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可编辑版】
地质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地质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地质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示例如下: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一直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始终坚持在野外一线工作,积极探索新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我注重野外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在每次野外工作中,我都认真遵守野外工作规定,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和防护用具,同时注重科学操作和数据处理,确保工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勘探和调查工作中,我注重发现有价值的地质信息,深入挖掘资源潜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我积极探索新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勘探水平和精度。
近年来,我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探仪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新的勘探工作。
例如,我利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矿产资源勘查,通过深度探测和高精度成像,发现了一批潜在的矿产资源。
我还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环境监测,通过对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的实时监测,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最后,我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
在工作中,我注重与同事交流和学习,了解不同地质工作的特点和经验,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同时,我也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主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需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探索新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勘探水平和精度。
同时,我也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质工作楷模事迹材料五篇

地质工作楷模事迹材料五篇【篇一】星辉璀璨,高山仰止。
在**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这个名字绝对当得起这8个字。
60多年来,从青丝到皓首,他不辍躬劳于**这片塞外热土。
连绵青山之间,付完韶华付余热,他为地质事业奉献了全部的汗水与智慧,浇灌出累累繁花硕果。
**省地矿局局长特别奖、**省地矿局找矿突破奖、**省最美地质队员、地质找矿突出贡献专家、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背后,是他60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跬步叠积。
辞别城市入山林为报祖国燃青春时至今日,**还常常想起19岁的那一天。
那是1958年,他刚从长春地质学校毕业不久。
那天,他背着行囊,只身踏上南下的列车。
回头,笑着挥手,作别父母、作别家乡,随着铁轨一路奔向**、奔向梦想、奔向深隐于青山下的丰富宝藏。
**的父母是搞个体经营的,亲戚多在学校任教,家庭整体条件不错。
相较于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地方艰苦创业,他本可以选择留在长春找份安逸的工作,开始一生宁静富足的锦瑟年华,之所以自讨苦吃奔赴远方,一半源于心中的地质梦想,另一半则是为了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为国家寻找急需的矿产资源。
当年的地质队是名副其实的“寒门”,技术落后、设备低端、物资匮乏。
青春的岁月,整日远离尘嚣与冰冷的石头打交道,对于一般年轻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然而,**却总能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找到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探矿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他积极乐观,专拣苦差事做——远离市区常年在外的项目他愿意去,枯燥乏味、劳腿压肩的活儿他抢着干,一边干一边琢磨,不厌其烦地向带队师傅问长问短,丰富知识成了他生活中最美的滋味。
1979年,**40岁,已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儿蜕变成稳重的中年人,也早已从当年的新手成长为业务骨干。
同年,由他主持的“黑山72-73号铁磷矿勘探”获得了地矿部找矿四等奖。
“你付出了人生中最珍贵的20年换来这个四等奖,代价有点儿大啊!”有人这么跟他说。
他笑着回道:“我已经很幸运啦,还有更多的人在地矿业默默奉献一生都没得过奖呢!”苍龙日暮还行雨老将高奏凯旋曲叮叮当当、敲敲打打,不是锅碗瓢盆协奏曲,而是**与**黑山区域的矿石在“唠家常”。
地质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地质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地质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近年来,新一代地质工作者屡屡创造了先进个人事迹,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位地质工作先进个人——刘明(化名)。
刘明担任地质勘探工作20余年,先后参与过多项重点地质勘探项目,始终坚持用科学、用技术、用心去完善自己,为勘探团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敢于创新、不断进取刘明一直保持着钻研勘探技术的热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2010年,刘明带领自己的勘探团队,首次在国内利用电磁探测技术成功勘探出一处难以找寻的地下矿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这一成果的取得,大大推动了该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勘探工作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勇于担当、严谨工作在勘探实践中,刘明总是敢于担当、承担更加困难的任务。
