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种类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相距v)像的性质应用凸透镜u→∞v f→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u f>2f v f>>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2f 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u f<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1.1 光线传播的直线性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沿直线传播,不发生弯曲。

1.2 光线传播的反向性光线从一个点出发,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传播,但只能沿着一条确定的路径返回到出发点。

1.3 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光线沿一个方向传播时,可以按相同路径反向传播,即光路是可逆的。

2. 凸透镜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1 凸透镜的定义和形状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是凸面。

2.2 凸透镜的焦距与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物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前焦点和像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后焦点。

焦距是指从透镜上某一侧物体到该侧凸透镜后焦点之间的距离。

2.3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2.4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体与像的关系:物体和像都是实际存在的,可以触摸到。

•倍率关系:物体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它们与凸透镜的距离关系。

•倒立关系:物体倒立于成像平面上。

3.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3.1 口诀一:远离焦点,成实物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实物。

3.2 口诀二:靠近焦点,背面见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虚物。

3.3 口诀三:过中心线,不变形通过凸透镜中心线上所有点的光线传播方向都不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通过中心线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折,成像不发生变形。

3.4 口诀四:无中心线,相交点通过凸透镜两侧非中心线上的光线会在成像平面上相交。

这是因为凸透镜的球面形状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

3.5 口诀五:物体大,像小小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物体会放大成小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远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大。

3.6 口诀六:物体小,像大大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体会缩小成大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近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小。

3.7 口诀七:焦距正负号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其中一个是正焦点(F),另一个是负焦点(F’)。

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规律记忆方法

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规律记忆方法
3.2fu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
5.uf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虚像在物体同侧放大镜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或物小焦距像大虚)
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
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
二、
物三像二小实倒物二像三倒大实物与像同侧正大虚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三、
二环外①,拾到②小相机。
一二环间,拾到大投影。
一环内,打③假④正经⑤。
注解:①二环外:二倍焦距以外
②拾到:拾,实(实像。到,倒(倒立)应用:照相机
③打:放大
④假,虚(虚像)
⑤经,放大镜
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规律记忆方法
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规律记忆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
2.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简记为:两两倒等实(或等像等像不变)

凸透镜变焦问题口诀

凸透镜变焦问题口诀

凸透镜变焦问题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关于凸透镜变焦问题的口诀:口诀一:一观物距二看焦,成像大小要记牢。

物距一倍焦以内,正立放大虚像妙。

物距一二倍焦间,倒立放大实像照。

物距二倍焦以外,倒立缩小实像俏。

靠近焦点像变大,远离焦点像变小。

口诀二:一找焦距二定距,成像规律心中记。

小于焦距像虚大,放大镜中真神奇。

一二焦距像实大,投影仪里展才艺。

大于二焦像实小,照相机前留美丽。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口诀三:一思焦距二思距,凸透镜里藏秘密。

一倍焦距不成像,点个灯光照天地。

物在一倍焦以内,像比物大像虚立。

物在一二焦之间,像在二倍焦外立。

物在二倍焦以外,像在一二焦间立。

口诀四:一探焦距明方向,二看物距定模样。

物距小于焦距时,放大虚像眼前晃。

物距大于焦距时,实像倒立分情况。

一二焦间像放大,二倍焦外像缩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口诀五:一瞧焦距二瞧距,成像特点要明晰。

焦距以内像虚大,好似梦幻在云里。

一二焦间像放大,宛如舞台展魅力。

二倍焦外像缩小,如同远景收眼底。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口诀六:一论焦距二论距,成像原理别忘记。

小于焦距虚像起,放大效果很惊奇。

一二焦间实像立,放大效果真有趣。

大于二焦实像聚,缩小模样要留意。

靠近焦点像变大,远离焦点像变小。

口诀七:一找焦点二找距,成像变化有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离,正立虚像放大大。

物距一二焦距离,倒立实像放大啦。

物距大于二焦距,倒立实像缩小呀。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口诀八:一量焦距二量距,成像清晰不糊涂。

小于焦距像虚浮,放大效果很特殊。

一二焦间像突出,倒立放大很清楚。

大于二焦像收缩,倒立缩小不模糊。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口诀九:一盯焦距二盯距,凸透镜中藏妙趣。

物距小焦像虚巨,好似气球飘空气。

物距一二焦之际,像比物大很美丽。

物距二焦之外地,像比物小要牢记。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口诀十:一探焦点二探距,成像特点心中记。

小于焦距像虚奇,放大如同幻梦依。

物理八年级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理八年级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理八年级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一个记忆口诀来表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具体规律如下:
- u=f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 u=2f是像大小的分界点。

- 凸透镜成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 物体离焦点越近,像离焦点越远,且像越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具体应用有以下几种:
- 照相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把胶卷放在离凸透镜比较近的地方。

- 投影仪: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将被投影的物体放在离凸透镜较近的地方。

- 放大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过透镜去观察物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背诵过关表格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背诵过关表格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像距用“v”表示。

