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规律: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相距(v)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相。
应用:照相机、眼睛、摄像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照相机照完集体照再照个人照的调节方法:缩短人与照相机的距离,同时拉长暗箱的长度(缩短物距,增加相距)
眼睛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平,焦距变长;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凸,焦距变小
规律: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相距(v)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相。
应用: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相,测焦距f=u/2=v/2
相
应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如果屏幕上的像大些,增加屏幕到幻灯机的距离,同时缩短,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缩小物距,增加相距)
规律: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实相。
应用:放大镜,利用放大镜看物体,若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物体靠近焦点位置。
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凸透镜是一种常用的光学元件,它具有使平行光在焦点处聚焦的能力。
在中学物理中,我们通常学习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规律。
1.凸透镜的构造和焦点:凸透镜由两个球面构成,中心较薄而两侧较厚。
凸透镜的中心轴称为主轴,主轴上的点为透镜的中心。
凸透镜具有两个焦点,分别为透镜的前焦点和后焦点。
在弯曲的球面上,与其中一特定点相切的平面称为透镜的剖面,焦点位于透镜的剖面上。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光线从无穷远的物体上来时,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成一个焦点。
这称为凸透镜的正焦点。
正焦点离透镜的中心更近。
(2)光线从有限物体上来时,经过凸透镜后会在背面形成一个虚焦点。
这称为凸透镜的虚焦点。
虚焦点位于凸透镜的背面,距离透镜的中心更远。
(3)光线从凸透镜的前焦点出发,经过透镜后会成为平行光线。
这是因为凸透镜对于这些光线具有“集光”的作用。
(4)光线从凸透镜的后焦点出发,经过透镜后会成为平行光线。
这是因为凸透镜对于这些光线具有“发散”或“分散”的作用。
3.物体的成像位置和大小:(1)当物体离凸透镜很近时,成像是放大的。
成像位置在凸透镜的背面。
(2)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加时,成像位置变得更远,并逐渐接近凸透镜的前焦点。
(3)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前焦距时,成像位置无穷远,成像是实际的。
(4)当物体离凸透镜很远时,成像是缩小的。
成像位置在凸透镜的前面。
除了上述原理和规律以外,中学物理中还涉及一些计算凸透镜成像位置和大小的公式。
1.物距公式:1/f=1/v–1/u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图像与凸透镜的距离),u为物距(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
2.公式推导及应用:利用物距公式可以推导出透镜成像放大率的计算公式:M=-V/U,其中M为成像放大率,V为像的高度,U为物的高度。
同时,根据物距公式可以得知: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时,成像位置越远,图像放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时,成像位置越近,图像缩小;当物体离凸透镜与凸透镜焦距相等时,成像位置无穷远,图像实际大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它是由两个球面组成的,其中至少一个球面是凸起的。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研究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成像情况的基本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放大率、透镜公式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指的是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记作u;像距指的是物体的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记作v。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存在以下公式关系:1/u + 1/v = 1/f其中,f表示焦距。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u变化时,像距v也会相应变化,但二者的倒数之和保持不变,其值等于焦距的倒数1/f。
其次,我们来讨论物高与像高的关系。
物高指的是物体的垂直高度,记作h1;像高指的是物体的像的垂直高度,记作h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高与像高之间存在以下公式关系:h2/h1 = -v/u其中,符号“-”表示像放大与物体放大方向相反。
当像的垂直高度为正时,物体的垂直高度为负;当像的垂直高度为负时,物体的垂直高度为正。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凸透镜的放大率。
凸透镜的放大率指的是像的垂直高度与物体的垂直高度的比值,记作V。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V = -h2/h1 = v/u放大率的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放大率为正值时,表示像与物体的高度方向相同放大;当放大率为负值时,表示像与物体的高度方向相反放大。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透镜公式。
透镜公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求解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透镜公式的表达式为:1/f = (n - 1) * (1/R1 - 1/R2)其中,n表示透镜的折射率;R1和R2分别表示透镜两个球面的曲率半径。
透镜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焦距,也可以用于计算物距和像距中的任意两个未知量。
综上所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放大率和透镜公式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和成像情况,对于光学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具有折射作用的光学仪器,是球面放入光的一种形式。
凸透镜是通过折射、反射等物理现象,将多束线中的波向一个方向,然后把它投影到一个外界面上。
凸透镜主要用于放大缩小光,可以用来分离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线,这是透镜最主要的任务,也是光学仪器使用的最重要的原理。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如下:1、光与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当光线穿过凸透镜表面时,它会受到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产生成像。
当光线穿过凸透镜的表面时,它会受到凸透镜的折射力和反射力的共同作用,产生成像。
2、凸透镜的光轴凸透镜的光轴是指投射到凸透镜中心的光线,这种光线不受折射和反射的影响,因此会沿着凸透镜光轴准确无误地完全反射出去,形成明亮的圆形成像。
3、凸透镜的成像当把凸透镜准确安装在光轴上时,入射光与凸透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产生的结果,就是凸透镜的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是:光线穿过凸透镜后,将会沿着凸透镜光轴延伸,形成一个圆形的成像,其中的图像会是清晰的、锐利的,可以清晰地清楚地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和细节。
4、凸透镜的近虚远实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越近,则成像的大小越大,离凸透镜的焦距越远,成像的大小就越小,也就是所谓的“近虚远实”规律。
5、凸透镜的正负反转规律当物体改变它与凸透镜光轴的关系时,物体的成像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凸透镜的成像会出现“正负反转”的特性,它的成像的正反转方向和物体的正反位置有关。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凸透镜的特性决定了它广泛应用在光学仪器、显微镜、布拉格准直仪等光学仪器中,可以有效利用凸透镜做出更准确、更精确、更高精度的成像。
因此,凸透镜的应用可以让人们在研究物理、特别是光学研究中更准确、更清晰地进行观察。
