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9 赤壁赋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3.9《赤壁赋》课件(共32张PPT)

何英 况雄 吾业 辈绩 渔今 樵安 者在
“悲”的原因:
①凭吊英雄人物 ②哀叹人生短暂(生命短暂和自然无穷) ③理想无法实现(理想和现实)
针对客人的悲情, 苏子是否产生了共鸣?
面对灾难性命运,苏 轼持什么样的人生态 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巧妙的主客对话形式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 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 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 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 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 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 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 死无疑。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 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 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 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 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第三小节重点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愀然:
忧愁凄怆的样子
正襟危坐:
整理;端正
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
•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
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人生!习惯不加以抑制,会变成生活 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 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远不会失去自己!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 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世上本无移山之术,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 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没有路,你想知道将来要得到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 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门:一个是家门,成长的地方;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 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1、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 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利的就忏悔,然后放下。“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打击;丢得起面子;担得起责任;1提得起精神。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 气;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对已讲原则,坚持守底气;淡泊且致远,修身立正气;居低少卑怯,坦然见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养浩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 错得失,难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顺意,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财富名利毕竟如云烟,心情快乐才是人生 的至宝。我们的梦想在哪里?在路上,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在路上,在勤劳勇敢的心路上;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在路上,在健康阳光的大道上;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心里,在真诚友谊的宽道上! 珍惜每一分钟,对自己负责;善于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满足于现状,别自我设限;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向周围的成功者学习;不轻言放弃。做事要有恒心;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要感叹你失去或未得到;学 会赞美;不找任何借口。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与小人为伍,则要当心;只满足私欲,贪图享乐者,则不可用;处显赫之位,任人唯贤,秉公办事者,是有为之人;身处困境之人,不做苟且之事,则可重任;贫困潦 倒时,不取不义之财者,品行高洁;见钱眼开者,则不可用。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的心态,得失了无忧,来去都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 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是永恒的美。意逐白云飞,心随流水宁。心无牵挂起,开阔空净明。幸福并 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用即可;累时,闲是幸福,够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 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周遭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 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无论有多少委屈,一笑而泯之。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 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争抢;田园间无争,却有柴米之忧烦;世外桃源祥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顺利人生,善于处理关系;普通人生, 只会使用关系;不顺人生,只会弄僵关系。为人要心底坦荡,不为虚名所累;做事要头脑清醒,不为假象所惑。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 对事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对己多一点要求,多一点警醒。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警醒自己。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 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得到升华洗礼,在自观中走向觉悟。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 福报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脉的差距,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心态决 定命运。知恩感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没什么道理, 但他这样一想、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始;寒冷到了极致,太阳就要 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知恩感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 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没什么道理,但他这样一想、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 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始;寒冷到了极致,太阳就要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 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在危险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诱面前,平常心就是纯洁;在复杂 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不仅要为成功而努力,更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成熟就 是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在顺境时保持清醒。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心灵才会真的自由。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 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学会放弃, 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 去更多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别人光鲜的背后或 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尽量充实自己。不要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 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最无私的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赤壁赋》(30张ppt)课件

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 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
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参考答案
• 2、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 中体现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 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 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第三段:写客人“悲”之缘故
一世之雄今安在 政治上不得意: 渔樵于江渚之上 贬谪黄州,青春 “悲”侣鱼虾而友麋鹿 虚度。 之缘 故 渺沧海之一粟
议论。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 家、书法家。二十一岁时与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 称“三苏”. 资料补充: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 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 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的词 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 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著名 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
10、酾酒(shī ) 11、横槊( shuò) 12、渔樵(qiáo ) 13、扁舟(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字词句
既望: 农历十六。初一叫“朔”、十五叫 “望”、三十叫“晦”。
属: 通“嘱”,劝酒。 所如、所止:所+动词=名词性短语,“到达的地方
停止的地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九课《赤壁赋》教学课件 (共71张PPT)

