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间作四首(其三) 2008高考陕西卷试题及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陕西卷)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后习题部分参考答案导论5、结合改革开放以前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政治制度遭受挫折的原因。
答:(1)主观方面,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倾向,使其对客观形势估计错误,阶级斗争被重新提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地位;(2)客观方面,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恢复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充分集中有限的资源使经济在短期内获得恢复与发展。
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并开始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而又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的不良发展必然体现于政治方面,造成我国的政治制度遭受重大挫折。
第二章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6、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地位形成的历史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是执政党;而各民主党派处于参政地位,是参政党。
其主要的职能是参政议政。
两者这种地位关系的形成是有深刻历史根源的。
(1)、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说,在中国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共产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正是由于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
在而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共产党更是充分发挥了其作为执政党的作用,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稳步崛起正是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因此,共产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从民主党派的角度讲,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民主党派由于积极响应党的革命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计献策,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和监督者,成为了参政党。
因此,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关系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的。
7、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自己的执政方式?(1)、加强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2)、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和建设;(3)、加强对干部的领导和管理工作;(4)、加强组织和动员社会的职能;(5)、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如何处理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和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党内民主集中制与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在中央和地方集中表现为党同政府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注意以下三各方面:(1)、党的意志转化为行政行为要严格履行有关程序,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①、党委通过的决议向权力机关建议,变为权力机关的意志,再由政府执行;②、通过政府中的党组织领导政府工作;③、党就国家发展的某些重大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④、党委直接决定政府的有关事项;(2)、进一步明确党政机构的职责权限,防止以党代政或以政代党;(3)、进一步强化监督与制约机制;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中的监督制约机制,既是对党内领导人的重要监督,也是对行政首长的重要监督,它有助于正确处理党内民主集中制和首长负责制的关系;10、试比较中西政党制度。
08年全国高考诗歌题

看题目: 看题目:知前者为怀 人之作, 人之作,后者为宴饮 抒怀之作。 抒怀之作。
看作者:李白有不得 看作者: 高考题例 ,对友人真诚, 意经历,对友人真诚, 意经历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龙标野宴 王昌龄 •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 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龙标: 注 龙标 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王诗中的“ 是远谪之愁, 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此衬托不以远 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 两首诗都有一“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 分) •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双调] 吴西逸① 吴西逸① •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 茅苫三间厦③ 秧肥数顷田。床边,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 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赶快。 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 草覆盖。 草覆盖。 •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 要分析。 要分析。 •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理综题分析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一.各省市试题情况一览表:二.各省市试题考点分布:特点:1.时代分布:唐宋领风骚。
这与选修模块开设《唐诗宋词选读》吻合。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共涉及21首诗歌,选用唐代诗歌5首,宋代11首,金代1首,元代2首,明代2首。
2007年诗歌鉴赏共涉及24首诗歌,唐宋共占15首。
2.体裁分布:律、绝是重点。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律诗7首,绝句8首,词4首,曲2首。
2007年选用绝句11首,律诗6首。
3.题材分布:写景咏怀为主。
2008年21首诗中,写景诗6首(另有3首咏怀诗由眼前景而生发感慨),咏怀诗8首,咏物诗3首,怀古诗2首,送别诗2首。
4.作者分布:选诗以非名家为主,名家的诗以非名篇为主。
名家的诗作中,只有李白的两首诗是可称名篇,其他的都是较冷门的诗歌。
5.考点分布: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思想情感的有7套,考查艺术手法的有13套,考查内容的有8份套,考查语言的有6套,另外考查情景关系的有3套,考察形象分析的2套。
启示:1.要注意整体鉴赏题。
2007年高考,大多是针对某一“点”的题目,而今年,注重对“面”的考查,整体鉴赏的题目明显增加。
就诗歌而言,整体把握思想意蕴,情感基调是鉴赏的前提,是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复习时要高度注意。
(今年考了7套:【福建卷】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辽宁卷】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北京卷】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重庆卷】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四川卷】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全国卷Ⅱ】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008年高考试题——语文(陕西卷)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馆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
2008200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 阅:见证。
•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 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 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 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 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 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 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 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 接近即可)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 的表达效果。
•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 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 的景与情?