在一次地震勘探实践中,勘探团队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进行了勘探工作,最终创造了一项技术奇迹。
刘明在这次勘探中成为了领队,他严格按照勘探规程,完善勘探方案,并安排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勘探任务。
在勘探过程中,他深入地钻探了每一个细节,认真分析数据,并承担了技术难点的攻克,最终取得了重大成果。
三、敬业精神、勇攀技术巅峰刘明深知勘探技术的重要性,并且深刻认识到科学精神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他秉承敬业精神,紧跟科技前沿,在勘探工作中勇攀技术高峰。
2015年,刘明率领团队开始研制利用激光探测地下矿藏的新技术,在探测难度较大的地质环境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刘明以一名勘探人员的身份,倾尽了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探索和挖掘掘矿资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四、联系实际、推广应用刘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联系勘探行业的实际情况,并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建立新的勘探体系。
他倡导勘探人员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在勘探工作中,积极应用新探测技术,不断提高勘探效率,推动整个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
总之,刘明是一名兢兢业业、敬业爱岗的地质工作者,他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勘探事业中去,倾尽全力为该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不懈的努力。
地质工程师先进生产工作者事迹材料.doc

地质工程师先进生产工作者事迹材料王倪山,男,汉族,1989年10月出生,毕业于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地质工程师。
该同志自201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技术、勇挑工作重担,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专业技术工作。
日常工作中,他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追根究底、敢于创新方法,他工作认真负责,勤学好问,积极进取,从一名技术员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技术负责、项目负责人,业务突出,严格遵守单位规程,圆满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脚踏实地扎根一线王倪山同志扎根岗位,立岗成才,在每一个平凡中发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倪山同志每年都要在野外工作八个月以上。
他的足迹不仅遍布了新疆的戈壁荒滩、云南的崇山峻岭、湖南的偏僻丛林,还曾远赴非洲塞拉利昂、加纳等多个国家,为大队开拓海外市场发光发热。
2012年7 -12月,王倪山同志以技术骨干的身份参与到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11大队的“湖南省平江黄金洞金矿普查项目”大会战,短短6个月,他完成了地质填图8km2,布设、编录钻孔12个,5000余米。
保证了矿区勘查报告的按时提交和评审,为新增大型金矿床做出了贡献。
该项目勘查新增金资源储量xx吨,是湖南省2013年的三大找矿成果之一。
2012年12月,刚刚结束了湖南的野外地质工作,王倪山又马不停蹄的开赴云南,参与到我队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云南省江城县曼见山铜矿普查》,经过两个月的野外工作,圈定了铜矿脉4条,铜品位2~5%。
为大队在云南省提升了品牌价值。
2013年3-7月,王倪山同志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我队两权价款项目《湖南省芭蕉冲矿区金矿普查》。
他白天完成项目野外工作,晚上收集资料,加强研究,为大队新一轮的两权价款项目夯基。
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最终完成项目储备14个,编制立项报告9个,报送立项报告6个,成功为大队申报湖南省2014年两权价款项目三个:《湖南省安化县金檀金矿普查》、《湖南省安化县将军金锑矿普查》(已变更为湖南省株洲县天台上金矿普查)、《湖南省浏阳市岭下矿区金多金属矿预查》。
地质先进个人材料

地质先进个人材料
我的名字是XX,是一名地质工程师,拥有X年的地质工作经验。
我毕业于XX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获得了地质工程学士学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在一家知名矿产公司工作,负责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
我参与过多个地质调查和勘探项目,通过使用先进的地质技术和仪器,成功地发现了多个有价值的矿产资源。
我熟练掌握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地质雷达等,能够准确判断地下资源的含量和质量。
除了勘探工作,我还参与了一些地质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我熟悉地质工程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能够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制定合理的地质工程方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确保工程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我具备良好的地质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
我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地质现象进行识别和评估。
我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不同部门和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作为一名地质工程师,我对地质学和地质工程充满热情,并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我积极参加行业会议和培训,了解最新的地质技术和工程发展趋势。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我能够在地质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材料,如有需要,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工作经历和项目经验。
谢谢!。
