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眼科学

合集下载

何氏眼科

何氏眼科

何氏眼科——东北最大的眼科专科医疗中心东北最大的眼科专科医疗中心——何氏眼科医院创建于1995年。

在建院15年期间,先后建立了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大连何氏眼科医院、葫芦岛何氏眼科医院、盘锦何氏眼科医院和瓦房店何氏眼科医院等5家医院。

在何氏眼保健体系的支持下,何氏眼科医院不断地将国际最先进的眼科诊疗技术带给东北地区的眼病患者,不仅带动了区域性眼科医疗服务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为解除患者病痛和为社会复明事业做出高效服务及突出贡献。

何氏眼科医院是东北地区最早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眼科激光治疗等三大眼科技术的眼科医疗机构,它拥有国际一流的眼科设备,高能力的眼科医生团队和高素质的医疗管理团队,先后开创了包括白内障记忆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9毫米微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在内的多项中国首例的眼科手术,填补了中国眼科技术的8项空白。

医院现设有眼表与角膜疾病专科、青光眼专科、玻璃体视网膜与眼外伤专科、小儿眼科、屈光与准分子激光中心、葡萄膜病专科、神经眼科、中西医结合与疑难病专科、眼美容与整形专科、低视力与康复专科、视功能检测与评估专科等多个临床学科和辽宁省何氏眼科生物工程中心、何氏眼科干细胞研究与治疗中心、眼遗传病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中心、眼科中医药研发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

何氏眼科正在逐渐成长为一所高科技、国际化的科研型与教学型的眼科专业机构。

何氏眼保健体系简介何氏眼保健体系始建于1995年,是中国目前唯一集医、教、产、学、研于一体的眼保健体系。

集团拥有何氏眼科医院、何氏眼镜有限公司、何氏视觉科学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何氏眼科研究院、绿谷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银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太平洋医疗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爱康信息产业公司等多家机构。

作为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集团企业,何氏眼保健体系始终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实现“让人人都能享受到眼保健服务”为终极目标,坚持“贡献、信赖、共好”的理念,通过医疗、教育、科研及产业的综合发展,打造中国第一个眼产业基地,最终推动中国防盲治盲公益事业发展。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眼科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眼科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教师上课按书本逐章逐节讲述。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显得匮乏, 过多的语言陈述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为r考试而读 书,对书本上的临床疾病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死记硬背下
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r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眼科
检查操作训练,加强厂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提高了学习效果…。 3.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应用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个典型病例的示教,可加深学
生对某种疾病的认识。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急性发作时为 什么有时会去内科就诊,因此延误疾病的治疗。为什么抗胆
碱能受体阻滞类药物会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等,使学生
懂得临床各科之I.日J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学习眼科的重要性,从
而端正学习态度。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参观手术和治疗操作。 眼科疾病的治疗操作及手术单凭课堂讲授是不易完全理解
来的东西没有形象概念,对临床上千变万化的症状抓不住主 体,教学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例如讲解房角的结构时.老师 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依然一头雾水,授课质最可想而知。 2.不能生动、形象地表达授课内容:受传统教学授课条件的
限制,眼科学课程中形态的内容教师只能是通过绘图、挂图、插 图、模型、实物等来给学生演示,表达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动态的
房水产生、流经途径、房水排出受阻继而引起眼压增高的全过 程,再向学生展示和讲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的体征,由
正常到异常的变化一目了然,课常效果自然要好。多媒体教 学还可以取代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课堂笔记,使 教师能集中精力对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4.加强临床实践教学:通过门诊病例的见习,对于常见眼 病既弥补了课堂理论讲授中的某些不足,又能提高学生分析
于眼科教学,其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融为一体,使得比 较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 息。例如,眼的视光学部分是眼科教学的难点,采用r多媒体 教学,对近视、散光、融合功能、立体功能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就

