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脯加工技术.ppt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果脯蜜饯加工

果脯蜜饯加工

四、任务实施
4. 糖制 糖制即渗透糖液过程
(1)一次煮成法 先配一定浓度(约60%)的糖水,煮沸后按比
例加入处理好的原料,连续煮制,中间不断加糖( 4~6次),直到渗糖饱和(糖液浓度达到65%左右 ),然后起锅,再浸渍1~2天,使吃糖进一步均匀
四、任务实施
4.糖制 糖制即渗透糖液过程。
(2)多次煮成法 煮制和浸渍交替进行多次,每次煮制时间较
四、任务实施
5.烘干或晾晒 实际上就是干燥过程,是加工过程中的一道工序。产品经烘干晾晒 后不粘不燥,酥松爽口,柔韧而透明感强,虽然与其他工艺有关, 但烘、晒的花坏,也有直接的影响。烘干多用于果脯和“返砂”蜜 饯类的加工;晾晒多用于甘草凉果类制品。
6.整理及包装 干制后的整理包括整形、分级、去除色斑等。包装形式以纸盒和薄 膜袋普通包装为最多,主要考虑防潮。带汁蜜饯在煮制后连同糖水 一起装罐。
【实验实训】 【复习思考】 【本章小结】 【技能考核】
森林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
学习模块三 果蔬加工技术
学习情境八 糖制品加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果蔬制品的分类、特征及其包装材料种类与特征 理解果蔬干制品、糖制品、饮料类、罐藏类和果酒类的加工原理 掌握不同果蔬制品的加工工艺流程以及各工艺流程的操作要点 掌握不同果蔬制品加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控制
7.成品贮藏 库房要求清洁、干燥、通风、库房温度最好保持在12~15℃,相对 湿度保持在70%左右。以防潮防霉为主。
果脯蜜饯质量标准
◇ 感官指标 ◇ 理化指标 ◇ 微生物指标
正常果实果脯的色泽、气味和滋 味,无异味、虫蛀和及活虫检 出,无杂质
附件:GB1489--1997
【实验实训】 【复习思考】 【本章小结】 【技能考核】

果脯加工技术.ppt

果脯加工技术.ppt

果脯加工技术.ppt果脯加工技术主讲人:王相敏(二)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一般选用新鲜、盐渍的半成品、罐藏和亚硫酸保藏的原料。

总要求:(1)、合适的种类和品种:肉质紧密、耐煮性强(2)、适当的成熟度:绿熟—坚熟时采收(3)、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具体要求:不同原料稍有不同。

2、原料处理果蔬糖制的原料前处理包括分级、清洗、去皮、去核、切分、切逢、刺孔等工序,还应根据原料特性差异、加工制品的不同进行腌制、硬化、硫处理、染色等处理。

(1)去皮、切分、切缝、刺孔对果皮较厚或含粗纤维较多的糖制原料应去皮。

大型果蔬原料宜适当切分成块、条、丝、片等,以便缩短糖制时间。

小型果蔬原料,如枣、李、梅等一般不去皮和切分,常在果面切缝、刺孔。

除去不良部分,促进糖制时糖分的渗入,缩短糖制时间。

(2)保脆和硬化(Solidification)目的:保持蜜饯制品松脆的质地;提高果肉的硬度,增强其耐煮性。

常用的硬化剂:石灰、氯化钙、亚硫酸钙、明矾、亚硫酸氢钙原理:钙、镁离子等与原料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盐类用量:种类、用量、处理时间小试确定。

注意:糖制前漂洗(3)硫化(Sulfuring)目的:使制品色泽明亮,防止制品氧化变色,促进原料对糖液的渗透。

方法:0.1~0.2%的硫磺熏蒸;0.1~0.1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4)染色(Coloring)某些作为配色用的蜜饯制品,要求具有鲜明的色泽;樱桃、草莓等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失去原有的色泽;因此,常需人工染色,以增进制品的感官品质。