•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 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 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赏析]
• 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 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 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 ‘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 ‘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 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 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 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 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 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 陶然,无复寂莫之感。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 进行赏析。
•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 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 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 新奇。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 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 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 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 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 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 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 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 世态炎凉的感叹。
2008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英语一、英语知识运用(共三大题,满分50分)(一)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passengerA. sugarB. organizeC. strangeD. together2.chemistryA. stomachB. achieveC. checkD. machine3.clubA. pollutionB. struggleC. usefulD. bury4.majorityA. baggageB. attractC. CanadianD. magazine5.areaA. theatreB. breatheC. breakD. heaven(二)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6. The moment I got home, I found I my jacket on the playground.A. had leftB. leftC. have leftD. was leaving7. Not until the motorbike looked almost new repairing and cleaning it.A. he stoppedB. did he stopC. stopped heD. he did stop8. Tomorrow is Tom’s birthday. Have you got any idea the party is to be held?A. whatB. whichC. thatD. where9. –What sort of house do you want to have? Something big?--Well, it be big--that’s not important.A. mustn’tB. needn’tC. can’tD. won’t10. I ate sandwich while I was waiting for 20:08 train.A. the, aB. the, theC. a, theD. a, a11. The message is very important, so it is supposed as soon as possible.A. to be sentB. to sendC. being sentD. sending12. He doesn’t have furniture in his room --just an old desk.A. anyB. manyC. someD. much13. The man pulled out a gold watch, were made of small diamonds.A. the hands of whomB. whom the hands ofC. which the hands ofD. the hands of which14. around the Water Cube, we were then taken to see the Bird’s Nest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A. Having shownB. To be shownC. Having been shownD. To show15. –Did you go to the show last night?–Y eah. Every boy and girl in the area invitedA. wereB. have beenC. has beenD. was16. Ten years ago the population of our village was that of theirs.A. as twice large asB. twice as large asC. twice as much asD. as twice much as17. Though we don’t know what discussed, yet we can feel the topic.A. had changedB. will changeC. was changedD. has been changed18. –The floor is dirty. Can anyone clean it?–I do it all the time.A. Don’t mention it.B. Why you?C. Not sureD. Not me again.19. Elizabeth has already achieved success her wildest dreams.A. atB. beyondC. withinD. upon20. It’s going to rain. Xiao Feng, Will you please help me the clothes on the line?A. get offB. get backC. get inD. get on(三)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在短文,从短文后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合填入对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2008年高考语文陕西卷.doc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馆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陕西卷)
总评分
第二技能
实际操作 书面理论 现场5S
总评分
第三技能
实际操作 书面理论 现场5S
总评分 综合评分
线体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员工星级评定车间考评表
序号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薛晶玲 黄贵华 郭 磊 王天天 方明航 朱建国 李信云 孟克辉 汪雪琴 赵祝瑞 郑 艳 余海燕 龚元芳 荀彩莲 张丽君 王 倩 汤玉红 宋金霞 程翠英 裘 菊 张银凤 第一技能
员工星级评定车间考评表
序号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汤 玲 朱 梦 王 姝 朱成凤 罗小玲 周风芹 李巧兰 张丽云 苏琼华 帅 丽 王迪 王晓娟 朱晓婷 徐艳侠 韦勤想 高瑞龙 徐 红 徐艳婷 李丽萍 王 成 王肖方 伍 勇 周云波 吴灵芝 王 敏 刘艳娟 李 博 第一技能 岗位 实际操作 书面理论 现场5S 投料检验 投料检验 贴面贴 投料检验 丝印 投料检验 总检 换保护膜 换保护膜 换保护膜 换保护膜 投料检验 投料检验 贴斜面毛毡 贴斜面毛毡 丝印 丝印 贴面贴 换保护膜 压装饰条 压装饰条 压装饰条 压装饰条 换保护膜 换保护膜 换保护膜
实际操作 书面理论 现场5S
品质
综合评分
线体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贴PC片 打螺钉
贴斜面毛毡
贴平面毛毡/线扣 贴平面毛毡/线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语文(含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 )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馆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
2008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09年高考复习总资料一)【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高考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选用宋潘大临的五言诗《江间作四首(其三)》为鉴赏材料。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
家贫。
江西派诗人,善诗,但作品多散佚。
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多有交往,曾随苏轼同游过赤壁。
一生未见任什么官职,终老于江湖。
诗《江间作》一名《江上晚步》,共四首,此处所选为第三首,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
诗的前两联由眼前“西山”“赤壁”险峻幽僻的景色转入怀古,从“赤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当年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历史,但当年的争斗俱已成往事,那时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如今只有“大江东去”,于是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第三联诗人从怀古中又回到了现实,眼前之间白鹭栖息在沙滩,大雁翱翔于天空。
这一联中的炼字极显功力。
一个“拳”字,形象地写出了白鹭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一个“退”字,别致、生动地显出鸿雁在天空飞行的状态。
《春秋•僖公十六年》中就已有“六鹢退飞”一语,杜预注:“高飞遇风而退。
”这里用“退”来写高空翱翔的鸿雁,是因为天空辽阔,观察的参照物可能不一,加上高空风疾,于是会觉得大雁不是在往前飞,而似乎在朝后退!诗人在赞叹宿鹭、飞鸿闲适自由的同时,诗人最后一联写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再联想到“波流万世功”,就发出了“最羡渔竿客”的呼声,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在烟雨朦胧中,驾着一叶小舟,自在地听着雨点敲打着归舟的篷帆。
这充分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一种无比向往!
对诗歌的鉴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考生的答案不一定要求与参考答案一致。
如考生认为第三联两句中最传神的不是“拳”、“退”二字,而是其他的字,如“明”等,只要能分析得当、言之成理,也应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