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郑娟娟)

合集下载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结(曾娟妹)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结(曾娟妹)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结寨南中心学校本学期,我校在五年级实验开展语文“主题学习”,自从所任年级被确定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班级以来,我积极向有经验的学校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大胆推进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改革。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经过半学期的实验,无论是学生还是自己,都受益匪浅。

学生的阅读面广了,知识层面提高了;自己的授课理念改变了,课堂充满活力了。

下面,将我半学期以来实验语文“主题学习”的进程及启示总结如下:一、制定“主题学习”实施方案在县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拟定了该实验的实施方案。

方案包括实验目标、课堂教学设想、时间安排等。

方案的制定使实验有目标、有计划、有保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迈出了第一步。

二、抓好阅读指导课:使知识延伸迁移,提高阅读能力语文学习应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通过诵读,博览,背诵,感悟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汉语言的浸润的熏陶。

同时,必要的点拨,指导也必不可少,设计精巧,引导感悟和品位语言的提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因此教师的任务则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

为了“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为阅读实验提供了时间保证。

通过研究、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优化阅读课的有效办法。

1、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浏览式泛读。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可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品味式精读。

对名著名篇和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经过细嚼慢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类文比较阅读。

选定与教材课文相似或相关的内容,展开比较阅读,找出类文间的异同,这是语文知识延伸迁移的一种有效途径。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作出阅读要求。

(1)批注阅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作者:王慧娟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年第08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注重情感体验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

在教学中,我注重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获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继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以“父母亲情”为主题的一组课文。

我随之开展了以“爸爸妈妈我爱你”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看一看,留心观察爸爸妈妈每天为你做的事;换一换,周末和爸爸妈妈互换角色;做一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說一说,你怎样回报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这样的活动设计紧扣主题,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体会真情、回报父母。

二、调动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乐学、爱学。

在语文课本中其实有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是由于书本和课时的限制,学生的兴趣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来弥补这一缺憾。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走近毛泽东”这一单元,通过学习,学生产生了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我趁机提出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

于是,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到图书馆看书籍、访问教师和家人朋友等,对毛泽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孩子们有的通过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的通过调查,知道了毛泽东的很多故事,明白了伟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有的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毛泽东的作品,增加了阅读量,也爱上了阅读。

三、发扬创新精神语文综合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一篇课文《猴王出世》,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下角色的语言和心理,我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一次改编创演的比赛。

学生的活动主要分成两块:一是动手做道具,主要制作头饰、金箍棒、脸谱。

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敬佩的一个人》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华埠镇中心小学郑赛娟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一篇写人的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写人的作文在年段上的不同要求。

首先让学生明白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表现出人物让人敬佩的品质,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里等方面的描写,把事情写具体,这是本次作文的关键。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标准》强调“注意表现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本设计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取材,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的需要。

教学目标:1、读懂老师的下水作文,了解习作的基本要求。

2、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取材,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敬佩之情;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表现出人物的精神。

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3、让学生爱说、乐写,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材料,把事例说、写具体,表现所写的人物的精神风貌,体现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普普通通的人,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从生活中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表现出来的好品质让我们敬佩,(板书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夸夸自己敬佩的一个人。

(补充板书一个人)板书课题:我敬佩的一个人。

二、引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1、让学生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思考习作对我们提出哪些要求?2、指名说。

评价学生的审题情况。

(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你真会审题你真能干说得不够好的同学进行鼓励:请你再认真找一找,相信你能行。

)3、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审题我们明白了这次习作的要求。

(示课件)(1)选取典型事例。

(2)说出人物品质。

(3)语气通顺流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如何上“活”语文课

如何上“活”语文课

如何上“活”语文课
郑凤娟
【期刊名称】《教育艺术》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怎样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一想到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何引进“活水”?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郑凤娟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岔河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放飞快乐——高效课堂模式帮我上"活"语文课
2.巧找切入点上活语文课
3.问在“点”上:小学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激活策略
4.问在"点"上:小学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激活策略
5.例谈新教师怎样上语文课——从一次赛教活动说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花和星星教学设计

