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昂纪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 第三节 荷马史诗资料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  第三节 荷马史诗资料
第二节 荷马史诗
1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

古希腊文学为我们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 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产生于公元前9至8世纪, 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历山 大学者将两部史诗均编订为24卷,形成定本。 相传史诗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流传在小 亚细亚一带的史诗短歌整理而成,故称“荷马史 诗”。

他打开袋子,立刻狂风大作,巨浪滔天,他 们被卷到很远的骚西岛上。骚西是太阳神阿 波罗的女儿,她会魔法,她让手下人热情招 待他们,给他们丰盛的酒宴。这些士兵们哪 儿见过这么美味的饭菜,不顾一切地吃了, 结果都变成了猪。而俄没有吃,一方面是俄 不和士兵们抢,另一方面,骚西有意识不害 他。俄没有被骚西的美貌打动,而是在先知 神的帮助下,用仙草制服了骚西,命她将同 伴重新变成人。
15
(一)故事梗概
史诗一开始就写他在海上已经漂流了十年,但 仍被波塞冬囚禁在卡吕普索岛上。他所经受的 千辛万苦引起了神的同情,趁海神波塞冬不在 的时候,雅典娜请求宙斯放俄底修斯回去,宙 斯同意,于是雅典娜女扮男装来到俄底修斯的 家,让他儿子去岛上接他。而这时俄底修斯的 家里一片混乱,许多求婚者天天纠缠着俄底修 斯的妻子帕涅罗帕,向她求婚,这种情形已经 16 持续了十年了。

荷马史诗具有相当高的认识价值,是认识希腊史 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1、战争观念:战争是有利而光荣的事业,不涉及 战争的道义问题。 2、命运观念:人的命运由神决定,但是神的意志 必须通过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3、家庭观念:一夫一妻制,妇女地位较低。
2

盲乐师

荷马史诗是民间口头创 作,口口相传。荷马弹 着竖琴,为人们吟唱特 洛伊的英雄传说。
法· 勒卢瓦尔:行描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诗名原意是“伊利昂之歌”。 《伊利昂纪》只以战争第10年中最后几十天发生的 事情为内容。

伊利亚特名词解释

伊利亚特名词解释

伊利亚特名词解释伊利亚特( Iliad)是古希腊的一部长篇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和《奥德赛》三部分,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作品。

它是欧洲文学的基本源泉之一。

(Iliad)是古希腊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和《奥德赛》三部分,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作品。

它是欧洲文学的基本源泉之一。

《伊利昂纪》是这部史诗的第一部分,记述阿基琉斯在特洛伊战争中被杀的经过。

(《Iliad》是一部大型的史诗,全名为《伊利昂纪》。

主要写阿基琉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了强大的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的故事。

因为这个战役发生在伊利昂日,所以称为《伊利昂纪》。

《奥德修纪》和《奥德赛》是这部史诗的第二、第三部分。

它描述了阿基琉斯死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十年的漫游中历尽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意大利,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找回王子,终于使特洛伊王子回到国王身边的故事。

其中充满着波折,奇遇和风趣,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愿望。

它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古代传说人们为了感谢众神降雨,特地在奥林匹斯山举行宴会。

有十二个仙女由宙斯的老婆赫拉带到山上的一个大厅里。

她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金勺子,在一根柱子前面排成一行。

她们先从宙斯开始舀起,依次是朱诺、赫拉、雅典娜、阿佛罗狄忒、阿波罗、阿尔忒弥斯、狄俄尼索斯、阿瑞斯、赫耳墨斯,最后一个是提坦女神,她舀的水不多,但刚好够每个人喝。

不过,只要一个人站到另一个人的位置上,就得让出那个位置来,没有商量余地。

你看,这场“公平”比赛实在令人扫兴。

其实,在众神里有公平而有正义感的大概也只有天后赫拉了。

她虽然打着慈善的幌子教训着众神,可内心却偏袒着自己的姐妹。

为了表示自己对公平竞赛的支持,她甚至“挖空心思”要把“罪犯”变成好人。

看来,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界限并非那么容易划清。

(一)英雄及其任务。

1.勇敢与顽强:阿基琉斯。

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捉住美杜萨,他宁愿独自一人攀上陡峭的悬崖。

他的坚强使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且完成了对手杜利亚德斯的任务。

荷马史诗的内容

荷马史诗的内容

荷马史诗的内容“荷马史诗”古代希腊的两⼤史诗:《伊利昂纪》(⼜译《伊利亚特》)《奥德修纪》(⼜译《奥德赛》)史诗:体裁特征:古代民间⽂学的⼀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内容特点:史诗中描写的是⼈间事件,但⼈间与神界往往相通,诗中英雄既有⼀般勇⼠的特征,⼜具有超⼈的能⼒。

