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材料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

一、名词解释1.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2.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5.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
6.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
7.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拖运,悬运,溶运),河流的沉积作用,河谷河貌,阶地的类型: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地震:是由于地质发生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及岩溶塌陷等引起的地壳震动。
震级:是指一次地震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震级的大小可以用地震仪测出。
烈度:是指地震发生后,地面及各建筑物收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
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距震中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
二、问答题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岩溶发育具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答:(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可溶的透水岩层和具有侵蚀性的水流。
(2)影响因素:A.岩石的可溶性;B.岩层的透水性;C.水的溶解能力;D.水的流动特征; E.气候、植被、地形、覆盖层。
(3)熔岩发育的规律:A.熔岩发育的垂直分布性,熔岩发育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
B.熔岩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平面上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什么?答:(1)地形地貌的条件,沟谷汇水面积较大,地形坡度较陡,地表水能迅速集中并沿着沟谷急剧泄流的沟谷发育地区。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无固定方向裂开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
断层: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不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地质作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外表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开展,促进地壳演变和开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地壳中先成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等内动力作用,而使原有的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质的地质作用。
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而成地矿物集合体。
矿物: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根底。
背歪:岩层向上弯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折折,两侧岩层相背倾歪,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向歪:岩层向下弯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折折,两侧岩层相向倾歪,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对称分布。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落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落水、进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重力水:距离固体外表特殊远的那局部水分子,重力对它的碍事大于固体外表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碍事下运动,这局部水称为重力水。
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空隙中形成的,由于外表张力作用而上升一定高度的水。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定量指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容水度W n:是岩石中能容纳的最大水的体积Vn与容水岩石体积V之比。
在一定程度上孔隙度相当,但对不连通孔隙和膨胀土不适用。
水文地质复习资料

1、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地质环境指的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球表层的地质空间, 即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汇而成的地质空间。
2、工程地质条件(必考):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的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教材P2)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结构和地应力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第一章:1、隔水层、含水层的概念:隔水层;不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土层称为隔水层。
含水层;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土层称为含水层。
岩土传输水或其他流体(如油气)的性能称为渗透性。
表征渗透性的定量指标称渗透系数K岩石透水性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岩石空隙的大小,同时与空隙的形状、多少、连通程度有关。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岩土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地下水面。
地表到地下水面之间的部分—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下—饱水带2、地下水的两种分类方法:按照埋藏条件分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按照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3、潜水的定义及特征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潜水的特征(1)潜水面以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顶板,具自由表面,为无压水。
(2)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较高处向潜水位较低处流动,流动速度取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和水力坡度。
(3)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地表连通,积极参与水循环,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一致的。
(4)潜水的水位、流量和水质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5)潜水容易受到污染。
由于交替循环迅速,自净修复的能力也强。
