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分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分析

1 . 治疗方法 : .1 2 手法 以揉法 、 一指禅 推法 、 滚法 为主 ; 取穴 :
取患 者膝关节 周 围的阿是穴及 梁丘 、 血海 、 阳陵泉 、 阴陵 泉 、
经 配对资料 t 检验 , 关节骨性关 节炎患者 治疗 后支撑 膝
1m 防滑地 毯 、 0 体表标 志物等 ; ③测试 方法 : 测试 开机 , 标定 系统 。患者 穿紧 身衣 , 照 O to a 指 导手册 H ln Hae 参 r tk hr ee y s 体 表标志物 贴定方 法 , 在体表标 志点贴定 体表标 志物 , 共计
2 6只。 向受试者 介绍测试 的过程并 作行走示 范 。先进行 静
中 复 学 巷 2 2 第2卷, 期 田病 区 棠 0  ̄, 7 第3 1
・
短篇论 著・
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患 者的步态和膝关 节屈 曲角度分析
朱 清广 龚 利 房 敏 程 英 武 。 朱 高峰 李 勇
态分 析系统 (E g + E ge )O to rk步 态分 析软件 ; 4 al 2 al ; r Ta e 4 h 2×
可 以正 常使用几十年而不发生磨 损 , 由于关节 内外 各种 因 但 素 , 致膝关节 内部应力 分布不 均 , 导 高应力点 或高应力 区 的
1 上海 中医药大学 附属岳 阳中西 医结合 医院 ,04 7 2 0 3 ;2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 ;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 朱清广 , , 男 助理研究员 ;收稿 日 :0 1 1— 9 期 2 1 - 2 1
1 对 象 与 方 法
态采集 , 然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双侧膝 、 关节内侧的 4个体表标志物 , 踝 嘱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优势病种)

针推科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常规一、概念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并伴有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及产生畸形。
当退变的关节出现临床症状时,可称为骨关节炎二、临床表现1、疼痛根据疼痛的程度或为五度:①不痛,是由于膝部其他症状而求医,日常活动不痛,偶有疲劳感,或沉重感,或不适感。
②轻度疼痛:各种运用刚一开始时稍有疼痛,完全能够忍受,不妨碍生活或工作。
③中度疼痛:步行时疼痛,短时间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不需服或偶用止痛药。
④重度疼痛:负重和作各种动作时强烈疼痛,以致妨碍生活,影响活动,需服止痛药,休息后虽可减轻,但仍疼痛,或有自发痛。
⑤剧烈疼痛:无论休息或做任何动作都强烈疼痛,以致不能活动,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服止痛药,甚至服药仍疼痛,干扰休息和睡眠。
2、疼痛的特点①始动痛:膝关节牌某一静止体位较长时间,刚一开始变换体位时疼痛,也有人称为“胶滞现象”,活动后减轻,负重和活动多时又加重,具有“痛-轻-痛”规律。
②负重痛:患者常诉说在游泳、骑自行车时膝不疼,而上下楼梯、上下坡时膝痛明显,是由于加重了膝关节负荷而引起的。
③主动活动痛:重于被动活动痛,因主动活动时肌肉收缩加重了并节负担。
④休息痛:膝关节长时间牌某一体位静止不动或夜间睡觉时疼痛,又称静止痛,常需经常变换体位,方能缓解。
3、活动障碍活动能力减弱:包括关节僵硬、不稳,屈伸范围减少,步行能力下降等。
关节僵硬:经过休息,尤其是当膝关节长时间处于某一部位时,自觉活动不利,特别是起动困难,称之为胶滞现象。
不稳:常见原因之一是伸膝支撑稳定的力量减弱,如股四头肌萎缩,另外是侧向不稳,表现为步态摇摆,如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较多,关节松驰,而致并节不稳。
并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少,关节经常肿胀疼痛,被迫处于轻度屈膝位以增加并节腔内容积,久之则腘绳肌痉挛,伸直受限。
步行能力下降,而上下台阶、下蹲、跑、跳等能力下降明显。
三、体征1、关节肿胀:既可以由于关节积液所致,也可以由于滑膜肥厚,脂肪垫增大,甚至是增生骨赘引起,较多见的是上述两种或三种原因并存。
步态分析原因和分类

1:关节活动受限(包括关节挛缩) 2:活动或承重时疼痛 3: 肌肉软弱 4:感觉障碍 5:协调运动丧失 6:截肢
5:臀中肌无力步态:髋外展肌无力。支撑相对躯干向 患侧侧弯,两侧髋外展肌损伤时,步行左右摇摆成鸭 步。
按局部异常形态分
1、足内翻: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屈。多行
时前外侧部触地,重力主要由第五跖骨基地部承 担,常伴有疼痛,在支撑相,导致踝关节不稳影
响全身平衡。
2、足外翻:儿童或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
