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 ppt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1、氮气与氮的固定 游离态
氮的固定
放电
化合态
如:N2+O2 N2+3H2 氮的固定
2NO 2NH3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NO与NO2的比较
NO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难溶于水,剧毒!
NO2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能溶于水,剧毒!
2 )硝酸的不稳定性 4 HNO3 ==== 2H2O+4NO2 ↑ +O2 ↑ 思考:
▲浓硝酸为什么常呈黄色?
硝酸分解发出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硝酸 而使硝酸呈黄色 ▲如何保存硝酸? 阴凉、避光(棕色试剂瓶)
受热或见光
3)氧化性(HNO3)
⑴硝酸与大部分的金属能反应
3Cu +8HNO3(稀)=3Cu(NO3)2+2NO ↑ +4H2O Cu +4HNO3(浓)=Cu(NO3)2+2NO2 ↑ +2H2O 3Mg+8HNO3(稀)=3Mg(NO3)2+2NO ↑ +4H2O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 具有酸的通性 2 )不稳定性 3)具有强氧化性
1) 具有酸的通性
•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 2HNO3+CuO=Cu(NO3)2+H2O • 与某些盐起反应 2HNO3 +CaCO3=Ca(NO3)2 +CO2↑+ H2O • 与碱起反应 HNO3+NaOH=NaNO3+H2O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 △ NH 3· 2O == NH3↑ +H2O H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PPT课件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NO2气
← 2NO2 → N2O4
红棕色 无色
课堂小结
• 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是通过固氮方式;动,植 物转化;土壤和水体中微生物驱动形成氮的循 环过程. 2 氮分子内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氮分子通 常情况下性质稳定.只有在放电条件下才能与 氧反应;氮和氢气要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 下反应 ,且反应是可逆的 。 • 3 氮的氧化物从+1到+5都有;NO易被氧气 氧化,NO2能与水反应,还能自身化合生成 N2O4;NOX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污染的气体. •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高一化学氮的循环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氮的循环的知识点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气体的形式存在,占据了大气中的78%。
然而,氮气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无法直接利用的。
为了满足生物体的需求,氮必须先被转化成可供利用的形式,进入生物体的食物链中。
这一过程被称为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包括氮气固氮、氮的硝化和氮的脱氮。
在这三个过程中,氮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从而保持了地球上氮元素的平衡。
首先,我们来看氮气固氮这一过程。
氮气固氮是指将氮气转化成氨氮(NH3)或者铵盐(NH4+)的过程。
固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大气固氮和土壤固氮。
大气固氮是指氮气转化成氨氮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由氮气还原酶催化的。
这种酶存在于一些细菌和蓝藻中,它们能够利用氮气将其转化为氨氮。
这一过程中,固氮细菌通过吸附氮气分子并将其还原为两个氨气分子,然后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
此外,一些雷暴也可能通过闪电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这也是大气中固氮的一种方式。
而土壤固氮是指氮气转化成铵盐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土壤中一种叫做固氮细菌的微生物来完成。
这些细菌通常生活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并与某些植物共生。
植物会分泌一些物质吸引这些细菌,然后细菌在植物的根附近将氮气固定为铵盐。
接下来,我们来看氮的硝化过程。
硝化是指将氨氮或铵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微生物群落: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或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这两个步骤分别由不同的细菌完成。
亚硝酸盐在水体中相对不稳定,容易被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这种氮化细菌能够适应较低的温度和较酸性的环境。
与硝化细菌相对的是反硝化细菌。
这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将其还原为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是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维持地球大气中氮气的含量。
最后,我们来看氮的脱氮过程。
脱氮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氨氮或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土壤中,涉及到一些细菌和真菌。
在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会利用有机物中的氮,将其转化为无机形式的氮。
简述氮循环主要过程

简述氮循环主要过程氮元素在生物体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组分。
在大气中,氮占据了78%的比重,但植物和动物无法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
因此,氮循环就成为了保持生态系统氮平衡的一个关键过程。
氮循环涉及到许多微生物和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固定、硝化、反硝化以及氨化等过程。
1. 固定氮在自然界中以二价原子存在,无法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合成生物大分子。
固定是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最主要的固定形式是植物均可递气囊细胞共生固氮和根瘤菌固氮。
递气囊细胞共生固氮是指某些植物中含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包含了一些可生长壮大的细菌,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可以固氮,为植物提供大部分氮元素。
根瘤菌固氮则是一些可逆反应的产物。
根瘤菌霉素反应一般包括两步,首先将氮气转化为两种亚氮酸盐,这两种亚氮酸盐分别与另外两个合适的分子组成产物,最后被死亡或部分死亡的菌体分贝进入土壤中形成有机氮。
2. 氨化氨化是将无机氮转换为有机氮的过程,包括各种微生物的氧化还原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包括和不能化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一些微生物使用无机氮源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发酵产生氨以及一系列的无机氮化合物。
