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5(1)
《旅游资源学卷》试卷A( 含答案)

7.建设性破坏是指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开发不当等引发的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景区索道建设在中国是一种普遍性的旅游开发性破坏方式。( √ )(第七章)
8.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在空间上,必须进行全面开发,而且要基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的原则,进行功能分区。( × )(第八章)
9.中国的旅游资源管理,“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管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门管理(少部分“自然保护区”由环保部门管理),“文物保护区(单位)”由文化部门管理,“地质公园”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等。( √ )(第九章)
A.钱学森
B.卢云亭
C.吴必虎
D.保继刚
7.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再次强调要践行( B )的理念。(第七章)
A.“共抓大保护,不要大开发”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D.“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科目:旅游资源学学院人文学院专业班级旅游2021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9题,每题2分,共18分)
题号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1.旅游资源特征:①时间性(时间特征)②美学体验性(功能特征)③多样性和综合性(组成特征)④地域性(分布特征)⑤稀缺性(赋存特征)⑥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利用特征);2.原生性旅游资源:①山川风光②生物景观③气候资源④文物古迹⑤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和风情⑥传统风味特产;3.萌生性旅游资源:①现代建筑风貌②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③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④博物馆与展览馆⑤名优新特产及美食购物场所⑥自然力新作用遗迹⑦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4.重要的七种造岩矿物:①正长石②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③石英④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⑤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⑥橄榄石⑦方解石;5.晶体定义:指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金刚石、石墨、食盐);6.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玛瑙、琥珀、高岭石);7.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金刚石,石墨);8.摩氏硬度计9.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沉积..,成岩作用阶段;10.成岩作用定义: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及其他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11.成岩作用的过程和形式:①压固作用②脱水作用③胶结作用④重结晶作用;12.沉积岩的构造:①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②层面构造:沉积岩层上保留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③结核构造:岩层内某一种物质的富集,似球状团块状,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时显的差异。
④生物遗迹构造:生物化石的保留。
13.变质岩的片理构造:①板状构造②千枚状..③片状..④片麻状..⑤条带状..;14.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上凸)、地堑(凹陷)、叠瓦式断层(阶梯断层);15.经向地带性景观变化:形成了从森林—草原—荒漠;16.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科考、科普教育功能③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功能④文化旅游功能⑤作为旅游商品或旅游商品材料;17.五岳:恒山(山西),泰山(山东),华山(陕西),嵩山(河南),衡山(湖南);18.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山西,四川,安徽,浙江);19.佛光较多的地点:峨眉山(最多),庐山,九华山,黄山;20.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21.地下沉积形态:石笋,石钟乳,石柱,石花,石莲花,石幔,边石坝等;22.岛礁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礁)。
第五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
•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和原则 •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查明旅游资
源的基本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组合 情况、开发价值和开发利用现状等,为旅 游资源的评价、规划和合理开发,以及旅 游资源的保护打下基础,为旅游业的发展 提供决策依据。
• (三)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
•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 (一)搜集现有各种有关资料
• (二)现场踏勘
• 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
• 1、首先对调查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
• 2、根据以后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的需要, 可以将调查地区分为若干调查小区。
• 3、在分区的基础上,采用旅游点调查和旅 游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小区的 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综合考察。