鲜花和星星教学设计

校说上评赛课教案鲜花和星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涟水县郑梁梅小学刘晓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巩固字词,熟练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正确区分“棵”和“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

3、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词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说话训练,练习仿写诗歌。

(二)情感目标1、通过美文朗读、情境再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

2、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复习生字词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字词朋友,今天老师把他们都请来了,瞧(课件出示词语),还认识吗?指名分行读3、复习课文过渡:看来小朋友们的词语已经掌握的很好了,那课文是不是也能读得既准确又流利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文中的我最喜欢夏天的什么呢?出示句子:我最喜欢夏天()和()1、自由轻声读课文2、指名答师:是的,文中的我最喜欢夏天——生读(满地的鲜花)和(满天的星星)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小节师:小朋友的,大自然可美啦,一年四季都开满了美丽的鲜花,你知道夏天有哪些花开放吗?指名说师:夏天的花可多了,你们看——(课件出示夏天鲜花图)练习说话:夏天来了,开了,开了,全都开放了。

师:看到这些鲜花,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名说)(漂亮、美丽……)师:这些花有哪些颜色呢?(黄的、白的、红的……)那么多的颜色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表示呢?(指名说)小朋友,你们看可以用这些词语表示:(出示成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自由练读齐读1、精读前两行师:那么多的花一起开放,美吗?(板:美)那么美的花你喜欢吗?(喜欢)你愿意读一读这两行吗?出示句子: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指导朗读)⑴指名读⑵师范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可以吗?⑶生评价:突出重点词语:满地(理解鲜花的多)板书:多⑷生再读2、精读后三行师: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看出鲜花的多呢?(出示句子: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兰西县一小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5教案新人教版

兰西县一小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5教案新人教版

月迹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获得美的熏陶。

3.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激发爱美之心.教学重点:1。

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获得美的熏陶。

2。

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激发爱美之心。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热爱美,追寻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材料,学生分组(月亮兄弟组和月亮姐妹组)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对吟月诗.教师预设1:上课前请同学们微微闭上双眼,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这首歌使你想到什么呢?教师预设2:每当圆月挂在天空,总会引起我们无限的诗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豪情激荡着我们的心灵。

看到月亮,你会想起哪些诗句呢?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纷纷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二.整体感知,比寻月迹。

1.初识作者。

2.教师预设: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吗?(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过程来说。

)盼月(1—4)、寻月(5—30)、议月(31-36)3.教师预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有没有注意到旁批中的“感悟品味欣赏"呢?对照这些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找出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一边思考那时孩子们心中的感受(提示:可以用一个两字词语来表示。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根据图示一一完成.共同小结:随着寻月足迹的不断变化,孩子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

原来,寻月的过程正是孩子们获得满足的过程,寻月的过程正是童心升华的过程呀!三.品读佳句,赛悟月美。

教师预设:月亮是神奇的,所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那么,孩子们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并作批注,说说你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范例:A。

“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月亮兄弟:“款款”运用叠词,形容月亮的美好姿态,款款而来,多么优雅呀!“溜”形容悄悄地,仿佛捉迷藏;“长了腿"拟人手法,一个活泼可爱的月亮来到我们面前.B。

第17课时——综合性学习课【初中语文七年级主题学习教案】

第17课时——综合性学习课【初中语文七年级主题学习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主题学习教案】
第17课时——综合性学习课
备课者年级学

单元丛书课时课型
郭天红七年级

第二单

《亲情如水》第17课时
综合性学习

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积累识记语文基础知识。

2.阅读:学会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

3.写作:学会记事。

4.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资料搜集和研读能力、介绍和讲述能力(包含口语交际)。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有朋自远方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资料搜集和研读能力、介绍和讲述能力(包含口语交际)。