4、承压水的定义及特征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隔水顶板——上部的隔水层;隔水底板——下部的隔水层承压水特征(1) 承压水既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又有稳定的隔水底板,具承压性。
河海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整合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程地质复习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物理环境、天然建筑材料。
?活动性断裂:现今正在活动,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1) ?活动性断裂:一般是指新生代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的断裂构造。
(2)软弱夹层:岩层中厚度相对薄弱、力学强度较低的软弱层或带。
成因类型:①原生型:又分为沉积型、喷发沉积型、浅变质软弱矿物富集型。
②构造型:多为层间挤压错动形成的层见错动形成的层间剪切带,是最主要的软弱夹层类型。
③次生型:次生夹层分为风化型、充填型。
软弱夹层特征:①厚度薄②多层相互平行③结构松散④岩性、厚度、性状及延伸范围,常有很大的变化⑤力学强度低围岩压力(山岩压力):围岩的强度适应不了围岩应力而产生塑形变形或破坏时,作用在支护或衬砌上的力地热增温级:地热增温级又称地温深度,是地热梯度的倒数。
指在常温层以下,地下水温每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以米/℃表示。
地热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
指地球表面上的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数值。
地热增温率平均每深33米,温度约升高1℃。
这一增温率至地下深处(地幔)时,则不按此规律进行。
外水压力:外水压力是指地下硐室外地下水作用在硐室衬砌上的静水压力,单位为帕。
弹性抗力系数:岩石抗力系数又称弹性抗力系数,是指使围岩产生单位长度的径向位移(向围岩内方向)所需单位面积上的径向压力。
以k表示。
即k=p/u,式中,p为作用在单位面积衬砌上的压力。
初始地应力:工程施工前就存在于岩体中的地应力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今后100年内,在一般地场条件下可能遇到最大地震烈度。
内动力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
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如可以表现为: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1、地球内圈层构造p10①莫霍界面:30---80KM②古登堡界面:2800KM③地核:铁、硅、镍④地幔:铁、硅、镍、二氧化硅2、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年代单位p13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带3、地质年代表p134、三大成因岩类的结构类型和构造特征及常见岩石名称p24 p28 p315、产状三要素p38走向: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交线倾向:垂直于走向线并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倾角: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6、岩层接触关系的六种类型 p15 补充断层接触①整合:同一地区上、下两套沉积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是连续的,且产状一致。
河北工程大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总复习老是勾画重点

坝基岩体稳定性分析 重力坝滑动破坏的基本类型
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计算
不良地质现象对坝基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总体位置选择、洞口选择、洞轴线选 择 保障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谢谢大家的配合与协作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忘却该忘记的过去
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现在
奔向一个前程似锦的未来
2 物理性质:解理、硬度、透明度和光泽、 颜色和条痕、其他性质 3 熟悉常见造矿矿物鉴定特征(表1-3)
岩石 1 概念:岩石是自然形成的矿物集合体。
2 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掌握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主要成分、 代表性岩石(表1-4、表1-5、表1-6、表17)
了解地质年代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倾斜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 角
褶皱构造的基本形式:向斜和背斜, 如何判定?
断裂构造:节理、裂隙、断层。重点 掌握断层的基本类型、特征和识别 了解地质图的类型及编制要求
岩溶作用:结合实习进行学习、理解和 掌握
地下水的赋存、类型、运动规律、物理 性质、化学成分及水均衡方程。 等水位(压)线图的作用。
总复习
我总复习
矿物 岩石 地质 构造 地下 水 坝 洞室 边坡 稳定性 强度 变形 渗透
地 质 作 用
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 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成岩作用、下 坡运动
矿物
1 概念:矿物是指在地质作用地过程中 (天然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性 质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或无机化合物。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1.3.1 气象因素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蒸发、降水,都与大气的物理 状态密切相关;气象和气候因素对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 要影响。 1.3.1.1 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78%)和氧(21%),此外还有二氧化 碳、臭氧、水汽及固态尘埃等。水汽在大气圈中分布不均匀。 以体积百分比表示,大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平均为:赤道带 2.6%,北纬70°处0.2%,90°纬度带0.9%。在大气层中水 汽的垂向分布也不均匀。大气圈最下部3.5km 范围内集中了其 全部水量的70%,下部5km 范围内含全部水量的90%,再往 高处水汽含量已十分稀少了。
2011年1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浅部层圈水 从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属浅部层圈水。其中分布有大气水、地表水、 地液下态水为以 主及 ,生 也物 呈体 气中态的与水固,态这存些在水。均据以联自合由国态教科H2文O 组分织子资形料式,存不在包,括以 生物体中的水与矿物中的水,浅部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 13.86×108km3。若将这些水均匀平铺在地球体表面,水深约为 2718m。但其中咸水约占97.47%,淡水只占53%。地球浅部层圈 水的分布水 体 体积(km3) %
(3)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1946年起,雅可布和汉图什等论述了孔隙承压含
水层的越流现象。英国博尔顿和美国的纽曼分别导出了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方程。
2011年1月
绪言
