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绪论
工程地质与水文0

5 African Plate
6 Indo Australian Plate
7 Antarctic Plate
板块的形成(大陆漂移)
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
海底扩张理论
海底扩张的证据(沉积物的年龄)
海底扩张的结果(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海沟的形成
岩石循环的概念
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含义
◆ 地形地貌 ◆ 岩土工程性质 ◆ 地质构造
◆ 水文地质:地下水条件 ◆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 工程勘察
4 .学习意义 5 .要求
地球概论
内容简介: 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板块构造理论 第3节 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慢
外核 内核
图1-4 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地震波传播速度
(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地质条件和 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正确评价、合理利用、 有效改造和完善保护地质环境。
(3)研究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及其在自然或人类活动影 响下的变化是工程岩土学的基本任务;研究工程活 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即工程地质问 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 发展演化规律,以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其不良影 响是工程地质学另一专门分支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 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并研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 的方法和手段是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
▶剥蚀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风化的岩石离开母体的作用。
▶ 搬运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的由某地搬运到另一地 方的作用。
▶沉积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沉积。
▶ 成岩作用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各行业也因此迅速兴起,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型设备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问题,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突出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以及资源问题,就必须要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方面入手,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保证社会的稳定前行,同时,推动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这也是当前的一项社会性任务。
关键词:地质工程;环境地质;科技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是基础性工作,也影响着国家发展情况、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安全与利用等多方面,因此做好水文地质工程以及环境地质工作至关重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必须加大多学科综合研究,以科学技术为在载体,解决并探索社会发展中正在面临和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
基于此,本文认为促进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发展显然是必然趋势,更是大势所趋。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概述1.1水文地质在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是水文地质,主要是对自然界中地下水运动和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现阶段治水、找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找水角度来讲,目前主要将岩溶裂缝水、第四系含水层给利用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通过深入研究碎屑沉积岩、深浅变质岩和新老火山岩等内容,对于导水、容水构造的寻找具有较大帮助。
比如,在具体实践中,将激发极化衰变场法运用过来,可以对玄武岩裂缝含水区井位合理确定;通过电场选频法的运用,可以满足找水需求,对井位合理确定,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全国水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帮助。
1.2环境地质研究发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促使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滑坡等问题得到解决,逐步出现了环境地质这个概念。
在环境地质研究中,主要是调查大面积灾害地质,科学评价分析国民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将一系列环境地质探测方法运用过来,可以促使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到显著降低和减少。
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讲义

§1 绪论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在地质学学科中的地位,了解它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关系,通过引入具体工程实践问题,针对各分支学科研究内容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1.1 地球科学、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提问:让学生回忆中学时所学地质学知识,谈谈自己对地质学的认识?(如基本的地质现象,著名地质学家的认识等等)一、地球科学与地质学概念1、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人类目前唯一生存环境的关于地球的基础科学。
