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教案
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雕塑、工艺和建筑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3.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Step 1:导入
1.让学生观看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图片,并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
Step 2:讲解
1.讲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2.讲解中国古代工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3.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4.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汉代玉雕、唐代陶瓷、宋代木雕、明清时期的建筑等。
Step 3:讨论
1.让学生就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展开讨论;
2.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一件古代艺术品进行分享。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讨论法;
3.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评估
1.学生能够重新复述课堂内容;
2.学生能够根据课堂知识分析一件古代艺术品;
3.学生能够展开与同学的讨论。
六、教学拓展
1.给学生提供更多古代艺术品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古代艺术品,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
2.以文化艺术课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感受更多的人类文化。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探寻中国古代雕塑的社会价值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探寻中国古代雕塑的社会价值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价值;2.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材料、技艺及其艺术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的社会价值、材料、技艺、艺术表现形式;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此次教学采用讲解与欣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图片和介绍其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
2. 学习厘清(1)探究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价值通过讲解,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始于新石器时代,而在商周时期达到了蓬勃发展的顶峰,其在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也能反映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征。
(2)解析中国古代雕塑的材料、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讲解,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主要采用的材料有玉石、青铜、陶瓷等,其中,玉石雕塑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青铜雕塑则强调了古代人们对神的崇拜和赞美。
同时,还介绍了古代雕塑的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浮雕、地雕、高浮雕、高地雕等。
3. 教学互动(1)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和欣赏其精美的形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中,提供多角度的看法和意见。
(2)学生分组发言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的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交流对雕塑的看法和感受,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考察中国古代雕塑,直观感受艺术品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教案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教案教案: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引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教案将就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其发展背景、艺术特点以及文化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一、背景介绍1. 古代中国雕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创作石雕作品,如崖墓雕刻等。
- 商代时期,青铜器的出现对雕塑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 春秋战国时期,石雕艺术逐渐兴起,出现了大量石雕器物。
- 隋唐时期,佛教的传入促进了雕塑艺术的繁荣,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教造像艺术。
2. 石窟文化的兴盛与传承- 石窟是一种集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创作。
- 中国的石窟文化起源于北魏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于唐宋时期。
- 石窟内雕塑作品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雕塑艺术的特点与代表作品1. 雕塑艺术的特点- 线条流畅、造型丰满,追求形象的逼真与唯美。
- 丰富的象征意义,能够表达特定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
- 多种材料的运用,如石雕、木雕、铜雕等。
2. 代表作品欣赏- 《四川广汉刘备坐像》:此坐像形象稳重庄重,体现了刘备的仁义之风。
- 《东坡肖像》:此雕塑作品栩栩如生,刻画了中国文学家苏轼的丰神风采。
- 《汉代舞骏》:此石雕作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朝时期的盛世繁荣。
三、石窟文化的艺术特点与石窟群精品展示1. 石窟艺术的特点- 内外结合,造型与壁画相得益彰。
- 主题丰富,从佛教故事到历史事件等各方面内容均有涉及。
- 融合中外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精品石窟群展示- 龙门石窟:又称龙门五洞,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以雄伟壮观的石窟造像而闻名于世。
-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莫高窟河畔,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保存有大量壁画和雕塑。
四、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的文化意义1. 融合多元文化: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吸取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高中美术-雕塑《第二课 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学设计2-人美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陵墓雕刻其具有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成就,让学生如何理解。
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1.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导入本节课主要内容
让学生重温本课重点及难点、拓展延伸
提问学生秦始皇造就的比较有名的历史奇迹有哪些?
长城和兵马俑,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
2.讲授新课
1.陵墓雕塑分两部分:地上(马踏匈奴)和地下(兵马俑)
2.兵马俑的文化背景以及为何修建
①守卫京城②卫兵的象征③陪葬④统一天下的纪念碑
3.兵马俑的主要10种身份
1.了解陵墓雕塑分类
2.了解兵马俑存在的意义
3.教师示范
授课
授课对象
高 一
课 时
一课时
题 目
人美版第二课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之兵马俑
一、教材及其艺术特点(重点欣赏兵马俑艺术造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1.观察老师手上拿着这个兵马俑是什么身份?有什么特征?
