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
样品管理程序全套

样品管理程序全套1目的保证检测样品从接收到处置整个过程受到控制,防止样品混淆、变质、丢失或损坏。
2范围适用于送检样品和直接抽取样品的接收、制备、标识、流转、贮存、处置等环节。
3职责3.1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收、登记、标识、流转、贮存、处置。
3.2检测组负责检测前样品制备养护和检测过程中的样品管理。
4程序、内容和要求4.1样品接收4.1.1样品接收人员详细记录送检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检测目的、检测项目、要求,抽样时间、地点、人员,工程项目、标段等信息。
4.1.2详细记录样品的数量、状态和外观等特性。
4.1.3确认无误后办理样品交接记录。
4.1.4当发现样品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须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可以接收样品。
若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则需报告技术负责人处理。
4.2样品的标识4.2.1样品接收人员在接受样品后要立即对样品进行登记、编号。
4.2.2样品编号规则:样品标识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样品编号:样品类型一年月日一流水号。
X—XXXXXX-XXX样品检验当日流水委托样品时的年月日号表示样品委托的类型大客户委托WZ ——仲裁委托样品ZC ——质量抽查样品 ZP 一一质量评价样品分析编号(密码号)由以下三部分组成:XXS--XXXX-X (X)样品检测的当月流水号委托样品时的年月号表示样品委托的类型委托仲样品委托的类型:W样品 一般委托样品WB分析样品的类型:YYS裁样品 一般委托样品YYZ质量评价样品ZC 质量抽查样品ZP公司内部(稀贵厂、冶炼厂、质计公司)等部门送样按各部门的编号规则所编号码作为分析编号。
4.2.3样品标识规则样品标识的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批号(需要时)、编号、待检、已检、合格、不合格、留样等。
样品在流转过程中标识可能会有变化,此时要注意保持样品流转前后的一致性。
标识不应粘在容易与盛装样品容器分离的部件上。
4.3样品制备和养护样品应按标准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制备和养护,实验室按照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建立操作室、养护室、养护箱。
试验室工程样品管理制度

试验室工程样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试验室工程样品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试验室的所有工程样品管理工作。
三、责任部门1. 试验室主任:负责制定试验室工程样品管理工作的整体策略和规划,监督和检查试验室工程样品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2. 项目负责人:负责各项目的工程样品管理工作,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检测和报告。
3. 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收、登记、存储和领取工作,确保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验收人员:负责对新到样品的验收工作,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样品管理流程1. 样品采集:根据项目需求,项目负责人确定需要采集的样品类型和数量,并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人员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点,采集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
2. 样品传递:采集好的样品由采样人员交至样品管理员,样品管理员对样品进行登记并按照相应的标识进行储存。
3. 样品保存:样品管理员负责将样品储存于指定的位置,分门别类,确保不同样品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特殊要求的样品需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保存,如冷藏、干燥等。
4. 样品领取:项目负责人或实验人员需要进行检测时,向样品管理员提出领取申请。
样品管理员根据领取人员的身份和需要,对样品进行发放,并记录领取信息。
5. 样品检测:实验人员根据项目需求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制作检测报告。
6. 样品处理:实验结束后,样品可以按照项目需求进行处理,如销毁、保存或归还。
五、样品管理规定1. 样品信息登记:所有进入试验室的样品都需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样品编号、名称、来源、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信息。
2. 样品标识:每个样品需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样品编号、名称、采集者、采集时间等信息。
3. 样品存放:样品需存放在指定位置,每个样品需单独储存,不得混淆或交叉。
4. 样品领取:领取样品需提出申请,样品管理员核实后方可发放。
领取人员需签字确认领取,并保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及保存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图2-2 萃取操作示意 1-三角瓶;2-导管;3-冷 凝器;4-欲萃取相
图2-3 常压蒸馏装置
3、盐析法:溶液中加入某种盐类,降低了 某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使 之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4、超临界萃取法(SF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 a.流体是非液非气的,具有气体较强的穿透 能力和液体较大的密度及溶解度,有较大 的吸附能力,流动性好. b.萃取速度快