方法:将原料浸入色素溶液中着色;将色素溶于稀糖溶液中,在煮糖的同时完成染色。

(5)预煮(Blanching)目的:除去粘附的硬化剂;增加产品的透明度;排除过多的果酸,以免蔗糖过多的转化;增大细胞膜的透性,有利于糖分渗入,使细胞组织软化,质地嫩脆。

预煮时用饮用水煮沸,投入原料,预煮水同原料的比率通常为1.0—1.5 :1,预煮时间以原料达半透明并开始下沉为度,预煮后立即投入到流动的清水中漂洗。

果脯蜜饯的加工工艺,一起来学习!

果脯蜜饯的加工工艺,一起来学习!

果脯蜜饯的加工工艺,一起来学习!原料选择→去皮→切分→去核→硬化处理→漂洗→预煮→加糖煮制→装罐→密封→杀菌→蜜饯蜜饯→烘干→果脯果脯→上糖衣→糖衣果脯02、操作要点一、原料处理原料的选择、分级:含水量低,固形物含量高,果肉坚实,肉质细腻,耐煮制,成熟度稍低;进行成熟度及大小分级;符合加工用原料;1)原料的去皮、切分、切缝、刺孔、划线a.原料表面粗硬——去皮;b.大型果——切分;c.小型果——表面刺孔或划线;d.目的——便于糖分渗透,缩短煮制时间;2)果坯腌制a.果坯——果脯蜜饯加工中的半成品,主要用于凉果制造;b.干腌法——原料成熟度较高,层积法;c.盐水法——原料成熟度较低,盐水淹没原料;3)保脆硬化处理a.硬化处理:利用石灰、氯化钙、亚硫酸氢钙等处理原料的方法;b.原理:石灰、氯化钙、明矾等钙和铝的盐类,其离子与原料中的果胶物质反应生成果胶酸盐,增加原料的硬度;c.硬化剂的用量及处理时间应视原料情况恰当使用,用量过度会引起原料纤维素钙化,制品粗糙;d.硬化处理的原料在使用前应漂洗以除去多余硬化剂;4)硫处理a.主要用于浅色原料;b.目的:防止单宁物质氧化变色,防止维生素的氧化损失;c.方法:视原料而定,熏硫法和浸硫法;d.硫处理后的原料,糖煮前充分漂洗,使二氧化硫含量符合有关标准;5)染色a.天然色素:直接取自植物组织,一般对人体无毒,主要有姜黄、胡萝卜素、叶绿素等;b.人工色素:规定食品中可以使用的:红色—苋菜红、胭脂红,黄色—柠檬黄、苏丹黄,蓝色—靛蓝,绿色、桔红、杨梅红、桔黄—复配;c.染料用量不可过度;6)漂洗及预煮漂洗:原料盐渍、硬化、硫处理后,加工前应充分漂洗;预煮:具有固定品质,破坏酶,防止氧化变色,去除异味,便于糖分渗透的作用;二、糖制:糖煮(热制)、糖腌(冷制)1)糖煮质地坚实的原料;关键是使糖分均匀渗透,原料的水分和空气尽快排出,使制品饱满、富有弹性、色泽明亮;一次煮成、多次煮成、快速煮成、真空煮成;一次煮成法①处理后的原料在糖液中一次煮制成功;②适合于糖含量较高、肉质坚实较耐煮的原料;③优缺点:快速省工、工艺简单、节省用具;煮制时间长,原料易被煮烂,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糖分渗透不易平衡,制品易干缩;(原因)④方法干糖腌→提高原糖液浓度到60%→放入原料煮制1~2小时→烘烤;60%浓糖液→放入原料煮制、分次加糖、1~2小时→浸泡→烘烤;果脯蜜饯的加工工艺,一起来学习多次煮成法①处理后的原料经多次糖制及浸泡加工;②适用于果蔬组织柔软,含水量较高,易煮烂的原料;③过程:原料→较低浓度糖液(30~40%),糖煮几分钟→浸泡数小时→糖液浓度提高10~20%,糖煮几分钟→浸泡数小时→糖液浓度达60~65%→烘烤④优缺点:冷热交替进行,加快糖分渗透;糖液浓度逐步提高,糖分渗透均匀;煮制时间短,原料不易破碎,对保存营养成分及色泽有利;加工周期长,费工费时,容器多;快速煮成法①过程:原料在稀糖液中煮几分钟→捞出放入冷糖液中浸泡→提高原糖液浓度→放入原料煮几分钟→捞出放入冷糖液中浸泡→------→糖液达要求浓度→烘烤②优点:冷热交替进行,加速糖液渗透,加工时间大大缩短,产品质量高;③缺点:需足够冷糖液;真空煮成法①原理:低压条件下时,较低温度下糖液会强烈沸腾,原料组织中不存在大量空气,糖分可迅速扩散渗透;②过程:原料在稀糖液中常压软化几分钟→稀糖液中抽空→浸泡→提高糖液浓度抽空→浸泡→糖液达浓度要求→烘烤③优点:温度低、时间短、效率高、较好地保持制品的状态及营养价值;2)糖腌①糖制中不需加热;②适合于肉质柔软、易烂、加热易变的原料;③能较好保持原料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避免制品失水、干缩、变色;④方法:分次加糖,逐步提高糖液浓度;加糖时结合日晒;糖液浓缩以提高浓度;减压冷制(生制果脯);来源:食品研发与生产,封面图来源:千图网会员。

