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和被字句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中学语文》第八章第一节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用法和翻译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和翻译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和理解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规则和用法。

重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翻译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例子,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桌子被我放了书。

”2. 讲解把字句:介绍把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如:“把字句的结构为: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

把字句表示动作的对象是明确的,强调对宾语的处理。

”3. 讲解被字句:介绍被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如:“被字句的结构为:被 + 施动者 + 谓语 + 其他成分。

被字句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明确的,强调对施动者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桌子被我放了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如:“我把手机放在口袋里。

”、“口袋被我放了手机。

”6. 翻译技巧讲解: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翻译技巧,如:“把字句的翻译要注意保持动作的对象和宾语的一致性,被字句的翻译要注意保持动作的承受者和宾语的一致性。

”7. 翻译练习: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翻译练习,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翻译为英文:“I put the book on the desk.”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规则和用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把字句:结构: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用法:表示动作的对象是明确的,强调对宾语的处理被字句:结构:被 + 施动者 + 谓语 + 其他成分用法: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明确的,强调对施动者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把字句和被字句》。

本课主要介绍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区别,并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句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区别。

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人物在互相交流时使用了把字句和被字句。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两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并通过例句解释它们的用法。

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和“书被我放在桌子上了。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句式,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区别。

3.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它们是把字句还是被字句,并试着进行改写。

如:“我把他送回家。

”学生改写为:“他被我送回家了。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每组选出一个例句,并向全班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把字句:把 + 宾语 + 谓语 + 状语被字句:被 + 施事者 + 谓语 + 宾语七、作业设计1. 请用把字句和被字句各写一个句子,并注明句子含义。

答案:把字句:我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含义:我主动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被字句:书包被我放在桌子上了。

含义:书包被动地被我放在桌子上。

2. 请找出生活中的五个把字句和被字句,并注明句子含义。

答案:把字句:1. 我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含义:我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2. 妈妈把饭菜端上了餐桌。

含义:妈妈主动把饭菜端上餐桌。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结构。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表达。

3. 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两种句型。

#### 教学重难点- 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

- 在不同语境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例句和练习题。

-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即时讲解。

- 学生练习纸,用于课堂练习。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

2. 引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句型。

##### 新课讲解1. 把字句结构- 讲解“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把+宾语+动作”。

- 通过例句展示“把字句”的用法,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 强调“把字句”中动作的执行者是主语,承受者是宾语。

2. 被字句结构- 讲解“被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被+动作+宾语”。

- 通过例句展示“被字句”的用法,如:“书被我放在桌子上。

” - 强调“被字句”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执行者是宾语。

3. 对比分析- 对比“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让学生理解在不同语境下选择使用。

- 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两种句型的理解。

##### 课堂练习1. 填空题- 提供一系列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填写正确的“把字句”或“被字句”。

- 例如:“我把_书_放在桌子上。

”和“书_被我_放在桌子上。

”2. 改写练习- 让学生将一系列“把字句”改写为“被字句”,反之亦然。

- 例如:“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改写为“衣服被我洗干净了。

”3. 情景对话- 分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每组学生需要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交流。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 课堂总结1. 回顾“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语文》教材第八章“句式转换”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学会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并能举例说明。

2. 学会运用转换方法,正确将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转换。

3. 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本质区别,正确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教材内容,例句,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把字句和被字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小明把书包背在了背上。

(把字句)书包被小明背在了背上。

(被字句)2. 新课内容讲解:(1)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展示几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2. 内容:(1)把字句概念及结构(2)被字句概念及结构(3)转换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明把书放在了桌子上。

b. 妈妈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a. 书被小明放在了桌子上。

b. 衣服被妈妈洗得干干净净。

2. 答案:(1)a. 书被小明放在了桌子上。

b. 衣服被妈妈洗得干干净净。

(2)a. 小明把书放在了桌子上。

b. 妈妈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中注意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指导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方法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方法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方法教案篇11.引言:简要介绍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基本概念。

2.转换方法:详细阐述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3.示例解析:通过具体例子解析转换过程。

4.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5.练习设计:提供相关练习题以供学生实践。

6.总结: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

正文一、引言在中文语法中,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常见的句式。

把字句通常表示主动,强调行为对受事者的影响;被字句则表示被动,强调受事者受到行为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句式,本文将详细介绍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二、转换方法1.把字句转换为被字句:将被动的受事者放在句首,用“被”字连接行为和主动者。