什么物质适合于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优点
a. 接近常温, 对物质没有变解作用. b. 易达到Pc和Tc c. 化学稳定性好, 无毒, 无色, 无味, 无污染 d. 萃取时间短 e. 费用低 f. 适用热敏感样品 g. 有防氧化和抑菌作用
然后层从的样四品角堆和放中
的不心同点部用位双,套按回
采样转件取数样确器定各具取
体采少样量袋样(品桶,、得
箱)检,样再,用再双按套上回
转取法样处管理采得样平。均
将取样样品管。插入包
装中,回转180。
取出样品,每一
包装须由上、中、
下三层取出三份
检样;把许多检
样综合起来成为
原始样品:用
“四分法”
这类物料不易充 分混匀,可先 按 总件数/ 2 确 定采样件(桶、 罐)数。启开 包装,用采样 器从各桶(罐) 中分层(一般 分上、中、
特点:简便快速,破坏彻底,减少 金属挥发。酸气刺激性大, 腐蚀性大。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硫酸-硝酸法 如图2-1所示。
(2)高氯酸-硝酸-硫酸法
(3)高氯酸(过氧化氢)-硫 酸法
(4)硝酸-高氯酸法
实验室样品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实验室样品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检测样品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对抽样过程、样品贮存要求、及样品的交接、识别、制备、传递、贮存、检后处置保密与安全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工作:
1)样品的抽取
2)样品的交接和传递;
3)样品保管和检后处理;
4)样品的识别;
5)样品的制备;
6)样品的保密。
3 职责
3.1 样品管理员
1)做好样品及其附件的接收工作,并认真记录样品的状态特性;
2)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在符合条件的环境中保存样品;
3)维护和记录样品贮存的环境;
4)做好样品编号和粘贴样品状态标识;
5)做好样品在各个环节中的监督和保密;
6)做好样品的盲样管理。
3.2 检测员
1)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样品制备;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取样管理程序

样品取样程序目的Purpose建立取样管理规程,规范使用的物料及产品取样操作。
范围Scope适用于产品生产用的各种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和成品等取样操作。
职责Responsibility➢QA人员负责取样;➢计划物控部相关人员负责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取样申请及负责取样时物料的搬运;➢生产部负责中间体、半成品和成品的取样申请;➢QC负责取样器具的清洁和消毒。
内容Procedure1取样地点1.1在取样室进行。
2取样工具2.1固体物料取样使用一侧开槽、前端尖锐的不锈钢取样器或不锈钢勺子。
2.2液体物料使用移液管取样。
2.3PVC、铝箔、复合膜等使用剪刀或小刀取样。
2.4一侧开槽、前端尖锐的不锈钢取样器或不锈钢勺子,移液管用具由QC负责提供。
3样品包装容器3.1固体物料使用高密度聚乙烯瓶或PE袋。
3.2液体物料使用聚酯瓶。
3.3微生物检验样品使用灭菌的玻璃瓶。
4取样辅助工具4.1包括剪刀、钳子、螺丝刀、扳手、量筒等。
5取样数量5.1原辅料、固体类中间产品取样数量参考文件:无原辅料、中药材饮片和成品,取样量为全检量的3倍,内包材检验量和留样量,外包材包括检验量和留样量5.5但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酌情减少或增加开包数量:5.5.1凡开封后极易吸潮、变质的原辅材料,每批取一件;5.5.2易挥发性原辅材料,每批取一件;5.5.3进口原料每批每10件抽取1件,不足10件按10件计算;6 取样程序6.1 物料到库后,应由仓库保管员统一编写接受号,填写《请验单》,送质量部QA。
6.2 取样人员在收到《请验单》后,根据请验信息,按照取样计划进行准备好取样用具及样品包装容器,确定取样件数及数量。
6.3 取样人员在取样前必须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批号、接受号、数量、供应商、制造商等信息,如有异常,暂停取样,待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6.4如果待取样品同时有内包装材料、原料、辅料及着色剂,那应按照内包装材料、辅料、原料、着色剂的顺序进行取样。
抽样管理程序

抽样管理程序1 目的为确保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必须对抽样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 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抽样计划的制定、样品的抽取过程。
3 程序3.1 抽样计划的制定3.1.1质量负责人根据公司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要求,编制抽样方案和计划。
3.1.2质量负责人按照年度计划和中烟质量管理相关规定,适时组织开展、实施抽样工作。
3.1.3质量负责人适时组织编制抽样方案,抽样方案包括抽样对象、数量、抽样依据、抽样目的、抽样人员、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3.2 抽样方法的确定3.2.1抽样方法一般采用国家、行业标准方法,也可以采用经过实验室验证的方法。
3.2.2委托检验合同(协议书)包含抽样时,应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方法和计划)。
3.2.3若已规定的抽样方法时,其抽样方法经确认后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执行,如无规定的应按相应产品工艺标准或方法中规定的抽样方法执行。