加工技术-如何加工果脯杏脯

加工技术-如何加工果脯杏脯

加工技术-如何加工果脯杏脯随着经济林的大力发展,各种果树,杏树在我县应用而生,为了提高各种果肉的利用率,不至腐烂,我特地搜集提供以下技术,为果农所用。

1.原料选择。

因为加工果脯蜜和饯主要是用糖液浸渍果实,使糖中的糖分渗入果内代替果的水分而制成。

因此,对水果品种质量必须经过严格选择,才能制造出品质优良的品种来。

对制作果脯蜜饯的原料要求果肉致密,耐煮,成熟不可过渡,果肉保持一定硬度,但对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制作杏脯的鲜杏要求色泽金黄,肉质细腻,具有韧性,成熟不软不绵,易离核,耐贮存的品种。

北京的“铁叭达”、“山黄杏”是比较理想的原料。

而水分多,容易变软变绵的“水胎”和“绵胎”杏种不可采用。

制作桃脯的鲜桃,要求选择白肉品种,其它要求与鲜杏相同,如北京的“快红桃”、“大白叶”都很适用。

制作苹果脯对鲜苹果要求含水量低,肉质组织疏松,煮制时容易吸收糖液,不易煮烂,肉质肥厚饱满,形状圆整。

过去多采用“怀来苹果”,现在扩大了品种,“国光”、“倭锦”、“红玉”等都可用来加工果脯。

加工蜜枣对鲜枣要求体大核小,皮薄肉厚、果肉疏松,含水量小、含糖量高,容易吸收糖液,加工出成品个大体肥,饱满透亮。

过去平谷、顺义两县出的“大糖枣”最为理想,昌平、房山两县出的“箔枣”(也称泡枣)也很适用。

制作蜜饯山楂经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果形大的红果,或称山里红,另一种是果形较小的山楂。

前者的加工品称为蜜饯红果,后者的加工品称为蜜饯榅桲。

2.预处理。

形成果脯蜜饯独特风味的关键在于精工细作。

对制作果脯蜜饯的鲜果精选后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是产品质量优劣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例如,对加工杏脯的鲜杏要进行挖核工序。