凸 透 镜 成 像 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具体来说,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是照相机、摄像机。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应用是测焦距。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光线平行射出。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是放大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常用的透镜类型,它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设备中。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光线经过折射后所形成的像的性质和位置。
下面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可以用光线六个基本规律来解释,即入射光线与主轴的关系、折射定律、等效焦点、主轴上的点的成像规律、像的放大缩小规律和像的正倒关系。
通过这些规律,可以确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凸透镜的主焦点与等效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物距在无限大时的物主焦点,也称为前焦点;另一个是像距在无限大时的像主焦点,也称为后焦点。
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位于透镜两侧,并且在透镜的主轴上。
凸透镜的等效焦距则是指将凸透镜看作是一种可以将物体与像距缩成相等的平凸透镜。
等效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三、物体在凸透镜前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的焦距,此时成像为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位置为无限远处,成像也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为虚像,位置为透镜的同侧。
四、物体在凸透镜后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同侧,成像为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在无限远处,成像也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为虚像,并且成像的位置在透镜的反侧。
五、物体与像的放大缩小规律物体与像之间存在着放大缩小的关系。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为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
六、物体与像的正倒关系物体与像之间存在着正倒的关系。
当物体与透镜同侧时,成像为正立的实像;当物体与透镜反侧时,成像为倒立的虚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总结如上所述。
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和成像规律来实现的。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准确地进行光学设计和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简介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8个口诀总结,分别是:物像距关系、物像高关系、物像倒关系、物像大关系、物像正关系、物像共轭关系、物像位置关系和物像性质关系。
二、物像距关系物像距关系是指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和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凸透镜越远,像距凸透镜越近;物体距凸透镜越近,像距凸透镜越远。
三、物像高关系物像高关系是指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高度与像的高度成正比,即物体越高,像也越高。
四、物像倒关系物像倒关系是指物体的方向和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正立的,像是倒立的。
五、物像大关系物像大关系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物体越大,像越小。
六、物像正关系物像正关系是指物体的性质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真实存在的,而像是虚拟的。
七、物像共轭关系物像共轭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位置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和像是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对称的,即物体和像的位置互换。
八、物像位置关系物像位置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具体位置。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8个口诀,它们概括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实现对光学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摄影、眼镜、显微镜等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光学现象和应用透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对成像过程进行详细解析。
一、凸透镜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凸透镜是指具有中央厚度较薄、边缘薄厚度较厚的透镜,其两侧外凸的一种透镜。
凸透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透镜表面的曲率,使得透过透镜的光线发生折射。
凸透镜的两个主要参数是焦距和放大倍数。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距越远;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距越近。
这一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f = 1/v - 1/u其中,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当像距无限大时(平行光线),公式可以简化为1/f = 1/u。
2. 物像关系: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前方时,成像距离为正;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后方时,成像距离为负。
如果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u = f),则像距无穷大,成像为平行光线。
如果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后方但离凸透镜很近(u < f),则像距为负,成像为放大的倒立实像。
3. 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定义为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的比值。
对于凸透镜,放大倍数可以表示为:β = h'/h其中,h'表示像的高度,h表示物的高度。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放大倍数大于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放大倍数小于1。
三、凸透镜的成像过程凸透镜的成像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折射、交叉、形成像。
1. 折射:当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凸透镜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现象,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折射角和舞强关系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空气和透明介质的折射率(n = c/v,c为真空中光速,v为介质中的光速),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预备知识:
1.物距(u): 物体 到 凸透镜中心 2.像距(v): 像 到 凸透镜中心
的距离; 的距离;
u
v
S1=33.0cm
S2=50.0cm
S3=74.3cm
u=?S2-S1=17.0cm
v =?S3-S2=24.3cm
困惑:
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 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 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 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 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 像。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 这样不同的像呢?