3.2.4 当抽样涉及到无规定的方法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制订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应符合科学性,并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制订,制订的抽样方法应按《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进行评审和确认,并经客户同意。
3.3 下达抽样任务3.3.1样品管理员根据工作计划和方案下达抽样清单,通知抽样人员进行抽样,抽样人员根据清单内容,填写抽样相关的资料,准备已盖章的抽样单、封样单、文件复印件等。
3.3.2抽样人员应具备足够能力,应明确抽样程序和要求,掌握抽样方法,抽样工作应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实施。
3.3.3对非日常性抽样或抽样有特殊要求的,必要时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对抽样人员进行学习或培训。
3.4 抽样的实施3.4.1 抽样人员接到抽样通知后,应熟悉和了解抽样的方法和具体要求,并携带有关资料进行抽样。
3.4.2 抽样人员在现场抽样时应严格按抽样方法和程序进行,应保证所抽取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3.4.3 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应逐项如实、详细、清晰地填写抽样记录。
CNAS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抽样管理程序

1 目的对抽样实施控制管理,保证抽样的科学、公正及抽取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2 适用范围抽样是提取物质、材料或产品的一部分,作为其整体的代表性样品来进行检测的一种规定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抽样的控制管理。
3 引用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样品管理程序记录目录清单4 职责4.1 技术负责组织制定抽样方案/程序并负责审批。
4.2 有关检测室负责确定所需抽样的方案并实施抽样。
4.3 抽样人员负责具体抽样工作,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有效性,采取措施保护样品的完整,并做好抽样记录。
4.4 办公室对抽样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
4.5 异地实验室负责异地实验室的抽样工作。
5 措施/方法5.1对需要进行抽样的检测业务,在实施抽样前应确定抽样方案,明确抽取样品的数量、抽样方法和判定规则等。
5.2 抽样方案的确定原则:5.2.1 指令性的检测任务,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
5.2.2 对客户要求的抽样检测,可根据有效购销合同,同客户协商确定抽样方案。
5.2.3 抽样方案由本公司确定时,应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和技术经济因素,由检测室负责在已颁布的有关国家/行业抽样标准、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规定了的抽样方法中选择适宜的抽样方法,或运用适当的统计技术由技术负责组织制订抽样方案。
选定的抽样方案需经技术负责批准。
必要时,还需经客户认可。
5.3 抽样方案主要包括样本数量、所需的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判定规则、样本采集和贮存的规定、留样贮存条件、时间等内容。
5.4 已确定的抽样方案,不得随意更改,抽样人员应严格遵照执行。
对抽样方案的所有偏离均应作好详细记录。
5.5 抽样的实施5.5.1 对需抽样的检测任务,由检测室负责人下达给抽样人员。
抽样人员对抽样工作的质量负责。
5.5.2 抽样人员接受任务后应做好抽样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有关标准,明确抽样方案和要求,准备抽样工具和抽样记录表等。
5.5.3 现场取样一般遵循随机抽取原则,使用适宜的抽样工具和容器,所取样品应对总体具有充分代表性。
样品管理实施细则(5篇)

样品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证提供给客户及政府机构的样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水平符合要求第二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样品的申领、制作、抽取等过程。
第三条职责(一)技术研发部负责样品的制作。
(二)相关部门负责对样品的管理。
第四条要求(一)样品的申领销管部、外贸部等相关部门有需要样品时,由部门填写“样品赠品申领单”,经部门经理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后传给技术中心。
(二)样品的制作和发放技术研发部接到签字生效的“样品赠品申领单”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样品的制作或抽取,同时通知相关部门签字领取样品。
第五条附则(一)所有违反本制度规定的按照《员工奖惩制度》相关处罚规定执行。
(二)本制度由公司规章制度编审委员会起草并修订,自____年____月____日总经理签发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三)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属公司生产中心、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品控部、动力技术中心。
样品管理实施细则(2)样品管理的实施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样品登记:每个样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并为其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
样品登记时需要记录样品的名称、来源、类型、数量、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
