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一、简介水文地质调查: 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对地下水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包括水文地质填图、勘查、试验、水质分析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解决生产上某项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如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及土壤改良水文地质调查等。
工程地质调查: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天然应力状态、水文地质条件、各种自然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包括工程地质填图、工程地质勘查、现场实验、室内分析试验和长期观测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工程地质调查和专门性工程地质调查。
综合性工程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专门性工程地质调查是为解决生产上某项与工程地质条件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如岩溶工程地质调查、采空区工程地质调查、库区工程地质调查及路基工程地质调查等。
环境地质调查: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而对基本环境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等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包括环境地质填图、环境地质勘查、现场实验、室内分析试验和长期观测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门性环境地质调查。
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环境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专门性环境地质调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或用途,专门针对某一种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进行的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各行业也因此迅速兴起,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型设备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问题,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突出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以及资源问题,就必须要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方面入手,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保证社会的稳定前行,同时,推动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这也是当前的一项社会性任务。
关键词:地质工程;环境地质;科技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是基础性工作,也影响着国家发展情况、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安全与利用等多方面,因此做好水文地质工程以及环境地质工作至关重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必须加大多学科综合研究,以科学技术为在载体,解决并探索社会发展中正在面临和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
基于此,本文认为促进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发展显然是必然趋势,更是大势所趋。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概述1.1水文地质在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是水文地质,主要是对自然界中地下水运动和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现阶段治水、找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找水角度来讲,目前主要将岩溶裂缝水、第四系含水层给利用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通过深入研究碎屑沉积岩、深浅变质岩和新老火山岩等内容,对于导水、容水构造的寻找具有较大帮助。
比如,在具体实践中,将激发极化衰变场法运用过来,可以对玄武岩裂缝含水区井位合理确定;通过电场选频法的运用,可以满足找水需求,对井位合理确定,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全国水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帮助。
1.2环境地质研究发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促使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滑坡等问题得到解决,逐步出现了环境地质这个概念。
在环境地质研究中,主要是调查大面积灾害地质,科学评价分析国民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将一系列环境地质探测方法运用过来,可以促使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到显著降低和减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摘要:地质构造研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地质构造对这三个领域的影响,并概括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针对水文地质,本文讨论了地质构造对水资源分布和流动的影响,以及在地下水开采和保护方面的应用。
对于工程地质,本文探讨了地质构造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风险评估和减灾措施。
在环境地质方面,本文重点研究了地质构造与自然灾害、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方法。
总之,地质构造研究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技发展引言: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和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对地质现象和过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地质构造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
水资源的分布和流动受地质构造控制,工程建设和施工风险受地质构造的制约,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深入研究地质构造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相关分析1.1 水文地质相关分析在水文地质领域的相关分析中,地质构造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上各种岩石的形成、排列和变形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
在水文地质研究中,地质构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下水的运动与分布规律。
地质构造对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补给具有直接影响。
地球上的地质构造会形成各种裂隙、缝隙或空洞,这些空间特征可以作为地下水的储存介质。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我们可以确定这些储存空间的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地质构造也影响地下水的运动方式。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渗透性和导流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结构复杂的山地地区,地质构造的发育会导致地下水的水平和垂直迁移路径不稳定,形成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复杂: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中等: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简单: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
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
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
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质作用的分类根据产生地质作用的能源及作用发生的部位,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矿山环境地质是指矿山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
根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可以将矿山环境地质分为以下几类: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
一、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的科学。
矿山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对矿山的开采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下水位、水质和水动力学特征,可以将矿山水文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水文地质可以分为矿山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等几个方面。
二、岩土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是研究岩石和土壤在工程中的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对矿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岩性和土壤类型,可以将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可以分为地质构造、岩性和土壤类型等几个方面。
三、地震地质地震地质是研究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对矿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震活动强度和地震灾害类型,可以将矿山地震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地震地质可以分为地震活动强度、地震灾害类型等几个方面。
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或破坏的现象。
矿山地区常常存在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可以将矿山地质灾害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地质灾害可以分为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几个方面。