与硝化的营养需求不同氨化由于缺乏氧气,其可以细菌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分解生产,成为土壤的有机物质。
3. 硝化硝化是将氨和一些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在硝化过程中,营养还原菌可以将氨氧化为亚氮酸盐,继而再氧化为硝酸盐。
此过程中吸收了一定分子的化学能,能量的消耗为8.2×10^24 J(中等计算)不过此过程也可放大自愿能收益,即在得到的能量要大于消耗的化学能,即—ΔG(负的吉布斯自由能)。
硝化反应产生的硝酸盐在很多非生物化学反应中都具有催化作用,使硝酸盐成为一种非常活跃而且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物质。
反硝化过程是一种典型的还原反应,嫩叶菜饮食的养分循环在反硝化中得到了一定的处理。
反硝化是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气的过程,主要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行。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引言概述: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但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无法直接利用的。
因此,氮的循环过程十分重要,它涉及到氮的转化和利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氮的循环过程。
一、氮的固定1.1 大气固定:大气中的氮气通过闪电和紫外线辐射的作用,部分被转化为固定氮,形成硝酸盐和氨盐等化合物。
1.2 生物固定:某些细菌和蓝藻具有固定氮的能力,它们能够将氮气转化为氨,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
1.3 工业固定:人类通过工业化生产氨肥和硝酸肥等化肥,将大量氮气固定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二、氮的硝化和反硝化2.1 硝化: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亚硝化细菌进一步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这一过程被称为硝化作用。
2.2 反硝化:反硝化细菌将硝酸还原为氮气,从而将土壤中的氮释放回大气中,这一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2.3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共同参与氮的转化,维持着土壤中氮的平衡,并影响着土壤中的氮素供应。
三、氮的吸收和利用3.1 植物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氨和硝酸盐等形式的氮,作为合成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的原料。
3.2 动物摄取: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中的氮,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
3.3 循环利用:植物和动物通过代谢和分解产生的废弃物,将氮返还到土壤中,再次参与氮的循环过程。
四、氮的流失和污染4.1 氨挥发和硝酸盐淋失:氨气和硝酸盐容易挥发和被雨水冲刷,导致氮的流失和土壤贫瘠化。
4.2 氮肥过量使用: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中氮的积累和流失,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4.3 水体富营养化:农业和工业废水中的氮污染物排放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五、氮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5.1 生物营养和生态平衡:氮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代谢起着关键作用。
5.2 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利用氮肥,减少氮的流失和污染,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氮的循环一、引言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的循环是指氮在大气、土壤和生物体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本说课稿将围绕氮的循环展开,介绍氮的来源、转化过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氮的来源1. 大气中的氮气:大气中的氮气占据了氮的主要来源。
氮气通过闪电和氮固定作用进入土壤和水体中,成为植物和微生物的氮源。
2. 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植物死亡后,其残体中的有机氮会通过分解作用释放到土壤中。
动物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尿素和氨,也是氮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氮的转化过程1. 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的形式。
固定过程包括生物固氮和非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是指一些特定的细菌通过共生关系或自由生活方式将氮气转化为氨或硝酸盐。
非生物固氮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固氮过程,如工业固氮和闪电固氮。
2. 氮的硝化:硝化是指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硝化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步是氨氧化,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是亚硝酸盐氧化,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3. 氮的反硝化: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一些特定的细菌完成,它们在缺氧环境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4. 氮的氨化:氨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氨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水体中,由一些特定的细菌完成。
四、氮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植物生长:氮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DNA合成等重要生化过程。
氮的循环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水体富营养化:当土壤中的氮过剩时,会导致氮的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过多的氮会促进藻类的生长,形成藻华,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甚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死亡区。
3. 大气污染:氮的循环也与大气污染有关。
氮氧化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们可以通过氮的转化过程释放到大气中。
氮的循环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氮的循环一、引言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的循环是指氮在地球上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和迁移过程。
了解氮的循环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氮的循环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氮的来源氮的主要来源包括大气氮、土壤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