挖核的方法是用刀沿缝切入果肉,深至果核,用两手扭动果实,使一半果实与果核脱落,再用刀把另一半上的果核挖掉。

挖核后的果实称为“碗子”,然后洗净熏硫。

如果是制作青梅的青杏,先用15%浓度的食盐液液浸泡3天,使果核离开果肉,然后用板压开成为“碗子”,漂洗以后备用。

《果蔬加工技术》课件

《果蔬加工技术》课件
家庭健康
果蔬加工技术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保存和加工水果和蔬菜,从而保证家庭饮食的健康和安全。这种技术可以延长 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的浪费和损失。
家庭节俭
果蔬加工技术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利用食材,减少浪费和损失。这种技术可以降低家庭的生活成本 ,提高家庭的节俭意识。
05
果蔬加工技术的前景与挑 战
草莓酱
草莓经过清洗、煮沸、糖渍后得到的 果酱,具有草莓特有的香味和营养价 值,可以用于涂抹面包等食品。
蓝莓酱
苹果酱
苹果经过清洗、去皮、切块、煮沸、 糖渍后得到的果酱,具有苹果特有的 香味和营养价值,可以用于烹饪和烘 焙食品。
蓝莓经过清洗、煮沸、糖渍后得到的 果酱,富含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有 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总结词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果蔬加工行业的核心 问题,需要贯穿整个加工过程和产品生命周 期。
详细描述
果蔬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至关 重要,涉及到原料采购、加工工艺、设备消 毒、包装材料等多个环节。企业需要建立完 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和质量控 制培训,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蔬菜汁类
番茄汁
番茄经过清洗、破碎、压榨后得 到的汁液,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
物质,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
胡萝卜汁
胡萝卜经过清洗、破碎、压榨后得 到的汁液,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 素A,有助于保护视力。
西芹汁
西芹经过清洗、破碎、压榨后得到 的汁液,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 物质,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果酱类
产业升级与转型
总结词
产业升级与转型是果蔬加工行业发展的 必然趋势,有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VS

果脯加工的操作要点

果脯加工的操作要点

果脯加工的操作要点果脯是以新鲜水果为原料,采用去皮、去核、糖浆煮制、糖浆浸渍、干燥、包装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食品,外观特点是鲜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黏性,含水量在20%以下。

果脯种类较多,按照原料不同,可分为苹果脯、酸角脯、杏脯、梨脯、桃脯、青梅、山楂片、果丹皮等。

根据糖含量划分,果脯可分为低糖果脯和高糖果脯:低糖果脯含糖量为40%~55%,高糖果脯含糖量一般在60%以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多为低糖果脯。

生产果脯的原料来源广泛,水果中的大多数品种及部分蔬菜都可以用来加工果脯。

加工工艺为:原料选择→预处理→糖液配制→煮制与浸渍→脱水干燥→冷却→包装→检验→成品。

加工果脯的操作要点如下。

1.选料果脯生产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浓度糖液的高渗透压,析出果实中的多余水分,在果实的表面与内部吸收适量的糖分,形成较高的渗透压,抑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延长果脯的保质期。

为便于水果原料吸收糖分、析出水分,在加工果脯时,应尽量选择果实含水量较少、固形物含量较高的品种,同时要求果实颜色美观、肉质细腻并有韧性、耐贮藏、果核容易脱离等。

2.预处理各种水果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组织结构,应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

例如,枣脯加工前应将枣皮划破,形成均匀条纹,这样可以加速糖液的渗透。

苹果脯、桃脯、杏脯等果脯加工前,应对原料进行熏硫处理,经过熏硫处理的水果在干制加工过程中,既可避免或减轻氧化褐变,又可减少果实中维生素C的损失。

桃脯、苹果脯在加工前,需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对原料果去皮。

3.糖液配制正常果脯成品的含水量为17%~19%,总糖含量为68%~72%,当还原糖含量为43%,占总糖含量的60%以上时,不会发生“返砂”(指成品表面或内部产生蔗糖结晶)和“返糖”(指成品发生葡萄糖结晶)现象,这时的产品质量最佳。

当还原糖含量为30%,占总糖含量的50%以下时,干制后成品将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返砂现象。