五、环境地质环境地质是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环境地质特征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矿山环境地质特征和环境问题,可以将矿山环境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环境地质可以分为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几个方面。
总结起来,矿山环境地质的分类包括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
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对矿山的开采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查工程专业类别表

专业名称专Leabharlann 适用范围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从事综合性或专题性区域地质调查或矿产地质调查,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及能源矿产勘查评价设计、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基础地质、基本理论、应用地质方法技术研究,地矿方面专题研究、咨询调研、标准规范和规划方案编制、技术管理等工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地球化学
勘查
运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生物等多种介质开展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填图、化探普查(详查)、化探勘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或从事化探方面专题研究、咨询调研、标准规范和规划方案编制、技术管理等工作。
岩土钻掘
工程
以岩土钻、掘工程技术方法为主要手段,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和岩土工程施工、设计、生产试验、技术开发、事故处理和专题研究、咨询调研、标准规范和规划方案编制、技术管理等工作。
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含灾害地质、矿山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生态地质、旅游地质、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调查评价、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勘查(察)设计、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施工、监理、检测、监测、专题研究、咨询调研、标准规范和规划方案编制、技术管理等工作的人员;从事地下热水、卤水、矿泉水等资源勘查评价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调查与信息
从事国土调查、专项调查、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权籍调查、土地勘测定界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从事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利用监测;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规划、监测评价、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资产核算、资产价值评估、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节地评价、利用评价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从事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从事自然资源资产与信息化科学技术研究、标准规范等工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通用版

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单位:姓名:专业技术工作报告个人基本情况:本人2006年7月毕业于广州科技学院,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大学三年专科。
毕业后先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航天质量无损检测站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9月到某某某某公司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岩土设计等工作。
2010年8月获聘助理工程师职务。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于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函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2015年1月获聘工程师职务。
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方面任现职以来,我不断地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向先进个人和老同志看齐,吸取他们的丰富经验、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我积极参加了市组织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能深钻细研,理解其中深刻内涵,把理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时刻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大局意识深刻,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以集体的利益为重。
二、工作业务方面1、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自任现职后,更加积极地学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等相关规范,深感岩土计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不同工况条件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才是最贴近实际应用,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撑。
如在边坡稳定计算中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应用,相比极限平衡法不受形态和材料限制。
同时参加《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等规范、规程的学习培训,并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与设计等各项培训,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环勘查评价标准讲解

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
基本查明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对可 能影响矿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勘探阶段
详细研究先期开采地段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及 井巷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并做出相应评价,评述开 采后工程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
各勘查阶段水工环勘▲查预程查度阶段
不要求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普查阶段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
基本查明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对可 能影响矿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勘探阶段
详细研究先期开采地段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及
不同开拓方式,要求不同井巷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并做出相应评价,评述开
▲井工开采
b)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1.0L/(s·m),无难于疏
●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干量的强富水岩层。
●主要勘查评价方法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易于疏干的矿床:
a)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1.0L/(s·m)≤q≤10.0L/ (s·m),含水层富水性弱;
b)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10.0L/(s·m)<q≤20.0L/ (s·m),但补给来源缺乏。
▲水文地质测绘
■普、详查阶段:1:50000~1:25000 ■勘探阶段:1:10000~1:5000
▲水文地质物探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抽水试验
▲动态观测及水样采取
▲矿井涌水量预算
工作重点 ◎孔隙充水矿床; ◎裂隙充水矿床; ◎岩溶充水矿床,
●不同成因类型裂隙的性质、岩性、层位、位置、
标高、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充填物性质、地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
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
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
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
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
对碎悄岩
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
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
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
以侵入体,应注意研究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包括自变质现象、围岩的接触变质和机械破碎等情况);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原生裂隙和岩脉等情况。
对喷出岩,应注意研究其喷出或溢流形式;岩性、岩相的分异变化规律;原生或次生构造(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或枕状构造等);原生裂隙、捕掳体、韵律、层序及与沉积岩的相互关系等。
1.1.1.1.3 对变质岩,应注意研究其成因分类(正变质或副变质)、变质类型(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变质程度和划分变质带;恢复原岩性质与层序。
着重观察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与变质矿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和破裂结构等)、构造(包括变质构造和原岩的残留构造);分析矿物的共生组合和交代关系。
特别注意片理、臂理以及小型褶皱等细微构造和原岩层理的区别。
1.1.2 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
1.1.
