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山东建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
F、目估适线:确定吻合程度,进一步改变 X 、Cs、Cv 值,直至吻合。将理论频率
曲线画在已绘有经验频率点距的同一张概率纸上,确定吻合程度,若二者相稳合,
则统计参数即为对总体的估计值,从图上可查出设计频率的水文特征值。否则,就
应适当调整参数,重新适线。
六、计算题(1 小题 8 分,2 小题 10 分,共 18 分)
( ×)
12、揭露整个含水层并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进水的的抽水井称为完整井。
(√ )
13、细颗粒土层含水量较大,靠重力作用释出的水量较大,持水性强,给水能力较
强。( × ) 14、降雨过程中的下渗率就是下渗能力。( × ) 15、在设计年径流量中,城市供水的设计频率一般选用 75%~95%。( × )
3、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有( ②④⑤ )①降雨量,②降水过程线,③降雨强 度,④等雨量线,⑤降水累积曲线。
4、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有( ①②③④⑤ )①流量,②径流总量,③径流深 度,④径流模数,⑤径流系数。
5、河流流速测量断面各垂线上分别选定水面以下( ①③④ )水深(H)测 点进行测量。①0.2H,②0.5H,③0.6H,④0.8H,⑤1.0H。
②85~95%,③90~95%,④90~97%,⑤95~97%。
9、用库尔洛夫式表达的水化学成分为 CO20.011M0.12HCO356.2SO424.9Cl 18.9 t11Q2.6 Ca50.4Mg25.1 Na24.5
其水质类型为( ① )。①HCO3—Ca•Mg,②HSO4•HCO3—Ca•Mg,③
酸,④脱碳酸,⑤阳离子交潜吸附。
15、有的地方岩溶十分发育而地表严重缺水反映了岩溶水的( ①
)。
①富水性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带性,②岩溶水赋存的极不均匀性,③水力联系的
《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可能最大降水: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3.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引潮力:引潮力指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种力组成的合力,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5.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涨退现象称为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
)6.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7.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8.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的或垂直的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9.正常年径流量: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10. 流域滞时:定义为净雨过程的重心到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线的重心之时间距。
11.黑潮:北赤道洋流遇到大陆后,一部分向北在太平洋西部海域,西部海域形成势力强大的高温、高盐的透明度大的高速的洋流。
(起源于吕宋岛)二.简答题1.水循环机理⑴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⑵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⑶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⑷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⑸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些物质一起运动,诸如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泥沙等固体杂质等。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要点

1.降雨的类型、特点;哪种类型的降雨对地下水贡献最大?细雨:持续时间长,雨势强度小,形成微弱的地表径流,无地下径流,可形成包气带水;暴雨:持续时间短,雨势强度大,对地表径流贡献较大,对地下径流贡献小;淫雨:持续时间长,雨势强度中等,能形成有效地地表和地下径流,是径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暴淫雨:持续时间长,雨势强度很大,易造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2.重力水:固相表面结合水层以外的水分子,受重力的影响大于固相表面吸引力,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移。
3.结合水:固相表面由于分子引力而吸附的水分子,其固相表面引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4.裂隙率的表征方式。
5.水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Page 21—22.6.含水层的形成条件。
(1)具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间;(2)具有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透水—含水—隔水或隔水—含水—隔水);(3)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7.潜水和承压水的特点及其区别。
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承压水。
8.稳定水位、初见水位、承压水位、含水层厚度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称为隔水顶板,下部的隔水层称为隔水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承压含水层厚度;井孔揭露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板的底面时,瞬间测得的是初见水位;初见水位升到顶板底面以上一定稳定高度时测得的水位称为稳定水位;稳定水位的高程便是该点承压水的测压水位;稳定水位与隔水顶板高程之间的差值为承压高度,即该点承压水的测压高度。
9.天然地下水达西定律的表达方式;根据给出的图判断分水岭的位置等水文信息。
10.地下水的基本成因类型及其化学特征;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包括: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
从形成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组分出发,可将地下水分为三个主要成因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生水。
11.库尔洛夫式的应用。
水文与水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水文与水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水文学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1.水文:泛指自然界中的水的分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水文学:是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大气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3.水资源:狭义: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动态水体。