三、主题概括
四、教学过程。

端州区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三月的原野第23课时教案语文A版

端州区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三月的原野第23课时教案语文A版
推荐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课后搜集、阅读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谚语等,并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板书设计:草惊喜 蒲公英河冰化了2三月的原野可热了 强烈呼唤 杨花装满了心坎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自学课文的三个要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阅读规律,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尽快过好认读关]2。检查交流。(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用动情的语言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用简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7.《爱如茉莉》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字2个Biblioteka 会写字9个。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采访:听XX讲那过去的事
授课人:郑娟娟时间:2014年3月授课班级:六(1)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与陌生人、与亲人交流的区别,学习与人交流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把握自己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3、情感目标:通过听陌生人、亲人讲过去的事情,增强对过去与现在生活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把握与人交流的技巧,会从大量的信息中梳理自己需要的信息,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周末我们利用假期回家对自己的亲人、对村里的乡亲们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了当年的故事,不知道同学们的收获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分享同学们的成果吧。

二、汇报交流
第一小组汇报:
采访对象:胡良青年龄:67
采访时间:2013年3月9日采访地点:胡良青家里
采访策划:1.生活环境是否变化
2.生活条件是否改变
采访成果:
原来生活环境很好,有山有水,蓝天白云,都很漂亮,就是最近山中的树快没有了呀!人们都在砍伐,虽然现在还没有感觉到巨大的变化,天是蓝的,水也还是绿的,只是山上的树生长的速度慢。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原先,差不多每个人都在家种田,却总是吃不饱。

现在,可以去外面打工挣钱,条件在变化,就连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这真是大变化呀!我们这辈人虽然老了,但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人老心不老。

三十年前,在我们这里,国家与国家有时发生战乱,每个人都心慌失措,每天都在黑暗
中生活,没有温暖的一天。

现在,没有战争了,每天都过得平平安安,三十年的变化也大呀,现在才有这么美好的日子。

第二小组汇报:
采访对象:陈可华年龄:63
采访时间:2013年3月9日采访地点:陈家冲
采访策划:1.您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吗?
2.您当时对新中国成立是什么感想?
3.您能讲一讲儿时的事情吗?
4.您青年时经历的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5.对于现在的生活,您有什么感想?
内容整理:
1、与新中国同岁。

2、推翻了当时旧社会的封建理念,人民又重新走向了成功的起点。

3、小时候没学上,只能靠劳动来获得满足温饱的东西,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才能勉强有学上,可又经历了59、60、61年三年的自然灾害。

在此期间,没有东西吃,人民生活的非常痛苦,只能吃树皮、草根和野菜充饥,那简直不是人过的生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负伤,最终熬过来了。

5、现在的生活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既有办法医治疾病,又吃得好,穿得暖,人们生活非常幸福,我现在十分开心,还想多活十年二十年。

采访后感: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很多过去的事情,对过去有了进一步认识,那时候我们生活是多么艰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第三小组汇报:
采访对象:周守国年龄:55
采访时间:2013年3月9日采访地点:陈家冲医务室
采访策划:寻找目标——与之攀谈——了解情况
1、能否和我们讲一讲您的过去?
2、您读书时代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3、当初为什么想到从医呢?有没有想过从事其他行业?
内容整理:
周医生,一位年过半百的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在众多劳动者中,他也许显得微不足道,但他并不计较什么,只是完成自己应当尽的一点力。

周医生读书时代非常艰苦,每天步行上学,要翻几座山才能到达。

因为家里穷,每天都要自带粮食,背点新鲜菜,管上一天。

有时带些干菜,像树皮、辣菜、韭菜等,吃得上火,把嘴皮都冲破了。

逢年过节,才见得到一大锅粥,说是粥,其实只是一大锅汤,几十颗米和几片漂浮的野菜叶。

要上学,没办法,只好自己背一大包东西走到学校去。

那点东西对这个可怜人来说是一大包,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不够塞牙缝。

好不容易有双好鞋穿了,当然得珍惜。

要过河,就自己脱了鞋,光着脚丫过。

夏天还好,但是冬天,冰凉的河水毫不留情的流着,脚都冻得裂开大口子。

高中毕业,同学们各自东西,有留在农村的,也有去外地发展的,周医生选择了在农村做贡献。

他选择当医生。

当他看到病人痛苦时自己也非常痛苦,所以决心从医。

他不为别的,只为为人民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

穷尽自己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看到病人好了,他为病人高兴;病人的病情严重了,他比病人还着急。

当遇到挫折时,当然也想过改行做其他事,但他最终克制了这些想法。

他已将自己的大半生投入医学,却不求其他。

他仍然坚持着,想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出来,他不想有谁能够铭记他,只想默默奉献。