眼科绪论1

眼科绪论1

前1/3 肥厚,称为睫状冠,内表
面有放射状突起,称为睫
睫状体
状突。血管丰富,分泌房 水。
后2/3 扁平,称为睫状体扁平 部,血管少,无重要组 织,与脉络膜连接处呈
锯齿状称为锯齿缘。
组织学上分:
(1) 睫状肌: (2) 上皮细胞层: 主要功能: (1)分泌房水:营养眼内组织,维持眼 内压。 (2)经晶状体悬韧带调节晶状体的屈光 度以看清近距离物体,完成调节 功能。
(2)色素上皮层: 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司散瞳作用。
生理特点及功能:
(1)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使瞳 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进入 眼内光线的量,保证视网膜 成像清晰。
(2)有丰富的第v颅神经纤维网, 感觉敏锐,炎症时疼痛剧烈。
2.睫状体(ciliary body):
环状组 织,矢状 面呈三角 形,与晶 状体赤道 部之间有 纤细的晶 状体悬韧 带相连。
形状及大小:近似球形 。正常成人 的眼球前后径24mm。
组成: 眼球壁 眼球内容物
位置:
眼的位置
一、 眼球壁
眼球壁
角膜:前1/6 纤维膜(外层) 角巩膜缘
巩膜:后5/6 虹膜 葡萄膜(中层) 睫状体 脉络膜
视网膜(内层)
(一)纤维膜:
功能: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
1. 角膜(cornea) :
眼科学
绪论
眼科学研究范围
眼科学: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 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眼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一门独立的学科。 眼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感觉器官。 眼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
眼科学发展简史
我国最早关于眼病的记录是在公元前14 世纪的殷武丁时代,《神农本草经》中 有70多种关于眼科用药的记载。隋、唐 时期针拨内障的手术的记载已很普遍。

第一章 眼科学绪论

第一章 眼科学绪论

第一章眼科学绪论【导读】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病的检查和诊治方法与其他临床学科差别很大,眼科学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本章中,明确了眼科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叙述了国内、外眼科学发展的简史,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眼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强调了通科医师了解学习眼科学的重要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对眼科学有一基本的了解。

第一节眼科学的研究范围和在医学中的地位眼科学(ophthalmology)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由于视器的特点及其功能的复杂性,眼病检查和诊治方法与其他临床学科差别很大,眼科学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感觉器官,能够接受外部的光刺激,并将光冲动传送到大脑中枢而引起视觉。

人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来完成的。

人的视觉敏锐程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极大。

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结构改变,导致视功能的减退,甚至完全丧失,从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而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视功能。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防治眼病具有重要意义。

眼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视觉器官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器官的病变与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常有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视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会影响到全身其他系统的功能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许多的全身疾病在眼部有特殊的表现和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视力。

由于眼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在临床上应用检眼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活体眼底的血管,利用荧光素血管造影可以了解眼底血管的微循环状况,有助于一些全身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眼底检查已成为观察和诊断许多全身疾病的有用方法。

眼科学与基础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基础学科,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影像医学和基因工程学等所取得的成就有助于阐明一些眼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探索和提高预防、诊治眼病的水平。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擅长准分子激光手术(近视、散光、远视眼)的治疗
张衾弋
国家一级验光师,高级技师
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首届眼科验光专业毕业,国家 一级验光师,高级技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周跃华教 授的首席验光师。擅长青少年近视,远视,复合型近视远 视以及小儿斜视弱视矫正,成人近视眼手术前后的验光, 白内障手术前后的验光,圆锥角膜的验光等等。
王文莹
副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 民医院眼科学博士后。擅 长: 白内障,角膜病,弱视, 成人斜视,眼部小肿物,眼睑内翻倒睫等综合眼病。
张青蔚
副主任医师
同仁医院眼科专家。博士研究生毕业,眼视光学专 业。研究方向:近视眼、散光、远视眼的准分子激光和 飞秒激光的手术治疗。
健及防盲治盲系统。归国后现担任多家眼科医院院长并兼
任多家医院手术专家。曾多次参加中残联手术队。擅长白 内障,近视眼等眼科手术。
向里南
主任医师
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会诊专家。原友谊医院眼科主任。北京医
疗鉴定科大学,从事眼科专业三十余年。 积 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白内障手术以 及各类眼科高难度手术上万例。擅长各种疑难眼病等。
吉昂
副主任医师
现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眼科主任。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年,擅长青光眼、白内障、 泪道病的诊治、手术经验丰富,包括眼底病的手术 治疗、青光眼、眼底病的激光治疗等。
方志虎
副主任医师
国内著名眼科专家。亚太地区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委 员。曾作为国内首批访问学者赴ARAVIND医院(世界防盲组 织及狮子会教学医院)交流,学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眼科保
王平
主治医师
德仁眼科医院院长。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从事 眼科临床工作17年,师从于我国著名准分子专家,积累了丰富 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远视、和散光等临床经验,持有国家 卫生部颁发的准分子激光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合格证。熟练掌握 VISX准分子激光设备及国际最先进的波前相差技术,手术患者 上万例,无一例事故。在视光学基础理论和手术应用方面有着 深入的研究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国眼外伤研究50年成就