5、水文地质学相关学科 地下水动力学、 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 矿床水 文地质学、农业水文地质学、区域水文地质学、古水文地质学 以地质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 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工程地质学 是与水文地质学是同时相应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有不少内容 相互交叉。 地下水积极参与水文循环,一个地区水循环的强度与频率,往 往决定着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因此,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学、气 象学、气候学有密切关系,水文学的许多方法也可应用于水文 地质学。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是以水力学、流体力学理论为基 础的,并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复习题

测绘.专业工程地质.复习将课本和课件全面地看一遍,在此基础上复习如下各题:一、填空题复习内容:1.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地质环境指什么?工程地质学重点研究什么?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质环境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组成的体系,主体由具一.定地质构造的岩体及土体组成。
工程地质学重点研究拟建工程的场址或地基的稳定性,以及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2.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包括哪些地质.作用?3.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之外,其中主要是太阳的辐射能以及日、月引力等。
其作用方式主要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等。
4.根据岩石的构造、岩石结构和成分以鉴别区分三大类成因岩石?1.喷出岩的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_____。
2.深成岩的主要构造为__________。
块状构造3.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具层理构造,生物碎屑结构,含生物化石或有机质的岩石属沉积岩。
(2)、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常具块状构造、结晶晶粒结构或等粒结构;具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非结晶结构者为岩浆岩中的火山岩或.喷出岩,所有岩浆岩主要由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及橄榄石等原生矿物组成。
(3)、具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的岩石或含有变质矿物的岩石,属于变质岩。
4.什么是岩石的吸水率w1?吸水率w1大的岩石特性如何?5.什么是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哪些性质?6工业与民用建筑,按岩石的坚固性把岩石划分为硬质岩石、软质岩石的标准是什么?2 片麻岩的结构是①结晶;②碎屑;③变晶。
3 石灰岩的构造是①气孔状;②片状;③层状。
4 力学强度低,遇水易产生软化、泥化的岩石是①黏土页岩;②大理岩;③石英砂岩。
岩石的吸水率w1是所吸收水的质量与岩石干质量.的比值,吸水率w1大的岩石浸水易软化,也经不起冻融。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5.02】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5.02】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饱和带:岩土空隙完全被地下水所充满的部分。
3、非饱和带:地面以下到地下水面之上,岩土空隙被水和空气填充的部分。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宝贵的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课本上的: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3、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4、小循环:海陆内部之间的水分交换。
二、填空1、水文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2、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3、地质循环不仅可以发生在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也可发生在成岩、变质和风化作用的过程中。
三、判断题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四、简述题1、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也可发生在成岩、变质和风化作用的过程中,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填空题
按地下水的赋存空间类型,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_拉裂、蠕滑_和_弯曲倾倒_。
斜坡破坏的主要方式有_崩塌__和_滑坡_。
2、斜坡按组成物质分为岩质斜坡、土质斜坡和岩土混合斜坡三类。
斜坡从形成开始,坡体便不断的发展变化,首先变形,逐渐发展为破坏。
地质构造对地下硐室围岩的稳定有重要影响,一般在进行地下硐室选线时,应尽量使轴线与构造线方向__垂直或__大角度相交。
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关系滑坡可分为顺向坡、斜向坡和逆向坡三类。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因素为___坚硬性和__完整性
5、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系统由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五类指标组成。
6、矿区地面防水措施主要有:(1)截水沟(防洪沟、排水沟);(2)河流改道;(3)整铺河床;(4)水库拦洪;(5)修防洪堤。
三、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降落漏斗:抽水井附近漏斗状的地下水位下降区。
承压水:赋存在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岩爆:指在地下开挖过程中,围岩突然以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破坏现象。
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富水性、含水层及隔水层的性质与空间分布情况、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运动特点,以及动态与均衡等特征。
滑坡:滑坡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边坡岩土体沿某一剪切面发生剪切滑动破坏的现象。
造岩矿物: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对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岩体:又称“工程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
崩塌:在陡坡地段,岩土体被陡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在重力作用下岩块突然脱离母体翻滚、坠落于坡下的现象。
RQD指标:在数值上等于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在钻孔中连续采取同一岩层的岩芯,其中长度大于等于10cm 的岩芯累计长度与相应于该统计段的钻孔总进尺之比,一般用去掉百分号的百分比值来表示。
硐室围岩:硐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部分岩体。
地下水的超前疏干:借助巷道、疏水孔、明沟等各种疏水构筑物,在基建以前或基建过程中,预先降低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种措施。
