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Donne

合集下载

约翰.邓恩 生平简介

约翰.邓恩 生平简介

作品风格
• 多恩的诗不仅具有高度的美感(常常是富于高度的感官刺激),强烈的理性,而且具 有惊人的个人化倾向。通过使用有时复杂,有时粗暴直接的比喻,多恩将感觉和理性 融于一处,他的手法似乎非常为我们的口味所接受。在他写得最差的作品中,他的比 喻也表达出天才的观念,这一点令直率的约翰逊博士[59]恼怒不已,而在他写的最好 的作品中,他的比喻似乎与他的思想完全合二为一。 • • 多恩的爱情诗不仅超越了一切伊丽莎白时代的传统,而且超越了他以前所有情诗 的典范式情感。“看在上帝面上,请闭上嘴,让我爱你。”用这样的话语做诗的开头 的人不会模仿任何一个人。他不是在进行写作练习,他是个真正的人在说话,他的声 音就回荡在房间里。多恩既能使人惊讶,令人愤怒,也能温柔博学,明白如话,他时 而幻想,时而热情,时而虔诚,时而绝望。有的时候,他会在一首爱情诗中将几种情 感集于一处。他能够认识到感情是复杂的,这一点使他适应于我们这个不再单纯的时 代。他爱情诗中的特点同样适用于他的祈祷诗,这些诗中也带有一些情欲的色彩,这 些作品反映是全部人性,也包括人的肉体。
家庭情况
• 多恩生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他的母亲与壮烈牺牲的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ore)沾亲。多恩在牛津和剑桥学习过几年,然后开始学习法律,并在伦敦度过了 一段世俗而耽于情欲的生活,此后他被外派到国外工作,然后和他雇主,托马斯· 伊 戈尔顿爵士(Sir Thomas Egerton)出身名门的侄女结了婚,从务实的角度说,这段婚 姻是不明智的。多恩的事业陷入了低谷,年轻的夫妻二人整整度过了十年悲伤而贫 困的生活。四十二岁时,经过认真的反复思考,多恩抛弃了对于家庭的忠诚,听命 于英国国教教会。直到他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Dean of St. Paul’s)后才有了声 望,成为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牧师。那个早先撰写爱情诗的勇敢的年轻人变成了一 个忍受上帝折磨的人,时时被死亡的想法和疾病的侵袭所困扰。他排斥那“诗歌, 我少年时的情人”,转而热爱“神学,我中年时的伴侣”。随着时间的流逝,死亡 对他的困扰也越发强烈。今天如果参观圣保罗大教堂的地下室,还可以看到多恩的 塑像,这个塑像是在他生前制作的,用布单缠绕着。生命的最后时刻降临时,多恩 在床边设想了一幅图画,他被裹在尸布当中,双目紧闭,似乎死神已经来到了他的 身边。

英国人最爱的英语诗歌:死神,你莫骄傲 by John Donne(双语)

英国人最爱的英语诗歌:死神,你莫骄傲 by John Donne(双语)

死神,你莫骄傲>这首诗选自约翰-多恩的《神圣十四行诗》。

诗中说明死亡是瞬间的,而死后的欢乐则是永恒的。

死 0<死神,你莫骄傲>这首诗选自约翰-多恩的《神圣十四行诗》。

诗中说明死亡是瞬间的,而死后的欢乐则是永恒的。

死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死亡可以带走一个人的一切,但我们不必为此而感到恐惧。

约翰·多恩是英国17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玄学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死神,你莫骄傲》是他最杰出的玄学诗。

在《死神,你莫骄傲》这首诗中,他看透生死,体现出了一种艺术人生观,这与道家庄子笑谈生死的艺术人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eath Be Not Proud 死神,你莫骄傲----美音版Death Be Not Proud 死神,你莫骄傲----英音版Death Be Not Proud 死神,你莫骄傲 by John Donne 约翰.多恩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Mighty and dreadful, for, thou art not so,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Die not, poor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From rest and sleep,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And better than thy stroak; why swell'st thou then?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死神,你莫骄傲,尽管有人说你如何强大,如何可怕,你并不是这样;你以为你把谁谁谁****了,其实,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现在也还杀不死我。