2.被字句转换为把字句:将主动者放在句首,用“把”字连接行为和被动的受事者。

三、示例解析1.把字句:“他把书放在了桌子上。

”转换为被字句:“书被他放在了桌子上。

”2.被字句:“作业被小明写完了。

”转换为把字句:“小明把作业写完了。

”四、注意事项1.在转换过程中,要保持句子的原意不变。

2.注意调整句子的语序,使其符合中文语法习惯。

五、练习设计1.请将以下把字句转换为被字句:“他把杯子打破了。

”2.请将以下被字句转换为把字句:“作业被老师批改了。

”六、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学习了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篇21.引言:介绍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基本概念。

2.转换方法:详细解释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3.示例解析:通过具体例子展示转换过程,加强理解。

4.练习设计: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转换技巧。

5.总结:对全文内容进行回顾,强调转换方法的重要性。

正文一、引言在中文语法中,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常见的句型。

把字句通常表示主动,强调行为者对受事者的处置;被字句则表示被动,强调受事者受到行为者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句型,本文将详细介绍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二、转换方法1.把字句转换为被字句:将被动的受事者放在句首,用“被”字连接行为者和受事者,再将主动的行为者放在句末。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语文教材中关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并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方法,提高句式变换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例句。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景中的事件。

(2)引导学生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描述,体会它们在表达中的差异。

2. 例题讲解(1)教师给出几个典型例句,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

(2)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3. 随堂练习(1)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并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学生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2. 板书内容:(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2)转换方法(3)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明把书包背在身上。

b. 书包被小明背在身上。

(2)请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描述一个你熟悉的实践情景。

2. 答案:(1)a. 小明把书包背在身上。

b. 书包被小明背在身上。

(2)示例:妈妈把饭菜做好后,放在餐桌上。

(被字句:饭菜被妈妈做好后,放在餐桌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以及如何提高句式转换能力。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教案标题:把字句被字句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把字句被字句的概念和用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把字句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

3. 学生能够运用把字句被字句进行句子改写,以提高句子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例句,包括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形式。

2. 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把字句被字句的概念,解释其用法和作用。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把字句被字句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步骤二:讲解1. 教师以示例的方式讲解把字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强调动词要用在“把”字和“被”字之间。

2. 教师以示例的方式讲解被字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强调动词要用在“被”字后面。

步骤三:练习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句,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的形式。

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

步骤四:拓展1. 教师提供更多的例句,要求学生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和改写。

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1. 教师总结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特点,强调其在句子改写和表达中的作用。

2. 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所学内容,澄清疑惑。

步骤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改写。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句子,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

2. 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其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评价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开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两种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转换。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两种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难点: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

2. 讲解把字句:解释把字句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把字句的构成和用法。

3. 讲解被字句:解释被字句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被字句的构成和用法。

4. 转换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

5.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把字句:主语 + 把 + 宾语 + 谓语被字句:主语 + 被 + 宾语 + 谓语作业设计(1)我昨天把作业做完了。

(2)书被我借走了。

2. 答案:(1)把字句:我把作业做完了。

被字句:作业被我做完了。

(2)把字句:我把书借走了。

被字句:书被我借走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效果较好。

但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两种句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写作,可以尝试写一篇小故事,要求故事中至少要用到五个把字句和五个被字句。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字句和被字句
参考书籍:《21天征服HSK高等语法》
主动句——把字句
1结构:主语+把+宾语+谓语+其他成分
2意义:强调动作对宾语的处置或影响,以及结果
3注意:
①如果有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这些词一般放在把的前面如:我想把花盆搬到阳台上。

他没把照相机带来。

你别把衣服弄脏了。

我昨天刚把书借给同学了。

②如果句中谓语有宾语,则“都、全、一齐、统统”等表示全部范围的副词应放在“把”的后面、谓语动词的前面;而“只、仅仅、单、光”等表示排他范围的副词,则应放在“把”的后面。

如:他把那些书全买下来了。

你把钱都花完了吗?
我只把冰箱擦了。

4常见形式:
①动词带补语:主语+把+宾语+动词+补语(结果/趋向/时量/动量)
如:你把计划订好了吗?
你把我要得那本书带来了吗?
我把妈妈的信又看了一遍。

②动词带宾语:
⑴主语+把+宾语1+动词+在/到/上/给...+宾语2
如:你把书放在桌子上。

服务员把酒送到客人面前。

他把朋友送上了火车。

我把作业交给了老师。

⑵主语+把+宾语1+动词+成/为/作...+宾语2
常见形式:把...当作/看作/当成/看成/比作
如:她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