饱水带:在重力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含水层: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含水、不透水、或者透过和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注浆堵水:将注浆材料制成浆液压入地下预定位置,使其固结、硬化,起到堵水截流,加固岩层和清除水患的作用
岩体结构:岩体内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组合形式。
结构面:岩体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
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岩块,称为结构体。
软弱夹层:岩体中存在的层状或带状的软弱薄层。
岩体:岩石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收到变形和破环后具有一定结构的、有一个地质环境的地质体。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地下水的超前疏干:借助于巷道、疏水孔、明沟等各种疏水构筑物在基建以前或基建过程中预先降低采取的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正常和安全进行的一种措施。
四、简答题
影响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地形地貌:深切的峡谷,陡峭的岸坡易于产生变形破坏。
对于均质岩坡其坡度越陡,坡高越大则稳定性越差;平面上呈凹形的边坡比凸形边坡稳定性好
(2)岩土类型及性质:不同的岩土类型其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因此由不同岩土构成的边坡稳定性不同,一般由坚硬、完整、均一的岩石构成的边坡稳定性高
(3)岩体结构: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虽然和岩石性质有关,但主要取决于结构面的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情况。
(4)地下水作用:裂隙中的地下水可减小裂隙两壁的摩擦力,当其流动时还可产生动水压力和潜蚀作用,更重要的是地下水对松软岩土体具有软化和泥化作用,大大降低岩土体的强底。
(5)其他因素: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
2、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研究内容:边坡变形破坏规律;边坡变形与破坏的演变过程;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边坡稳定性的分预测和评价;边坡失稳的防治
意义:对已有边坡的稳定性作出预测和评价;为设计稳定而经济合理的人工边坡及制定经济合理的边坡失稳防治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述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1)矿坑充水水源分析:矿坑水的可能来源有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和废弃矿坑水等。
矿坑充水通道的分析:矿坑充水通道包括渗入性通道和溃入性通道;后者又包括裂隙发育,而又未充填的裂隙通道;岩溶(溶隙)通道;透水断裂带;勘探钻孔造成的通道;采矿造成的涌水通道;矿坑排水造成的涌水通道。
4、结构面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规模;②几何形态;③光滑度;④张开度及充填物;⑤连通性;⑥密集程度
5、潜水等水位线图的作用有哪些?
答:①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②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范围③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④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⑤确定含水层厚度⑥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变化
6简述结构面成因类型及特征?
①沉积结构面:产状与岩层一致,一般延续性较强,易受构造及次生作用而恶化
②火成结构面;产状守岩浆岩形态控制,接触面一般延伸较远,原生节理较短小,火成岩流间可有泥质物充填
③变质结构面;产状有区域性,延续性一般较差,在深部一般闭合
④Ⅵ构造结构面;产状和岩层有一定关系,特性和力学成因关系密切
⑤表生结构面:在地表部位发育,延续性不强,产状变化大,结构面常有泥质物填充
7、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按其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孔隙水和承压水
包气带水:主要指地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局部隔水层之上的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一般分布范围小,水量少。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特征:(1)潜水面之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因而具有自由表面;(2)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较高处向潜水位较低处流动,其流动的快慢取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和水力坡度;(3)一般情况下,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4)分布范围大、补给来源广、水量一般较丰富,而且埋藏深度一般不大,是重要的供水水源。
但其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5)水体易受污染和蒸发,水质容易变坏。
承压水:指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特点:(1)有稳定的隔水层顶板存在,没有自由水面;(2)埋藏区与补给区不一致;(3)埋藏深度一般比潜水大,但其稳定水位都常接近或高于地表,利于开采;水位、水量、水质等方面受水文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及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
因此,富水好的承压含水层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8、矿区防水措施主要有哪些?
1,慎重选择井筒位置;2,开挖截水沟;3,采区防渗处理;4,对于影响矿山生产的河流考虑河道移设、铺整河底;5,修筑防水堤坝;6,填堵涌道;7,加强雨季前的预防工作。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 有可溶性岩石;
2) 可溶性岩石具有透水性;
3) 存在具有一定溶解能力的水;
4) 水在可溶性岩石中是不断流动的。
简述哪些因素对岩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1)地质环境2)岩体自身特征3)地下水的影响4)初始应力状态及工程荷载5)施工及运输管理水平
目前治理斜坡变形破坏的措施有哪些?
1)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
2)消除、削弱或改变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
3)采区防御和绕避措施
12、影响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形态(坡角、坡高及坡面形态),大气降水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运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2)、岩土类型和性质
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所以影响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及所能维持岩体稳定最大坡角的程度也不同。
(3)、岩体结构
岩体结构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关系与斜坡稳定关系十分密切。
(4)、地下水作用
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水压力和浮托力,动水压力,以及水的软化与泥化作用。
( 5)、其他因素
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