John Donne

John Donne

And pampered swells with one blood made of two, 饱餐了我们的血滴后大腹便便, And this ,alas, is more than we would do. 这种享受我们无能企及。 Oh stayபைடு நூலகம் three lives in one flea spare, 住手,一只跳蚤,三条生命啊, Where we almost, nay more than married are. 它是我们婚姻的见证。 This flea is you and I, and this 它,你和我, Our marriage bed and marriage temple is; 以及我们的婚床,婚姻的殿堂; Though parents grudge, and you, we are met. 父母怨恨,你不情愿,我们还是相遇了,
Die not, poor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现在也还杀不死我。 From rest and sleep,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 休息,睡眠,这些不过是你的写照, 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 既能给人享受,那你本人提供的一定更多, 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 我们最美好的人随你去得越早, 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 越能早日获得身体的休息,灵魂的解脱。
His works
Songs and Sonnets《歌曲与十四行诗》 The Sun Rising《日出》 The Flea《跳蚤》 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紧急场 合的祈祷》 Death, Be Not Proud《死神,你莫骄横》 The Elegies《挽歌》 The First and Second Anniversaries《一周年与 二周年》

Unit 4 John Donne& John Milton

Unit 4 John Donne& John Milton

I. John Donne-the Flea
Cruel and sudden, hast thou since Purpled thy nail in blood of innocence? Wherein could this flea guilty be, Except in that drop which it sucked from thee? Yet thou triumph'st and sy'st that thou Find'st not thy self nor me the weaker now; "Tis true; then learn how false fears be; Just so much honor, when you yield'st to me. Will waste, as this flea's death took life from thee.
I. John Donne-the Flea
多么残忍,你毫无犹豫 用无辜的鲜血染红自己的指甲? 它不过吸了你一滴血 罪不至死啊? 你却以胜利者的口吻说 你我并没有因失血而有些虚弱; 的确,担心不过是虚惊一场: 接受我的爱, 你的名誉不会有丝毫损失, 就象跳蚤之死不会让你的生命有所损失。
II. John Milton
II. John Milton
Feature: Inheritance from traditional writings 1) Influence from France, Switzerland inherited from Shakespeare; 3) Influenced and inspired by Greek and Roman epics by Homer and Virgil; 4) The Bible as source material and the themes of tragedy and redemp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mini-epic

邓恩 死神莫骄傲的两个译文

邓恩 死神莫骄傲的两个译文

约翰•邓恩《Death, Be Not Proud》二译本对比作者:陈昊周四, 2009年08月13日14:56 John Donne: Death, Be Not ProudV1:汪剑钊译;V2:于中旻译Death, Be Not ProudJohn Donne 约翰•邓恩V1:死神,你莫骄横V2:死亡,你不要骄狂Death,be not proud,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Mighty and dreadful,for thou art not so;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Die not,poor Death,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From rest and sleep,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kings,and desperate men,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And better than thy stroke; why swell'st thou then?One s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thou shalt die.V1:死神,你莫骄横,尽管有人将你看得如何强大,如何可怖,你呀,名不符实;你自以为已经把芸芸众生毁灭,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至今还杀不死我;休憩和睡眠,其实就是你的写照,你定然比它们更让人感到舒适惬意,而我们最出色的人们随你而去越早,越能早日让灵魂获救,肉体安息,你是命运、时机、君主和狂徒的奴隶,你与毒药、战争和病魔同流合污,鸦片与巫术也能灵验地进行蛊惑,而且效果更佳,你又何必颐指气使?人们小憩一会,精神便得以永远清朗,便再不会有死亡,死神你自己将死亡。