焦距,成倒立
缩小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
焦距,像距也
等于二倍焦
距,成倒立等
大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光屏上没有像,成正立放大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特点的记忆方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像拔河)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像距用“v”表示。

焦距,成倒立
缩小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光屏上没有像,成正立放大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特点的记忆方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像拔河)。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一、引言物理学中,透镜是一种具有曲面形状的光学元件,可以用于聚焦、分散光线以及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的基本知识,包括透镜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透镜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的学习口诀。

二、凸透镜1. 凸透镜的特点凸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面是凸面。

凸透镜的特点有: - 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向透镜的轴线靠拢。

- 凸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2. 凸透镜的使用学习口诀为了方便记忆凸透镜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平行入射,会聚焦。

物距正,像距正或负。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凸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

当平行光线入射凸透镜时,光线会聚焦在透镜的轴线上。

而凸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三、凹透镜1. 凹透镜的特点凹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面是凹面。

凹透镜的特点有: -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离开透镜的轴线。

- 凹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是负的。

2. 凹透镜的使用学习口诀为了方便记忆凹透镜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平行入射,分散光。

物距正,像距负。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凹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

当平行光线入射凹透镜时,光线会分散开来。

而凹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是负的。

四、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口诀记忆:物距像距都为负,凸透镜有正负判断。

像在透镜右边,凹透镜如此想。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透镜成像的物距和像距的正负关系。

当透镜的物距和像距都是负数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右边。

对于凸透镜,物距为正时,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对于凹透镜,物距为正时,像距是负的。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初二物理中关于透镜的基本知识,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使用口诀。

通过记忆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透镜的知识,提高在物理学习中的效果。

希望本文对初二物理学习者有所帮助!。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简介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8个口诀总结,分别是:物像距关系、物像高关系、物像倒关系、物像大关系、物像正关系、物像共轭关系、物像位置关系和物像性质关系。

二、物像距关系物像距关系是指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和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凸透镜越远,像距凸透镜越近;物体距凸透镜越近,像距凸透镜越远。

三、物像高关系物像高关系是指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高度与像的高度成正比,即物体越高,像也越高。

四、物像倒关系物像倒关系是指物体的方向和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正立的,像是倒立的。

五、物像大关系物像大关系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物体越大,像越小。

六、物像正关系物像正关系是指物体的性质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真实存在的,而像是虚拟的。

七、物像共轭关系物像共轭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位置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和像是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对称的,即物体和像的位置互换。

八、物像位置关系物像位置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具体位置。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8个口诀,它们概括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实现对光学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

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

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

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

具体方法是先根
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

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

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

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

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

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

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

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

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游戏法记忆法
游戏准备:卡片五张,上面印有图案,一张较大的,一张较小的,一张放大的虚像,两张等大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透镜,主光轴,焦点,二倍焦距!
方法是:让一个学生拿着卡片1,站在凸透镜的一边的任意一个位置,再让一个学生找到合适的卡片(卡片1),让他站在估计的对应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成像。

可以让其他学生说出他们做的成像规律,以及物距(u)和像距(v)。

在我多次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此方法也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让他们课后自己去准备卡片,去练习完成这样的游戏,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新课复习,也可以用来做本节课的当堂练习!游戏的方法图如下:
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学生记住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以比赛的方式举行,加强竞赛能力的培养。

五、口诀记忆法
总结归纳口诀,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口诀,有的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
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近的,成像远,而且放大,反之)
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缩小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

(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虚像)
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比较好的。

学生也设计了适合自己的口诀。

由此推广,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大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六、实际应用法
(一)准备一张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分析成像的特点,这时物体离凸透镜比较远,即u >2f,让学生比较像的大小、正倒立情况,然后总结出成像的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一个凸透镜,眼前的物体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拍了照”,我们才看到了物体。

(二)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把上面的反光的平面镜解下来,让像呈现在天花板上。

让学
生去感受投影仪上的透镜也是凸透镜,然后去观察成像特点,请学生说出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放大镜。

一般的学生都能准备一个或大或小的凸透镜。

让他们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字,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当然学生有许多答案,如正立、放大的像,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像。

老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让他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得出成实像规律的前三点规律,再让学生比较正立、倒立像的视觉感受有什么区别。

倒立的像是在眼前的,而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一侧。

我们平常所说的放大镜实际上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应用,只不过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情况。

所以我们不能把凸透镜就等同于放大镜。

凸透镜应用于放大镜时的成像特点及条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应用法把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结合起来教学,既让学生知道了知识,还记住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一举两得!您不妨也试试!
七、辅助线记忆法
作辅助线,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把像点的运动轨迹用辅助线描出来,具体辅助线的作图方法是:过倒立、等大实像的顶端和焦点画出辅助线,所有的像的顶端的轨迹都在这条线上。

详细图作图如下:
辅助线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后引入,可以解决一些变化类题型。

八、实验探究法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因此,讲授本节课时,最根本的方法还应该是实验探究法为基础。

在光学实验的教学中,做好每一个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因此,探究过程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该着重介绍的重点。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自己找到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如,凸透镜被挡住一半时成像变暗;成像时为什么有三个像等一些开放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