后所

热工技术资料、图纸及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

热工技术资料、图纸及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

热工技术资料、图纸及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热工技术资料、图纸和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有效使用而制定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热工技术资料、图纸及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的内容: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 明确本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2. 责任与权限:
- 确定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包括资料、图纸和软件的申请、审批、借用、归还等。

3. 资料、图纸和软件的分类与标识:
- 根据不同的机密级别和使用范围,对资料、图纸和软件进行分类和标识。

4. 资料、图纸和软件的存储和保管:
- 确定资料、图纸和软件的存储要求,包括存放设施、防火、防潮、防盗等。

5. 资料、图纸和软件的使用和借用:
- 规定资料、图纸和软件的使用范围、使用权限和使用流程,包括申请、审批、借用、归还等。

6. 资料、图纸和软件的备份与归档:
- 确定资料、图纸和软件的备份和归档要求,包括备份频率、归档方式等。

7. 资料、图纸和软件的安全与保密:
- 确定资料、图纸和软件的安全和保密要求,包括权限控制、加密、定期检查等。

8. 违规处理与责任追究:
- 对于未经授权或滥用资料、图纸和软件的行为,明确相应的违规处理和责任追究措施。

9. 监督与检查:
- 设立监督与检查机构,定期对资料、图纸和软件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10. 附则:
- 对其他未明确规定的事项进行说明。

以上是一个热工技术资料、图纸及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具体制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工业锅炉司炉习题库+参考答案

工业锅炉司炉习题库+参考答案

工业锅炉司炉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4题,每题1分,共44分)1.在工业锅炉中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也就相应地降低了烟气黑度和( )。

A、排烟温度B、烟尘浓度C、二氧化硫浓度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2.旋风除尘器能去除的尘粒直径不小于( )。

A、20μmB、10μmC、5μmD、15μm正确答案:B3.额定热功率小于或者等于1.4MW的有机热载体锅炉,不高于()A、150℃B、160℃C、进口介质温度50度D、170℃正确答案:C4.当汽压升到( )开始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

A、0.2MPaB、0.05~0.1MPaC、0.1~0.15MPaD、0.5MPa正确答案:C5.风机正常运行时,其轴承温度不应超过( )。

A、40℃B、60℃C、100℃D、80℃正确答案:A6.热水锅炉的出力单位是( )。

A、千卡/时B、吨/时C、吨D、兆瓦正确答案:D7.多台锅炉的系统宜配置()装置,保证锅炉运行平衡,处于经济运行状态。

A、自动保护B、自动排放C、分散控制D、集中控制正确答案:D8.锅炉结构应当方便受热面清理,当受热面易积灰时,应当设置()装置A、清灰B、安全C、自动保护D、压力显示正确答案:A9.额定热功率小于0.7MW的蒸汽锅炉,排烟温度不高于()A、150℃B、180℃C、170℃D、160℃正确答案:B10.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应注意的问题有( )、床温、( )、( )、分离器温度、返料器温度、烟道温度、物料循环、间接性负荷。

A、煤质B、风量C、炉膛温度D、以上全是正确答案:D11.为获得燃气(油)燃烧的高效率,下面哪一项得达到最佳值( )。

A、空/燃比B、油/水比C、煤/水比D、气/水比正确答案:A12.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①未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的;②使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和作业的;③未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

热工专业技能大赛试卷

热工专业技能大赛试卷

【保密★启用前】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公司2018年度热工专业技能大赛试卷1.自动控制的含义是指利用仪表和设备,自动地维持生产过程在()进行。

A.额定工况下B.规定工况下C.设备允许情况D.任何工况下1.差压变送器的投入顺序是()。

A.先正压再负压B.先负压再正压C.正负压同时投入D.以上都不对1.氧化锆氧量计锆头的输出电势,随被测气体氧浓度的增加而();随氧化锆锆头的工作温度升高而()。

A.增大,增大B.减少,增大C.减小,减小D.增大,减小1.设管道中的介质为气体,则下列取压口位置示意图()是正确的。

[MISSING IMAGE: , ]A BC D1.汽机轴承润滑油压力低联锁保护压力开关的取样点,应在()。

A.润滑油母管的始端B.润滑油母管的中间C.注油器出口D.润滑油母管的未端1.双绞线对()信号抑制效果最好。

A.电磁干扰B.差模干扰C.正态干扰D.共模干扰1.一般情况下,压力表垫片可选用()。

A.耐油橡胶石棉板垫B. 普通橡胶石棉板垫C.四氟乙烯垫D.紫铜垫圈1.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试验中,常用的方式是()。

A.现场引入干扰电压法B.低频干扰法C.射频干扰法D.高频干扰法1.根据电容性耦合的原理,屏蔽信号传输线的屏蔽体必须接地,否则起不到抗静电干扰的作用。

对信号源接地、放大器不接地的系统,信号线屏蔽层应选在()。

对信号源不接地的系统,信号线屏蔽层应选在()。

A.信号源接地端与零信号基准线短接仪表侧接地B.放大器侧接地信号源与仪表侧均接地C.信号源与仪表侧均接地信号源接地端与零信号基准线短接D.仪表侧接地放大器侧接地1.()不是PLC的编程语言。