John-Donne--Song

John-Donne--Song
9
Impossible and absurd
cynicism
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Get with child a mandrake root, Tell me where all past years are, Or who cleft the Devil’s foot, Teach me to hear mermaids singing, Or to keep off envy’s stinging, And find What wind Serves to advance an honest mind.
a lawyer.
5
Song
By John Donne
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Get with child a mandrake root, Tell me where all past years are, Or who cleft the Devil’s foot, Teach me to hear mermaids singing, Or to keep off envy’s stinging, And find What wind Serves to advance an honest mind.
Or who cleft the Devil’s foot,
Though at next door we might meet;
Teach me to hear mermaids singing, Though she were true when you met
Or to keep off envy’s stinging,
ababccddd
And swear

john donne 诗歌

john donne 诗歌

John Donne(约翰·多恩)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一些John Donne的诗歌作品:
1. 《歌与十四行诗》
2. 《挽歌》
3. 《一周年与二周年》
4. 《圣十四行诗》
这些诗歌作品涵盖了爱情、死亡、信仰等多个主题,展现了John Donne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手法,让读者在思考中感受到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以上只是John Donne的一部分诗歌作品,他的作品数量庞大且质量上乘,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the sun rising john donne 赏析最后一句

the sun rising john donne 赏析最后一句

the sun rising john donne 赏析最后一句摘要:1.概述约翰·唐纳的诗歌背景和影响力2.分析诗歌《日出》的主题和结构3.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义和艺术价值4.总结诗歌对读者产生的启示和感悟正文:约翰·唐纳(John Donne)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宗教、爱情、死亡、颂扬和悲剧主题,以其独特的语言技巧和深邃的思考著称。

在他的诗歌《日出》(The Sun Rising)中,唐纳以日出为背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生命的思考。

诗歌《日出》的主题围绕着自然界的日出展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在诗歌中,唐纳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了日出时分的美好景象,并通过与爱人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生命的珍视。

诗歌的结构严谨,采用抒情诗的形式,共分为五个诗节,每个诗节八行。

诗节之间逻辑紧密,情感层层递进,使整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在诗歌的最后一句,“And thou, my love, art all the heaven that I have”,唐纳将自己对爱人的赞美升华至对天堂的向往。

这句诗意味着,爱人就是诗人所拥有的一切,是他人生的天堂。

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真挚情感,也透露出他对生命和幸福的追求。

通过这一句,诗人将个人的爱情升华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使得整首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约翰·唐纳的诗歌《日出》以其优美的语言、独特的结构和深刻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感悟。

诗歌教导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珍惜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同时激励我们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思考生命的真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taphysical poets在十七世纪初期,出现了一批以奇特的比喻,口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的诗人,人们称之为“玄学派诗人(Metaphysical poets)”.这些诗人是一群博学多才的人。

正如塞缪尔·约翰逊The 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 所描述的那样:“… the metaphysi cal poets were men of learning,and to show learning w as their whole ende avor.”玄学派诗人”的主要代表者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 1572—1631), 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 1593—1633), 理查德·克拉肖(Ric hard Crashaw, 1613?—1649) 和亨利·沃恩(Henry Vaugham 1621—1695)等等。

这其中要数约翰·多恩最具代表性。

他的诗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甜美诗体。

他摒弃了过去人们在诗歌中所应用的传统的意象,采用了奇特的比喻,多变的格律等,具有他独特的诗歌特色John Donne(1572 - 1631)多恩出生在伦敦,就读于牛津大学,后来又在伦敦学习过法律。

他原本是一名天主教徒Catholic,但由于长期受到宗教迫害,最后改信英国国教Church of Englan d。

1596年和1597年,多恩跟随艾塞克斯伯爵Essex of Earl征伐西班牙,后成为女王大臣托马斯·埃格尔顿爵士(Sir Thomas Egerton)的秘书(secretary)。

1602年,受托马斯·莫尔爵士的影响,他丢掉了这个职务,因为前者不同意他与女儿安妮Ann M ore的婚姻。

1615年,多恩改信英国国教,成为当时著名的布道者(preacher),从1 621年担任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Dean of St. Paul’s Cathedral)。