最美地质人个人事迹材料

最美地质人个人事迹材料
《最美地质人》
最美地质人之一,王帅,是一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地质工作者。
自从毕业于地质专业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探工作。
他对地质学的热爱和执着,使他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地质人。
王帅在工作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敬业精神。
他的主要任务是前往各种地质野外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和实地调查,帮助企业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为矿产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他不畏严寒酷热,拼尽全力,勇攀险峻的山峰,跋涉荒凉的沙漠,始终如一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为了挖掘更多的地质资源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外,王帅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他参与了许多地质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地质知识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学,关注地质环境保护,为地质科普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王帅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还在公益事业上付出了很多心血。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人的价值,用自己的坚持和热爱,展现了地质人的精神风采。
他的事迹不仅鼓舞着身边的同事朋友,更是激励着广大地质从业人员,成为了一名值得学习的“最美地质人”。
地质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地质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王xx,男,汉族,1986年10月14日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8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1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做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他热爱这份事业,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便响应单位及公司领导的号召,前往西部,支援西部地质事业。
2018年6月-12月全程参与了”青海省都兰县马尼特(布青山)地区金矿普查”项目。
高原的野外生活无疑是艰苦的,凛冽的寒风中工作编录探矿工程,狭小的帐篷中整理资料,常常凌晨两三点钟就被无情的寒风暴雪唤醒,难以入眠。
而中午时帆布帐篷中又像个”桑拿房”,使人燥热不堪,又不敢轻易的脱去厚衣,因为美丽的高原上一个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把我永远留在那里。
这一切都没有阻挡我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相反,我认为这是一种人生的特殊经历,也必定是我年过花甲时引以为豪的人生旅程。
三年的高原工作经历中,先后参与、承担了两个地质项目,期间我时刻提醒自己,单位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的利益,尽心做好项目是我的职责。
野外一线工1/ 9作更是一丝不苟,无论是野外工程的施工还是报告的编写都尽心尽责,我会为钻探工程的质量问题与外协钻机机长争吵不休;也会为报告的编写问题与同事争论的面红耳赤,在承担项目负责的两年间为单位赢取产值400余万元,工作质量及态度得到了甲方单位的高度认可,也为我院在西部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口碑。
2勤于学习,务实创新2018年加入辽上矿区以来,工作中着实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突发情况,但我不气不馁,按部就班,耐心处理每一项工作。
扎根“水文”奉献青春——记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十佳青年”任超

扎根“水文”奉献青春——记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十佳青年”任超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20年第12期李进“大家抓紧了,一定要带好雨伞和工具。
”2020年11月30日早上,天刚蒙蒙亮,任超已经洗刷完毕,一边忙碌地准备勘探的工具,一边督促大家尽早出发。
10分钟后,伴随着汽车发动机启动的声音,任超和大家准时向目的地出发。
任超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地矿一院”)的职工,对他来说,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早已习以为常,10年来,他先后担任水文地质组长、助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等,凭着出色的表现,他迅速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并被推选为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系统“十佳青年”。
初出茅庐励志争做带头人2009年11月,刚从长安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的任超怀揣着“水文梦”,来到地矿一院,成为一名水文地质工程师。
任超深知实践经验的宝贵,因此野外工作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历练。
在禹州张得、偃龙府店、伊川柳庄煤详查项目进行大量水文试验时,他作为项目水文组长承担了所有水文试验任务。
在进行抽水作业时,需要不间断地观测水位和流量,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他日夜坚守钻井平台进行试验观测,直到试验结束。
其间,300米长的测绳反复拉上放下,即便戴着手套,手掌也被磨出了许多老茧和血泡。
为了能平视堰箱刻度,他经常跪坐在冰天雪地里观测数据,有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手和膝盖都生了冻疮。
经过努力,他按时完成了26个钻孔52层次水文试验任务,水文钻孔进尺29857.2米,并提交优秀水文地质专项报告3份。
正是凭借着这种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靠着野外实践的积累和对水文地质工作方法、质量技术要求的深入思考,他很快就掌握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矿区水工环地质野外工作方法。