1、形成过程:荷马史诗产⽣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它们的情节都与发⽣于公元前12世纪初期的⼀次部落战争——特洛亚战争有关。

形成过程:⼀般认为形成于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最早,史诗的有关故事传说,可能以⼝头形式产⽣于迈锡尼时代的⼩亚细亚⼀带;此后,这些诗体故事⼜经过许多⾏吟诗⼈不断的⼝头艺术加⼯。

特别是经过荷马的艺术改造,才成为有完整结构的艺术杰作,“荷马史诗”即由此得名。

作为⽂字记载的荷马史诗,编定于奴⾪社会。

公元前3-2世纪,希腊化时代亚历⼭⼤博学园的学者对史诗进⾏最后⼀次编订。

今所见荷马史诗即此“定本”。

2、荷马:⾏吟诗⼈,希腊⼀种职业的民间歌⼈。

形成基础:史诗源于希腊神话、历史传说、⾏吟诗歌,古希腊⼈民的⼝头创作是其形式的⼀个重要基础。

史诗形成的另⼀重要基础,是早期奴⾪社会的⽂明,它也描述了荷马时代,即⽒族社会解体、奴⾪制形成的时代的情况。

3、故事概括:《伊利昂纪》题名的原意是“伊利昂的故事”,全诗24卷,15693⾏,内容的是歌颂英雄和战争。

《伊利亚特》(Iliad)“伊利昂之歌”:神话传说:起于:不和的⾦苹果、⽌于:特洛亚⽊马、集中于:阿喀琉斯的愤怒《伊⾥亚特》的结构:1、24卷,15693⾏2、⼗年战争,只选最后⼀年中最后的51天,在这51天中⼜有详有略。

3、重点仅是其中的10天。

情节⼈物:1、阿喀琉斯2、不和⼥神厄⾥斯“不和的⾦苹果”3、“给最美的⼥⼈”(赫拉、雅典娜、阿佛罗狄忒)4、⼗年战争;5、希腊联军将领、伊塔克(伊⼤卡)岛君王奥德修6、献⽊马计、英雄、妻⼦7、阿喀琉斯的愤怒8、争夺⼥俘9克托尔的葬礼内容分析:战争本质:《伊利亚特》是国家形成前希腊社会的⼀幅全景图,部落联盟、战争⽬的在贵族掠夺俘虏为奴、⽠分战利品。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荷马史诗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借此表现“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包括《伊利昂纪》(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用神话方式表现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伊利昂纪》讲述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奥德修纪》讲述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骑士文学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中世纪文学的一种,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骑士精神:忠君、护教、行侠为信条,尚武,重视荣誉,爱慕崇拜贵妇人,为博取所爱贵妇人的欢心甘愿冒险)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大量骑士抒情诗的出现,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骑士传奇又称骑士叙事诗,兴旺于法国北方,分为不列颠故事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其浪漫情调、离奇情节爱情故事,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其情节性为长篇小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独立个人的描写内容,为后世作家所继承人文主义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1.用人权反对神权,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七星诗社16世纪法国的人文主义运动中由龙沙、杜贝莱等七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代表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贵族倾向;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提出诗歌语言改革和诗歌理论的进步主张,但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风格;杜贝莱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艺批评论著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西班牙经济开始衰落,人民群众日益贫困,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沦为无业游民,社会上冒险风气盛行);基本特征:【思想】表现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内容】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结构】以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代表作:无名氏《小癞子》大学才子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大多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1.李利《恩底弥翁》2.马洛——为“新戏剧”奠定了基础,成就最为突出(三部悲剧:《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3.基德《西班牙的悲剧》——复仇悲剧,复仇模式:复仇-亡灵-延宕-疯癫-死亡4.格林——有平民倾向,代表作《僧人培根和僧人邦格》是浪漫喜剧的雏形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巴罗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盛期;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后世把16世纪以富丽繁复、精雕细刻为特点的建筑成为具有巴罗克风格的造型艺术,巴罗克文学的风格与此相仿,因而得名;【意大利】马里诺《阿多尼斯》,形成“马里诺诗体”【西班牙】1.贡戈拉——“夸饰主义”(又称“贡戈拉主义”):比喻新奇,形象奇特,典故冷僻,词汇夸张,句式对偶2.卡尔德隆《人生如梦》【德国】格里美豪森《痴儿西木传》巴罗克文学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它不满足于固有的价值体系,它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愿望和需要;它的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清教徒文学17世纪英国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这场革命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斗争主要在保王的国教与革命的清教之间展开;代表:1.弥尔顿——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命文学的代表《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采用无韵诗体,价值在于赞美撒旦的反抗,将撒旦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来刻画,成为世界文学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失乐园》是世界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复乐园》:取材于《圣经·新约》,诗人把耶稣塑造成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形象,具有坚贞不渝的气节。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奥德赛》
《伊利昂纪》
名字由来
–《伊利昂纪》描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 伊城的故事。当时的特洛伊城叫“伊利 昂城”,史诗的名字由此而来,它的原 意是“伊利昂之歌”。共24卷, 15693行
主要内容
– 《伊利昂纪》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 来 组材
阿喀琉斯因女俘被抢第一次愤怒,退出战