• 4、旅游资源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内容、所 采用的方法、评价结果等。
• 5、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步骤和保障措施。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
•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 (一)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 • (二)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 (一)客观真实原则 • (二)符合科学的原则 • (三)全面系统的原则 • (四)综合效益原则 • (五)动态发展的原则 • (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 二、按旅游活动的性质进行分类
• 1、观光型旅游资源 游资源
2、娱乐型旅
• 3、购物型旅游资源 游资源
4、专门型旅
• 三、按旅游资源的吸引程度进行分类 • (一)世界遗产旅游资源
• (二)国家级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具 有较大吸引力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学概论第6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

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
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 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3/3/2020
23
6.2.2 旅游规划的内容
(二)我国旅游规划种类
2.旅游区规划(tourism area plan) 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
3/3/2020
5
6.1.2 旅游资源的分类
• 在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和 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旅游资源分类 这一基础性问题。
• 早期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较为简单,伴随着旅游 学研究的深入和旅游开发实践的发展,从专业研 究和实践需要的角度出发,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形 式的分类方法。
(一)按规划范围分类
2.国家旅游规划
主要解决旅游政策;物质结构规划,旅游吸引物、 旅游发展区、国际旅游入境口岸和国内交通服务 网络;其它主要基础设施规划;住宿及其它旅游 设施和服务的数量、类型和质量层次;主要旅游 路线和它们的区域联系;旅游组织机构、法规和 投资政策;旅游营销战略和促销计划;教育培训 计划;设施开发和设计标准;社会文化、环境和 经济影响分析;国家旅游规划实施要点,包括发 展阶段、近期发展策略和项目计划等问题。
(1)旅游资源状况 (2)客源市场状况 (3)国家或地方旅游开发政策 (4)旅游开发地的经济承载能力 (5)旅游开发地的社会环境 (6)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其他条件的状况
3/3/2020
27
6.3.2 旅游开发的内容
(一)景点或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
旅游开发的直接落脚点是旅游景点或风景区的建设,整 个旅游开发工作也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所以必须对旅游 景点或风景区有一个具体的开发规划和设计方案,并以此 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最新旅游资源学试题二

《旅游资源学》(中国旅游地理)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陕西华山和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巨石造型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A.丹霞地貌景观B.花岗岩地貌景观C.岩溶地貌景观D.喀斯特地貌景观2、黄山及武夷山是下列哪类名山的典型代表()A.宗教名山B.传统山水文化名山C.近现代历史名山D.当代风景名山3、观音菩萨主要供奉在下列哪座佛教名山中()A.五台山B.峨眉山C.九华山D.普陀山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A.洞庭湖B.太湖C.青海湖D.纳木错5、金顶日出属于()A.气候旅游资源B.山地旅游资源C.水体旅游资源D.生物旅游资源6、下述旅游景点中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美誉的是()A.镜泊湖B.雁荡山C.玉山D.五大连池7、我国以雾凇景观而著称于世的城市是()A.哈尔滨B.大连市C.吉林市D.长春市8、下列哪个省区是考察中国民族风情最佳的地区()A.云南省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9、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最大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是()A.沈阳故宫B.山东曲阜孔庙C.北京故宫D.泰山岱庙10、黄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下列哪种遗产名录()A.自然遗产B.文化遗产C.没有列入遗产D.自然、文化双遗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好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是()A.地图辅助学习法B.推理分析法C.实地考察法D.溯源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法2、下列对于中国式旅游叙述正确的是()A.应该是健康文明的旅游B.应具有中国的特色C.应向西方学习,取长补短D.应该符合中国国情3、我国欣赏牡丹的旅游胜地是()A.河南洛阳B.云南昆明C.山东菏泽D.福建漳州4、下列哪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A.湖南张家界B.云南石林C.桂林山水D.贵州织金洞5、我国著名的品茗性淡水泉有()A.杭州的虎跑泉B.无锡的惠山泉C.济南的趵突泉D.云南大理的蝴蝶泉6、我国特有的被列为世界三大植物“活化石”的珍惜树种是()A.珙桐B.水杉C.银杏D.鹅掌楸7、我国的四大国宝级动物是()A.大熊猫B.金丝猴C.白鳍豚D.白唇鹿8、并称“江南三大名楼”的是()A. 湖北的黄鹤楼B.江苏的烟雨楼C.湖南岳阳楼D.江西的腾王阁9、大理最有代表性的景观是()A.上关风B.下关花C.苍山雪D.洱海月10、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的“三绝”是()A.陕西的唐三彩B.北京的景泰蓝C.江西景德镇瓷器D.福建脱胎漆器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旅游资源:2、湖泊:3、古文化遗址:四、简答题:1、我国的“五岳”与“四镇”分别指什么?(7分)2、中国的古典园林为什么赢得了“园林之母”的美誉?(8分)3、中国旅游交通方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旅游学-第五章 生物旅游资源