瘫)。表现为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 侧触地,重心主要落在踝前内侧,可有足趾屈曲
跖趾关节疼痛。
6、膝僵直:膝僵直常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变患
者踝关节跖屈或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固定膝关 节支具和假肢也可导致同样的步态。
8、膝过伸 9、膝屈曲 10、髋过屈 11、髋内收(剪刀步态) 12、髋屈曲不足:屈髋肌无力或伸髋肌痉
挛/挛缩可造成髋关节屈曲不足。
13、单纯肌无力
(1)臀大肌步态 (2)臀中肌步态 (3)屈髋肌无力步态 (4)股四头肌无力步态 (5)踝背屈肌无力步态 (6)腓肠肌/比目鱼肌无力步态
九、肌无力步态
1: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为防止足拖地 而出现跨阈步态
2:小腿三头肌无力步态:支撑后期患侧髋下垂、身体 向前推进减慢
3:股四头肌无力步态:患腿支撑相对不能维持稳定的 伸膝,躯干前倾,膝关节别动伸直,呈现膝反张。如 同时有伸髋肌无力,侧患者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 膝伸直。
4:臀大肌无力步态:伸髋无力时,躯干用力后仰,形 成仰胸凸肚的步态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方案设计报告说明:我看了五篇关于步态分析的文献,并对其具体实验方法进行归纳。
五篇文献的原文在文件夹中。
最后为我的方案设计。
一、A practical gait analysis system using gyroscopes陀螺仪分析步态本研究是为了调查使用单轴陀螺仪来研制简单便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行性。
陀螺仪绑在小腿和大腿的皮肤表面,记录小腿和大腿角速度。
这两部分的倾斜度和膝关节角度都来自角速度。
使用从运动分析系统得到的信号来评估角速度和陀螺仪传来的信号,发现这些信号有不错的相关性。
当转身时,腿部倾斜度和角度信号会发生漂移,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自动复位系统,重新初始化每个步态周期的角度;(2)高通滤波。
两种方法都能很好的纠正漂移。
小腿部的单陀螺仪可以提供以下信息:腿部倾斜度、摆动频率、步数以及步幅和步速的估计。
具体方法:受试者在步态实验室沿直线行走进行陀螺仪数据收集,陀螺仪用绳子固定在大腿和小腿部,感测轴沿中间-横向方向,以测量矢状平面中的角度。
两个人加入测试,一个是不完整的脊髓损伤,一个没有损伤。
一运动分析系统使用各部分解剖学位置的回射标记物来评估腿部的偏移、腿部的角速度和膝角度。
实验开始前5s,受试者直立站立以初始化倾斜角度和陀螺仪的偏置,随后,对象以一个自己喜欢的速度沿预定路径行走。
进行了三组实验来分析陀螺仪的性能,并计算步幅、步态周期时间和每次行走期间的速度。
第一个实验,数据来自两小腿上陀螺仪的信号,并与未损伤者进行比较。
后两个实验是陀螺仪的数据与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比较。
第一个实验是比较小腿不同位置的陀螺仪信号,对于同一小腿上的两个点,先站立后倾斜,两个点的角速度、角度应该是相同的,陀螺仪一个放在胫骨关节处,一个放在胫骨靠近踝关节10cm处。
第二个实验一个放置在大腿髌骨上方10cm处,一个在胫骨靠近踝关节10cm处,记录的是陀螺仪的角速度。
第三个实验,陀螺仪放置于第二个相同,受试者直行4.5m然后转身180°。
步态分析和训练

步态检查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㈠步态检查的一般步骤 ⑴ 嘱患者以习惯姿态及自然速度来回步行数次,从正、
反、侧面观察其自然度,动作协调程度,步行速度、 姿势、幅度及步长,左右对。 ⑵ 其次嘱患者以不同速度步行,立停、拐弯、转身、绕 过障碍物等观察步态有无异常。
步态分析与训练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GA)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知识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步态(gait)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而
可能影响行走能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 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步行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肢及躯干的肌肉作用,在一个步行周期中,肌 肉活动具有保持平衡、吸收震荡、加速、减速和推动肢体运动的功能。
1.竖脊肌(又叫骶棘肌) 为背部深层肌,纵列于脊柱两侧,下起骶 骨、髂骨,上止椎骨、肋骨、枕骨,由脊神经支配。作用为使脊柱后 伸、头后仰和维持人体于直立姿势。在步行周期站立相初期和末期, 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正直。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 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如下图示Ⅰ ,通常用cm表示。健 康人平地行走时,一般步长约为50~80cm。个体差异主要 与腿长有关,腿长,步长也大。