A.梯形图B.功能图C.布尔逻辑图D.SAMA图1.由控制理论误差分析可知,控制系统中只要有()作用存在,在阶跃扰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否则就一定存在稳态误差。

A.比例B.积分C.微分D. 微积分1.运行中,原先显示正常的三点给水流量信号,同时持续出现大于主汽流量过多的情况,在判断主汽流量测量信号正常的情况下,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制度H N P DHNPD-08-JD10热工技术监督管理规定2005-11-10发布 2005-11-10实施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工技术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监督管理,根据《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监督条例》并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是保障机组安全启停、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的重要技术装置,是促进安全经济运行、文明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各级领导及热工专业人员应切实做好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监督工作,使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监督的任务是:通过对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进行正确的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周期性与日常性的检验、维修和技术改进等工作,使之经常处于完好、准确、可靠状态,以保障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第四条本规定是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监督工作的依据,各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章监督体制、机构及职责第五条热工技术监督实行三级监督,即厂部为一级(策划部代行其职能)、检修部热控专业为二级、班组为三级。

第六条策划部热工监督专责工程师的职责:(一)在生产副总经理(助理)和策划部主任领导下,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监督工作;(二)制定本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年度改进计划,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有关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监督工作;(三)检查各部门热工专业工作进行情况,参加本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设备事故和责任事故的调查分析;(四)分管本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备品配件计划的审核,负责本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大修标准和非标准项目的审定及验收;(五)参加本厂扩建工程机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系统设计审查和设备选型。

第七条检修部热工监督专责人员的职责:(一)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制度,每年至少总结一次有关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监督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督促班组填报“八率”(即:1)热工主要仪表投入率、校验率2)热工主要仪表调前合格率、3)热工自动装制投入率、4)热工自动装制投运率、5)热工保护投入率,6)热工保护投运率、7)热工主要保护动作正确率,8)热工主要设备消缺率)月统计报表,校对其准确性,按华能公司要求汇总填报热工监督月报表,报策划部;(二)建立和健全本部门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等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文明生产。

开展技术革新,加强技术培训(包括对机组运行人员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做好本部门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验、维修、调试和验收保管工作,不断提高“八率”指标,为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创造更好的条件;(四)参加本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事故调查分析,制定反事故措施,并按规定上报;(五)参加我厂扩建、改建机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系统设计审查、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六)定期送检标准仪表设备,做好本厂的热工量值传递。

第八条班组热工监督专责人的职责:(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制度及实施细则,落实各项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工作;(二)每月按时完成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八率”报表,做到不隐瞒、不漏报,使“八率”统计真实、可靠。

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系统完善化工作,不断提高“八率”指标;(三)班组热工监督应有周计划、月计划,组织做好设备专责分工、设备巡视检查、定期维护、定期试验、定期校验及设备消缺工作;(四)做好班组热工监督的技术管理。

包括资料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计算机软件管理、逻辑及定值管理等;(五)认真落实专责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按有关设备评级管理制度进行。

对二、三级设备应制定设备升级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安全运行措施,防止缺陷扩大或造成事故,具备消缺条件时,立即安排消除。

第二章热工监督范围第九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的范围包括:(一)仪表检测及显示系统;(二)自动调节系统;(三)主机保护系统;(四)辅机联锁系统;(五)信号系统;(六)程序控制系统;(七)量值传递系统。

第十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内容:(一)检测元件(热电偶、热电阻、孔板、喷咀、平衡容器及其他一次传感器等);(二)脉冲管路(一次门后的管路,支架和二次门等);(三)热工二次线路(补偿导线、电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电缆、支架、二次接线及端子排等);(四)二次仪表及控制装置(指示仪表、记录仪表、累计仪表、巡测装置、调节装置、操作装置、执行机构、运算装置、转换及辅助装置、用于监测、保护、自动调节的计算机系统等);(五)保护联锁及工艺信号(保护或联锁装置信号及音响装置等);(六)程序控制装置(程序控制器、程序控制用阀门、自动装置、气动装置及开关信号装置等);(七)标准计量器(标准热电偶、标准热电阻、标准水银温度计、标准活塞压力计及精度等级不低于0.4级的标准压力表、标准转速表)。

第四章运行监督第十一条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并符合下列要求:(一)仪表及控制装置应保持清洁、完好,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二)仪表指示误差应符合精度等级要求,仪表反应灵敏、记录清晰;(三)自动调节的重要运行参数应有越限报警或监控保护装置,在调节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被调量不应超出原水电部颁发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中规定的质量标准范围,在扰动后被调量应能迅速恢复正常值;(四)信号光字牌应用印刷体,准确、清晰,灯光和音响报警应正确、可靠;(五)操作开关、按钮、操作器及执行机构手轮等操作装置,应有明显的开、关方向标志,并保持操作灵活可靠,执行机构小间钥匙应由运行人员掌握,运行中的执行机构维护、检修需通过运行值班人员;(六)熔断器应符合使用设备的要求,应标明其容量与用途,要分清快速、一般、滞后三种熔断器,不可用错,熔断器容量定值应按《火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规程》核算;(七)热工仪表与控制装置盘内、外应有良好照明、伴热及保温。

