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

合集下载

中署的急救与护理

中署的急救与护理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策略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纠正脱水和电 解质紊乱。
清淡饮食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刺激胃肠道。
增加营养摄入
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 、新鲜蔬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诊断依据
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或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排 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中署。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预防中署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保持室内通风 降温,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饮食宜清 淡易消化,多补充水分和盐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 降低中署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别 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加强中署的预防和宣传工作尤为重要。
中署分类
根据病情轻重,中署可分为先兆中署、轻症中署和重症中署。先兆中署和轻症中署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 、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等;重症中署即热射病,表现为高热、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血 压下降、意识障碍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中署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处 于高温环境或日晒,导致身体产热增 加、散热障碍,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 枢功能紊乱。
03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药物敏感性调整用药 剂量和种类。
04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方案调整。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热射病
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 能失调,引发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大量出汗后,体内钠盐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疼痛 性痉挛。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2.病情危重指标 体温持续高达41 ~42℃;昏迷超过48h并伴有 频繁抽搐;重度脱水出现休克;出现脑水肿、ARDS、MOF、DIC。
五、急救护理措施
(一)先兆及轻症中暑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 料,休息后即可恢复。对存在循环功能紊乱或循环衰竭倾向者,除 上述措施外,可经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但注意滴速勿过快, 并加强观察,直至恢复。
三、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 (二)轻症中暑 (三)重度中暑
三、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口渴、乏力、多汗、眼花、
耳鸣、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心率、血压可无变化,体温正 常或略高。 (二)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 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 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一)病史评估 (二)辅史评估
评估中暑的原因、损伤时间以及有无紧急处理措施,既往史、 用药史。
四、护理评估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可见血液浓缩、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中毒颗粒,血小板减少。 2.生化检查 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酸激酶增高,电解质紊乱(如低
3.热射病 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患者在上述早期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 的典型表现,体温高达40~42℃甚至更高。可有皮肤干燥、灼热、谵妄、昏迷、抽搐、呼吸急促、 心动过速、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ARDS、DIC、多 器官功能衰竭。
四、护理评估
钠、低氯、低钾或高钾血症)。
3.尿常规 可见蛋白质、管型、红细胞、白细胞。 4.血气分析 可有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5.心电图 各种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6.特殊检查 ①怀疑DIC时应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业务学习1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业务学习1

重症中暑分型
重症中暑以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

1
• 热射病
• 热痉挛
• 热衰竭
重症中暑发病机制
• 热射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源 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以达到 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 热痉挛:主要是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 出汗,大量出汗使水和钠盐过多丢失,使肌肉痉挛, 并引起疼痛
转送注意事项
• 确保静脉通道畅通 • 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建立有效通气并给氧,在有效
心脏按压条件下转送医院 • 监测生命体征
救治原则
• 使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 有缺氧指征者予以吸氧 • 给予体表物理降温,高热者同时药物降温,选用
氯丙嗪25~50mg加入0.9%氯化钠液静脉滴注 • 循环衰竭者静脉补液同时酌情选用多巴胺、山莨
胆碱静脉点滴 • 有脑水肿酌情选用20%甘露醇、糖皮质激素静滴 • 心跳、呼吸骤停者即刻予以心肺复苏 • 其他对症处理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
概述
• 中暑,是指在烈日下或高热、高湿、通风条件差 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人体内热量不能散发, 导致神经中枢调节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以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 征
• 多发生在夏季 • 疲劳、饥饿和体质虚弱者容易发病
中暑分级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将中暑分 为三级: • 先兆中暑 • 轻症中暑 • 重症中暑
• 热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 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亦可伴有过多的 出汗、失水和失盐
临床表现
• 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 身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 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热病,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对中暑患者进行急救护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个人在给中暑患者提供护理时的一些体会:
1. 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病情:中暑患者可能出现热痉挛、晕厥、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汇报。

2. 迅速将患者移到阴凉处:中暑患者体温过高,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凉爽的地方,可以是室内的空调房间或遮荫处等。

3. 积极给予物理降温:使用冷水或冰块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和腿部,利用蒸发作用帮助患者降温。

同时,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来增加空气流通,帮助患者散热。

4.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中暑患者往往会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给予足够的清凉开水和含有电解质的补液是必要的。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喂水,可适量分次饮用。

5. 监测心率、血压和呼吸:中暑患者可能伴随心脏和呼吸系统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6. 提供心理支持:中暑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慌和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总体而言,对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需要迅速、细致而专业,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冷静并高效地处理患者的情况,以确保患者能尽快康复。

同时,对于不同程度的中暑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和治疗,护理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指导。

中暑急救与护理ppt课件(2)

中暑急救与护理ppt课件(2)

据产热和散热异常将热射病分为两种
生化参数
非劳力性
劳力性
动脉血气 电解质
呼吸性碱中毒 无明显异常,低磷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高钾,低钙,高磷
血糖 CK
90%血糖升高 中度增高
常见低血糖 明显增高
DIC
轻中度
重度
1.血、尿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 细胞升高,蛋白尿和管型尿。
2.肝、肾功能与电解质检测:严重病 例常出现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和尿 素氮升高、肌酸激酶(CK)和乳酸 脱氢酶(LDH)升高、电解质紊乱、 凝血机制异常。
脑水肿
休克
持续肾透析(CRRT) 速碧林0.4IU皮下注射 20%甘露醇250ml静滴 扩容
低钠
低钙
横纹肌溶解
休克、DIC、心衰、 脑水肿、MODS
由于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 所致横纹肌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 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 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 床综合征。
5.高热惊厥的护理:置于保护床内,防坠床和碰 伤。床边备开口器和舌钳,防舌咬破。
6.加强基础护理 ⑴.口腔护理:高热者唾液分泌少,口腔干燥, 易发生舌炎,牙龈炎等。要注意口腔清洁以防感 染和粘膜破溃。 ⑵皮肤护理 ⑶饮食护理
防治脑水肿和抽搐