跨步长(stride length) 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 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跨步长,或步幅。如图示 Ⅱ,用cm表示,通常是步长的两倍。约100—160cm
4.股四头肌 为全身最大的肌,为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 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由股神经支配。
专题1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

1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选择题1、(2022山东)下列关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关节的结构包括[①][④[⑥]B.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C.[①]和[⑥]使关节活动更加牢固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①]增厚【答案】D【解析】A.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②关节头和③关节窝组成④关节面,⑥是关节软骨,①是关节囊,⑤是关节腔。
所以关节由①④⑤组成,A错误。
B.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肌肉起到动力作用,骨起到杠杆的作用,B错误。
C.①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
关节囊和韧带使关节更加牢固,⑥关节软骨使关节活动更加灵活,C错误。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①关节囊和韧带增厚,防止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保证关节在运动中具有牢固性,关节的各种结构使关节既具有牢固性、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D正确。
2、(2022北京)握手是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的一种礼仪。
握手时,大拇指要向手心运动。
如图是人右手掌心面骨骼及部分肌肉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拇短掌肌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B.握住手时,拇收肌处于收缩状态C.握手时,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D.握手动作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答案】A【解析】A.拇短展肌两端附着在不同的两块骨上,A错误。
B.握住手时,大拇指向掌心靠近,拇收肌处于收缩状态,B正确。
C.握手时,大拇指需要向掌心靠近,此过程是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产生的,C正确。
D.运动动作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D正确。
3、(2022湖南)冰壶运动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它展现动静之美,取舍之智慧。
髋关节的灵活性能让运动员在投壶时维持较低的身体重心。
如图是髋关节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②中的滑液和④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B.结构⑤从结构③滑脱出来,叫做骨折C.髋关节在运动中起到了支点的作用D.完成投壶动作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答案】B【解析】A.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正常生活所需的膝关节角度

正常生活所需的膝关节角度(原创版)目录1.膝关节角度的重要性2.正常生活所需的膝关节角度范围3.影响膝关节角度的因素4.如何保护膝关节角度5.结论正文膝关节角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走、跑步、上下楼梯等基本活动。
保持适当的膝关节角度,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效率,还能有效减少关节磨损,预防膝关节疾病。
那么,我们如何了解正常生活所需的膝关节角度,以及如何保护它呢?首先,了解正常生活所需的膝关节角度范围。
一般来说,正常步行时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在 15°至 45°之间。