2.学生随机抽取一件兵马俑,并观察说出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兵马俑有没有颜色?(有颜色,氧化褪色)
兵马俑手中的兵器去哪了?(兵器木质风化)
4.学生动手还原历史,还原兵马俑原有的色彩
1.让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2.动手绘画能力
4.总结课程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艺术欣赏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别介绍我国主要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通过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的雕塑,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古代雕塑,除前一部分介绍的古代陵墓雕刻外,遗存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石窟雕塑和寺庙、祠庙彩塑。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知识了解较少,缺乏系统的学习。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研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综合手段。
四、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不同类型传统雕塑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2.能够运用雕塑相关术语联系人文历史等知识鉴赏雕塑作品;3.通过对传统雕塑的学习,增强爱国情感,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传统雕塑承载的古人文化观念。
教学难点:结合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知识分析、理解、评价中国古代传统雕塑。
六、教学过程: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直接导入课题并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一)中国雕塑发展简述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
(二)传统雕塑的分类材质——陶塑、石雕和泥塑等。
功能用途——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教学活动1、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塑古代中国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形成了特定的丧葬观念,所以中国古代陵墓的地下,地上设施和随葬品都要模仿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场景。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
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
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种类和发展历程;2.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技法和表现手段;3. 掌握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和技巧;4.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和种类(1)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中国古代雕塑是指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民族创造的的雕刻艺术作品的总称。
(2)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陶雕等。
其中,石雕是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代表作品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洛阳白马寺石窟等;木雕是中国古代更为古老的一种雕塑形式,代表作品有渡口阮、龙舟装饰等;铜雕曾经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巅峰,代表作品有商代青铜器、汉代铜马等;陶雕则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特殊的雕塑形式,以陶瓷器和陶俑为代表。
2. 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
(1)原始阶段中国古代雕塑的原始阶段始于远古时代,大约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石雕为主,代表作品有大观文化石女像、陕北文化石象等。
(2)文明阶段文明阶段则始于夏代,大约距今四千多年前,在这个阶段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雕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代表作品有商代的青铜器、殷墟玉器、周代宗庙石像、汉代陶俑等。
3. 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技法和表现手段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包括石头、玉石、木材、铜和陶瓷等。
不同的材料赋予雕塑不同的表现效果,并且决定着不同的创作技法和手法。
中国古代雕塑的技法主要有“全像式”和“半像式”两种。
全像式是指将整个人物或事物雕刻出来,包括前面、后面和两旁;半像式则是指把人物或事物的主要部位雕刻出来,不在意物体的背后和两旁。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体态、面部表情、服饰和饰物等,这些表现手段相互融合,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篇一: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 1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2345【篇二:第六课中国古代雕塑(高中美术教案)】(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引入:说起雕塑人们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大卫》p90、《维纳斯》p78、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思想者》p104、等等西方雕塑作品。
但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名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好在哪里,美国雕塑家为什么那么说?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一、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参考美术的定义说明)⊙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
二、古代雕塑:1、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1)陶俑:表现为秦始皇兵马俑(地下替代活人陪葬的偶人)p33~34◎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因为秦始皇时期是一种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严谨,艺术家们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追求一种写实的手法,所以秦始皇兵马俑具有以下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各异;在总体布局上,陶俑面向东方,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石刻造像:表现为霍去病墓雕刻(立于神道两侧的石刻)p35◎霍去病墓石刻即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遵循一种道家思想,只要不偷不抢不杀人,什么都可以。
中国古代雕塑教案

中国古代雕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激发学生对古代雕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提出对古代雕塑的疑问和想法。
知识讲解:1. 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包括商、周、秦、汉、唐等时期。
2. 解释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特点,如注重形象的神似性、追求造型的精细和细腻等。
3. 分析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佛教造像、陶俑、石刻等。
案例分析:1. 选择几个代表性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大禹治水石刻等,进行详细解读。
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形态、造型、材质等方面,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古代雕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创作实践:1. 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雕塑实践活动,可以使用黏土或其他可塑性材料进行模型创作。
2.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雕塑的艺术魅力,并体会古代雕塑艺术的技巧和难度。
评价与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创作水平和对古代雕塑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雕塑作品。
2. 相关的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3. 黏土或其他可塑性材料供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实物作品。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书籍,了解更多中国古代雕塑的细节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一、陵墓雕塑
事死如事生
1、地下陵墓雕塑
2、地上陵墓雕塑
一、宗教雕塑
妙相庄严
1佛教雕塑、
2、道教雕塑
3、唐佣赏析,主要是唐三彩知识的了解。(华丽之美)
教学过程
二、二、陵墓雕塑------地上雕塑
(1)、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
1、让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霍去病。
2、霍去病陵墓石刻赏析。(学生分析其艺术表现手法:写意,突出材质自然美)
3、重点让学生分析《马踏匈奴像》开创了纪念碑式雕塑的先河。
(2)、唐代陵墓雕塑
课时
1
年级
高一(3)班
任课教师
马旭春
职称
中教一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3、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规模最大,集壁画雕塑、建筑为一体,以泥塑著称的石窟群。
甘肃的麦积山石窟:也是以泥塑著称。有崖阁式雕塑。
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家贵族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皇窟”的美誉。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补充:四川重庆的大足石窟也非常有名,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雕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萌芽:新石器时代、夏、商、周。
成熟:秦汉、南北朝是繁荣时期。
高峰:唐代
低潮:唐以后
一、陵墓雕塑------地下雕塑
佣
1、汉代佣图片赏析。(学生讨论汉代佣的审美特点:形象夸张,表情诙谐)
2、秦兵马俑图片赏析。(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赏析,讲出秦兵马俑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原因:手法写实,千人千面,雕刻精湛,气势磅礴)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3、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媒体、工具
硬盘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回答20世纪下半叶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的三大重要发现是什么?(进行赏析)
授新课:我国古代雕塑种类繁多,主要有:陵墓雕刻(地下、地面)、宗教雕塑(佛教、道教)
1、赏析乾陵石刻雕塑,让学生体会唐朝陵墓设计构思遵循以山为陵,讲究广场式观瞻效果。
2、引领学生赏析昭陵六骏,体会其杰出艺术成就
小结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知识。
教学过程
二、宗教雕塑(佛教、道教)
(一)、佛教雕塑
(1)四大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石窟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中国古代雕塑理论知识点,通过图片赏析和问题讨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雕塑。
2、本课采用:引导法、讲授法、赏析法、观察法、对比法进行教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杰出艺术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3)讲解菩萨相关知识
(4)学生分析总结佛教雕塑的审美特点(恬静、端庄、慈悲)
(5)分析北魏、唐代、宋代佛教雕塑的变化与特点。
(二)、道教雕塑
(1)赏析山西太原晋祠二十八宿星像
(2)学生分析总结道教雕塑的审美特点(注重人物内在精神表现)
总结
1.中国古代以塑为主,以雕为辅,是重感觉的写实主义思维。
2.意境的创造大于造型的设计,雕塑主体以宁静的方式融入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