人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

请把这个句子翻译成中文。

③动词重叠:把字句中的主要动词前后不带别的词语时,它本身往往要重叠一下。

即:
主语+把+宾语+动词重叠(详细请找动词重叠的有关资料)
如:咱们把教室打扫打扫。

请你把课文读一读。

我把学过的生词又看了看。

④动词带:了/着这时候了/着表示动词的结果。

主语+把+宾语+动词+了/着
如:天阴了,你把雨伞带着吧。

他把钱包丢了。

5关于把后面的名词
把后面的名词所指的事物必须是确定的。

名词前面常带限制性的词。

如:请把那本书拿过来。

(是确定的某本书,而不能说把有得书拿过来)
他把两本书都看完了。

(一定是前边已经说过的那两本书)
6不能用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

①不及物动词。

即不能带任何宾语的动词。

如:旅行、合作等
②表示判断、状态的动词。

如:是、有、像、在等。

③表示心理活动或感官动作的动词。

如:喜欢、讨厌、知道、认识、同意、觉得、希
望、要求、看见等
④表示趋向的动词如:上、下、进、出、回、过、起、到等
⑤某一事物原来不存在,后通过某种动作产生出来。

这种情况不能用把字句。

如:她把女孩儿生了(ⅹ)
她生了一个女孩儿(√)
注意: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应是及物动词,并且能够支配和影响把的宾语。

以上是书上写的,这样给学生讲,学生肯定疯,我一般讲的时候会这样:
把字句是中国的主动句,
主要形式是:A+把+B+(给)+动词+其他成分
如:我把苹果给吃了
把字句成立的条件:
①动词是及物动词,这样的动词必须有处理或支配的意思,不能用把字句的动词有:
有、是、在、去、喜欢、知道
②宾语是确定的对象
③动词后边一定要有其他成分(可以是了/着/除了可能补语以外的补语/动词重叠)
④能愿动词和否定副词放在把的前边
被动句——被字句
1结构:主语+被/叫/让+宾语+(给)+动词+其他成分
被/让/叫的区别:
被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让/叫后面一定要有宾语,如无法或不需要说出宾语时,宾语可用“人”代替。

如:门被风吹开了。

火车票早给人定光了。

我的笔让弟弟弄坏了。

他的自行车叫人偷走了。

2固定结构:被/为...所...
被后一定要有宾语,所后是双音节动词
如:同学们被他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感动。

“安乐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4被动句和把字句的比较
相同点:
①句子里的动词一般必须是及物动词。

②位于动词前后的词语都有逻辑联系,一般是支配关系;后边带补语、宾语、着、了,
前边带状语,全句的状语一定在被/把的前边,谓语动词的状语在动词前
如:我们已经把这本书全部学完了。

③能愿动词和否顶赐只能放在把/被的前面。

如:你能把窗户打开吗?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不同点:
①被字句可以省略宾语,直接放在动词前;把字句不可以
②把字可以用在祈使句中;被字句不可以
③把表示处置,宾语是被动者;被主要表示遭受,宾语是主动者。

④此外,被一般表示不如意或不希望的事情。

现在虽然有时也不这样限制,但是传统用
法的影响还在;把没有这个限制。

以上还是书上的,我的做法是:
被动句是在强调或说明接受动作的对象时用的。

表示被动意义,但是没有“被”字的:
如:衣服洗干净了。

作业做完了。

汽车修好了。

被字句:
主要形式:A+被/叫/让+B+(给)+动词+其他成分
如:他被狗给咬了
孩子被爸爸给批评了几句
房间叫妈妈收拾干净了
词典让人偷走了
注意:
1否定副词不/没放在被前边,够订的被字句中不能用“已经”或“了”如:酒没被他喝光。

房子没被台风刮倒。

2被后面的名词性成分能省略,让/叫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不能省略如:门被打开了
手机被摔坏了
我一般不给学生比较被动句和主动句,但是曾经这样尝试过:A+把+B+(给)+动词+其他成分
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
A+被/叫/让+B+(给)+动词+其他成分
衣服被妈妈洗干净了
这样比较,比较清楚明白吧!呵呵,整理到这儿,欢迎大家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