在跑步时,膝关节的屈伸角度会增大,约为 50°至 70°。
而在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的屈伸角度会受到楼梯高度的影响,膝关节弯曲的角度会在 30°至 90°之间变化。
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以便我们了解在不同活动中应保持的膝关节角度。
其次,影响膝关节角度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性别和年龄是影响膝关节角度的重要因素。
女性由于骨盆较大,膝关节角度相对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关节间隙变窄,膝关节角度也可能发生变化。
其次,体型和肌肉力量也会影响膝关节角度。
肥胖者膝关节负担较重,膝关节角度可能较大;肌肉力量不足者,膝关节稳定性较差,角度也可能超过正常范围。
如何保护膝关节角度呢?首先,保持健康的体重是关键。
肥胖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加大角度,因此,通过合理饮食和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利于减轻膝关节负担。
其次,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此外,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减少不合适的运动,如长时间上下楼梯、爬山等,也是保护膝关节角度的有效方法。
总之,正常生活所需的膝关节角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至关重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步态参数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数有改善或明显差异: 站立相和摆动相的最大屈曲角度 � 最大髋关节伸直角度� 最大踝跖曲角� 步长� 双腿支撑时间� 步速
[5 -8 ]
�
步态分析提供了客观的功能数据, 但 是它是 一种 相对昂 贵� 费时 的检查 ; 临 床评 分虽含 有主 观评 定因素, 但 实施 相对简 便; 究竟哪一种更有利于 T K A 的疗效 评价? 两者在评定膝关节功能时是否具有一致性呢? 假如具有一致性, 是否可以使用临 床评分完全取代步态分析呢? 目前, 很少有研究观察客观的步态分析与主观的 临床评分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拟观 察 T K A 手术 前后的膝关节评分与步态评定的关系� 一� 对象与方法 1 . 对象: 选取 2 01 0 年 5 月至 2 01 0 年 1 1 月 30 例因骨关节炎需行单侧 T K A 的患者, 其中男 1 3 例, 女 1 7 例, 左膝 1 1 例, 右 � 膝 1 9 例, 患者平均年龄 71 � 岁( 62 75 岁) , 平均高 度 1 . 65 m ( 1 . 5 8 1 . 71 m ) , 平均体重 75 kg ( 66. 5 85 kg) �所 有患者经过 ry ker) , 前正中入路植入人工全膝关节假体( St 由同 一医师完 成手术� 术后经 过标准 的康复程 序, 包括持 续的被 动运动, 同一 康复医师指导下的主动和被动练习, 出院后在门 诊继续接受康复指导� 2 . 评价方法: 术前 1 d 和术后 3 个月, S� H S S 和步 态分析评 定�H SS 总分 1 0 0 分[9], 分别进行 K S 包括疼 痛( 30 分) � 功能 ( 3 2 分, 包括行走� 上下楼� 肌 力) 和膝评分( 38 分, 包括关节活动范围� 稳定性和屈曲 性畸形) �广泛使用的 H SS可以全面评价 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的运动情况, 以适合评估近期 T K A 疗效著 称�K S S 总分 2 00 分[1 0] , 包括疼 痛( 5 0 分) � 膝评 分( 5 0 分, 由 关节活动范围� 前后稳定性以及内外侧稳定性组成 ) 和功能( 1 0 0 分, 包括行走和上下楼) �KSS 能避免因年龄增大而引起的评 分下降问题, 被称为简洁和高敏感性的评价工具 �步态 分析使用本院康复医学科 VIC O N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VIC O N 6. 1 2 M ot i onS y st em , O xf ord, U K), 其短红外摄像头频率为 1 2 0 H z , 测试走道长 1 0 m , 由同一 名技师进行 测定�步态分 析前先测 量患者 enH a yes 描述方法[1 1] 于 被检测者 下肢解 的身体参数( 姓名, 性别 , 身高, 体 重, 双下肢长度) � 具体步 态分析方 法为: 按照 H el 剖标记处依次粘贴 1 6 个反光标记( 分别放置于两侧骶骨底 , 髂前上棘, 股骨外侧髁 上 1 5 c m, 股 骨外侧髁, 外踝尖 上 1 5 c m, 外 踝尖, 跟骨结节, 第二跖骨头) , 反光标记连接完成后, 要求被检 测者不借 助任何外 力日常 行走方 式走完 1 0 m 走道�使 用 VIC O N 公司三维建模软件( Pol ygon1 . 4 ) 对步态数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