返砂的果脯将失去正常产品的光泽、容易破损,严重影响成品的外观质量。

《果蔬加工工艺学》PPT课件

《果蔬加工工艺学》PPT课件
选别的具体标准根据各类加工品对原料的要求而定。
二、原料的分级
按果形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适合机械化操作, 得到形态整齐的产品。
只有无需保持果品形态的制品。如果酒、果汁及果 酱等才不需要进行大小分级。
三、洗涤
洗涤的目的:减少泥沙,减少微生物,去除残留 农药。
果皮上残留有毒药剂的原料,还需用化学药品洗 涤,一般常用的化学试剂为0.5~1.5 % 盐酸溶液 或0.03~0.05 % KMNO4 溶液或600ppm漂白 粉液
3、发酵原理不—完—全生机原理。即通过培养某些有益微生 物进行发酵活动,建立起能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 环境条件,以延缓腐败变质。
4、无菌原理杀—灭—微生物的原理。利用热处理、微波、辐 射、过滤等方法处理,将食品中的腐败菌的数量减少 或消灭到长期贮藏所允许的最底限度并密封保藏,以 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丹宁具有收敛性,对果蔬及制品的风味有重要影 响。
丹宁在水果中普遍存在,在果蔬中含量较少。
丹宁易溶于水,具有涩味。
五、苷类(糖苷类) 1、苦杏仁苷 2、茄碱苷 3、桔皮苷(柠檬苷)
六、色素物质 依其溶解性及在植物体中存在的状态分为二类:
脂溶性:1、叶绿素(绿色) 2、类胡萝卜素(橙色)—主要有 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
2)腌糖制品
主要是利用糖、盐的高渗透压保藏原理制成的。将新鲜的 果蔬原料加糖煮浸、加盐腌渍,使制品内含糖、含盐量达到一定 浓度,加入香料或副料(也可不加),制成的加工品称为腌制品、 糖制品。
3)罐制品
将新鲜的果蔬原料经处理后装入缸内,经过排气、密封、杀 菌、冷却处理,制成的加工品称为罐制品。此类食品即能长期保 存、便于携带和运输,又方便卫生。是加工品中的主要产品。
方向发展

低糖草莓果脯的加工技术

低糖草莓果脯的加工技术

04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
新鲜草莓、白砂糖、蜂蜜等
设备
电子天平、搅拌器、烘箱、真空包装机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2. 糖渍处理
将草莓块与白砂糖混合,搅拌 均匀
将烘干后的草莓块涂抹一层蜂 蜜,增加口感和风味。
1. 草莓处理
挑选新鲜、无破损的草莓,洗 净后去蒂,切成均匀大小的块 状。
晾晒法
晾晒过程中,草莓中的营养成分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可能存 在部分维生素流失的问题。
烘干法
烘干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草莓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可能会遭到 破坏。
真空冷冻干燥法
由于是在低温下进行干燥处理,草莓中的营养成分得到最大程度 的保留,特别是维生素类营养成分。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结论
本研究成功研发了一种低糖草莓果脯的加 工技术,该技术采用低温糖煮、真空糖渍 等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中的糖分, 同时保持草莓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通过优 化配方和工艺参数,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 低糖、健康、美味的草莓果脯。
微波干燥工艺
优点是干燥速度快,提高 生产效率,减少营养成分 损失;缺点是设备成本高 ,需要微波设备。
03
低糖草莓果脯加工技术
低糖草莓果脯的特点和加工要求
特点
低糖草莓果脯是一种健康食品,具有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保质期长等特点。
加工要求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品质和加工工艺,以确保产品的口感、色 泽和营养价值。
低糖草莓果脯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烫漂
将草莓果实放入开水中烫漂一段时间,以 破坏果实的酶活性,防止果脯变质。
糖渍
将草莓果实与适量的白糖混合,进行糖渍 ,以增加果脯的甜度和口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脯加工技术.p p t果脯加工技术主讲人:王相敏果脯加工技术一、我国果脯蜜饯的发展概况果脯蜜饯是以各种水果、蔬菜为原料,用糖、蜂蜜等进行腌渍或煮制后,经过干燥或不经干燥,具有一定形态、晶莹、饱满、具光泽、半透明不粘手的一类糖制品。