第十二条主要检测仪表、自动调节系统、热工保护装置应随主设备准确可靠地投入运行,未经有关领导批准不得无故停运。

第十三条对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设备专责人员或值班人员每天至少巡检一次。

第十四条保护定值、联锁定值、报警定值及其它运行参数定值不得随意调整,必须经生产副总经理(助理)签字允许方可变更,夜间可经值班厂领导批准签字,并在运行主控室《热工保护投退登记本》上登记签字。

第十五条未经生产副总经理(助理)批准,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盘面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第十六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电源不得作照明电源或动力设备电源使用。

第十七条主要热工仪表进行定期现场校验时,主要仪表的综合误差应不大于系统综合误差的三分之二,主汽温度、主汽压力、主汽流量在常用范围的误差应不大于其精度的二分之一。

第十八条热工人员应经常听取机组运行人员的意见,并根据有关记录及时分析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运行情况,不断提高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运行水平。

第十九条因主设备或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设备缺陷或因设计不当,且无法弥补;或机组运行方式改变而不再需要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办正式审批手续,经生产副总经理(助理)批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定同意,方可重新进行“四率”统计。

第二十条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计算机系统,应满足其对环境的要求(防尘、温度、湿度等)。

第二十一条运行中的DCS集散控制设备附近,严禁使用对讲机;控制机柜门始终保持关闭屏敝状态,工作时必须采取接地措施并配备防静电手碗。

第五章检修监督第二十二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大、小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一般随机、炉检修同时进行。

第二十三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大、小修后所需的总调试时间,在列入检修计划时应给予充分保证。

主要改进项目应先作出设计,并经厂部批准。

第二十四条对隐蔽的热工检测元件(如孔极、喷咀和温度元件),应按计划检修周期在机组大修中进行拆装检查,并作出检查记录。

第二十五条检修工作结束后,热工及控制装置盘台的底部电缆孔洞必须封闭良好,并应重新覆盖防火涂料。

第二十六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后,应由部门主管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分段验收,并对检修质量做出评价,属于主设备控制与保护装置(如大、小汽机转速、振动探头,空予器间隙等传感器)应会同机务一同验收。

第二十七条检修后的热工仪表检测系统,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系统联调,其系统综合误差应符合要求。

第二十八条检修后的自动调节系统,在主设备投入且运行稳定后,应及时投入运行,并做各项扰动试验,其调节质量应符合原水电部颁发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中规定的质量标准。

第二十九条检修后的热工程序控制、信号、保护和联锁装置,应进行系统检查和试验,确认正确可靠后方可投入运行(试验项目按有关规定进行)。

第三十条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改进、校验和试验的各种技术资料及记录数据、图纸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应在检修工作结束后15天内整理完毕归档。

第六章监督仪表标准及要求第三十一条公司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量值传递按二级标准进行传递。

第三十二条公司建立二级标准试验室(工业级标准),其标准计量委托上一级量值传送机构传递监督;经上级部门批准,本厂可对部分标准计量器进行校验(仅限于批准项目)。

第三十三条标准计量器应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应由本厂提出标准计量器周期检定计划,检定计划一经制订下达,应严格执行,不得任意拖延或不送检,如有变更应事先联系并修订计划。

第三十四条标准计量器超过检定周期尚未检定者,即视为失准。

失准的标准计量器不允许用作量值传递。

第三十五条标准计量器应有检定、维护规程,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制造厂的出厂技术说明书和技术档案。

第三十六条标准计量器检定人员必须熟悉所使用的标准计量器的原理和检定、维护规程(兼管修理的检定人员,应掌握修理工艺及熟悉有关的规程),并由上级机关考核,考核合格发给合格证书后,才能从事标准计量器检定工作,标准计量器检定人员要定期考试,脱离检定岗位一年以上者,必须经过考核合格才能恢复检定工作。

第三十七条标准计量器的检定合格证书中,除列出各项技术数据外,还应注明检修、调整的主要内容;如检修者和检定者不是同一人员,应在证书上分别注明并签章,以示责任。

第三十八条公司标准试验室应有防尘和空调设施,室内应保持整齐清洁、光线充足、没有振动和强磁场干扰,室温应保持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校验标准器的试验室,其环境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定)第七章技术管理第三十九条热控专业根据本细则和有关规定,制定和执行下列相应的规程制度:(一)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规程;(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校验规程;(三)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运行维护规程;(四)试验仪器仪表操作(使用)规程;(五)岗位责任制度;(六)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作票制度和验收制度;(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现场巡回检查制度和清洁制度;(八)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现场定期校验制度;(九)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制度;(十)软件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