规律四: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 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 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 内成放大象。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像题目分类训练:
一、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
1、凸透镜焦距是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 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分 别将蜡烛放在a、b、c、d、e、f、g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观察 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则
(1)、当蜡烛放在( a )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像。
(2)、把蜡烛放在( e、g)点,光屏上看不到像,但从透镜另一
侧可看到烛焰正立的放大的像。
(3)、把蜡烛放在( F )点,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在透镜的另一
幻灯机
像的特点:倒立、放大、实像; 物距< 像距
放大镜
像的特点: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
规律二:
物距大于焦距时 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在减小,像也随之减小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在增加,像也随之增大
物距小于焦距时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减小
规律三:
当所成的像是实像时,物、像异侧
当所成的像是虚像时,物、像同侧
在2倍焦距和 倒 立
焦距之间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小于焦距 正 立 放 大 虚 像 放大镜
八、评估和交流:
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移动时,实 像和虚像的转折点在哪里?放大和缩小 实像的转换点在哪里?(请学生回答)
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规律一:
照相机
像的特点:倒立、缩小、实像; 物距 >像距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 了 照相机 ;
若把物体放在12厘米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可 在透镜上得到一个 倒立 、 放大 的 实 像,利 用这个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
若把物体放在距透镜6厘米的地方, 不能 (填 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那么能成一个 正立 、
放大 的 虚 像,应用是 放大镜 。
一、探究课题:
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是否和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 有关?
二、猜想:
当物体距离镜头较远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缩 小的像,物体距镜头较近时,在光屏上成一个 较大的像。如果物体距离镜头很近时,则成一 个正立放大的像,此时在光屏上找不到像。或 像的大小,倒正,虚实与物距有关
三、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
6、把物体放在焦点上,观 察能否成像。
不成像
等于1倍焦距
7、继续移近蜡烛,使U<F,在光屏上能否得 到像呢?怎样才能看到蜡烛的像呢?透过凸透 镜观察像的情况。
正立、放大、虚像
小于1倍焦距
七:分析和论证:
物体到凸透镜 像
的距离
倒立
的情
放大
况
实像
Hale Waihona Puke 应用正立 缩小 虚像
大于2倍焦距 倒 立 缩 小 实 像 照相机
1、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个同学拍照,底 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
像,则照相机应(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 该同学,镜头离底片( 远 )一些。
2、某校学生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的法制教育放映的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
像小了点,放映机离屏幕( 远 )一些, 胶片离镜头( 近 )一些。
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
( B ) A、10cm B、7cm
C、8cm D、16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
厘米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此时像
距为1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D )
A、f>20cm
B、13cm<f<20cm
C、10cm<f<13cm D、6.5cm<f<10cm
四、根据像的变化规律判断像的大小变化,像的大小调节
3、将蜡烛放在2 f之外的地方,移动光屏, 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与 倒正。
大于2倍焦距 倒立、缩小、实像
4、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上,观察像 的大小、倒正、虚实。
等于2倍焦距
倒立、等大、实像
5、将蜡烛移到2f和f 之间,重复以 上的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像距 v(cm)
像的变化
15 f<U<2f 12
7
U<f
5
六:实验步骤:
1、测焦距:将透镜对着太阳光,在透镜 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又 小又亮的光斑,测量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既 是焦距。f=10cm,2f=20cm
2、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蜡烛、凸透镜、 光屏。并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 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成 在光屏中央)
刻度尺,火材
四、实验思路:
物体首先在2F之外,然后在2F和F之间,最 后在F以内。记下每一次的物距和像距,以便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大小、虚实、倒正)。 我们在实验时候,将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透镜 的两侧。
五、设计表格:
物距与焦 物距
像的性质
距的关系 u(cm) 虚实 大小 倒正
35 u>2f 25
更清晰的像,应( A )(请看下一个幻灯片)
侧也看不到像。
(4)、把蜡烛放在( d )点,在光屏上出现最大的像。
(5)、若把蜡烛放在( d )点,光屏上出现的像离透镜最远。 (6)、当把蜡烛由a点向b点移动,像的大小(变大),像距(变大)
( 7)、把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光屏上得不到像,你能想出什么好 办法?
a
bc
e
2F d F g
五、综合训练:
二、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像的 性质:
当蜡烛离凸透镜36厘米时,它的像清 晰的映在距透镜20厘米的另一侧的光屏 上,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 倒立 、缩小 的
实 像。
三、根据像的性质判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上 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