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2)

合集下载

土壤学考研名词解释

土壤学考研名词解释

土壤学一、地学基础知识土壤:P2土壤圈:P4土壤生态系统:P61、土壤本质是什么?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土壤的本质是具有肥力,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要素基本特征是:p3①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②多孔多相系统③具有垂直分层性④自然岩成性⑤生物特性⑥记忆特性⑦具有时空变异性⑧胶体性2土壤有哪些主要功能?如何看待土壤的重要性?功能:(1)生产功能:生长植物(2)生态环境功能:连接有机和无机的中心纽带(3)健康功能: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动植物生存与生长重要性:(1)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2)地球表层系统自然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3、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出具有出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而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用下列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作用,雨水涵养的作用,生物的支持作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狭义的农业包括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植物生长、动物生长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是密切的。

从食物链的关系来看,每后一级食物链都是以前一级食物链为食物的。

由此可见,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地,更是动物生产的基地。

如果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4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p7(了解五大成土因素:气候、地形、生物、母质、年龄;土壤圈的特点p4)二、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和物理过程土壤的物理性质:p15土壤基质:p16土粒密度:p17土壤容重:p17土壤孔隙度:p18土壤孔隙比:p19土壤含水率(质量含水率和容积含水率)p20土壤颗粒:p20(存在形式:单粒和复粒;土壤颗粒的4种粒级: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矿物组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当量粒径:p21土壤粒级:p22原生矿物:p23次生矿物:p24土壤质地:p26土壤机械组成:p29土壤结构:p30(土壤结构体的种类:片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团粒结构)团里结构及特点p32当量孔径:p38。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二、简答题: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导草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

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土壤特征•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六、土壤的空间位置•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1、写出5种矿物的名称,指出它们是原生矿物还是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蛋白石、赤铁矿、褐铁矿、粘土矿物。

变质矿物: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绿帘石、红柱石、柘榴石。

2 、岩石有哪些三种类型?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先成岩石在地表条件下,经过自然因素的作用,发生破碎搬运和堆积,这些松散的岩石碎屑物质称为沉积物。

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变质岩先成岩石受地质内力作用而发生质的变化,形成具有新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的一类岩石。

3、花岗岩、石灰岩和大理岩属于哪一类型的岩石,它们的主要组成矿物有哪些?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名词解释:化学风化•矿物和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到母质层出现的垂直切面。

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第一篇:土壤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处于其他圈层的交界面上,对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起着维持和调节作用的圈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中心纽带。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疏松的表层。

森林土壤:森林土壤是指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林业土壤:林业土壤上是指所有属于营林经营所涉及的土壤,是由林业部门的经营范围所决定的。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活人环境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矿物:矿物是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原生矿物:原生矿物是指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上升冷凝结晶而成的各种矿物。

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矿物和早期形成的矿物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矿物的总称。

岩石:岩石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解理: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呈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球表面,或者上升到接近于地表的不同深度的地壳中,冷却、固化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是各种地质作用的沉积物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紧、硬结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的作用。

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机械崩解作用。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指生物所引起的岩石或矿物的风化。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就是土壤固体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土壤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土壤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土壤的概念及其组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2.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

3.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存在的主要形态。

4.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5.土壤容量是指在作物不致受害或过量积累污染物的前提下,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最小养分定律: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受最小的养分所限制,当一种必须的养分缺乏或不足,其他养分含量虽多,作物也不能正常生长。

是指植物的生长受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7.离子的被动吸收:是一种顺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吸收:逆电化学势梯度且消耗能量的吸收过程,有选择性。

8.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即CEC 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

9.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需要虽然绝对数量不一定很多;但很迫切的时期,如供应量不能满足植物的要求,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很难弥补损失。

10.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作物对某种养分的需要量和吸收量都是最多的,这时期也是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11.复混肥料:指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统称。

指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养分标明量的肥料。

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混配制成,包括二元型(如NP、NK、PK)和三元型(NPK)。

12.土壤酸碱度:土壤溶液的反应。

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2)

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2)

2012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土壤腐殖太奇考研2016年早起计划咨询热线:4000-855-866 在线咨询YY: 86489962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 )气相(50% )粒间空隙(50% )液相(50% )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 世纪后半叶)。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土壤的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

7.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8.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10.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3.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4.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温度,用PH表示。

16.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17.永久电荷:也叫恒电荷或结构电荷,来自土壤胶体内同晶替代不随环境PH变化而改变的电荷,同晶替换作用使2:1型层状粘土矿物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陆地。

2.2:1型矿物:蛭石,蒙脱石3.1:1型矿物:高岭石4.土壤碱度指标:总碱度,PH值,碱化度课本p175总碱度: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银。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学名词解释1.地球表层系统:指的是地球表层上屎大气对流层上界,下到海洋深处和岩石上部,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组成的一个由非生物和生物过程叠加的物质体系。

2.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3.土壤质量:即土壤在生态界面内维持植物生产力、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或在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具有动植物持续性,保持和提高水质、空气质量以及职称人类健康生活的能力。

)4.养料库(矿质营养学说):土壤是植物养料的储存库,植物靠吸收土壤和肥料中的矿质养料而滋养。

植物长期吸收消耗土壤中的矿质养料,会使土壤库的矿质养料储藏量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土壤库储量,可以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和轮作等方式如数归还土壤,以保持土壤肥力永续不衰。

这一观点把土壤看做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养分和起无力支撑作用的介质,称为土壤“养料库”的概念。

土壤学界把李比希的这一学说成为矿质营养学说。

5.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6.土壤腐殖质(humus)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由非腐殖质物质和腐殖质物质组成7.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达到土壤有机质含量所需的时间,称作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

8.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a了diversity):又称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指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种间差异,包括生理功能多样性、细胞组成多样性及遗传物质多样性等。

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oil microbial biomass):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103μm3的生物总量,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小型动物,但不包括植物体。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通常是以生物量碳的含量表示的。

10.菌根(mycorrhiza):高等植物根系与一类特殊的土壤真菌建立的共生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
简答及论述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土壤腐殖
太奇考研2016年早起计划咨询热线:4000-855-866 在线咨询YY: 86489962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
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
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三、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简述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
4、简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5、简述褐腐酸和黄腐酸在性质上的异同点?
6、土壤腐殖质是如何形成的?
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如何?
8、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的要点如何?
9、比较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和性质的区别?
10、肥沃土壤要求的良好土壤孔性指标如何?
11、简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
12、土面蒸发需要哪些条件?又包括哪三个过程?
13、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上的差异?
14、简述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日变化规律?
15、简述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16、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17、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8、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那几个方面?
19、简述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20、土壤粘结力的本性及影响粘结性因素如何?
21、我国土壤退化是如何分类的?
22、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如何?
23、土壤质量评价参数指标是如何选择的?
24、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25、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
1、试述土壤腐殖质的性质?
2、试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和生态环境上作用及其条件途径?
3、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及其改良途径?
4、试述团粒结构形成的机制?
5、试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作用及其改良途径?
6、试述华北农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状况?
7、试述酸性土成因?
8、试述碱性土成因?
9、试述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关系?
10、试述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