希腊联军节节败退 好友被杀,第二次愤怒 杀死赫克托耳,息怒
于是在“迈锡尼”时代,希腊众部落组成
联盟,率10万大军,驾1000艘船远征特 洛伊,历时10年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征战, 希腊联军终于获胜,彻底摧毁特洛伊。大 肆劫掠之后,满载而归
希腊人为辉煌的军事胜利而自豪,又获得
重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他们不断回 味、思索、总结这场战争 ,于是,在战争 结束后不久大量的民间演义、歌谣 出现。
6、赛壬的歌声
7、太阳神岛的遭遇
8、女神卡吕浦索岛的遭遇
9、斯刻里亚岛讲故事
战胜独目巨人
奥德修斯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漂泊到吃 无忧果人的国土,后来又到了独眼巨人居住的 山洞,他用酒灌醉了巨人,用烧红的木棒刺瞎 了独眼巨人的眼睛,自己藏在羊肚子下面才逃
了出来。
风的神奇力量
游地狱
奥德修斯来 到女巫岛,游历 了地狱,又遇到 人头鸟身的怪物, 为了不被女妖的 歌声迷住,他用 蜡封住伙伴们的 耳朵,把自己捆 在船桅上,才脱 离险境。
《特洛伊的海伦》
阿喀琉斯的命运
神预言阿喀琉 斯有两种命运,要 么默默无闻长寿, 要么轰轰烈烈早死。 他选择了后者,告 别家人出征。
《特洛伊》
阿喀琉斯:个人主义英雄
阿喀琉斯是希腊联 军中首屈一指的大英雄。 他性格中既有对个人尊 严与荣誉的敏感意识, 也有骁勇善战的一面以 及善良、重友谊的一面。 这三者构成了他性格的 三角形,不过其核心是 个人本位意识。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

《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

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

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麦凯纳斯文学集团──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罗马帝国,保护文人,鼓励创作。

他的亲信麦凯纳斯笼络许多卓有才华的作家组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中括当时的三个一流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史称麦凯纳斯文学集团。

它代表着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三联剧──又称三部曲,古希腊悲剧中最妆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

它们既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的剧名,能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合成一组悲剧,有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

后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荷马问题──关于《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作者和史诗形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肯定它们为荷马所作,但与同时,也有人对荷马的出生地点、生活年代和诗歌创作提出了疑问。