它包括了地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生态学和地质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2、地质学: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目前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简单介绍地球的形状及特点,包括形状、大小、形成时间)二、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对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介绍1、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目的就是使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互相协调,既要保证工程建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正常,又要保证地质环境不会因工程的兴建而恶化,造成对工程建筑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危害。
——————对地质工程与工程地质的区别要进行必要介绍2、水文地质学:水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应用这一规律有效地利用地下水和调节地下水以兴利避害。
“找水”“地下水资源”“水与环境”——工程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之学科,研究的是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介绍相关的水文地质灾害问题(注重故事性,避免纯粹的专业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2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一、工程地质条件1、定义: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论总结

⽔⽂地质⼯程地质概论总结⼀、绪论1、常见⼯程问题:①地基稳定性问题②斜坡稳定性问题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2、⼯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地质环境与⼈类⼯程活动之间的关系,⼆者⽭盾的转化和解决⽅法地质环境:地壳表层和⼀定深度的地质条件的综合,指以岩⽯圈为主,在和⼤⽓、⽣物、⽔圈的相互作⽤中形成和演化的⼈类⽣活、⽣存和⼯程设施受其影响的周围的岩⼟介质⼈类⼯程活动:指采取⼯程措施进⾏能源、资源开发利⽤、⼯农业基础设施和⼈民⽣活设施的建设等有关活动,包括规划、设计、施⼯、开采和运⾏地质环境⼈类⼯程活动相互作⽤是否适合⼯程建筑,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的危害,消除危害的措施引起何种地质环境变化,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保护环境的对策3、地质环境与⼈类⼯程活动的关系依存关系:⼈类⼯程建设不能脱离地质环境制约关系:⼈类的⼯程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双向作⽤:⼀⽅⾯地质环境⼜会受到⼈类⼯程活动的影响,另⼀⽅⾯⼈类⼯程活动要受地质环境的制约4、研究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的措施⽅案提供地质依据查明⼯程地质条件是基本任务,⼯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是中⼼任务5、⼯程地质与地质⼯程的关系⼯程地质学:⼯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学科,⼜是⼯程与技术科学、基础科学的分⽀学科,是⼀门研究与⼯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属于应⽤地质学的范畴。
包括岩⼟⼯程性质、⼯程动⼒地质作⽤、⼯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法、区域⼯程地质和环境⼯程地质等的研究地质⼯程是指以地质体作为建筑材料,以地质体作为⼯程结构,以地质体赋存环境做建筑环境建设起来的⼀种特殊⼯程,如地基、边坡、地下⼯程、钻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整治等。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及答案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环境:以岩石圈为主,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演化的,影响人类生活、生存和工程建设活动的岩土介质,是一个开放的、演化的动态系统。
2.岩石圈: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3.工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4.地质作用: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5.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6.岩浆作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地球内部的岩浆向外部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7.变质作用:在地壳中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
8.地震作用:地内机械能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地表引起地表猛烈冲击。
9.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二、思考题1.简述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4)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5)研究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期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论述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一定作用影响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某些地质条件不具备而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

