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人教版必修)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选择题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刻舟求剑④居安思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的是(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失败是成功之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③④7.“多难兴邦”贵在“兴”。
“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
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8.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①世界是充满矛盾的②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9.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这表明( )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10.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后,各地政府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出台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指导规范。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 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非选择题11.2018年对老百性来说药费还是大难题,对于如何破解“看病贵”与“降价死”的矛盾,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不同物种的和谐共生是同一关系,这种同一关系的前提是差异的存在,和谐共生的同一 关系是包含差异的同一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强调“斗争性”)
思考:生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
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世界上的任何家庭都有痛苦和欢乐,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矛盾具有普遍性
1. 矛盾的普遍性
(1)事事有矛盾(空间)
自然界 客观世界
人类社会
正极---负极 遗传---变异
权利---义务 生产---消费
充满矛盾 充满矛盾
主观世界 知---不知 真理---谬误
(2)时时有矛盾(时间)
充满矛盾
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例2:通过植树造林让沙漠变绿洲;通过总结经验,让失败变成功;通过化妆、整容让丑变美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创造条件促进积极转化
同一性: 应用举例: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高就无所谓矮;
没有荣就无所谓辱;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相互依赖
没有民主就无所谓专政;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
没有法律就无所谓自由
应用举例:
B.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 性所制约。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 法,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
②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③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强调“同一性”)
政治必修四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教版)

判一判:“统一与对立=矛盾的双方”。
提醒: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 的关系。“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及矛盾 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 排斥、相互斗争。因此,“统一”和“对立”是矛盾双方的关 系,而不是矛盾双方。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与趋 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 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色小镇建设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的?
解析:本题以浙江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为背景,考查矛盾 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学生可以按照“观点+材料” 的模式回答,注意观点表述的准确性和材料结合的对应性。
答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 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 出来;个性一定包含了共性。所有的特色小镇既有共性也有个 性。他们都有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功能,也都有文 化功能、旅游功能、社区功能,都是适合生活和创业的高颜值 景区;同时又都有自己特有的产业群、特有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风格。并且,它们共有的功能和高颜值存在于不同的产业群、 不同的建设风格之中,并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
提醒: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矛盾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情景材料探究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谐。“和”是 中国文化的核心、普遍原理和根本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永 恒和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中国文化的“中和、泰和、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和谐相处”作为国际关系原则,跨越时空,超越国 度,具有永恒魅力。在当今世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和 谐”的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全球经济与政治、文化与文明、命 运与生命共同体,将是中华文明改写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有关知识,说明 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如何实现“协和万邦”。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选择题1.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哲学依据是①改革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改革创新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改革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误的对立统一推动着改革创新的发展④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是人们不可避免且无能为力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错误;④中“无能为力”表述错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依据是改革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误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答案为B。
2.有人指出: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不各美其美,就只能任人宰割,不美人之美世界就争端不断,只有美美与共,才能走向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
从矛盾的角度看,这体现了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②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要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④创造多种条件促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①③是正确的,②颠倒了二者关系;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但不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转化,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3.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 正确方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不同事物具有 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 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 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1、单选题: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 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A
单选题: 2、关于矛盾“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同一而存在 )
B.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011年11月28日7时左右,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 特大瓦斯爆炸,当时井下有293 名工人在作业。经过昼夜抢救 ,成功营救出127名矿工,166名矿工不幸遇难。 “11.28”事故是中国自1960年11月28日平顶山龙山庙煤矿死 亡187 人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之后,这么多年来中国煤炭行业 最大的一起安全事故。 此次矿难将使龙煤集团支付总额9000万元的赔偿金。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变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 可以变化的
中 国 人
个性——共性
黄 种 人
人
动 物
生 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A、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 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重要哲学依据。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 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23
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因为有矛盾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 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
——马克思
小结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 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 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条件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 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动力。
26
特别提醒
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两个方面。 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始终不可分割的。 3.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4.不能把辩证矛盾(无处不在)与逻辑矛盾(思维中的矛盾,是叙述 的矛盾,可以避免)混为一谈。 5.不能认为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斗争的关系。此观点 的不足之处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 6.误区:(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
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 马有深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 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个 月以后,这匹马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别 人又来祝贺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坏事 呢?不久,他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摔坏了。别人 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 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因为腿坏不 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运用⑴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⑵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⑶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对立同一的观点看问题。