大气氮占据了地球上氮的绝大部分,约占78%。
土壤中的有机氮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无机氮则包括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形式。
三、氮的循环过程1. 氮的固定:大气中的氮主要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植物无法直接利用氮气。
氮的固定是指将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氮的固定主要通过闪电、工业过程和生物固定等方式进行。
2. 氮的硝化:氮的硝化是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由硝化细菌完成,分为氨化和亚硝化两个阶段。
氨化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亚硝化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3. 氮的反硝化:氮的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由反硝化细菌完成,它们能在缺氧环境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4. 氮的固定和硝化反应是氮的主要循环途径,它们共同促进了氮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和迁移。
四、氮的作用氮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具体来说,氮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氮是蛋白质、核酸和细胞壁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2. 促进植物生长:植物对氮的需求量较大,它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对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直接影响。
3. 影响土壤肥力:氮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维持土壤的健康状况。
4. 影响水体质量:过量的氮会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氮的循环PPT课件

联想•质疑
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有关的
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产生了哪些物质? 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于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天上
自 然 界 中 氮 循 环
N2
NO NO2 HNO3
人间
NH3
地下
NH3 、NH4
+、 NO
—
3
氮循环中重要物质
• (1)氮气
放电
• •
B、与氢气反应
工业合成氨:
•
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
• 方向进行的反应。
把单质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氮的固定
高能固氮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生物固氮 人工固氮
及时巩固
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C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3
某集气瓶中装有NO然后倒置在水槽中再 向瓶内通入21mlO2时最后集气瓶中的液面 还在原来位置.则原集气瓶中NO 的体积为 ( B )ml • A 6 ml B 12 ml C 16 ml D 18ml
3 A ,B .C三种气体,A为无色,在一定条 件下A能与氧气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 它能与氧反应生成C, A,C气体均溶于水, 其水溶液分别呈碱性和酸性.推断 A ,B ,C的化学式. NO 2 NH 3 A C
课堂练习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排放NO2有关的是:(A B)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 C 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2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 NO 和O2混和气置于试管中,并 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C ) •A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 氮的循环考点一 氮的氧化物(NO 和NO )考点二 1.物理性质:______色______味______态_______挥发______溶与水。
2.化学性质考点三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氨是____色____________气味的___体,____液化, 1体积水可溶解____体积的氨气。
2.分子结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____________。
(2)氨气与酸反应: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 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硫酸铝溶液中的现象及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四 铵盐及NH 4+的检验1.铵盐的概念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____色固体,均_____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考点五 氨气的制备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
(1)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 3或KMnO 4制O 2的装置相同)。
(2)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3)干燥:用碱石灰(NaOH 和CaO 固体的混合物)。
(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 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 2SO 4浸湿的棉花球,可避免污染空气。
氮的氧化物的几种计算的方法(1)NO 2或NO 2与N 2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 2+H 2O===2HNO 3+NO ,利用气体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
①当V (NO 2)∶V (O 2)=4∶1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②当V (NO 2)∶V (O 2)>4∶1时,NO 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
③当V (NO 2)∶V (O 2)<4∶1时,O 2过量,剩余气体为O 2。
(3)NO 和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反应4NO +3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
①当V (NO)∶V (O 2)=4∶3时,恰好完全反应。
②当V (NO)∶V (O 2)>4∶3时,剩余气体为NO 。
③当V (NO)∶V (O 2)<4∶3时,剩余气体为O 2。