1 地 质 勘查 中水 文 地 质 的 评价 内容 文地质中较 为重要 的参数 , 它对施 工现场的疏干时间有着重要 的影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 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中都没有地下水对工 响作用。与前 面的方法相 同, 给水性越强的岩土体对建筑物 的影 响 程的影 响进行评价 , 从而导致工程在建造或是使用过程 中由地下水 越 强 。 对岩土的侵蚀等引起基础 下沉或是建筑 物开裂等事故 的发 生 , 所 以 2 . 5胀缩性 。所谓岩土的胀缩性是指岩土在受到地下水 的作用 在地质勘查过程 中,应充 分的认识 到水 文地质 问题对 工程 的影 响 , 后, 其体积会逐渐增大 , 而 当岩土 的水分流失 时 , 其体积又会变小 的 从而对水文地质 问题进行 有效 的评 价 ,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 能力。 这种现象产 生的原 因主要是 因为岩土表面的膜会在 吸水后变 的地质 勘查水文地质情况资料 。目前水文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以 厚 , 而失水时膜的厚度又会变小。岩土的胀缩性常常会导致基坑 出
下 几种 :
现 突起 或裂 缝 , 直 接导致土层表 面及 地基出现变形现 象 , 从 而对建 1 . 1 应着重评价地下水对岩土结构 、 建筑 物的影响和作 用 , 提前 筑物的稳定性产 生较大 的影响 。 预测地 下水可能产生的危害 , 以便于提前采取预 防措施 。 3 地 质 勘 查 中水 文 地 质 问题 应 注意 的事 项 1 . 2地下水与建筑地基是息息相关 的 , 所 以在地质勘查过程 中 3 . 1把水 文地质 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 应该将 地下水与地基设计 相结合 , 从而提供准确 的水文地质资料来 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高 质量的地质勘查 工作 , 为地基的设 计和选择奠定科学 的基础 。 不仅能为工程提供设计 和施工 的科学依据 , 同时对工程质量 的提 高 1 . 3 地下水 的 自然状 态 、 对建筑物 的影响 、 人 为活动下 地下水 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因此地质勘查工作不仅要对水文地质 问题进 的变化 和对建筑 物的影响等都是水文地质勘查 中应该着 重勘查 的 行深入研究 , 同时还水 文地质 问题放 在重要的位置上 , 从 而保证地 内容。 质勘查质量的提升。 1 . 4不同地下水情况对工程 的影 响和作用也是不 同的,所 以可 首先 , 自然地理条件 。这主要包括工 程所在 区域 的季风 、 气候湿 以从工程的角度 出发对其重点 内容进行评价。l : L  ̄ n , 工程有部分基 润程度 、 所处水系 、 平原和高原 、 地形 、 地貌特 点及堆积物等 ; 础是处于地下水 以下的 , 那么就应该把评价 内容重点放在地下水对 其次 , 地质环境 。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应该包括 该地区 的地质 砼和钢筋 的腐蚀性 上面 ; 如果基 础是 以岩土层来进行施 工 的, 则需 构造 、 基底构造 、 底层岩性 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等内容 ; 要对地下水对岩土层的软化 、崩解 和胀 缩作 用进行重点的评价 ; 某 再次 , 地下水位 情况。水文地质勘查 中的地下水 位情况应该 主 此建筑基础层 中存 着松散 、 粉细砂和粉土等 , 这就需要对 流砂及管 要对近些年地下水位 的最高值 以及其变化趋 势 、 地下水 的补 给排 泄 涌等情况进行重 点评 价 ;目前在地下水位许 多时候会进 行基坑作 条件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 间的补 给关系等 内容 进行科学 有效 的分 业, 。 这就需要对渗透性和富水性进行试验 , 并对土体沉降和边坡失 析 ; 稳等情 况进行重点评价。 最后 , 含隔水层 的情况。这一部分 内容应该对这 两个水层 的埋 2 岩 土 体 的 水理 性 质 藏条件 、 地下水类型 、 流向 、 水位等 内容进行勘查 。另外对含水层 的 岩土体 的地理性质分为岩土物理和水理两种 , 其水理性质 即是 实 际分布情况以及其厚度和深度等进行研究 。 对该 区域的地层渗透 岩土体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产 生的各种性质 。 当地下水作 用于岩土 系数 、 地下水赋存 以及渗透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 的腐蚀情 体时 , 其岩土 的强度和形状则会 发生一定 的改变 , 从而影 响到建筑 况等等 。 物的稳 定性 。所 以可 以针对岩土体 的水 理性 质进 行测试 , 通常情况 3 . 2确保水文地质参数测定的准确性 下 测试 方法 有 以下 几 种 : 首先 , 在地 质勘 察工作中 , 会涉及到对地下水 水位进行测定 , 为 2 . 1透 水 性 。透 水 性 是 利 用 自然 重力 的 原 理 , 对 水 穿 过 岩 土 的 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应该先确定是静止 的水位 还是 多层 含水层 , 性能进行 的分析 的方 法。岩土越松散 、 颗粒越大 , 则其透 水性则越 根据不 同的情况选择不 同的测量方法 。如果是静 止的水位 , 则需要 好 。在工程地质勘查 中, 通常利用渗透系数来对岩土 的透水性来进 在 稳 定 的 时 间 内进 行 , 如果是多层含水层 , 测 量 时 就 需 要 采 取 隔 行表示 的, 渗透系数则通过抽水试验 来获得 , 岩水的透水 性对建筑 离 措 施 。 的影响较大 , 二者之间呈正 比关系 。 其次 , 在对 地下水的流向进行 测定时 , 可 以采 用几何法 , 与此 同 2 . 2崩解性 。岩土体 的崩解 即是 指土体的崩散解体 , 通常是在 时 , 对孔 内的水位进行测定 , 最终测 出地下水的流向。 静水情 况下 , 当有粘性土浸入后 , 使 土粒 间的结构 和强度发生变化 , 最后 , 压水试验 也是水文地质勘查 中的一个重要试 验。压水试 从而使 土体崩解 。导致岩土体崩解 的因素较 多 , 如颗粒 、 结构、 矿物 验与工程地 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结 合起来 , 根据工程实 际要求 , 将试 成分等都 与崩解性有直接的关 系。 同时岩土体在崩解时崩解 的方式 验孔位确定 下来 , 试 验段按照岩层 的渗 透特性来进行 划分 , 按照实 也是不 同的, 如残积土是 以散开 的方 式 , 而石英 石则是 以裂开 的方 际需要对试 验的起始压力 、 最大压力 和压 力基数进行确定 , 并将压 式进行崩解 的, 岩土体 的崩解性与对建筑物所产生 的影响也是呈正 力与压力入水量 的关系 曲线及 时绘制 出来 , 将试段 的透水率计算 出 比的关 系。 来, 进而确定 P — Q 曲线类 型。 2 . 3软化性 。当岩土处 于地下水 的浸泡下时 , 其 岩土强度则会 结束语 明显降低 , 软化性通常通过 软化 系数来进行体现 , 这是判 断岩土体 近年来 , 工程地质勘查发展的速度较快 , 其作用性越来 越明显 , 耐水和耐压能力 的主要参数 , 通 常情 况下粘性土层 、 页岩 和泥岩等 人们对其重视程 度不 断的加强 , 水文地质工作对建筑物各方 面都有 岩土结构容 易发 生软化性 , 另外 , 岩土 的软 化性 与建筑物 的稳定性 着重要 的影响 , 所 以在地质勘查时 , 做好水文 地质 工作 的勘查 , 不仅 呈反 比的关 系。 能有效 的保 证工程 的质量 , 避免事故 的发生 , 同时这将 对地质勘查 2 . 4 给水 性。给水性指 的是 在水 的作用下 , 饱水岩土体从裂缝 水平 的提升起到积极 的作用 。 和孔隙 中流出水 的能力 。 通 常利用给水度来进行形容 。给水度是水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一、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因素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该区域的岩土结构、地层特征、地形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1. 岩土结构岩土结构是指由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地质体系。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承载能力。