重症中暑
急救措施

通风

低温
综合与对症治疗
尽快降温
早期插管
充分补液
腋窝、腹股沟 冰袋,酒精搽 浴,使用冰盐 水灌胃或灌肠 ,冬眠疗法, 体温降至37度 。
昏迷患者早期 插管,可保证 氧供及防止误 吸。抽搐时用 安定控制,血 压稳定后使用 甘露醇脱水, 同时可使用甲 强龙 。

中暑急救知识点总结

中暑急救知识点总结

中暑急救知识点总结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脉搏加快、皮肤干燥热烫、体温升高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下面是中暑急救的知识点总结:
1.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 给患者解开衣领、松解腰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

3. 为患者提供适量的水和盐,帮助恢复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4. 用冷毛巾或冰块敷在患者的额头、腋窝、脚踝等处,帮助降低体温。

5. 如果患者有意识丧失,要先将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

6. 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为了预防中暑的发生,下面是一些预防中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在高温天气下,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特别是在阳光最猛烈的时候。

2. 外出时穿着透气的衣服,戴上遮阳帽,佩戴太阳镜。

3. 饮食方面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水果和蔬菜,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4. 适量补充水分,多饮水,避免大量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

5. 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适当休息。

6. 注意室内空调的使用,保持室内的清凉和通风。

总之,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高温下工作或运动的人群来说,了解中暑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预防中暑也是很重要的,大家要注意避免在高温下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饮食和水分摄入,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希望大家都能够注意中暑的危害,并且了解中暑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助自己或他人。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详解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详解

什么是中暑?
中暑: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
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 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
heat illness?
正常人体散热方式
辐射:将热能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
传递给外界较冷的物体,占60%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多见于健康的青壮年
热衰竭 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 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患者
重度中暑
热射病
临床表现为中暑“三联征”高热:直肠温度可达41℃~43℃;
无汗;意识障碍,见于老年人和热适应不良者
各类中暑的比较
类别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
T
临床表现
<38℃
>38℃
超过38℃,甚至更 高
1.体温升高的表现 除轻度中暑症状外, 非特异性身体不适表 2.早期周围循环衰竭 同时伴有高热、痉挛、 现 的表现 昏厥、昏迷等症状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否认外伤、中毒史,否认预防接种史及青霉素过敏史。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1子,妻子儿子均体健。 家族遗传史:父母健在,否认家族内有两代三系遗传病史。 心理社会史:患者病情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医保,住院费用能
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 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 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 量减少而影响散热。 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 伤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 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出血,肝损害,胆汁淤积 浓缩,DIC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课件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课件
严重中暑病例需寻求医生或救援人员的帮助。
降温
使用冷毛巾敷于头部、颈部和手腕,帮助降低 体温。
清凉食物
食用清凉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等,帮 助降低体温。
中暑的急救方法
移至阴凉处
将中暑者转移到通风凉爽 的地方休息,避免进一步 受热。
松开紧身衣物
解开中暑者的紧身衣物, 方便热量散发和降低体温。
呼叫急救
若症状严重,立即拨打急 救电话并告知对方中暑的 情况。
中暑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暑,避免进一步受热。
2
补充水分
及时补充体液,饮用适量的清凉饮料,避免脱水。
3
降低体温
使用冷水敷湿皮肤,或者将身体浸泡在凉水中降低体温。
中暑的护理措施
防晒
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保护 皮肤和眼睛。
保持水分
多喝水,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预防中暑。
中暑事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二
在户外运动时,因长时间暴晒在烈日下, 导致体温过高,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
工地上的工人由于高温下的重体力劳动, 出现乏力、口渴等中暑症状。
总结和注意事项
及时发现
要及时观察身体状况,发现中暑症状及时处理。
预防为主
采取预防措施,如防晒、补水、避免长时间暴晒等。
求助专业人员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暑的紧急处理和护理措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中暑的发生。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导致体温调节失常, 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
中暑的症状和原因
1 症状
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脱水等。
2 原因
长时间暴晒在高温环境下,身体不能有效散热,导致体温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在高热环境中,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

下面让给大家介绍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立即将病人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令其平卧。

(2)用侵入冷水的毛巾敷到患者的头部,井用凉毛巾给患者擦身或给其扇凤,以便帮助病人快速降温。

(3)中暑较重者,除用上述方法降温外,还可用冰块敷其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必要时也可将患者赤身用酒精擦浴或裹以床单,用冰水或冷水喷淋。

(4)给病人降温的同时,应按摩其四肢、躯干,以促进血流,防止血管收缩。

(5)可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药物。

(6)对于虚脱昏迷的病人,可按压或针刺人中、十宣、水沟等穴位,并及时送医院抢救。

中暑护理方法
(1)多给病人饮服西瓜汁之类清凉饮料或淡盐水,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盐类。

(2)及时给病人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于重症中暑者,除应配合医生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外,还应重点记录病人的出入水量,随时测量病人的体温。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切忌狂饮不止。

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

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

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

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1、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 __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
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

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

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看过“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的人还看了:
1.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
2.中暑急救与护理
3.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4.中暑急救措施及步骤
5.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6.中暑急救小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