2. 样品接收和分发:对于接收到的样品,应进行核对和记录,确保与录入信息一致。
同时,根据需要,将样品分发给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或分析。
3. 样品存储:根据样品的特性和要求,设置合适的存储条件和环境,确保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存储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 样品使用:在使用样品之前,需要明确使用目的和方法,并记录使用情况。
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样品跟踪和追溯:对于每个样品,需要进行跟踪和追溯,包括记录样品的流向、使用情况和处理结果等信息。
这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样品的使用情况和质量状况。
6. 样品退还和处置:对于不再使用的样品,需要进行相应的退还或处置。
退还时需要记录退还的原因和目的,处置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样品的安全和环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对抽样过程、样品贮存要求、及样品的交接、识别、制备、传递、贮存、检后处置保密与安全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工作:
(1)样品的抽取
(2)样品的交接和传递;
(3)样品保管和检后处理;
(4)样品的识别;
(5)样品的制备;
(6) 样品的保密。
3 职责
3.1 样品管理员
(1) 做好样品及其附件的接收工作,并认真记录样品的状态特性;
(2) 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在符合条件的环境中保存样品;
(3) 维护和记录样品贮存的环境;
(4) 做好样品编号和粘贴样品状态标识;
(5) 做好样品在各个环节中的监督。
3.2 检测员
(1) 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样品制备;
(2) 对在检样品进行管理。
3.3试验室负责人
(1) 确定抽样方案并组织抽样;
(2) 指定专人记录抽取样品的状态;
(3) 提出样品的贮存、处置、保密与安全等要求。
3.4 技术负责人
(1) 必要时对样品进行确认;
(2) 对样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3) 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 程序
4.1 抽样管理
4.1.1 抽样过程包括确定抽样方案和取样,抽样应确保科学、公正,所抽取样品应有代表性,并保持完整。
4.1.2 抽样应按标准规定的方法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认证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也可以按有效合同或同客户商定抽样方案。
4.1.3 抽样方案必须由试验室确定,应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和技术经济因素,在已颁布的有关国家抽样标准中选择适宜的抽样方法,或运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制定抽样方案,并应在有关检测大纲、检测指导书中详细说明。
4.1.4 现场取样一般遵从随机抽取的原则,使用适宜的抽样工具和容器,所取
样品应对总体具有充分代表性。
4.2 样品的交接和传递
样品编号规则为:类别代号 年号 序号( ),
4.2.1 样品管理员在受理委托人的委托检测时,应对样品的形态和样品附件及资料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
4.2.2 当不能发现样品潜在的缺陷时,样品管理员应注明样品没有发现明显的外观缺陷,其他隐含特性待查。
4.2.3 在交接双方对样品的数量、外观缺陷、附件、资料和样品的可检性都一一登记确认后,样品管理员应征求委托人对样品及技术资料的贮存和保密要求,当委托人有特殊要求时,样品管理员应请委托人在检测委托合同(协议)中注明详细要求。
4.2.4 检测委托合同(协议)一式三联,第一联交委托人留存,作为委托检测后领取检测报告和领回样品的凭据。
第二联由办公室留存待查,作为检测计划的统计凭据。
第三联作为检测任务指令。
4.2.5 试验室负责人收到第三联后,应确定该项检测任务的检测负责人和参加人。
如检测内容较多,试验室负责人应亲自组织实施。
4.2.6 检测负责人凭第三联到样品管理员处领取全部待检样品、样品附件和样品的技术资料。
4.2.7 样品管理员应向检测负责人交代或提出样品检测中应注意的使用、安全、保密、贮存等要求,必要时应由样品管理员制定出书面文件要求随样品一起流转。
4.2.8 检测负责人应与样品管理员一一清点接收的样品、附件和技术资料以及
样品缺陷的确认。
清点确认后样品接收人应在样品管理记录上签字。
此后检测中的样品应由检测负责人负责保管。
4.2.9 检测后的样品应由检测负责人如数退回样品管理员(如需要的话),样品管理员应根据样品出库的记录核对退库样品的数量、附件和技术资料。
清点核准后由样品管理员签字接收。
4.2.10 样品保留期满后,办公室应通知委托人凭检测委托合同的第一联按时领回(委托人要求时)检测样品及其附件和技术资料,在双方确认样品数量、附件及其他技术资料齐全无误后,由委托方代表在委托合同上签字后退回委托人。
4.3 样品的保管和检后处置
4.3.1 样品管理员应对样品在试验室期间的保存、安全、保密、完好负责,并对在检期间的样品管理实施监督。
4.3.2 样品的贮存条件应达到委托人提出的要求,对有特殊贮存要求的样品,应建立贮存环境的监控设施。
样品管理员应对监控过程实施记录,以证实样品贮存始终是符合委托人要求的。
对样品贮存环境的监控执行《检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
4.3.3 当贮存保管条件达不到委托人要求时,应及时向委托人声明,或者
委托人同意采取其它贮存保管方式。
4.3.4 委托人如放弃对检后样品的处置权,样品管理员应根据委托人放弃检后样品处置权的事实,向技术负责人提出检后样品的处理方案,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样品管理员逐一登记后处置。
4.4 样品的识别
4.4.1 样品管理员应对样品实施识别管理,样品的识别管理系统由送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