广义:地球上的一切水体。
4.水分循环: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散、水汽输送上升到空中并输送到各地,水汽在上升和输送过程中遇冷凝结,在重力作用下以降水形式回到地面、水体,最终以径流的形式回到海洋或其他陆地水体的过程。
5.水量平衡原理:是指任意时段内,任何区域内收入(或输入)的水量和支出(或输出)的水量之差,一定等于该时段内该区域储水量的变化。
5.降水:大气中的水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6.蒸发散:是液态水或固态水表面的水分子能量足以超过分子间吸力,不断地从水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7.下渗:水分通过土壤表面垂直向下进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8.地下水:广义:指蓄存并运移于地表以下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自然水。
狭义:指饱和带(饱水带)中岩土孔隙中的重力水。
9.河流:是一种天然水道,指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性凹地流动,并汇集于各级河槽上的水流。
二其它复习内容第二章1.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2.水文循环的原因:(1)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为水文循环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2)内因:水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水在常温条件下就能实现液态、气态和固态的相互转化而不发生化学变化。
3.水循环的4个阶段:蒸发散、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4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又称为外循环,是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化:小循环又称为内循环,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之间或海洋与海洋之间的局部小循环。
山建成人教育水力学课程知识要点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山建成人教育水力学课程知识要点期末
考试复习资料
这份复资料旨在帮助您复山建成人教育水力学课程的重要知识要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 水力学基础知识
- 定义和目标:了解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熟悉与水流相关的重要参数和度量单位。
- 流体静力学:掌握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压力、大气压力、液面高度和压力传递原理。
- 流体力学: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马努埃尔-泊亚斯契原理、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2. 流体的流动
- 流体流动的描述:研究如何描述流体的流动,包括雷诺数、速度分布、层流和湍流等概念。
- 流体阻力: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时,了解流体阻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如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 管道流动:掌握管道中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研究如何计算
管道中的流量和压力损失。
3. 水泵和水轮机
- 水泵:了解水泵的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研究水泵的效率和
性能参数。
- 水轮机:研究水轮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了解水轮机的工作
原理和效率计算方法。
4. 水力发电
- 水力发电概述:研究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状况,了解
水能资源和水电站的分类。
- 水电站要素:研究水电站的构成要素,包括水库、引水系统、水轮机和发电机组。
- 水能利用:掌握水力发电的调度和运行管理,了解水能利用
的发展趋势和环境影响。
请根据以上要点,结合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复习,重点关注理论
知识的掌握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祝您期末考试顺利!。
水文地理学学期末考试复习汇总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3、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特点:a.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b.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C.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4、地理水文学 a.宏观性: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b.综合性: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c.区域性: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重要科学基础,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方面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和分布1.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热学性质:大热容量:所有固体和液体中热容量最大的物质潜热:水在固、液、汽三态转化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o水的大热容量和潜热性质对调节地球上的热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使冬季不致过冷,夏季不致过热;低纬度地区不至过热,高纬度地区不至过冷。
水温的垂直变化:(暖水对流层和冷水对流层、图1-8)P132.水的化学性质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悬浮物质:粒径大于100纳米颗粒胶体物质:粒径为100-1纳米颗粒溶解物质:粒径小于1纳米颗粒:盐类、气体、有机物天然水的八大离子:P18其含量占总溶解质的95~99%以上:K+,Na+,Ca2+Mg2+HCO3-,CO32-,Cl-和SO42-水中溶解的各类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总量:TDS(总溶解固体,矿化度) mg/L g/L3.各种水体的化学组成和特点降水:矿化度最低。
呈弱酸性,对于各种可溶性盐类远未饱和。
当雨雪中饱和的CO2达到电离平衡时,其pH值为5.6,故显酸性。
大气降水的pH值小于5.6即为酸雨。
降水中的物质来源(凝结核):①海面泡沫飞溅,水滴蒸发成极细的干盐粒;②风从地面吹起的扬尘;③火山爆发喷入大气的易溶物质及尘埃;④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废气和烟尘。
水文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01.地下水: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中和岩石空隙中的水02.矿水:当地下水中的特殊的化学成分或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指标时,称其为矿水。
