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范文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设计规范一、概述本技术规程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的设计,包括荷载计算、受力分析、配筋设计、构造形式选择等方面,旨在确保结构的安全、经济、美观。
二、荷载计算1.荷载种类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荷载种类,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荷载计算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荷载计算,计算方法包括静荷载分析、动荷载分析、有限元分析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荷载标准值根据荷载计算结果,确定荷载标准值,包括荷载作用点的受力大小、受力方向等,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三、受力分析1.力学模型根据结构形式和荷载特点,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包括受力分析模型、结构变形模型等。
2.受力分析方法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原理,采用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结构内力和位移等参数。
3.变形控制根据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变形控制策略,包括刚度设计、位移限值、钢筋配筋等,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四、配筋设计1.弯矩计算根据受力分析结果,计算结构的弯矩大小和分布,确定结构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2.钢筋计算根据弯矩大小和截面形状,计算钢筋的配筋率和配筋数量,确定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等参数。
3.钢筋布置根据钢筋计算结果和构造形式,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位置,确保钢筋的充分利用和受力均匀。
五、构造形式选择1.梁的截面形式根据荷载特点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梁截面形式,包括矩形截面、T 形截面、I形截面等。
2.梁的支承方式根据结构的支承条件和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梁支承方式,包括简支梁、连续梁、悬挑梁等。
3.梁的施工方法根据施工条件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梁施工方法,包括浇筑、预制、拼装等。
六、结构安全评估1.结构稳定性评估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结果,进行结构稳定性评估,包括弯曲稳定性、剪切稳定性、压强稳定性等,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耐久性评估根据使用环境和材料特点,进行结构耐久性评估,包括钢筋锈蚀、混凝土龟裂、结构疲劳等,确保结构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性好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希望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1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1.1 低地震力取值的可行性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设计规范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在真正失效前,有一个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结构延性),即结构在一个较小的地震下可能达到或者接近屈服状态;而在较大的地震下,结构的若干部位将陆续进入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状态,并且随着地震力的增大,结构中进入弹塑性变形的部位增多,先进入屈服的部位弹塑性变形也增大。
结构通过这种变形耗散较多的地震传来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
对于“设计地震力-延性”联合法则,我们可以从地震力和结构相互关系上进行理解:一方面设计地震力低的结构,通过更大的非弹性变形,耗散掉更多的地震能量;另一方面结构非弹性变形越大,刚度降低越严重,阻尼增大,周期比高设计地震力的结构增长越多,结构受到的总地震力也降低也越多。
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不降低构件竖向承载力、保证结构延性的前提下,可以取用一个小于设防烈度地震反应水准,作为设计中取用的地震作用。
反过来讲,若采用的设计地震力越低,结构屈服部位在屈服后,水平和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需要达到的非弹性变形就越大,也就需要结构有更好的延性性能。
这样,我们就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A、如何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与设计地震力取值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B、如何在设计地震力与所要求的结构延性建立对应关系。
对于问题A,以N.M.Newmark为代表的众多学者认为,将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中,美等国)或结构性能系数q(欧共体,新西兰等)折减为结构设计加速度,相当于赋予结构一个较小的屈服承载力,结构在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来经受更大的地震,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范本1:一、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要求等内容。
二、术语和定义1. 术语1:定义12. 术语2:定义2...三、结构设计基本原则1. 承载力设计原则1.1 强度设计原则1.2 稳定性设计原则1.3 疲劳设计原则2. 构造性连续性设计原则2.1 平面连续设计原则 2.2 空间连续设计原则 ...四、结构设计荷载1. 常规荷载1.1 死荷载1.2 活荷载1.3 风荷载1.4 地震作用2. 特殊荷载2.1 液体荷载2.2 材料自重2.3 ......五、结构设计方法1. 构件设计方法1.1 梁设计方法1.2 柱设计方法1.3 框架设计方法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2.1 承载力设计方法 2.2 稳定性设计方法 2.3 疲劳设计方法...六、结构设计要求1. 材料要求1.1 混凝土材料要求 1.2 钢筋材料要求1.3 预应力材料要求2. 施工要求2.1 混凝土施工要求 2.2 钢筋施工要求2.3 ......七、结构部件设计1. 梁设计1.1 梁截面尺寸设计 1.2 纵向钢筋设计 1.3 截面受剪设计1.4 ...2. 柱设计2.1 柱截面尺寸设计 2.2 柱纵向钢筋设计 2.3 截面受压设计 2.4 ......八、结构施工及验收1. 施工工艺要求1.1 混凝土浇筑1.2 砼养护1.3 钢筋焊接1.4 ...2. 结构验收标准2.1 混凝土结构验收标准2.2 钢筋混凝土验收标准2.3 ......附件:结构设计示意图、构造明细图、荷载计算表格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术语1:解释12. 术语2:解释2...范本2:一、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要求等内容。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首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材料选用、构件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
其中,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美观性。
荷载计算则是根据建筑结构所承受的各种外部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自重荷载等)进行计算,以确定结构的尺寸和材料的选用。
材料选用主要涉及混凝土、钢筋和其他辅助材料的选用标准。
构件设计则包括梁、柱、板、墙等构件的尺寸、配筋和连接方式等设计要求。
施工和验收则是指对设计图纸的执行、施工工艺的控制和结构的质量验收等方面的规范。
其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遵守规范,可以有效地预防建筑结构发生倒塌、开裂等安全事故。
其次,规范的遵守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可以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加固的成本。
此外,规范的遵守还有利于促进建筑结构的合理化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美观性。