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整体把握课文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 化的?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 阐述哲理 乐
②歌声和箫声的内容是什么呢?
歌声用楚辞句法抒怀:美人指一种理想追求,显然是 倾心而不可得②,歌暗声和含箫惆声怅的之内意容。是什么呢?
美人比君,写出忠君之殷切,为宋王朝分忧,在遭 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 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
但形势不利,便力求豁达,顺应自然。 箫声运用生动的比喻,借助夸张想象,描写悲咽低回 的哀音十分形象真切,烘托出作者矛盾心理、复杂思想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七,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 波平静。举杯邀客人同饮,让他们先朗诵 “明月”诗,后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 从东山上升起,在斗星和牛星之间逗留不前 , 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 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宽阔的江面。 多么辽阔,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 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 存在,而飞登仙境。
文体知识:
赋:是汉形成的一种文体,有“汉赋” 之称,赋讲究词采、对偶、韵律和铺叙, 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有诗歌和散文 特点。后来或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 “骈赋”、“律赋”,或进一步散文化, 称为“文赋”、“散赋”。“文赋”也 是散韵结合,但散文意味颇重,特别是 到了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具一 格。本文就是一篇文赋,是一篇记游散 文。
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下册第9课《赤壁赋》(共44张PPT)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 我 有所,有虽的一东毫西而,虽莫然取是”一。丝如一毫此也,不
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 ,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
能 人取世用间。的只荣有辱江上、的得清失风、,忧和山乐间便的 明 看 不月 到足, 它为就耳念成朵了听为。到颜它色最;就后取成他为用为声它“音们,没客眼有人睛人”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9、旌旗(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望美人兮天一方。" 了啊箫,在声天摄边人遥心远魄的的地感方。染”力。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 客在人苏中有子位看吹来洞,箫与的客,饮随酒着 正
而如如不潜和怨诉绝蛟之如, , ,。 缕余如泣其。音慕孤声舞袅舟,呜幽袅之如呜壑嫠泣,然之妇,, 。在 乎 中 “ 其歌响泣悠断龙兴 不 道 正 然声,,长。跳伴象象,使起头 太 理 襟 也奏怨倾象得舞, 合 , 危 ?。恨诉细潜来客 拍 于 坐 ”那,;长藏,却 , 是 ”洞 象 吹 的 在 使忽但才问箫 完 丝 得思 深起却有客声 后 线 孤慕 渊悲有下:呜 , 独, 延 中呜 余 小象 绵 的曲深段“地 音 船抽 不 蛟,知的何其似为
蓄势。
翻译与理解
四写悟理自解。苏子的话针对
“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三单元第九课赤壁赋

6.对本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听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他感 到“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 坐着,这里借主人之问,引出悲之所在。 B.“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 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 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一个“一 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 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话在全文中 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在结构上它引出了后文的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 二是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 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
D.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 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 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是喜悲交融。 解析:选D “本段的感情色彩是喜悲交融”错,是 以喜悦为主。
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等传世。诗代表作有《海棠》《题西林壁》《饮湖上初 晴后雨》等;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定风波》《卜算子》等; 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赤壁赋》等。
[知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一些投机新法 之人,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 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苏轼到达湖 州,七月二十八日突遭逮捕。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 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这些就 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
(3)语境分析 语言讲究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言词语对语境的 依赖性比现代汉语更强烈,所以通过语境分析词义是一 个重要的手段。如“人灾,绝食者千余家”中的“绝 食”,前文有“人灾”的交代,可见是灾害造成的,绝 非主观的“断绝饮食(表示抗议或自杀)”之义。
《前赤壁赋》完美版课件

《前赤壁赋》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前赤壁赋》这篇文章。
该文章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宋词欣赏”。
具体内容包括作者苏轼的生平简介,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以及文章的详细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文学成就。
2. 通过对《前赤壁赋》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赋文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领略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赤壁古战场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3. 赤壁之战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
4. 课文分析:a.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b. 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c.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如描绘景象、抒发情感等。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精彩语句,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前赤壁赋》2. 作者:苏轼3. 主题:怀古抒情4. 重点词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c. 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象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案:a. 惊涛拍岸:形容波涛猛烈地撞击岸边。
卷起千堆雪:比喻波涛翻滚的景象。
横槊赋诗:指在战场上挥舞长矛,吟咏诗篇。
b.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
例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波涛翻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9《 赤壁赋》课件