2020/3/23
55
奇异花卉
▪ 奇异的花卉,往往以奇特的美吸引着旅游者。 奇异的“奇”是指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如
花最大、最古老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
门答腊热带森林中的大王花奇大无比,直径 约1.4米,最重超过5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 花;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王莲,直径2—4 米,可负载20—30公斤的小孩儿,是世界上 最大的莲。
2020/3/23
2
三、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
1、生命性 ▪ 指生物具有生长繁殖、衰老死亡、开花落叶、迁徙
捕食等生命特性。 2、丰富性 ▪ 丰富性指生物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多
样性。 3、观赏性 ▪ 观赏性是由生物的色彩、形态、发声、习性、运动
等特征引起人们美感的特性。
2020/3/23
3
4、季节性
2020/3/23
6
▪ 我国的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 约2000多种,其中鸟类约有1189种,兽类近 500多种,爬行类约有320多种,两栖类约210 多种。世界上有不少陆栖脊椎动物为我国特 有或主要产于我国,如丹顶鹤、马鸡、金丝 猴、羚羊等。还有一些属于第四纪冰川后残 留的孑遗种类,如大熊猫、扬子鳄、大鲵、 白鳍豚等,都是极为珍贵的物种资源。
第二节 植物旅游资源
▪ 一、我国植物资源简介
▪ 中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 470科、3700余属、约30000种。
▪ 我国于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 物名录,共包括 388种植物。其中8种植物被 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
▪ 我国特有的树种:五十多种
2020/3/23
13
二、植物的旅游功能
第一节 旅游资源整合概述

2.劳动地域分工 ⑴劳动地域分工: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以商品交换为前 提的分工,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区际间产品交换和贸 易是其生产的必要条件,各区域之间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 差异是其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 ⑵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形成的过程: ①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即指在某一商 品的生产上,各自都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 交换,则获得绝对好处。 ②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论”:他认为各国或地区应按比较 成本较低的原则来选择所要发展的产业和产品。 ③马克思“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在地区差异的前提下,按照 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
3.区域均衡——非均衡理论在旅游资源整合 中的应用: 区域旅游发展不可能是单一的均衡或非均衡 发展,只能通过均衡——非均衡的协调发 展才能克服各自的不足,促进地区旅游经 济的增长。在整合过程中,要掌握旅游资 源均衡开发与非均衡开发的平衡点,设定 合理的开发次序,建立科学的利益共享机 制,实现区域旅游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龙门石窟美景
第一节 旅游资源整合概述
一、旅游资源整合及效用 1.旅游资源整合:整是一个调整、协调、适 应的过程,手段方法;合是一种匹配、融 合、协调的状态,是整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旅游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 营者根据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 市场供求情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和 技术等手段使得各种旅游资源要素结构合 理、功能统一,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综 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2.区域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经济发展中, 均衡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该理论主张在 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要集中力量优先发 展产业关联度大、发展潜力足的产业,并 以为核心为引导和扩大其他产业或部门的 投资;在地区发展方面,优先发展经济潜 力大的、发达的、能快速实现经济增长的 地区,通过它们的发展带动其他落后地区 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PPT课件

旅游事业:是特指那些由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教育部门等非营利性机构所从事 的旅游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如政策制定、行政管理、监督指导、学术研究、 宣传教育等,又称为旅游行政事业。
.
5
四、旅游业的特点
综合性 服务性 劳动密集性 季节性 脆弱性
.
6
旅游业的综合性
.
7
第二节 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概念
3、旅游零售商(Travel Agent):是代理旅 游经营商、交通部门或饭店等部门向旅游 者销售旅游产品、交通票据或预定客房的 中介组织,其主要工作是负责宣传、推销 和旅行服务。其收入来源是被代理企业所 支付的佣金。
.
11
(二)我国的旅行社
1、我国旅行社的分类
1985-1996年间,根据《旅行社管理暂行条 例》,按照经营业务范围不同,分为一类社、 二类社、三类社。(经营范围:一类招徕、接 待海外旅游者;二类只是接待海外旅游者;三 类只能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第五章 旅游活动的媒体 ——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业概述
.