牛刀小试履职尽责克难题2018年,洛阳市政府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地矿一院作为牵头落实单位之一,面对生态环境新领域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任超作为该院生态环境领域专业的青年技术带头人,深知责任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
自20**年参加工作以来,参与了西北甘肃甘州地区1:5万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东北黑龙江林甸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工作,西南川西高原若尔盖藏区大骨节病区地下水勘查项目等,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X年作为水环中心最年轻的一员参与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堰塞湖抢险排查工作,十天里与专家组成员辗转2000余公里,完成了XX市10个堰塞湖的调查,提交了10处堰塞湖排险建议报告,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
近年来主要负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估与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是部、局发挥地学优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设立的第一个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项目,当时国内尚无现成标准规范可供查阅,项目组借鉴油气、矿产等行业经验,动员一切力量、利用一切资源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建立了适宜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方法体系,系统总结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勘查、建设、灌注、监测等关键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组织专家对项目成果评审认为,“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估与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项目成果报告为优秀”;201X 年作为工作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项目,与项目组成员联合攻关,圆满完成了示范工程调查、勘查、选址、评价、建设、灌注、监测等全流程技术方法体系的探索和示范工程监测
井及监测体系的建设,在201X年地质调查项目野外质量抽检中,专家组对“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项目取得的野外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与企业合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实施了我国也是世界首个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为我国有效减排二氧化碳探索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我国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作为工作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1X-201X)”项目,继续为所从事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与科研开发贡献力量。
先后参与编写专著3部,其中第三作者1部(《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基础及场地地质评价》,已出版);在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ei或istp收录2篇;先后荣获“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优秀个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和“水环地调中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1X年经层层遴选,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第二批培养计划。
附送:
水文局年度河流工作总结
水文局年度河流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省水利厅党委、省水文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上饶水文局党组一班人,团结带领广大水文干部职工,抓大事、谋长远,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水文事业进入了一个环境改善、成效明显
的发展时期,为今后水文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服务防汛抗旱,扎实做好水文测报工作
(一)汛前准备工作扎实到位及时进行了汛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限期整改,确保汛前准备扎实到位。
修改完善了《上饶水情分中心管理运行制定》,制定下发了《水情遥测站设备管理维护职责》。
完成了150站次遥测站设备的维修,163站次基本数据的核对维护。
对上饶、XX市约350座中小型水库数据库基本信息进行了检查维护,保障了水库信息的入库。
完成了中小河流28个新建水位站水情遥测设备安装调试及其中心站数据入库、交换、查询,确保了尽快发挥效用。
测洪方案及测报技术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二)应急测报能力不断加强编制完成了圳上站与耙石站洪峰水位相关图方案,重新编制完成了梅港站产汇流预报方案。
修改完成了遥测站基本信息和201X年水情特征值的统计、水位流量关系的分析入库工作。
补充修改了水情遥测站点分布图。
完成了信江弋阳、鹰潭、梅港等站的洪水、枯水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指标分析确定;调整充实了应急抢测队。
(三)水文测报服务作用明显今年汛期虽然超警戒线洪水次数不多,但暴雨大暴雨和局部洪水频发。
6月上旬,鄱阳西河出现的有记录的第二位洪水和昌江全流域的超警戒线的洪水,我局快速反应、有序组织、科学应对,提前9小时做出了西河石门街站的最高水位估报。
入汛以来共编发《水情快讯》75期,《水情简报》23期,水情综述及分析材料22篇,水情短信90条,水情预报61站次,信州水利枢纽入库流量预报14站次,发送水情电报
71万份,接收处理发送实时遥测水情信息260万条。
全力保障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山洪预警水情信息系统和水情分中心系统的正常运行。
取得了减少经济损失4600万元,安全转移人口2万余人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