1、发展特点由作坊式——机械化规模生产高糖——低糖果脯向营养保健方向发展2、存在问题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花色品种少综合利用率低,效益有待提高二、糖制品的分类糖制品按其加工方法和状态分为两大类,即果脯蜜饯类和果酱类。

果脯蜜饯类属于高糖食品,保持果实或果块原形,大多含糖量在50%-70%;果酱类属高糖高酸食品,不保持原来的形状,含糖量多在40%-65%,含酸量约在1%以上。

干态蜜饯——糖制后晾干或烘干的制品。

蜜饯类如果脯凉果类等。

湿态蜜饯——糖制后保存于糖液中,如带汁蜜饯。

果酱——酱中可以存有碎果块。

果酱类果泥——经筛滤后的果肉浆液,无碎果块。

果冻——果汁和食糖浓缩的凝胶品。

果丹皮——果泥脱去部分水分的柔软薄片。

三、果脯蜜饯类加工工艺(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去皮切分→原料预处理(硬化、熏硫或染色) →漂洗→预煮→糖制(蜜制、煮制或二者交叉进行) →烘干→果脯↓上糖衣→糖衣蜜饯(二)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一般选用新鲜、盐渍的半成品、罐藏和亚硫酸保藏的原料。

总要求:(1)、合适的种类和品种:肉质紧密、耐煮性强(2)、适当的成熟度:绿熟—坚熟时采收(3)、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具体要求:不同原料稍有不同。

2、原料处理果蔬糖制的原料前处理包括分级、清洗、去皮、去核、切分、切逢、刺孔等工序,还应根据原料特性差异、加工制品的不同进行腌制、硬化、硫处理、染色等处理。

(1)去皮、切分、切缝、刺孔对果皮较厚或含粗纤维较多的糖制原料应去皮。

大型果蔬原料宜适当切分成块、条、丝、片等,以便缩短糖制时间。

小型果蔬原料,如枣、李、梅等一般不去皮和切分,常在果面切缝、刺孔。

除去不良部分,促进糖制时糖分的渗入,缩短糖制时间。

(2)保脆和硬化(Solidification)目的:保持蜜饯制品松脆的质地;提高果肉的硬度,增强其耐煮性。

常用的硬化剂:石灰、氯化钙、亚硫酸钙、明矾、亚硫酸氢钙原理:钙、镁离子等与原料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盐类用量:种类、用量、处理时间小试确定。

注意:糖制前漂洗(3)硫化(Sulfuring)目的:使制品色泽明亮,防止制品氧化变色,促进原料对糖液的渗透。

方法:0.1~0.2%的硫磺熏蒸;0.1~0.1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4)染色(Coloring)某些作为配色用的蜜饯制品,要求具有鲜明的色泽;樱桃、草莓等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失去原有的色泽;因此,常需人工染色,以增进制品的感官品质。

方法:将原料浸入色素溶液中着色;将色素溶于稀糖溶液中,在煮糖的同时完成染色。

(5)预煮(Blanching)目的:除去粘附的硬化剂;增加产品的透明度;排除过多的果酸,以免蔗糖过多的转化;增大细胞膜的透性,有利于糖分渗入,使细胞组织软化,质地嫩脆。

