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照相机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拍摄时, 景物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二倍焦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小于一倍焦距。
投影仪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使用时, 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 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应
大于二倍焦距。
放大镜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使用时, 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应小于一倍
物距大于焦距时,物距越靠近焦点,像距越远离焦点,像越小。
像的形状与大小变化规律
•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 倍焦距时,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 倍焦距时,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像 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05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应用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
建议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凸透 镜成像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掌握更复杂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实践应用
鼓励学习者将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 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摄影、光 学仪器设计等,提高实践能力和创 新意识。
探索前沿
推荐学习者关注凸透镜成像领域的 前沿研究和应用,了解科技发展的 最新动态,拓展视野和思路。
通过PPT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过 程和结论(20分钟)
02
凸透镜成像基础知识
凸透镜的定义与性质
凸透镜定义
一个球面凸起、中间厚而边缘薄 的透镜。
凸透镜性质
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并 且能够改变光路。
成像原理与光线传播
成像原理
凸透镜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当平行 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汇聚于一点, 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检测
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 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 清晰的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 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蜡烛不动,透镜远离蜡烛移动,光屏不发生移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复习引入
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都是凸透 镜,而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照相 机能使景物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投影仪能把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 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 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复习引入
那么,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 立的像,又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呢?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又在 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呢?在什么条 件下用光屏能收到像,在什么条件下 在光屏上得不到像呢?在什么条件下 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在什么条件 下在同侧呢?
本课小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检测
⒈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 cm,将点燃的蜡烛 放在离凸透镜12 cm处,则所成的像是 ( B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课堂检测
⒉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 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图 甲所示的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35 cm处时, 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是图乙中的 ( C )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⒉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读出物 距(u)与像距(v)的值填入数据记录表.
分析数据找出物距、像距和两倍焦距、一 倍焦距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PPT课件

设计实验
3、问题①:凸透镜、蜡烛、光屏应按什么 顺序摆放在光具座上?
问题②:怎样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 与物距的关系? 问题③: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 数据?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巩固练习
进行实验
1、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 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 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同一直线上。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移动物体位置,使物距分别为u>2f;f<u<2f; u<f ,再移动光屏找像,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像, 直到最清晰为止; 4、记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放大镜就是 凸透镜,能成 放大的、正立 的像。
巩固练习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我的困惑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 不同的像呢 ?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巩固练习
信息快递
u
F O
v
F
物体
f
f
像
1.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⒈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能 力、实验操作能力。 ⒉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⒊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建立物理概念,归纳科学规律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乐于参加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 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创造的心理品 质及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022年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公开课精品课件

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A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
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课堂检测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基础巩固题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 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
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 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准备
几个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v)
探究新知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观察与思考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 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No Image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01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和 02 知 内道 能改 的变 关物系体。内能的方法;知道热量的概 03 学念会及区单分位温。度、热量、内能。
课后作业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内能
课后作业
内能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No Image
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子呢?
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分子动能。
课后作业
内能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压缩或伸长的弹簧具有势能,那排斥或吸 引的分子之间呢?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A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
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课堂检测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基础巩固题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 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
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 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准备
几个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v)
探究新知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观察与思考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 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No Image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01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和 02 知 内道 能改 的变 关物系体。内能的方法;知道热量的概 03 学念会及区单分位温。度、热量、内能。
课后作业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内能
课后作业
内能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No Image
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子呢?
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分子动能。
课后作业
内能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压缩或伸长的弹簧具有势能,那排斥或吸 引的分子之间呢?
精品【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2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
课堂讲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 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美誉为“千金之 宝”。注入酒后的蝴蝶杯为什么会显示出蝴蝶栩栩如生 的画面呢?
中心,可以将蜡烛怎样移动?
知1-讲
1. 物体在焦点上,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 轴,故不成像,可获得平行光 2. 求焦距:成等大实像时,f= u/2
3. 通过实验观察知:仍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4. 通过实验观察可知:蜡烛向上移动。
知1-讲
【蝴蝶杯显影释疑】
1.结构
知1-讲
2.显影原理 (a)没酒水时,蝴蝶图片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实验方案】改变物距大小,观察不同物距所成 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F
物体 f
O
凸透镜 光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1-讲
问题
本次探究,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都有哪些呢?
1.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 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3. 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 4. 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请同学们设
(来自《点拨》)
知2-讲
【解析】 因为像距为v=15 cm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所以此时v>2f,即15 cm>2f,解得:f<
7.5 cm。当物体移到该透镜前20 cm时,u=20 cm, 故此时u>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2-练
1 【宜昌】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 间移动(离墙更近些),在墙上能看到( A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
课堂讲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 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美誉为“千金之 宝”。注入酒后的蝴蝶杯为什么会显示出蝴蝶栩栩如生 的画面呢?
中心,可以将蜡烛怎样移动?
知1-讲
1. 物体在焦点上,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 轴,故不成像,可获得平行光 2. 求焦距:成等大实像时,f= u/2
3. 通过实验观察知:仍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4. 通过实验观察可知:蜡烛向上移动。
知1-讲
【蝴蝶杯显影释疑】
1.结构
知1-讲
2.显影原理 (a)没酒水时,蝴蝶图片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实验方案】改变物距大小,观察不同物距所成 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F
物体 f
O
凸透镜 光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1-讲
问题
本次探究,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都有哪些呢?