最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
科学性是指规范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其设计方法和要求符合工程实际。
严谨性是指规范应严格遵循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的原则,确保其设计计算和要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用性是指规范应考虑到施工和验收的实际情况,确保其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的重要依据,其内容涵盖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材料选用、构件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
规范的遵守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要求,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下面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1.1 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要求。
1.2 设计应符合国家的规定和相关标准。
1.3 设计应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抗震性能等。
1.4 设计应考虑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2.1 混凝土应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等。
2.2 钢筋应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包括钢筋的种类、规格和强度等。
2.3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防止材料的混合、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的损坏。
三、结构的布置和构造3.1 结构的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包括荷载、空间利用和施工要求等。
3.2 结构的构造应满足受力要求,包括梁、柱、板和墙等的尺寸、配筋和连接方式等。
3.3 结构的节点应满足受力、刚度和变形要求,包括节点的布置、加固和连接等。
四、荷载和作用的计算4.1 荷载应按照国家的规定和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包括常规荷载和特殊荷载等。
4.2 荷载的作用应按照弹性和非弹性的原则进行计算,包括静荷载和动荷载等。
4.3 荷载的计算应考虑不同构件和结构系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五、设计的计算和分析5.1 结构的计算和分析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方法和工具,包括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等。
5.2 结构的计算和分析应考虑受力、刚度和变形等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5.3 结构的计算和分析应考虑荷载的变化和结构的安全性等。
六、施工的要求和检验6.1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包括浇筑、养护和验收等。
6.2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质量的检验,包括试验和检测等。
6.3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和缺陷,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结构的布置和构造、荷载和作用的计算、设计的计算和分析、施工的要求和检验等内容。
钢筋布置规则范文

钢筋布置规则范文一、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起着重要的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的作用。
因此,正确布置钢筋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钢筋布置的一般规则和注意事项。
二、钢筋布置的一般原则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在进行钢筋布置时,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包括钢筋的种类、直径、数量、位置和间距等。
设计图纸上的要求是基于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结果,不能随意进行修改。
2.确保钢筋的质量钢筋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钢筋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钢筋的原材料、直径和强度等性能符合要求。
3.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钢筋与混凝土是相互配合工作的,必须保证二者之间的粘结性能良好。
在钢筋布置时,应注意钢筋的净空距离、包覆层厚度和固定方式等。
净空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包覆层厚度应足够,固定方式应可靠。
4.合理安排衔接部位在混凝土结构中,存在不同构件的衔接部位,如梁柱连接、楼板柱连接等。
衔接部位的钢筋布置必须合理,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布置时应注意衔接部位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等荷载作用,保证钢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5.考虑施工工艺性钢筋布置在施工中需要考虑工艺性,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施工现场的特殊条件下,如存在施工极限高度、冲模现象、模板安装和拆除等问题,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三、钢筋布置的注意事项1.确保施工准确性钢筋布置的准确性对于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钢筋的剪切和弯曲加工时,必须按照指定的尺寸和角度进行操作,确保钢筋的准确性。
2.考虑施工节奏钢筋布置通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的,因此施工节奏的控制对于保证完整布置是重要的。
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布置钢筋的先后顺序,确保钢筋能够按时完成。
3.注意施工安全在钢筋布置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施工安全。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和防护手套,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同时,也要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周围环境安全,防止发生坍塌和意外事故。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其应用广泛,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设计规范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 适用范围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项目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包括住宅、商业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
本规范涵盖了结构的整体设计原则,以及材料、构件和连接的规定。
3. 材料与验收标准3.1 混凝土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承受荷载的主要材料,其强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
混凝土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50080中的要求,并通过相应的验收标准进行检测。
3.2 钢筋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起到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的材料。
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99.2中的要求,并经过验收标准检测。
3.3 其他材料除混凝土和钢筋外,还包括其他辅助材料,如砂浆、抗裂剂等。
这些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经过相应的验收标准检测。
4. 结构设计原则4.1 安全性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满足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以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限状态下的安全。