他的诗作大都是在死后发表的,第一部诗集于1633年出版。

多恩与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和安德鲁·马韦尔(Andrew Marvell)同属最伟大的玄学派诗人Metaphysical poets。

他的创作他不仅影响了他同时代的诗人,还影响到艾略特Eliot 、约翰·克娄·兰塞姆(John Crowe Ransom,)、爱伦·泰特(A llen Tate)等二十世纪时的诗人。

与其他玄学派诗人一样,多恩的诗作也运用比附比喻(conceits)(精巧、惊人的比喻),也从日常生活和广博的学识中寻找意象。

在玄学派诗人中,他能将强烈的情感和学识上的独创和练达加以完美结合。

作品包括爱情诗Love poety、讽刺诗satire、格言诗、宗教诗religious poetry以及布道文ser mon等。

诗歌节奏有力,语言生动,想象奇特而大胆,常使用莎士比亚式的机智的隐喻metaphor,这些特点在他的诗集《歌与短歌》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启迪了包括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等一大批杰出诗人在内的所谓“玄学诗派”。

多恩和他开创的玄学诗派在18世纪遭到人们冷落,到了20世纪,现代派诗人叶芝(Yeats)、T.S.艾略特T.S. Eliot等都从多恩的诗歌中广泛汲取营养,多恩因而被看成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约翰·多恩死后出版第一部诗集,长期受人争议,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公认为大师。

多恩早期创作爱情诗如《歌与十四行诗》(Songs and Sonnets)。

很多诗作饱含机智、嘲讽,也有些诗作表现出柔和与深情。

他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爱情诗,特别是《挽歌》(Elegies),在格调和情感深度方面明显不同于当时传统的宫廷爱情诗。

多恩后期的作品带有浓重的宗教和哲学色彩,表达了一个人对生死和局限性倍感困扰的思想。

《死亡,不要骄傲》和《病中赞歌》(Hymn to God, My God, in My Sickness)都是比较有名的宗教诗歌。

散文作品多恩的散文作品也很出众。

《假殉教者》(Pseudo-Martyr)批评了为信仰而死的天主教徒。

在《突发事件的祷告》(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中,以“没有人是孤岛”开头的那一节很有名。

这部作品是他对疾病和死亡进行的一系列思考。

他的布道也很受欢迎,被收入《布道词》(The Sermons)一书。

George Herbert(1593—1633)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1593—1633 ),威尔士诗人、演说家、牧师,出身于富有的艺术之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剑桥大学和议会都曾担任高级职务。

乔治·赫伯特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期间在语言和音乐方面表现优异,1620年被选为学校的公共演说者(一个需要拥有诗才、口才并享有崇高荣誉的职务),一直担任到1628年。

进入学院的意图本想成为一名牧师,但国王詹姆士一世注意到了他的才华,于是赫伯特为议会工作了两年,詹姆士去世以后,赫伯特在其朋友的劝说下重新拾起对宗教事物的兴趣,1630年,他放弃了世俗追求,供职于英格兰教会,一直到去世他始终在萨尔兹伯里附近的圣安德鲁·伯默顿的一个小教区担任负责人。

他不遗余力地关怀教区信徒,为生病的教徒带去圣餐,向穷人施舍衣食。

他创作了大量的宗教诗歌,其特点是用词严谨、格律多变,巧妙地运用了玄学诗派所崇尚的意象与奇想。

他以诗作闻名,如,圣歌《召唤》(The Call),他的1 60多首诗全部收录在诗集《教堂》(The Temple)中。

Andrew Marvell (1621-1678)Andrew Marvell was a Metaphysical poet who was also well known as a satirist and politician. "To his Coy Mistress" is a rather elaborate attempt by the speaker of the poem to persuade his "coy mistress" to sleep with him.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 1621―1678)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玄学派诗人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为世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才从历史的尘封中重见天日。