关于苏轼来黄州前的经历和他的这段 心路历程,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有一
篇散文《苏东坡突围》有很好的描述.
1.赤壁的永秀恒美的可赤以壁抚,慰永灵远魂的苏轼 2则心和.寻,自兼求赤也然济壁孕融人天的育合生下灵了的的,秀他一平穷抚伟刹衡则慰大那点独着的,。善苏思我也轼想们其就那和理身灵解颗是”。魂 了伤所。苏痕说在轼累的灵的累“魂幸的达 3福.寄和托不幸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 4,壁食.气而粮苏度赤屹。轼壁立苏的虽因千轼宽处苏古若宏境轼。有,艰而感知曹难留谢也操仍下苏应虽心千轼感败古给谢怀仍华我我壮们们章不志带,对失来苏他英的轼的雄精因理风神赤解范
苏轼名句
❖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作背景
❖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 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 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 》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朗读课文
❖思考
❖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 是如何转化的?
❖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
关于赋
❖ 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的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 、对比等形式,它的特点:“铺 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 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 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
苏轼
❖ 诗词文赋、书法、绘 画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9.赤壁赋.课件(共68张PPT)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如 泣舞怨 孤幽如 舟壑慕 之之, 嫠潜如 妇蛟泣 如 诉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 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 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第二步:讲解、分析
第一段:夜游赤壁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 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 饮,吟咏《诗经· 陈风· 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 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 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 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 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 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
xū) 2、桂棹( zhà 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 o ) 13、扁舟( piān )
liá o ) 8、舳舻千里(zhúlú)
教学目标
才华横溢的苏东坡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三苏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 朱 竹 》
《古木怪石图》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三咏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12)(2011· 浙江高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13)(2011· 湖南高考)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4)(2010· 大纲全国高考)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10-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语气) (6)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同介词“在”,表处所)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表感叹语气)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用在句中表停顿)
-11-
9
赤壁赋
-3-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鼻矶之下的长江, 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本文是前一篇。其实, 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 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 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21-
-20-
9
赤壁赋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点评:作者以“水”和“月”设譬,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并扩而 展之,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世理念。他用带有理趣的逻辑思 维来反驳客人的消极出世思想,把人们意料之中的一点意思写得出 人意料,十分神奇。由于他的达观、他的超然物外,故其常常能于 常事之中显出不同凡响的见解。作为一个被贬的士大夫,能够在赋 中写出如此豁达的情趣,实在难能可贵。
-15-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6)(2013· 四川高考)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苏轼 《赤壁赋》) (7)(2012· 四川高考)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 《赤壁赋》) (8)(2012· 山东高考)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9)(2012· 大纲全国高考)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10)(2011· 重庆高考)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 《赤壁赋》) (11)(2011· 辽宁高考)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读音 piān biǎn jì n jīn zàng cáng
2.识通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8-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1)望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察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动词,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词,声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动词,起) (2)兴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动词,发动)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动词,起来)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动词,发生,引起)
-2-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 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 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作 《湖州谢上表》,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被投入大狱,罪证是 苏轼的《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指斥乘舆”“包藏 祸心”。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 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幸亏亲友的营救,同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 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期间,他经常 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又来到 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 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他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 了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
-9-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举酒属客(动词,劝人饮酒) (3)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名词,类,族) 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嘱托) (4)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与“上”相对)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5)于 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介词,表比较)
-17-
9
赤壁赋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点评:这句与《诗经· 陈风· 月出》诗相呼应,并引出下文作者自作 的歌“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脉贯通。 “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 脉脉含情的情态,为下文写“乐”做铺垫。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点评:这是作者兴之所至而吟唱的歌词,它显然是有意模拟屈原 的《九章· 思美人》及《九歌· 湘君》中的“桂棹兮兰枻”等诗句而 创作的。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全篇的主旨句,写出了作者忠 君之殷切。这里的“美人”,实际是借屈原之句指他心目中的“圣明 天子”宋神宗。他思念君王,但君王已经与他政见不合、分道扬镳 了。作者失声哀叹“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可悲现实,说明他政治理想 的幻灭。他无所作为,只有把满腔的幽怨和悲愤,寄托于山水中。
-12-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5.分古今
例句 白 露 如 茫 然 美 人 适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 所如 凌万顷之 茫然 望美人兮 天一方 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古义 白茫茫的水气 往 旷远的样子 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 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享有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 一 依照;如同;像 完全不知道或 失意的样子 美貌的女子 适合;恰好;舒服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元 末明初时人朱右最初将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 先生文集》。明朝中叶的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 位唐宋作家的作品,同时代的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 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44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9
赤壁赋
-1-
9
赤壁赋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他饱经忧患,却能从容 淡定并怡然自乐。因其卓绝的品行,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蛮俗草 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意的天堂。 他就是苏轼。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了苏轼,那一缕 清风明月和浩渺江水,传唱了千年。学习本文,一要了解“赋”的特征, 学习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要体悟苏轼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14-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7.积名句 (1)(2014· 课标全国高考Ⅱ)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 之盛。 (2)(2013· 课标全国高考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3)(2014· 湖北、重庆高考、2013· 北京高考)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4)(2013· 天津高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5)(2013· 湖北高考)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 赋》)
-6-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1.注字音
加点字 壬 戌 . 溯 流光 . 幽壑 . 愀 然 . 酾 酒临江 . 舳舻 千里 .. 蜉蝣 .. 读音 rén sù hè qiǎo shī zhú lú fú yóu 加点字 冯 虚御风 . 倚 歌而和 . 嫠 妇 . 山川相缪 . 横槊 赋诗 . 麋 鹿 . 匏樽 .. 读音 pí ng yǐ lí liáo shuò mí páo zūn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4.辨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2)正襟危坐(“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