预煮时用饮用水煮沸,投入原料,预煮水同原料的比率通常为1.0—1.5 :1,预煮时间以原料达半透明并开始下沉为度,预煮后立即投入到流动的清水中漂洗。

在预煮中一些未经盐渍的新鲜原料,若含有苦味及麻味,为消除其味可加入10%的盐水,煮沸半小时除去苦麻味。

凡经亚硫酸盐保藏、盐腌、染色及硬化处理的原料,在糖制前均需漂洗或预煮,以除去残留的SO2、食盐、染色剂、石灰或明矾,避免对制品外观和风味产生不良影响。

3、糖制糖制是蜜饯加工的主要操作,蜜饯按其加工方法分为加糖煮制和加糖腌制(蜜制)两大类。

(1)加糖腌制也称为蜜制,这类制品在糖制过程中不加热或加热时间很短,适用于组织柔嫩不耐煮的原料。

方法:分次加糖,不行加热,逐步提高糖液浓度,使糖分缓慢扩散浸入内部组织达到平衡。

特点:能很好的保持原料的色、香、味及完整的果形,产品中的维生素C 损失较少。

其缺点是腌制时间长。

加糖合煮即为煮制。

适宜组织较紧密耐煮制的原料。

特点:加工迅速,色、香、味差,维生素损失较多。

(2)煮制掌握的原则使糖分尽快的渗入到果实里面。

使果实充分吸糖,但又要防止失水干缩。

要尽量防止色、香、味和营养成分的损失。

要防止焦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煮制的方法一次煮制法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细胞间隙较大,组织结构较疏松的原料,含糖量较高,肉质坚实和比较耐煮的原料。

先配好40%的糖液入锅,倒入处理好的果实,加大火使糖液沸腾,果实内水分外渗,糖液浓度渐稀,然后分次加糖使糖浓度缓慢增至60-65%停火,连同糖液浸渍24h。

优缺点:此法快速省工,但持续加热时间长,原料易烂,色香味差,维生素破坏严重,糖分难以达到内外平衡,致使原料失水过多而出现干缩现象。

多次煮制法多次煮制法:是将处理过的原料经过多次糖煮和浸渍,逐步提高糖浓度的糖制方法。

一般煮制的时间短,浸渍时间长。

适用于细胞壁较厚难于渗糖、易煮烂的或含水量高的原料,如桃、杏、梨和西红柿等。

快速煮制法快速煮制法。

将原料在糖液中交替进行加热糖煮和放冷糖渍,使果蔬内部水气压迅速消除,糖分快速渗入而达平衡。

处理方法是将原料装入网袋中,先在30%热糖液中煮 4~8min, 取出立即浸入等浓度的15℃糖液中冷却。

如此交替进行4~5 次,每次提高糖浓度10%, 最后完成煮制过程。

快速煮制法可连续进行,煮制时间短,产品质量高,但糖液需求量大。

优缺点:此法可连续进行,时间短、产品质量高,但需备有足够的冷糖液。

4、烘干和上糖衣(1)烘干:除湿态蜜饯外,多数制品在糖制后需行烘干,除去部分水分,使表面不粘手,利于保藏。

烘烤温度不宜超过65℃,时间20-24小时。

制品要求完整、饱满、不皱缩、不结晶,质地柔软,含水量在18%-22%,含糖量达60%-65%。

(2)上糖衣:如果作糖衣蜜饯,干制以后的制品还要上糖衣。

上糖衣的方法:⑴干燥后用过饱和糖液浸泡一下取出冷却,使表面形成一层晶亮的糖衣薄膜⑵浸入1.5%的果胶溶液中,取出在50℃干燥2h,可形成一层透明的胶质薄膜。

⑶上糖粉: 在干燥快结束的蜜饯表面,撒上结晶糖粉或白砂糖,拌匀,筛去多余糖粉,即得晶糖蜜饯。

5、包装和贮藏干燥后的蜜饯应及时整理或整形,然后按商品要求进行包装。

脯饯包装主要以防霉防潮为主,同时要保证卫生安全,便于贮藏运输,还要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具备美观、大方、新颖和反映制品面貌的目的。

在成品贮藏中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库房要求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保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搬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包装;运输中要防止日晒雨淋。

四、低糖果脯(一)两者的比较1、保藏原理的比较高糖果脯含糖量一般在65%以上。

在这样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受到强烈的抑制,因而就无法造成食品的败坏。

高糖果脯主要依靠这种高浓度糖含量的高渗透压作用,即使在无任何包装的情况也可以得到长期保存。

低糖果脯的含糖量一般为50%,能够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活动,但难以完全抑制某些酵母和霉菌的活动,致使低糖果脯在保藏期内常会受到酵母和霉菌的侵染而败坏。