(4)NO 、NO 2、O 2三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可先按反应3NO 2+H 2O===2HNO 3+NO 求出NO 2与水反应生成NO 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NO 的体积,得NO 的总体积,再按反应4NO +3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1、下列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石灰石高温分解B .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C .FeCl 3溶液腐蚀铜箔D .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化合生成CO2、下列有关氮的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这属于人工固氮B.酸雨是SO 2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是磷元素导致的,这些都与氮氧化合物无关C.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D.氮的循环对于人类有百利而无一害3、下列各反应,最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是()A.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B.直接加热稀氨水C.用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D.(NH4)2CO3固体受热分解4、有关同素异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间的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B.同素异形体之间物理性质相似化学性质不同C.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互不相同D.NO和NO2互为同素异形体5、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运输浓硝酸常用铁罐车,是因为常温铁与浓硝酸发生了钝化B.将木炭投入热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体现了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C.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3D. 可用加热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杂质氯化铵6、酸雨会给人类带来种种灾害,应该积极进行防治。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减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可向酸化的湖水中抛洒烧碱进行治理C.改变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D.氮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一个重要因素7、雷雨发庄稼这句谚语所涉及的反应8、(4分)标准状况下,将NO2和O2按体积比4:1混合充满试管,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经充分反应后,_______气体剩余(有或无),假设溶质不扩散,则溶液的浓度为______mol/L.9、(6分)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氨气选用的干燥剂________.如何检验某溶液是否为NH4Cl溶液:(提示分别检验阴、阳离子)10、将1.92g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并微热,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铜片完全消失),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求:(1)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参加化学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
(3)收集到的气体成分及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别是课堂模拟1、反应4HNO3(浓)+Cu=Cu(NO3)2+2N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NO3是氧化剂,NO2是氧化产物B.若2mol HNO3(浓)完全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了NA个电子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 :4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2、硫酸铵在强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2︰3B 1︰3C 4︰3D 1︰1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既有气体产生,又有沉淀生成的是()①Ba(OH)2溶液跟NaHCO3溶液;②Ba(OH)2溶液跟(NH4)2SO4溶液共热;③NH4HCO3与稀H2SO4;④向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金属Na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Fe Cl2中通入足量Cl2: Fe2+ +Cl2=Fe3++ 2Cl-B. 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NH3·H2O+CO2=NH4+ +HCO3-C. 向MgCl2溶液中滴加氨水:Mg2++2OH-=Mg(OH)2↓D. Cu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4HNO3(浓)=Cu2++2NO3-+2NO↑+2H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B.氨气和氨水是同一种物质C. 铵盐都易分解产生NH3D. 铵盐都是白色晶体,且易溶于水6、下列物质存放方法错误的是()A.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 纯碱溶液保存在橡胶塞试剂瓶中C. 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D.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7、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NO和O2生成NO2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D.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8、(8分)工业制硝酸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9、将容积为50 mL的量筒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量筒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12.8 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得NO、NO2混合气体5.6 L(标准状况下)。
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11.(1)①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A.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氨水C.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D.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②检验氨气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③为了得到干燥的NH3,用________干燥剂。
A、碱石灰B、浓H2SO4C、无水Ca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