1
一、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 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提供所 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是旅游需求取向的定义,不是旅游供给取 向的定义
作为一项产业,其界定标准是其服务对象, 而不是业务或产品
.
2
二、旅游业的构成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 的《旅行社条例》(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 规定,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 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 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 务的企业法人。
.
8
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旅游服务,主要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它是中国山水园林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园林来 自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反映。历代造园师 在园林创作中跳出了直接模仿的局限,有很大创 新。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散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是点睛之笔,以其 风格、体量、形式、色彩为自然增色,从而使建 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丰富了景物 的美感。
(3)讲究几何图案的形态,包括草坪的布置、 花草树木的修剪、水面形态等等均要一丝 不苟的按照几何形态布置。 (4)追求形似与写真,如喷泉周围常布置希 腊、罗马神话故事为主题的裸体和半裸体 的人像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如林是写意的自然山水园林,各种景物自由 分布,道路迂回曲折,树木、花卉以自然形态为 主,水景多样;景物之间的组合讲究因借关系; 具有浪漫的诗情画意。 西方园林属于写实的几何园林,景物呈几何形规 则分布,道路呈笔直林荫道,植物整形对称种植, 花卉多栽种为图案花坛,水景以喷泉为主,多配 有雕塑,空间开阔,以大草坪铺展,一览无余。
3.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指在园林中有造景作用,同时 供人游览、观赏、休息的建筑物。中国园 林建筑种类繁多,主要有亭、台、楼、阁、 轩,也有厅、堂、榭、舫、廊、桥、路等。 建筑的选址要因地制宜,布局要灵活多变, 手法要多种多样,形式要丰富多彩,使建 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的主要原则
一是体现自然,通过叠山理水,花木配 置,园林建筑手法体现中国园林的山水之 美,使游人有回归自然之感。 二是构景中讲究曲折变化,避免园内景 物一览无余。 三是强调个性特色,各园林以各自特有 的风格吸引旅游者。
江南园林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现今多指江苏、浙江一带。 园林多明媚秀丽,尤为擅长叠石理水,花木种类 繁多,布局有法,建筑体量小,风格淡雅朴素, 整个园林自然洒脱,讲究诗情画意。江南园林代 表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 州等地,尤以苏州园林为典型。如苏州的拙政园 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它三园为颐和园、避暑 山庄、留园)。
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吸收了 江南园林之秀、北方园林之雄的特点,近代又吸 收了西方园林的造园技法,形成了综合性园林特 征,同时地方特色十分浓厚。主要特点是:具有 热带、亚热带风光;建筑物较高而宽敞,但体形 简练,很少有复杂的轮廓组合;装修典雅而华丽, 门窗、隔扇、花罩、漏窗都精雕细刻,富于民族 风格。岭南园林中假山大多采用“筑山”手法, 即内部用硬质材料做骨架,用一般石头为坯成型, 然后再将有天然纹理的英德石包镶在外层。如广 东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 梁园。
3.西方园林的特点
(1)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空间布局,将高 低不平的地形平整成大片平地,或将山地做成不 同标高的几何形台地,然后沿等高线进行园林建 造。 (2)总体布局具有明确的对称轴线,在主轴线上 巨大建筑物前面,多有一个适宜的广场,配以笔 直的林荫道,修整的草坪,整齐的水池,大理石 雕像及喷泉,种植排列整齐并修剪成一定造型的 树木,形成豪华的露天交际活动场所,中轴线是 整个园林中最精华的部分。
(2)理水
理水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的处理。各类 水体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积和数量 的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 是自然水体特征的概括、凝炼和再现。中 国园林常见的水景类型主要有泉、瀑、渊 潭、溪涧、河流、池塘、湖泊等,构成园 林水景之美。
2.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是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 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植 物,以其枝、叶、花、果的色彩与姿态构 成园林中丰富多彩的景观。中国古典园林 中的植物着意表现自然美。花木的选择大 都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姿美,二是色美, 三是味香,四是有寓意。
(1)叠山
在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山 体的活动就是叠山。叠山要遵循自然规律,比真 山更概括、更精练,同时加入了人的思想情感。 我国在园林假山堆叠上注重选材,突出特点。北 方多用当地产的大青石和房山石,格调粗犷浑厚; 江南多用太湖石和黄石,也用斧劈石、笋石及雪 石。 扬州个园的假山国内罕见,分别以笋石、太湖石、 黄石和雪石堆砌成“四季假山”。岭南多用英德 石,嶙峋多姿,山体姿态丰富。假山要根据园林 规模和地貌特征进行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富有 意趣。叠山时要有起伏,疏密有致、有层次感, 符合自然规律。