例如,在高层建筑物或大型桥梁的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岩土结构是否能够承受大量重量。
2. 地层特征地层特征是指不同深度下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层。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不同深度下不同类型的地层特征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深处是否存在较硬的岩石层。
3. 地形地形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貌的总体表现。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地形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地形是否平坦,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和岩土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该区域的地下水位、渗透性、含水层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1.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当地土壤或岩石下面存在的自然水位。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地下水位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是否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
2. 渗透性渗透性是指土壤或岩石对于液体流动能力大小的描述。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渗透性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堤坝建设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土壤或岩石的渗透性是否足够低,以确保堤坝的安全性。
3. 含水层含水层是指土壤或岩石中存在的水层。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含水层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建设地下停车场时,需要考虑该区域是否存在较大的含水层,以确保停车场不会被淹没。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属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世界上任何建(构)筑物,如房屋、厂房、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管道及水利水电工程,都是修建在地壳表层(地表或地表下定深度的地方) 的地质环境之中,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方面表现为地质环境以一定的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性和能否正常使用:另方面,建筑物的兴建又会以各种方式反馈作用于地质环境,使自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最终又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是促使两者之间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
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阑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评价存在的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二是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三是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就是分析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过程、影响因素、边界条件,作出定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参数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作出定量评价,明确作用的强度或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生发展的进程,预测出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这种作用会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和结论,提供设计和施工参考,共同制定防治措施方案,以便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消除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工程地质的内涵。
首先从字面拆分,为工程和地质。
工程就是工程建设,土木工程诸如此类的人类行为,地质就是地球的性质特征等一系列的属性。
工程地质就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水文地质的内涵。
水文地质的重点在于水文,它是研究地下水的。
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介于土木建筑与工程地质学之间边缘交叉学科,建立 于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工程学之上,将这三大学 科知识有机结合,解决工程中与岩土有关的一切技术 问题。
本课教学内容
绪论(1学时):工程地质学定义,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实践,工程地质 学研究必要性,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与分支,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 基本概念。主讲:凌贤长。 地质基础( 8 学时):矿物( 0.5 学时)、三大岩及其鉴定方法( 4 学 时)、地质构造(2学时)、地层产状(0.5学时)、地层接触关系(0.5 学时)、地质年代(0.5学时)。主讲:凌贤长。 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5学时)。 主讲:孙凯。 地下水(2学时) 。主讲:孙凯。
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实践 上一世纪30年代初,十月革命后,前苏联开展大规模 基本建设,日益出现许多需要用地质理论解决的工程 问题。工程地质学开始萌生。 1932年,莫斯科勘探学院成立工程地质教研室。标志 工程地质学诞生。 尔后,在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陆续开展工程地质学研 究。 我国自上一世纪 50年代初才开始逐步重视并开展工程 地质学研究与实践。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凌贤长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绪论