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2)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基础整体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矛盾概念;2、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3、矛盾的特殊性;4、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形式与矛盾普遍性两层含义的关系;5、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本框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矛盾的概念教学活动【导入】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孔子带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
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用的酒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一种辩证的观点。
事物的发展是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矛盾则是内在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之一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动力。
矛盾体现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各种对立的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既有相互制约又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矛盾的存在使事物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前进和进步。
首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这种对立和斗争使得事物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内部系统的不断运动和演化,使得事物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如,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驱使生物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物种能够不断地发展和进化。
其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内部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和斗争,这种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在矛盾的斗争中,弱肉强食的规律不断地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人类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本动力。
矛盾的斗争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矛盾不是单纯的对立和斗争,它还体现了事物的统一和发展。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通过对立和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统一、和谐与平衡,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人类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统一和和谐,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矛盾不是单纯的对立和斗争,而是一种辩证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了解和把握矛盾,对于正确处理问题和推动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妻子》 传说过去有户卖油的,妻子勤俭持家,丈夫每 天卖油前,她都要先从油桶里舀出一勺贮存起来。 过年时丈夫正愁无钱办年货,妻子从地窖里端出 一坛油来,丈夫大喜。 这家邻居是卖皇历的,他的妻子也效仿此法。 每天丈夫外出时,她都悄悄留下一些皇历,年关 难过时,妻子拿出一大叠过时的皇历,丈夫无可 奈何,哭笑不得。 思考:上则故事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规律原理
【原理】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 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方法论】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什么是矛盾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等 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电等 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 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民主与集中
结论
自 然 界
社会
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
认识运动
事物的运 动形式都存 在着矛盾; 矛盾存在于 一切事物之 中;矛盾无 处不在。
思维
意见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 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
时时பைடு நூலகம்矛盾。
【方法论】
(1)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 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 矛盾。 (2)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 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 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 伏夜出,猫的眼睛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 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 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肉垫, 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猫和老鼠是怎样共同生存下来的?
1.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
唯 物 辩 证 法
展的观点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与核心。
4.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 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 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 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 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 机。 1、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有
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事物内部”是针对不同的范畴来说的。
如何理解 “事物内部”?
教
学
父母 子女 家庭教育
教
学
父母 子女 家庭教育
学校教学 学校教学
教育体系
“事物内部”是针对不同的范畴来说的
列举生活中蕴涵矛盾的例子:
(1)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2)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3)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4)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 与恶等 (5)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 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 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 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 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 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 风景秀丽的和谐的没有 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 外桃源是否真的没有 “矛盾”?
不同方面
教师
不同特点
引导、点拨、评价,主导地位
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主体地位
教与学(主要矛盾)
还有学生与食堂、与宿舍、 与卫生值日等矛盾
普宁侨中(复杂事 物)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也各有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 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 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 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 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水果:能吃的水分多的植物的果实 共性(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 的事物是没有的。
个性 离不开 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这又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2)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鸭 梨
梨
水 果
植 物
生 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 立(共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 种具体形式(个性)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 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 一 统 性 一
( )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 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 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各有解释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1.居安思危 下相互转化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3.乐极生悲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
方 面 表 现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材料一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材料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材料三 酿酒窖泥奇臭,酿出的名酒特香, 香鲸的粪便恶臭,燃烧后却香味浓郁。 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哲理?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 狼要扑食鹿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对立) 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 狼和鹿又是相互依赖的(统一)
一、矛盾观
1. 矛盾的含义
(1)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 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哲学矛盾≠逻辑矛盾
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
逻辑矛盾—— 人们在叙述问题、 回答问题时出现 首尾不一、相互 打架的现象;哲 学矛盾——指客 观事物本身存在 的既相互对立又 相互统一的关系。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 (1)含义: 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物极必反
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 难矣。”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 的倾向和趋势。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 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 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 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 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 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 益是相互对立的。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 (1)含义: 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 基本属性
同一性(统一)
斗争性(对立)
(1)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两 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每一个学科各有特点。
我们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相比,在性格、 学识、修养、心理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 的矛盾。
老鼠:“装死”、昼伏夜出、听觉极为灵敏
猫:“假眠”、夜间可见、走路无声无息
猫和鼠之间的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双方 的共同发展。
结论:(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矛 盾
斗 (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争 对 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性 立 趋势。(排斥、区别、差异、不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