1.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 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3. 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 4. 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请同学们设
(来自《点拨》)
知2-讲
【解析】 因为像距为v=15 cm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所以此时v>2f,即15 cm>2f,解得:f<
7.5 cm。当物体移到该透镜前20 cm时,u=20 cm, 故此时u>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2-练
1 【宜昌】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 间移动(离墙更近些),在墙上能看到( A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第9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小试身手2
(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
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知识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进行实验: 分别使物距u在5个范围 ,视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变化
②等于二倍焦距(u=2f)
知识精讲
知识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进行实验: 分别使物距u在5个范围 ,视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变化
③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
知识精讲
必 考 技 能 照相机 u>2f、f<v<2f 投影仪 f<u<2f 、v>2f
典例讲授
例题3
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50 m m , 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 .大于 100 m m C .小于 50 m m
B .大于 50 m m 、小于 100 m m D .等于 50 m m
5. 实验结论: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u>2f u=2f f<u<2f u=f u<f
倒立或正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不成像 正立
虚像或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放大或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像距与焦 距的关系 f<v<2f
v=2f v>2f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学 霸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
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知识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进行实验: 分别使物距u在5个范围 ,视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变化
②等于二倍焦距(u=2f)
知识精讲
知识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进行实验: 分别使物距u在5个范围 ,视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变化
③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
知识精讲
必 考 技 能 照相机 u>2f、f<v<2f 投影仪 f<u<2f 、v>2f
典例讲授
例题3
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50 m m , 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 .大于 100 m m C .小于 50 m m
B .大于 50 m m 、小于 100 m m D .等于 50 m m
5. 实验结论: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u>2f u=2f f<u<2f u=f u<f
倒立或正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不成像 正立
虚像或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放大或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像距与焦 距的关系 f<v<2f
v=2f v>2f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学 霸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C.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 cm 刻度线处,向
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 cm 刻度线处,向
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感悟新知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淮安模拟]如图3 所示,用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解题秘方: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凸透镜的主___光__轴_上。 解析: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要调节烛焰、光 屏的中心都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感悟新知
知1-讲
将发光二极管从远处逐渐移向凸透镜,每次都将发光 二极管向凸透镜移近4 ~5 cm,并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 离,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测量 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当光屏上看不到发光物体的像时,撤去光屏,从光屏 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大小、倒正。
感悟新知
知1-讲
深度思考什么情况下,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 何调节光屏使成像最清晰?
知识点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讲
情 况
物距u
1 u>2f
2 u=2f 3 2f>u>f
4 u=f 5 u< f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v
应用
倒
缩小
实
2f>v 照相机、摄像机、 >f 摄像头
倒 等大 实 v=2f 测焦距
倒
放大
实
v>2f
投影仪、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7、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 是___光__屏__的__高__度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 ___缩__小__倒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___右___移。
3、某同学用焦距为10㎝的放大镜去视察书上的文字,看到了正立放大的
文字,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
A、25㎝
B、15㎜
C、6㎝
D、12㎝
4、物体从8f处向2f处移动的过程中,像始终是
像,但像逐渐 。
5、画出下列各图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6、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
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倒立 倒立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v=2f v>2f
u=f
不成像
应用
照相机、 眼睛 测凸透镜 焦距 投影仪、 幻灯片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_倒___立__、__缩__小___、 ____实___像;像距在焦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_倒___立__、 ___放__大__、_____实__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物距(u):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距(v): 像到透镜的距离;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显示在光屏上。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新课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 (四)进行实验: (五)分析和结论
讲授新课
(一)提出问题: 像的实虚、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
离有什么关系?
(二)猜想: 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讲授新课
(三)设计实验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放置?
注意: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讲授新课
理解物距、像距、焦距概念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 v
讲授新课
(四()四进)行进实行验实验
分别使物距u在 1.大于二倍焦距(u>2f) 2.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 3.小于一倍焦距(u<f)
的范围内,观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 的变化
第五章
八年级物理(RJ) 教学课件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练优八年级物理(RJ) 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他们成的像有什么 不同呢?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 的关系。(重难点)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①当u>2 f 时
大于2倍焦距
倒立、缩小、实像
讲授新课
②当u=2 f 时
等于2倍焦距
倒立、等大、实像
讲授新课
③当f<u<2f 时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讲授新课
④当u= f 时
不成像
等于1倍焦距
讲授新课
⑤当u<f 时
正立、放大、虚像
小于1倍焦距
讲授新课
规律精炼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课堂小结
1.一倍焦距分虚实 2.二倍焦距分大小 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随堂训练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别置于 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 在如图所的a、b、c、d四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当把蜡烛位于_b_或__c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 烛位于___d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 找不到像。
随堂训练
3.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倒
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B )
A、10cm
B、7cm
C、8cm
D、16cm
随堂训练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厘米时,
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3厘米,则
凸透镜的焦距是(D)
A、f >20cm
B、13cm<f<20cm
a bc F d
2f
随堂训练
2.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 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
为了得到清晰缩小的像,他应该( B)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讲授新课
小结
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
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
像的情况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应用 照相机
u=2f f<u<2f
u<f
倒立 倒立 正立
等大 放大 பைடு நூலகம்大
实像
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虚 像 放大镜
讲授新课
(五)分析与结论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 位置吗?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C、10cm<f<13cm D、6.5cm<f<10cm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 点在什么位置吗?
二倍焦距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讲授新课
实验思考
1、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讲授新课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 怎样变化的?
物距减少 像距增大 即物像同方向移动 像跟着物体在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