18世纪之前,文学史家虽然注意到了上述疑问,但并不否认两部史诗系荷马所作。

1795年以后,德国学者沃尔夫等发表专著,指出荷马史诗并非一人所作,于是引起西方学者的长期争论,从而形成了著名的“荷马问题”。

史诗《伊利昂纪》

史诗《伊利昂纪》
《伊利昂纪》是著名的荷马史诗中的一部,又译为《伊利亚特》。
《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当时希腊各部落在地中海东部和小亚细亚一带活动。社会的组织细胞是父系氏族,由氏族结成胞族、部落以至部落联盟。阿基琉斯,奥德修斯都是部落的首领。最高权力属于民众大会,讨论战争与和平问题,另外还经常召开长老会议。希腊军队就是一支部落联盟的联军,阿伽门农是联军的最高统帅。
他从发怒到息怒,从退出战场到重新参战,始终以部落的集体利益为主,并没有经过严重的思想障碍和不可克制的复杂的内心冲突。他是那样自然而又自觉地遵从部落集体利益,他体现了部落集体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正是部落英雄的特色。
通过阿基琉斯愤怒的情节,诗人还给我们显示了在氏族集体的英雄身上开始萌芽的个人意识,这是不利于集体,需要加以谴责的东西。阿伽门农凭借个人权势,无理夺去阿基琉斯的战俘,是使得希腊联军节节败退的根源,而阿基琉斯急躁任性,固执己见,不接受阿伽门农赔礼谢罪,继续拒绝参战,则又是希腊联军遭受更大伤亡的原因。因此,在诗人看来,阿伽门农的滥用权势和阿基琉斯的任性自负,都是有害于氏族集体利益的。
赫克托耳的父亲、伊里昂的老王普里阿摩斯前来赎回儿子的尸首,全诗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英雄阿基琉斯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带有神话色彩。他是神与人之子,是一个非常骁勇又重视个人荣誉的将领。他与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争吵是出于正义,为了避免全军在瘟疫中毁灭,他请求阿伽门农送还日神祭师的女儿。阿伽门农当时火冒三丈,当众辱骂阿基琉斯,并声言将抢走他的女俘——布里塞易斯做为报复。阿基琉斯忿怒地拔出刀来想杀阿伽门农,但他克制了自己。
《伊利昂纪》描写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事。史诗一开始就点出,“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基琉斯共同争夺一个女俘,阿基琉斯失败受辱后,愤而退出战场。

〖2021年整理〗知识拓展《伊利亚特》简介

《伊利亚特》简介《伊利亚特》(希腊语:Ιλιάς,转写:Iiá)又译《伊利昂纪》(取自书名“伊利昂城下的故事”之意),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叙事史诗。

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与《奥德赛》同为西方的经典之一。

根据有荷马史诗人物图像的花瓶生产时期、其他引用此诗的希腊诗歌撰写日子推断,本史诗应大约完成于公元前750或725年。

内容《伊利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中几个星期的活动。

史诗以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的争吵开始,以赫克托耳的葬礼结束,故事的背景和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直接叙述。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只是更宏大的叙事诗传统的一部份,此外还有许多不同长度不同作者的叙事诗作,只不过只有一些片断流传下来。

《伊利亚特》共二十四卷(系后人所分),15,693(±)行,各卷的长度从429到999行不等。

史诗《伊利亚特》虽然取材于特洛亚战争的传说,却从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亚九年零十个月后的一场内讧写起,并且写到赫克托尔的葬礼就结束了。

引起这场战争的金苹果的神话,在它描写海伦和帕里斯时有所提及,木马计和特洛亚的陷落,则见于《奥德修纪》《奥德赛》The Ode)中奥德修对往事的回忆。

《伊利亚特》的头一句是“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希腊联军大将阿喀琉斯性烈如火,他有两次愤怒的表现。

史诗写道,战争已经打了九年零十个月,还是胜负难测,这时希腊联军因瘟疫发生内讧。

瘟疫是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拒绝归还一个女俘所引起的,因为这个女俘是太阳神阿波罗祭司的女儿,阿波罗的祭司请求阿伽门农归还他的女儿受到拒绝,就祈求阿波罗惩罚希腊联军。

这场瘟疫蔓延下去就会使希腊联军不可收拾,因此阿喀琉斯要求阿伽门农把这个女俘归还,免得瘟疫继续蔓延。

阿伽门农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归还了这个女俘,却不公正地夺走了原来分配给阿喀琉斯的另一个女俘,作为他自己损失的补偿,阿喀琉斯在愤怒之下拒绝参战。