虽然平凡,平凡中有伟大。

他,是医生,却如此伟大。

第四小组汇报:
采访对象:吴德亮年龄:59
采访时间:2013年3月9日采访地点:吴的家里
采访策划:1.关于小时候的情况
2.上学时发生的事情
3.放牛趣事
内容整理:
兄弟姐妹非常多,吃野菜,很少有饭吃,小的捡大的衣服穿。

11岁就外出修刘畈水库,鸡一叫就要起床,天黑了才回家。

很小就放19头牛,过年也只分一点点肉。

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所以有人到他们学校去偷米,偷米时那人还在脸上抹了一层灰,穿件白色的衣服,她们还以为是鬼,结果都往外跑,后来才知道是有人偷米。

一次放牛时,一不小心在山坡上睡着了,结果醒的时候发现牛不见,到处找也找不着,回家家长也责骂,后来发现牛自己跑回牛栏里去了。

她们上小学时要自己带粮食去学校。

一天晚上,她们听到响声,开始以为是老鼠,后来一直响,她们便出去看,结果看到一个身穿白色衣服,头发乱糟糟的脸上全白的人,她们都
哭喊着跑出去说有鬼,校长不相信自己去看,原来是一位家长。

后来,每当同学们看到那位同学就嘲笑他,因为这,他再也没来上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穷,都不能做偷鸡摸狗的事,这样不仅让自己丢脸,还让自己的孩子丢脸。

三、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听完四个小组的同学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我觉得我们的爷爷奶奶这一辈人他们吃了太多的苦,我们要努力让他们享受幸福的晚年。

生2:与过去的环境相比,现在的环境变差了。

生3:我不认同生2的观点,可能有些地方环境变差了,但是我认为还是有些地方的环境越变越好了。

生4:听完第四小组的汇报,我认为人穷志不能短,要不然会让别人一辈子看不起。

生5:我觉得我们要对周医生脱帽致敬,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生6:我发觉他们的采访对象都十分懂得感恩,他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珍惜。

生7:我同意生6的观点,我觉得有些同学不珍惜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

生8:我们要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因为同我们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相比,我们比他们生活得幸福得多,我们要学会感恩。

生9:我觉得我们要好好读书,等我们长大了要用自己的努力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的更加幸福。

(板书:感恩环保珍惜努力)
四、巩固延伸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吃过很多苦,我们要懂得感恩,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生活的幸福。

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周医生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周医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反正我生病了从来不去大医院看,我就喜欢去周医生那里看病。

生2:我的爷爷有事没事总喜欢去找周医生拉家常,有时可以说一天,连饭都不回家吃。

生3:我最敬佩周医生的是他对所有的病人都一样的关心,在他那里,每个人都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生4:周医生名气很大,很多很远地方的人都会大老远跑来找周医生看病。

生5:我从来没看到周医生发脾气,他总是面带微笑,感觉他从来没把别人当成病人,而是当成自己的亲人。

生6:我要爆料,我见过周医生发脾气,好像是他儿子把药给病人开错了,他暴跳如雷,像一头狮子,很可怕的。

生7:我觉得周医生很像白求恩,他医德高尚,为人热心,他的言行举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师:同学们都很有见解,那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周医生,做一个像他那样受人尊敬的人。

(板书:医德高尚妙手回春要求严格当代白求恩)
五、畅谈体会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觉得采访别人特别是不认识的人时,我们要讲礼貌,如果我们很有礼貌,别人一般都不会拒绝我们。

生2:我觉得生1说的很对,我们去采访周医生时,尽管周医生很忙,但是我们很有礼貌的邀请他时,他还是笑眯眯的接受了。

生3:我觉得我要开始好好学习了,不然我将来就没办法让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的更幸福。

生4:我真后悔我没跟他们一起去采访,希望老师再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

生5:是啊,老师,我们都希望能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这让我们既增长了见识,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比起单纯从书本上学习要有趣得多。

师:看来同学们都收获满满啊,希望大家能用心记住今天学到的东西。

另外,大家放心,这样的活动不会少的,好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