少数民族园林 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规模较大的庭园和寺 观园林。以拉萨的罗布林卡园林规模最大, 花木繁盛,宫殿建筑精美别致,具有浓郁 的民族特色和宗教氛围,是中国最大的藏 式园林。
二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1.园林地貌 园林地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 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是园林的骨架,是 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园林地貌创作遵循的 原则是: 一是因地制宜,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 有地形为主,进行适当改造。 二是师法自然 ,即以自然地貌为蓝本,塑造园林 地貌,作假成真。 三是顺理成章 ,在布置山水时,要作通盘考虑, 全园山水地貌要符合自然规律。 四是统筹兼顾,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 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 造景方面,山水需有建筑、植物点缀。
(3)诗画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都是根据中国山水画的布局原理进 行造景的,可以说是一幅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 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时时、处处追求着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造园犹如作画,也要抒发一种感情,表达一种意 愿,追求一种理想。明清时期的造园家善于在置 景中融合绘画,在建筑装潢上充分发挥诗歌、书 法、工艺的效能,以达到一种超时空的文化氛围。 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达到含而不露的意境。
这种差异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 学观,讲究和谐、含而不露。在线条中崇 尚曲线,只有曲线才能反映自然界的不规 则性,以曲线为美。西方人信奉“天人对 立,改造自然”的哲学观,在线条中崇尚 直线,认为几何形的直线为美。
5.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园林所有者的身份划分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憩游乐的园林。它 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宏大,自然山水为 依托;二是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装饰 多以龙凤图案为主;三是建筑物体量较大。 园中有行宫,园中有园,吸收了全国各地 园林的长处。现存著名皇家园林有颐和园、 北海、避暑山庄等。
公共园林 公共园林主要是在自然风景区,经长期开 发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公园性质的园林。如 杭州西湖、济南趵突泉、北京什刹海等园 林。
(2)按园林的风格划分
北方园林 北方以皇家园林为主,范围较大,建筑富 丽堂皇。风格粗犷浑厚,不如江南园林秀 美。北方园林的代表主要集中在北京、西 安、洛阳、开封等几个古都,尤以北京为 典型。颐和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是 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典园林。
隋唐时期,从单纯模仿自然环境的自然山 水园林,发展到了在较小境域内体现山水 的主要特点、追求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 林。自北宋至清代,存在两个园林发展的 高潮期,园林体系发展为写意的文人山水 园林,进入了园林的最高境界—意境。私 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已经具备了 中国风景园林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大到小,景观由粗 放到精致,创作方法由写实到写意,园林 建筑由简单散于山水环境之中到建筑与自 然要素和谐统一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一、古典园林旅游资源概述 1.中国园林的发展 我国园林源于殷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开国帝王 周文王建了灵囿。主要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到秦汉时期,园林发展成为在广大地域内布置宫 室组群的建筑宫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局势 动荡不安,士大夫纷纷加入了造园的行列,形成 了私园和大量的寺观园林。这一时期的中国园林 属于自然山水园林。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 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这些园林大多建 在城内,与住宅相结合,主要特点是占地 面积小,建筑物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 园中多用假山假水。如苏州的拙政园、留 园,扬州个园,北京的恭王府等。
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是由寺观、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 组成的宗教性质的自然风景区,多分布在 远离城市的地方。在中国寺观园林分布非 常广泛,遍及名山大川,数量,远远超过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如北京潭柘寺、白 云宫,扬州大明寺、镇江金山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