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认位置

合集下载

《认位置》教案

《认位置》教案

《认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位置的实际含义;
技能目标:能按一定位置观察描述事物;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明白物体的方位是相对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能准确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吗?你是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认位置》。

二、学习新知:
师:课件出示确定物体方位的儿歌,老师进行讲解,并领读;
生:认真听讲,并积极跟读;
师:课件出示本班教室的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都有哪些物品?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生:认真观看后,积极举手回答;
师: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边,另一个物体就一定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左边,另一个物体就一定在这个物体的右边;
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前边,另一个物体就一定在这个物体的后边;
三、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10-11页的“想想做做”;
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总结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师: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习的内容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认位置的教案

认位置的教案

认位置的教案认位置的教案1教学目标: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把握推断左、右的方法。

2、在认识左、右方位的过程中,培育初步的推断能力,能用左、右方位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经受新学问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把握推断左、右的方法。

教学难点:经受新学问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一、活动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玩游戏吗?那么今日教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些好玩的游戏,好吗?〔板书:好玩的游戏〕谁想来参与?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指鼻子,指眼睛,请大家听好规则:一位同学把手放到鼻子上,我一发口令,这个同学的手马上指到口令指出的位置,不能出错。

谁想和我演示一下?师说学生指。

其他学生当小评委,帮他推断。

师:想玩吗?如今你们同桌两人一个说一个做看谁指得又对又快。

评析:在游戏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动要求参加游戏。

班里的其他同学做小评委,也参加到这个游戏中。

在游戏的开始,学生的速度可能稍慢,随着娴熟程度的提高,可以适当加快速度。

当出现错误时,小评委可以准时指出。

二、活动二师:刚刚这个游戏玩得特别胜利。

如今老师想增加点难度,谁情愿来试一试?师:这次我们加上方位来指。

如:鼻子、鼻子左眼,鼻子、鼻子右耳,指的同学要反应得快奥,其他同学还要当好小评委哦。

〔师说学生指〕师:你感觉你能比他指得又快又准吗?这次可是要加上方位的啊?师:这次有些同学可有点手忙脚乱了,你认为这次游戏比上次的难吗?难在哪儿?师:对,这些问题里都有左右这两个方位,看来要在这个游戏中获胜必需首先分清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谁能来告知一下大家你是怎么来分清左右的呢?师小结:看来同学们辨别左右的方法的确不少,如今同学们都能分清左右了吗?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和听课老师们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认位置》教案及教学反思

《认位置》教案及教学反思

《认位置》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左、右、上、下、前、后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左、右、上、下、前、后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展示小朋友的画。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

(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1.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 B C),请小朋友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说明:说B在右边是相对于A来说的,即B在A的右边;说B在左边,是相对于C来说的,即B在C的左边。

《认位置》教案设计

《认位置》教案设计

《认位置》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位置的概念1.1 位置的定义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方位。

学习通过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1.2 坐标系的建立学习使用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了解坐标系中横轴和纵轴的含义。

1.3 坐标系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学习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物体的位置。

练习使用坐标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相对位置的描述2.1 相对位置的概念相对位置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

学习通过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相对位置。

2.2 方向的概念学习使用基本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练习通过方向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2.3 距离的概念学习使用距离来描述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

练习通过测量距离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三章:绝对位置的确定3.1 绝对位置的概念绝对位置是指物体在全局坐标系中的确切位置。

学习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确定物体的绝对位置。

3.2 GPS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GPS系统由卫星和接收器组成,通过信号传输来确定位置。

学习GP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3 GPS系统的应用学习如何使用GPS设备来确定物体的绝对位置。

练习使用GPS设备进行定位和导航。

第四章:位置的估计与推断4.1 位置估计的概念位置估计是指根据有限的观测数据来推断物体的位置。

学习使用概率和统计方法来进行位置估计。

4.2 位置估计的方法学习使用最小二乘法来进行位置估计。

了解其他常用的位置估计方法,如最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

4.3 位置推断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位置估计来解决实际问题,如目标跟踪和定位。

练习使用位置估计方法来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

第五章:位置信息的应用5.1 位置信息的概念位置信息是指与物体位置相关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利用位置信息。

5.2 位置信息的应用领域学习位置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和增强现实(AR)。

了解位置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认位置》教案设计

《认位置》教案设计

《认位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2.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左、右: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前、后: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前、后的概念。

3. 位置的描述: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描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位置概念。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知和运用位置概念。

3.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卡片、实物、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等。

3. 场地: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位置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并结合实物进行讲解。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通过移动实物或指示物,体验不同位置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位置概念,描述自己家中的物品摆放情况。

2. 设计一个简单的位置游戏,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表现。

《认位置》数学教案设计

《认位置》数学教案设计

《认位置》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认位置》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来回等。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方向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前后左右、上下来回等基本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地图、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例如“你的书包放在桌子的左边还是右边?”、“你的家在学校的前面还是后面?”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位置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约20分钟)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或实物模型,展示并解释前后左右、上下来回等基本的位置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位置关系。

(三)课堂练习(约15分钟)
教师分发课堂练习题,题目应包含各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以便学生能熟练掌握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前后左右、上下来回等基本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方向感。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关于位置关系的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以巩固和深化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认位置》 精品PPT课件(共20张)

《认位置》 精品PPT课件(共20张)

教学重点: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难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做游戏。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2、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红花的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看谁提得妙!
看谁说得好!
看谁说得多!
在 的前面画 ★ ,后面画 ▲ , 上面画 ● ,下面画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看谁提得妙!
看谁说得好!
看谁说得多!
小朋友们,
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位置 上、下、前、后
左、右(左右手)
教后记:
学生基本都能辨别出上下、前后的 位置关系,可左右学起来对他们来说很
困难,学生掌握的都不是很好。需要再
多点练习巩固。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名言摘抄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苏教版一年级《认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认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认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位置。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具体环境里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按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要求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课件教室挂图。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盒。

教法学法:1.启发诱导,激发求知欲。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促成。

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小学生就有日常生活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以及想一想练一练,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领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大家猜一猜?{教师在空中指出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激发学生求知欲}2.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位置,看一看.比一比谁学得最棒。

3.板书:认位置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教室图(1)a.图上画的是仕么地方?画上画了些仕么?b.上课时同学们要发言,我们要举哪一边的手?同学们回答的真棒!现在请大家举起右手,好那另一边的手是……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课桌上的作业本在书本的哪一面?那么书本又在作业本的哪一面?c.谁还能像这样看着图说一说呢?(2).谁能完整的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说一说教室里都有些什么?(3).教师小结:今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希望小朋友们要分析清楚,认清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2015年9 月日星期备2015年9 月8 日星期二用第课时认位置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