4.2 可靠性原则结构设计应考虑结构材料和构件的可靠性,能够保证结构在设计寿命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并满足耐久性要求。
4.3 经济性原则结构设计应在满足安全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材料和成本,提高结构的经济效益。
5. 结构设计方法5.1 荷载分析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包括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5.2 风荷载计算对于高层建筑和横跨较大跨度的结构,应按照国家标准GB 50009中的要求进行风荷载计算。
5.3 结构计算根据荷载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满足设计原则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5.4 构件设计根据结构计算的结果和相关规范,进行构件尺寸和钢筋布置的设计,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6. 结构施工与验收6.1 施工流程根据结构设计图纸,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包括基础施工、结构构件的浇筑、钢筋的安装等。
钢筋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一、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国家制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该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全面的解读。
二、基本要求1.设计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满足力学平衡和稳定的基本要求;(2)满足使用功能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3)满足建筑节能、环保和耐久性的要求。
2.材料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3)预应力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4)砖、石、砂、石膏等非金属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荷载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荷载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2)荷载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地理条件;(3)荷载应根据可靠性要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三、结构设计1.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分为梁柱结构、框架结构、板壳结构、索杆结构等。
2.荷载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荷载计算应根据荷载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包括常见的自重、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
3.结构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分析应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包括常见的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4.截面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设计应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进行,包括常见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剪力承载力设计、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等。
5.构件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设计应根据结构分析和截面设计结果进行,包括常见的梁、柱、板、墙等构件的设计。
四、施工要求1.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配制;(2)混凝土应在规定时间内浇筑完毕;(3)混凝土应在规定时间内养护。
2.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图要求;(2)钢筋应按规定间距和间隔安装;(3)钢筋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篇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篇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1.0.1 本次修订根据多年来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并总结了上一版规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贯彻国家“四节一环保”的技术政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调整。
适当扩充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相关内容;引入了强度级别为5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对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方法、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完善了部分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补充了结构防连续倒塌和既有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等。
本次修订继承上一版规范为实现房屋、铁路、公路、港口和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共性技术问题设计方法统一的原则,修订力求使本规范的共性技术问题能进一步为各行业规范认可。
1.0.2 本次修订补充了对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和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内容。
对采用陶粒、浮石、煤矸石等为骨料的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应按专门标准进行设计。
设计下列结构时,尚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1 超重混凝土结构、防辐射混凝土结构、耐酸(碱)混凝土结构等;2 修建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或地下采掘区等的结构;3 结构表面温度高于100℃或有生产热源且结构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0℃的结构;4 需作振动计算的结构。
1.0.3 本规范依据工程结构以及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统一标准修订。
本规范的内容是基于现阶段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成熟做法和对混凝土结构承载力以及正常使用的最低要求。
当结构受力情况、材料性能等基本条件与本规范的编制依据有出入时,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专门试验或分析加以解决。
1.0.4 本规范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和衔接,执行时尚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符号1 术语2.1.1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2素混凝土结构 plain concrete structure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3普通钢筋 steel bar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各种非预应力筋的总称。
2.1.4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tendon and/or bar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等的总称。