若矿水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称为矿泉水03.潜水: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04.承压水: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05.渗透系数:水力坡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06.渗透率(内在透水率):衡量岩石透水性大小的指标称渗透率07.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08.隔水层:不能透过并不能给水或只能透过与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09.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10.给水度:地下水下降1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的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单位体积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量)11.渗透: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12.渗流:不考虑渗流途径的迂回曲折,不考虑岩层的颗粒骨架,假想地下水充满整个岩石空间并只向整体水流方向流动的水流称为渗流13.永久硬度:水加热沸腾后,仍留在水中的Ca2+、Mg2+的含量14.暂时硬度:水加热沸腾后,由于脱碳酸作用,从水中析出的那部分Ca2+、Mg2+含量14.静止水位(测压水位):在承压水的承压区,如果施工钻孔或水井,其内稳定的水的位置称为静止水位15.水头:渗流场中某一点位置至基准面的高度Z,称为位置水头;该点压强的液柱高度,称为压强水头;二者之和称为测压水头16.包气带:土壤中重力水水面以上部分称包气带17.饱水带:地下重力水水面以下部分称为饱水带。
18.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地表面积入渗的水量称为入渗率18.入渗系数:是年降水入渗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是影响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19.含水岩段:某一厚度较大的含水层内,由于不同层段的含水性差异较大,而划分出的不同强、弱含水层段或相对隔水层段20.含水岩组:指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和一定的水化学特征的多层含水层的空间组合21.流网:地下水中水流的方向总是指向水头变化最大的方向,即等水头线和流线垂直,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22.强径流带:在某些发育不均一的泾流场中,强径流区段往往成不规则的带状展布,故称之为强径流带或集中径流带23.线裂隙率:裂隙的总宽度与岩芯总长度之比24.总矿化度:指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包括所有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成分,不包括游离状态的气体成分,它表示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表征水矿化程度的指标01.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a气候因素:主要是降雨、蒸发及气压等因素。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年径流:一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设计洪水:根据设计标准确定的按一定频率出现的洪水。
累积频率率:等于及大于某水文特征值出现的频率。
二、填空题野外识别断层的根据有构造标志、岩层标志、水文地质标志与地貌标志。
在河流中游的低山丘陵区,以侧方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内横向环流冲刷凹岸,使粗大的砂卵石被搬运到凸岸一边河底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滨河浅滩。
在洪水期滨河浅滩被淹没,沉积一些粉细砂和粘土物质,便形成了河漫滩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三、选择题C越大,概率密度曲线越(A )va、矮胖、离散b、尖瘦、集中c、对称d、不对称倾斜岩层是由( C )(a)原来呈水平状态的岩层,经大区域内的均匀抬升形成的。
(b)原来呈水平状态的岩层,经大区域内的均匀下降形成的。
(c)原来呈水平状态的岩层,经大区域内的不均匀抬升或下降形成。
(d)原来就呈倾斜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承压水的水压面是一个势面(b)潜水面是实际存在的(c) 承压水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d)潜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30年一遇的洪水,是指 ( B ) 。
a.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3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30年可能出现一次;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30年出现一次;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30年可能出现一次上、下岩层的产状彼此平行,岩层间有关侵蚀特征,其接触关系为(B)(a)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火成接触四、简答题:推导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的稳定运动的公式答:地下水向流向潜水完整井的稳定运动如图所示,围绕井轴取一过水断面,该断面距井轴的距离为r ,该处的过水断面高度为h ,从而,其过水断面积为rh πω2=水力坡度dr dh I = 则当地下水遵循直线渗透定律运动时,穿过该断面的流量为rh dr dh K KI Q πω2== 分离变量,r dr K Q hdh ⋅=π2并在r0到R ,h0到H 间积分,⎰⎰=Rr H h r dr K Q hdh 002π整理后得 0202lg 364.1r R h H K Q -= 上式即为潜水完整井稳定流运动时的出水量计算公式,也称裘布依公式写出暴雨强度公式并注明各项的意义答:写出暴雨强度公式nb t T C A q )()lg 1(1671++=各字母的意义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L/(s .hm2)t –降雨历时,min ;T –设计重现期,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建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水文学与水文地
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流域最大汇流时间——流域最远点的净雨流到出口断面所经历的时间。
2、枯水年——年平均流量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年份
3、SE1200∠300——岩层产状为:倾向南东1200,倾角 300
4、特大洪水——是指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或近期观测到的,比其他一般洪水大的多的稀遇洪水。
5、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了诸如褶曲、断层、裂隙和劈理等构造。
6、推理公式(简称水科院水文所公式)
F A Q n m τ
ψ278.0= 7、枯水年——年平均流量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年份
8、下垫面——指流域的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与沼泽等情况。
9、侵蚀下降泉——河流、冲沟切穿潜水含水层顶板,潜水排出形成侵蚀下降泉。
二、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