2.1 褶皱的位置(包括空间位置和与其它构造相互间的位置)、规模、沿走向的变化规律和倾伏情况;褶皱的形态特征(两翼岩层和轴面的产状、枢纽起伏情况等)、类型、组成岩层的相变、时代和特征;两翼岩层的厚度变化及低次序构造特征以及其褶的组合形式等。
1.1.
2.2断裂的位置、规模、产状及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形态特征;构造破碎带的构造岩种类、特征(角砾的粒度、排列情况、胶结类型和程度、溶蚀现象和风化特征)及破碎带和破碎影响带的宽度;判定断层的两盘相对错动方向、力学性质、构造次序,并分析与地下水活动关系。
1.1.
2.3裂隙统计点的位置和所处的构造部位;裂隙的分布、宽度、产状、延伸情况及充填物的成分和性质;裂隙面的形态特征、风化情况;各组裂隙的发育程度、切割关系、力学性质和性质转变情况;并注意裂隙的透水性。
裂隙统计应力求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貌上进行,其面积不应小于1×1平方米。
观测内容填在记录表上。
1.1.
2.4臂理和片理的空间位置和所处的构造部位、分布规模、产状、性质等。
1.1.3 对第四纪地层的观察与描述
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中,对第四纪地层的露头应详细观察描述,内容包括:地层的颜色、岩性、岩相、结构和构造特征、特殊夹层、各层间的接触关系、所含化石及露头点所处的地貌部位等。
1.1.3.1颜色
注意原生与次生、干与湿、水平与垂直方向的颜色变化及特殊色、色带、色斑的过渡和混染情况,特别是一个地区主要沉积物的主要色序。
描述时,一般辅色在前,主色在后。
特殊颜色最好用常见物品的颜色来形容,如栗色、砖红、瓦灰、藕荷色等。
1.1.3.2 岩性
1.1.3.
2.1 砾石类
砾石的成份、粒径(最大、最小、一般)、分选性、磨圆度等的相对含量;测定砾石的长轴方向与长轴轴面产状,以供绘制砾石扁平面极点分布图或玫瑰花图,帮助判断物质来源、搬运动力与距离,为确定成因类型和地层的相对年代提供依据。
砾石分类表1—1
野外肉眼鉴定:
砾石,卵石等颗粒较为粗大的土,土粒可以用尺直接测量,形状也明显可见。
应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量其最大和最小的土粒,分成粒组,估计其含量,并注意其形状是浑圆的还是棱角的,即可相当准确的定出土的类型名称。
见表1-1
1.1.3.
2.2砂类
砂的矿物成分、颗粒形状、粒度、磨圆度,压密程度和湿度状况,次生矿物成分及胶结状况(胶结物成分与胶结性状),加酸起泡程度,重矿物含量及其富集部位等。
野外肉眼鉴定:
砂土干时为松散状,没有结块。
砂粒的大小可以用放大镜在地质野外记录本的毫米方格纸上进行估计。
一般毫米方格纸的线条本身宽约0.25㎜,方格的空白宽约0.75㎜,在放大镜下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测定土粒的直径。
并粗略估计各种大小的砂粒的百分含量,据以进一步划分砂土的类型。
见表1-2
1.1.3.
2.3土类
干湿时的物理状况,特殊现象(如黄土的大孔隙性、泥炭的气味、腐烂程度;淤泥的矿物含量等)。
并利用搓条等野外简易方法对土进行分类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