在希腊联军中,只有阿喀琉斯才是赫克托尔的对手,因此他拒绝参战就必然引起希腊联军的失利。

伊利昂纪


阿喀琉斯,是凡人泊琉斯和美貌仙 女忒提斯的宝贝儿子。忒提斯为了 让儿子炼成“金钟罩”,在他刚出 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遗憾 的是,乖儿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 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惟一一 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被赫 克托尔弟弟帕里斯一箭射中了脚踝 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 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 的英雄,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
阿喀琉斯
• 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中的英雄,是海洋女神忒提斯 (Thetis)和凡人英雄珀琉斯 (Peleus)所生。他是参加特洛伊 战争的惟一一个半人半神。出生后 被母亲握住脚踵倒浸在冥河水中, 除未沾到冥河水的脚踵外,周身刀 枪不入。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特洛 伊主将赫克托尔,使希腊军转败为 胜。后被太阳神阿波罗的暗箭射中 脚踵而死。
伊利昂纪
陈通 2011-05-22
《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 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 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 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 伊 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 又译 《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 特》。) 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 (Homer, 800BC-600BC)的叙事诗 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 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 我宁 可战斗而死去, 不要走上不光 荣的结局, 让显赫的功勋传到 来世
赫克托尔
• 赫克托尔(Hector),是特洛伊第 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 墙”。他勇猛善战,高尚,冷静, 不相信神,对国家忠诚热爱,对 家人特别好,照顾亲人,不畏死 亡,又有同情心,希望和平,反 对战争,但愿意为保卫国家而 战……
主题
•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 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 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 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诵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公元前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

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妥的带领下,学者们将其删改完善,《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

到公元前3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新喜剧: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新喜剧中的重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食客、兵士、艺妓、和家奴等。

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3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

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

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

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

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5.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作品形成的时间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

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

后期英雄史诗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

6.城市文学: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

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

其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艺术成就
——人物分析之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之踵
4.艺术成就
——人物分析之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的命运
4.艺术成就
——人物分析之阿喀琉斯 希腊联军中首屈一指的大英雄,骁勇善战,所 向披靡 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暴躁易怒,固执任性 富有正义感,不畏权势、桀骜不驯 珍视友谊
他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古代氏族个人主义 英雄的典型,古代尚武精神的象征
•特洛伊与希腊诸城邦贸 易、军事、政治矛盾。
2.伊利昂纪的结构
战争经过与结果
10万大军历时10年 远征特洛伊 希腊将领奥德修斯 木马计 希腊联军携带海伦 和掳掠的财宝及奴隶 还乡
2.伊利昂纪的结构
24卷,15693行 十年战争,只选最后一年中最后的51天,在这 51天中又有详有略。 重点仅是其中的10天。
——赫克托耳
4.艺术成就
——风格分析 富于阳刚之美、格调悲壮、节奏急促。塑造了英雄 群像。
史诗是希腊民族思想感情的载体,希腊民族是史诗 的真正主人公。
展现民族意识是史诗的特性。
3.基本情节
《伊利昂纪》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 来组材 (1)因女俘被抢第一次愤怒——开端 (2)好友被杀,第二次愤怒——发展
(3)与赫克托耳决斗,息怒——高潮和结局
3.基本情节
与赫克托耳决斗,息怒(高潮和结局)
4.艺术成就
——内容分析 《伊利昂纪》描写特洛伊战争和参战英雄形象,赞 美了古代氏族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 了他们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4.艺术成就
——人物分析之赫克托耳 具有悲剧色彩的集体主义英雄形象
英勇善战,指挥英明,
有强烈的责任感
和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视个人荣誉
富有人情味
4.艺术成就
——人物分析之赫克托耳
保卫特洛伊是我的职责,有关战争的一切,都是我分 内的事。如果我像懦夫一样逃离战场,岂不要被特洛伊的 英勇的儿子们和穿着长袍的妇女所耻笑。我从少年时代就 练习做勇敢的人,在特洛伊人中总是战斗在最前列,替我 父亲和我自己赢得光荣。
(伊利亚特)
பைடு நூலகம்
1.名称由来
《伊利昂纪》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城叫“伊利昂城”,史诗名字由此而来 ,它的原意是“伊利昂之歌”。
1.名称由来之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战争起因1
不和的金苹果(神话传说)
2.伊利昂纪的结构
战争起因2
争夺财富 •特洛伊城扼守地中海— —黑海航海要冲,与希 腊隔爱琴海相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