2.1.5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7现浇混凝土结构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在现场原位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1.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1.9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在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受力的混凝土结构。
2.1.10 叠合构件 composite member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以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
2.1.11 深受弯构件 deep flexural member跨高比小于5的受弯构件。
2.1.12 深梁 deepbeam跨高比小于2的简支单跨梁或跨高比小于5的多跨连续梁。
2.1.1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筋后浇筑混凝土,并通过放张预应力筋由粘结传递而建立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14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浇筑混凝土并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在结构上锚固而建立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1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配置与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16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通过灌浆或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粘结而建立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17结构缝 structural joint根据结构设计需求而采取的分割混凝土结构间隔的总称。
2.1.18混凝土保护层 concrete cover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2.1.19 锚固长度 anchorage length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的长度。
2.1.20 钢筋连接 splice of reinforcement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力传递的构造形式。
2.1.21 配筋率 ratio of reinforcement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2.1.22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截面弯矩与剪力和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
2.1.23 横向钢筋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垂直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箍筋或间接钢筋。
2 符号第3章基本设计规定1 一般规定3.1.1为满足建筑方案并从根本上保证结构安全,设计的内容应在以构件设计为主的基础上扩展到考虑整个结构体系的设计。
本次修订补充有关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结构方案、内力分析、截面设计、连接构造、耐久性、施工可行性及特殊工程的性能设计等。
3.1.2本规范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规定,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的形式表达。
包括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材料性能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有时直接以材料的强度设计值表达)、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构件承载力调整系数)等。
对难于定量计算的间接作用和耐久性等,仍采用基于经验的定性方法进行设计。
本规范中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取用。
3.1.3对混凝土结构极限状态的分类系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确定的。
极限状态仍分为两类,但内容比原规范有所扩大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增加了结构防连续倒塌的内容;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要求。
3.1.4 本条规定了确定结构上作用的原则,直接作用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确定;地震作用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确定;对于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构件以及预制构件、现浇结构等,应按不同工况确定相应的动力系数或施工荷载。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疲劳问题,主要是吊车梁构件的疲劳验算。
其设计方法与吊车的工作级别和材料的疲劳强度有关,近年均有较大变化。
当设计直接承受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吊车梁时,建议根据工程经验采用钢结构的形式。
本次修订增加了对间接作用的规定。
间接作用包括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强迫位移、环境引起材料性能劣化等造成的影响,设计时应根据有关标准、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确定,通常仍采用经验性的构造措施进行设计。
对于罕遇自然灾害以及爆炸、撞击、火灾等偶然作用以及非常规的特殊作用,应根据有关标准或由具体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
3.1.5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由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确定。
本条仅补充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构件的安全等级。
对破坏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安全等级、加大构件重要性系数;对一般结构中的次要构件及可更换构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其重要性系数。
3.1.6设计应根据现有技术条件(材料、工艺、机具等)考虑施工的可行性。
对特殊结构,应提出控制关键技术的要求,以达到设计目标。
3.1.7各类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并不一致,应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规定取用,相应的荷载设计值及耐久性措施均应依据设计使用年限确定。
改变用途和使用环境(如超载使用、结构开洞、改变使用功能、使用环境恶化等)的情况均会影响其安全及使用年限。
任何对结构的改变(无论是在建结构或既有结构)均须经设计许可或技术鉴定,以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2 结构方案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5 耐久性设计6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第4章材料1 混凝土第1条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第2条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第3条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ck应按表3-1采用;轴心抗拉强度的标准值ftk 应按表3-2采用表3-1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fck10.0141720.124282634353545454450.2表3-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ftk2754780120395164748593990511第4条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c应按表3-1采用;轴心抗拉强度的设计值ft应按表3-2采用表4-1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fc26191317112121232527383839表4-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ft0.9110274357718089960409141822第5条混凝土受压和受拉的弹性模量Ec宜按表4.1.5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