马维尔的诗集在出版之时并未引起公众注意,在艾略特给予玄学派诗人以高度评价之后,马维尔作为这派的一员才得以闻名。

他的诗作并不多,其中脍炙人口的不过三四首早期诗作, 然而他的作品以简洁、警辟、生动、文雅而为人所称道。

一提起他,人们通常会想到的是他的名作《致他的娇羞的女友》(To His Co y Mistress),一首表现“及时行乐”(Carpe diem)主题的好诗。

殊不知他的《花园》(The Garden)一诗亦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该诗文字绮丽,音韵优美,意象生动,将田园诗的风格和玄理诗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

Cavalier PoetsRobert Herrick(1591—1674)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1591—1674),英国资产阶级时期和复辟时期的所谓“骑士派”(Cavalier Poets)诗人之一。

”。

“骑士派”诗主要写宫廷中的调情作乐和好战骑士为君杀敌的荣誉感,宣扬及时行乐。

不过赫里克也写有不少清新的田园抒情诗和爱情诗,如《樱桃熟了》、《快摘玫瑰花苞》、《致水仙》、《疯姑娘之歌》等诗篇成为英国诗歌中的名作而永久流传。

他的许多诗被谱曲传唱。

赫里克传世的约1400首诗分别收在《雅歌》(1647)和《西方乐土》(1648)中。

罗伯特·赫里克1591 年出生于伦敦切普赛德,是富甲一方的金匠goldmith尼古拉斯·赫里克的地7 个孩子。

1607 年师从叔父威廉·赫里克,当金匠学徒。

1613 年入剑桥圣约翰学院学习。

“琼森弟子派”中年龄属他最长,所谓“琼森弟子”即对琼森(Ben Jonson)顶礼膜拜的一批骑士派诗人。

在德文郡Devonshire,他过着与世隔绝的乡村生活,写下了一些佳作,但他无时无刻都在渴望着伦敦的享乐生活。

1647 年,共和政体剥去其教职之后,赫里克回到伦敦定居西敏斯。

1648 年发表重要诗集《金苹果园》(Hespirdes),诗集共收诗作1200 首。

1660 年查理二世复辟后,再次赴德文郡任职,1647 年卒于德文郡,享年83 岁年,德文郡也成了他的葬身之所。

赫里克终身未娶。

作品赫里克的许多诗作所关心的都是“珍惜光阴”或曰及时行乐、把握每一天的话题,这一点在电影《死亡诗社》里得到广大。

一般认为诗人最好的作品是“科琳娜欲去采山楂”。

他一生写了不少以淳朴的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抒情诗,以田园抒情诗和爱情抒情诗著称。

他和他的诗集《西方乐土》长久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原因就在于诗中所体现的抒情风格。

在诗人去世后到18世纪末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诗人受到了相对的冷落,直到后来约翰.尼古斯(John Nichols)通过《绅士杂志》,使对赫里克的研究又再次兴起。

他的《给少女们的忠告》,《考利纳前去参加五朔节》,《衣裙之歌》等都成为19世纪诗集编纂者的娇宠。

Sir John Suckling(1609-1642)约翰·萨克林爵士(Sir John Suckling,1609–1642年),英国诗人。

与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和理查德·洛夫莱斯Richard Lovelace同属查尔斯一世Charles I王廷里的骑士派诗人。

萨克林的抒情诗很著名,用词简朴清晰。

许多诗歌带有些许玩世不恭式的机智(witty),如《永远的爱人》和起句为“为什么这样子苍白,憔悴,痴心汉?”的诗歌。

《婚礼曲》是他最优秀的长诗作品。

剧本包括《阿格劳拉》(Aglaura)(1637年)、《魔鬼》(The Goblins)(1638年)和《布伦诺拉特》(Brennoralt)(1640年)。

这些剧本结构安排很糟糕,主要是其中的诗歌比较著名,但在萨克林那个时代,却很受宫廷人士的喜爱。

萨克林出生在米德尔塞克斯郡的一个富裕家庭。

就读于剑桥大学,之后到欧洲各处游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