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种类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相距v)像的性质应用凸透镜u→∞v f→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u f>2f v f>>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2f 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u f<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像距(v)f<v<2f v=2f v>2f不成像v>u正倒倒立倒立倒立正立大小缩小等大放大放大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放大镜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同侧成像作图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例题1 (2021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D。

【点拨】已知物距、像距或成像性质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判断其他两项。

另外,已知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常常以图的形式已知),也可以判断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对点练:(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三模)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 15。

【解析】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u<v,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15cm,此时物距u=40cm,像距为25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应用

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应用

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凸透镜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物品。

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眼镜、相机等光学仪器中,还在许多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可以简单地用光线光学来解释。

光线在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光线在凸透镜上的折射规律,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向主光轴偏折。

光线越靠近光轴,偏折角度越小;光线越偏离光轴,偏折角度越大。

这种折射现象使得凸透镜能够聚焦光线。

当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会聚到一个焦点上。

这个焦点距离凸透镜的距离被称为焦距。

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等因素。

当光线从比焦点距离更远的位置射向凸透镜时,聚焦后的像会出现在焦点的后方;反之,当光线从焦点距离更近的位置射向凸透镜时,聚焦后的像会出现在焦点的前方。

2. 凸透镜的应用2.1 眼镜凸透镜在眼镜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人眼度数不正常时,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眼镜来矫正视力问题。

近视眼的治疗常用的凸透镜为凹透镜,它能够将光线发散从而改变光线的聚焦位置;而远视眼则需要使用凸透镜,使得光线能够更好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通过凸透镜眼镜的使用,人们可以明显改善视力,并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2.2 摄影凸透镜在摄影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机镜头中的凸透镜能够调整光线的聚焦位置和角度,使得拍摄的照片能够更加清晰和真实。

不同类型的凸透镜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鱼眼镜头可以呈现出广角效果,突出景物的畸变和特殊效果。

凸透镜的应用让摄影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2.3 显微镜凸透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显微镜领域。

显微镜通过使用凸透镜来放大物体的微小结构,使得人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见的细微细节。

这种放大的原理是通过将光线聚焦于样本上方的焦点上,然后使用凸透镜再次聚焦在显微镜眼镜内的焦点上,从而放大物体。

总结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简单解释和凸透镜的应用展示了它在光学仪器、眼镜、摄影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上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上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上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实像和物异侧倒,虚像和物同侧正。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透镜成像时,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照到透镜上的所有光线都成像在同一个位置,挡住一部分,并不影响射向透镜的其它光线的成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像上的光线减少,所以屏上像的亮度会变暗。

透过凸透镜看二倍焦距之外的钟表,秒针的像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因为此时成倒立的实像,倒着看仍是正常的方向,所以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一、作图成像法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

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

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

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1)u >2f ,f <v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叫实像..(2)u <f ,v >u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叫虚像..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

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

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1)u >2f ,f <v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 <2f ,u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

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

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

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

凸 透 镜 成 像 规律

凸 透 镜 成 像 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具体来说,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是照相机、摄像机。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应用是测焦距。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光线平行射出。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是放大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

当然,凹透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实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实像,同样是倒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是倒立的。

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与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当物距无限远时,所成的像无限接近1倍焦距,但始终比1倍焦距远编辑本段镜像区别结构不同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

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

.对光线的作用不同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成像性质不同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缩小。

起聚光作用。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虚像。

起散光作用。

透镜与面镜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折射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与论证: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3、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1、、将蜡烛放在2 f之外的地方,移动光屏, 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与 倒正。
大于2倍焦距
倒立、缩小、实像
2、、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上,观察 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屏幕
镜 头 凸 透 镜 (
像 投影仪 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片 (物)
)
成像的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远 较近 更近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现象: 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可能跟 问题: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 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课堂小结
1、这节课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践应用
实验评估
分析论证
2、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
附:探究“知识小点心”
1.小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 用书本挡住了凸透镜一部分,你认为此时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 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从实验得知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 大虚像,那么它能否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呢? 如果不能,那什么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象?
实验探究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生活中的透镜
屏幕
镜 头 凸 透 镜 (
镜头(凸透镜) ( ) 像

投影片 (物)
)
投影仪 生活中的透镜 成像的特点
物到凸透镜距离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现象: 凸透镜能成不同特点的像。
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可能跟 问题: 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镜头(凸透镜) ( ) 像
实像 投影仪
平行光源 实虚分 测焦距 界点
u=f
u<f
u<v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 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 u=f 时,不成像;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u=∞时,像变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仍为实像。 (2)成实像时,物像异侧且倒立;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且正立。 (3)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焦点像变大,物远焦点像变小 .
正立、放大、虚像
小于1倍焦距
u与 f v与 u 同侧或 正倒 关系 关系 异侧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u=∞
u>2f u=2f
f<u<2f
像变成很小很亮 阳光测凸 异侧 的一个光点 实像 透镜焦距
u>v u=v u<v
异侧 倒立 异侧 异侧 不成像
缩小 实像 实像
照相 机 测焦 大小分 界点 距
倒立 等大 倒立 放大
实验
预备知识:
1.物距(u): 物体 到 凸透镜中心 2.像距(v): 像
u
的距离; 的距离;
到 凸透镜中心 v
S1=33.0cm
S2=50.0cm
S3=74.3cm
u=? S2-S1=17.0cm
v =?S3-S2=24.3cm
实验方案
1. 组装实验装置:
烛焰
烛焰、透镜、光屏同轴等高 透镜 光屏
等于2倍焦距
倒立、等大、实像
3、将蜡烛移到2f和f 之间,重复以 上的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4、、把物体放在焦点上, 观察能否成像。



等于1倍焦距
5、继续移近蜡烛,使U<F,在光屏上能否得 到像呢?怎样才能看到蜡烛的像呢?透过凸透 镜观察像的情况。
探究目标2、
如果把透镜用不透明物体遮 挡一部分,观察烛焰通过凸 透镜在光屏所成的像,是残 缺的吗?
结论:
• 仍能成完整的像。由于透光 量少了,所以只是成像暗一 些。
(注:不透明物在焦点以内不能在光屏 上成像)
探究目标3
• 若光屏上成像偏上或偏下, 你怎么办?
正确做法:
• 偏上:上移烛焰或下移凸透 镜 • 偏下:下移烛焰或上移凸透 镜
光具座
2. 为了全面地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蜡 烛由远及近逐次向透镜靠近,每次相应地移动光 屏得到清晰的像,记下每次蜡烛、光屏的位置和 成像的特点;并计算物距与像距。 (1)当物像等大时,物距具有什么特点? (2)当物距很小时,在光屏观察到什么现象? 试着用眼睛直接观察成像的特点? 3.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与边实验边记录数 据,并填入表格。
探究延伸1
• 1、成实像时,减小物距,像 距及像怎么变化?反之呢? • 2、成虚像时,减小物距,所 成虚像大小怎么变化?
结论:
• 1、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 大。 • 2、成虚像时,物近像变小。
基本规律推论:
1、关于像的虚实与大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 小 2、像的正和倒: “实像都是倒,正立全是
实践应用
小华有三个同样的凸透镜,焦距为20cm ,其中做了一个照相机模 型、一个投影仪模型、一个放大镜模型,小华用照相机模型拍摄了 墙上的一幅画,用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用放大镜观察了一 只小昆虫。方框中提供了几个长度数据,选择合理长度和左边的 有关距离用线连起来,不需要的数据可以不连。 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片的距离 150 cm 40 cm 照相机的凸透镜到画的距离 放大镜到小昆虫的距离 22 cm 20 cm 12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