低糖果脯由于含糖量降低,渗透压下降,抵御微生物的侵染能力也降低,因此要使低糖果脯能够长期保藏,必须辅助以其它的防腐、保藏等措施。

2、产品特点的比较高糖果脯产品饱满,呈半透明状态,且具有晶莹的光泽。

低糖果脯含糖量低,饱满度低,光泽性下降,要提高低糖果脯的饱满度,必须使用适宜的填充材料对果脯内部因失水而产生的空间进行填充。

3、其它特点的比较高糖果脯煮制时间长,芳香物质损失严重,原果风味差;高糖果脯内部水分所受束缚力较大,烘烤时不易脱除,烘烤时间长。

低糖果脯含糖量低,煮制时间比较短,产品原果风味比较浓。

低糖果脯中水分所受束缚力小,产品含水量较高,烘烤时间可比高糖果脯短。

(二)主要的措施1、采用淀粉糖浆取代40%一50%的蔗糖。

2、添加0.3%左右的柠檬酸,使产品pH降至3.5左右,这样可降低甜度,加强保藏性。

3、添加亲水性胶体,如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钠、明胶等。

4、通过烘干脱水,控制水分活性在0.65一0.7之间,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的活动.5、采用抽真空包装或充氮包装延长保藏期。

6、必要时按规定添加防腐剂,或进行杀菌处理或冷藏等辅助措施。

五、糖制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一)变色糖制品在加工过程及贮存期间都可能发生变色,在加工期间的前处理中,变色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引起酶促褐变,其控制办法必须做好护色处理。

而非酶促褐变则伴随在整个加工过程和贮藏期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即温度越高变色越深。

另外微量的铜、铁等金属约存在(0.001%--0.0035%)也能使产品变色,因此加工用具一定要用不锈钢制品。

(二)返砂和流汤在贮藏条件中一定要注意控制恒定的温度,且不能低于12--15℃,否则由于糖液在低温条件下溶解度下降引起过饱和而造成结晶。

同时对于散装糖制品一定要注意贮藏环境湿度不能过低,即要控制在相对湿度为70%左右。

如果相对湿度太低则易造成结晶(返砂),如果相对湿度太高则又会引起吸湿回潮(流汤)。

糖制品一旦发生返砂或流汤将不利于长期贮藏,也影响制品外观。

(三)煮烂与皱缩煮烂与皱缩是果脯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

例如,煮制蜜枣时,由于划皮太深,划纹相互交错,成熟度太高等,经煮制后易开裂破损。

苹果脯的软烂除与果实品种有关外,成熟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过生、过熟都比较容易煮烂。

因此,采用成熟度适当的果实为原料,是保证果脯质量的前提。

此外,采用经过前处理的果实,不立即用浓糖液煮制,先放入煮沸的清水或 1% 的食盐溶液中热烫几分钟,再按工艺煮制。

也可在煮制时用氯化钙溶液浸泡果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糖制品在贮藏期间最易出现的微生物败坏是长霉菌和发酵产生酒精味。

这主要是由于制品含糖量没有达到要求的浓度即65%--70%以上。

控制办法即加糖时一定按要求糖度添。

但对于低糖制品一定要采取防腐措施如添加防腐剂,采用真空包装,必要时加入一定的抗氧化剂,保证较低的贮藏温度。

(四)微生物败坏蜜饯类生产实例1.蜜枣(1)工艺流程(2)工艺要点切缝:每个枣果划缝 60~80条,深度以深入果肉的 1/2为宜2. 苹果脯3. 杏脯4. 红薯脯(1)工艺流程(2)工艺要点浸胶:0.3%~0.5%的明胶、50℃左右、真空度 8.7~9.1kPa、30~50min 5. 冬瓜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