工程地质学 — Engineering Geology 介于地质学与土木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 科,采用地质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技术,解决 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运 营过程中合理处理与正确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 造不良地质现象。 属于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 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山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地基土层靠山坡一侧薄、另一侧厚,易造成建筑 物基础不均匀沉降。
基岩面倾斜,若排水不当,地表水渗透将导致地 基强度降低而引起土层沿基岩面滑动。
岩层向坡外倾,角度小于基岩面的倾角,可能导 致岩层雨后滑移,造成建筑物破坏。
山区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评价,首先要求查明土层的 分布、厚度、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类型 与分布,评估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沉降,以及土体被 挤出的可能性。 还需勘察清楚场地有害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深 部滑移、断层、溶洞等,并合理分析这些有害地质现 象演化规律、提出评价意见、理定治理措施。
一大批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地铁-轻轨-公路-航 运-轮渡交通工程中的选址、选线、跨江-跨海大桥、穿 越隧道、高边坡、高填方等。
工程中的选址规划、地基加固、建材选取、设计方案、施 工工艺、抗震措施、防灾减灾等。
相地、风水—— 中华建筑传统
背山、面水、向阳 前低、后高 水口、空口 选址规划
复习思考题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 内容与分之? 工程地质条件? 岩土工程?
谢谢!
The End
工程中,不重视工程地质研究,忽略环境保护,人 类终将陷入泥潭、永不自拔!!!
第二次测试
请大家自行座开、将书与笔 记放起来、遵守纪律。
鲁班尺、门公尺、罗盘 天、地、人合一
测绘工具 设计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 勘查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 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于人身心健康、行 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
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之 先驱。 工程地质勘察可以为工程选址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 避免或减轻工程灾害。 不考虑工程地质条件,不勘察就设计、施工无疑具有极 大盲目性,将导致投资费用增高、工程量加大、施工期 拖长,有时可能踉成工程事故、甚至报废。 只有具备一定的工程地质知识,才能正确提出勘察任务 和要求,才能充分利用勘察成果,才能全面考虑建筑中 地质条件,才能合理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地震,滑坡,河流地质作用。学时) 。 主讲:陈剑。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6学时)。 主讲:陈剑。 工程地质勘察(2学时) 。主讲:孙凯。
本课程教学目的
系统掌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 正确运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与施工。
能够根据勘察成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般工程地质 问题分析及理定不良地质现象处理措施。 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知道勘查 数据的来源、作用、应用条件,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工程 进行一般工程地质勘察。 能够将所学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知识与其他课程知识 密切联系起来,解决工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研究必要性 当今,随着经济与基本建设加速发展,工程规 模越来越大、结构与平面布置越来越复杂、荷 载越来越大、地下与地上立体发展模式越来越 明朗、场地条件越来越差、地质与岩土工程灾 害越来越频发、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多。这些 均为工程地质学研究提出越来越多而复杂的新 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成了一大批大坝、长大隧洞、大型 桥梁、高层建筑、大跨体育场馆等重大工程结构。 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 铁路、二纵二横铁路复线、五纵七横骨干公路网等与国家 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中长期重大基础工程建 设中的龙头工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标致性建筑工程。
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与分支 岩土工程地质性质。 地基力学性能与稳定性。
工程动力性质。
场地自然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勘查。 区域工程地质。 环境工程地质 —— 现代工程地质研究的热点。
不良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质作用 与现象等。
地基不均匀沉降。
风化作用、地表水作用。
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冻融。 地震。
不同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变化很大。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较厚且分布均匀、地层结构 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评价较简单,查明土层的分 布、厚度、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类型与分 布,评估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沉降,以及土体被挤出的 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