我国眼外伤研究50年成就

作者:张效房朱豫在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的时刻,迎来了《中华眼科杂志》50周岁的生日。

50年来,《中华眼科杂志》作为眼科的权威杂志,反映了新中国在眼科学领域的成就,为新中国眼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眼外伤学作为眼科学的一个领域,受到《中华眼科杂志》的极大重视。

1978年和1979年,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领导和《中华眼科杂志》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并创办了《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50年来,我国老一辈眼科专家在眼外伤与职业眼病的研究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工作者,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在世纪交接的时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新中国眼外伤和职业眼病研究硕果累累,令人振奋。

一、眼外伤学的研究成就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工业、农业、采矿等劳动力密集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同时眼外伤患者亦相继增多。

我国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许多眼科医师,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积极开展了眼外伤调查、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在当时技术相对落后、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开放性眼球损伤和眼内异物伤研究:开放性眼球损伤,尤其是眼内异物伤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许多眼科医师积极投入这方面的救治和研究工作。

在当时诊断条件有限,仅依据眼部x线摄片判断病情的情况下,施殿雄、王永龄、罗秉相、李子良、曾祥阶、宋玉斋等教授对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河南医科大学张效房教授等自1955年起对眼内异物的定位和摘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研制和发明了多种眼内异物定位方法,如薄骨定位法、方格定位法,多种定位校正方法,以及眼内异物定位测量器,并于60年代初期在我国首先使用a超辅助x线定位诊断方法;他们设计了多种眼内异物摘出方法,并于70年代首先应用玻璃体切除技术摘出眼内异物,使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初,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76年他们又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眼内异物定位的研究中,这是我国首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眼科领域;于80年代研制的眼内异物电子计算机绘图定位法,是计算机技术在眼科临床应用的典型事例。

眼科学基本概念介绍

眼科学基本概念介绍

眼科学基本概念介绍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负责接收和处理大部分的视觉信息。

眼科学是研究眼部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学科,它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视力。

本文将介绍眼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眼部结构、视觉处理、常见眼疾等。

一、眼部结构人眼由多个结构组成,每个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

角膜是眼球的透明前突,起到保护眼睛和聚焦光线的作用。

虹膜是位于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有色环状组织,它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来调整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晶状体是一个透明的双凸透镜,可以调节眼球的焦距,使眼睛能够聚焦在不同距离的物体上。

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内侧的光敏神经组织,它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脉冲,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解码和处理。

二、视觉处理眼睛接收到的光信号经过视觉系统的处理,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当光线穿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并聚焦在视网膜上时,光敏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脉冲,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

视觉皮层对这些神经脉冲进行解码和分析,最终形成我们的视觉感知。

视觉皮层对于颜色、形状、运动等视觉信息的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常见眼疾许多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眼部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属于常见的眼疾。

其中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屈光不正的问题,以及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等其他眼部疾病。

近视是指远处物体看不清楚的情况,远视则是指近处物体看不清楚。

散光导致光线不聚焦在一个点上,造成图像模糊。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影响视觉的眼部疾病。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增高,损害视神经的疾病。

结膜炎是结膜发炎引起的眼部不适。

眼科学通过诊断和治疗这些眼部疾病,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视觉健康。

治疗方法包括配镜、角膜塑形镜、手术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结:眼科学是研究眼睛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学科,它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眼睛,保护和改善视力。

眼部结构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重要组织。

视觉处理是指眼睛接收光信号并通过大脑解码形成视觉感知的过程。

中国眼科及眼科学会点滴

中国眼科及眼科学会点滴

• 临床医院 (包括眼科) 3 座
• 针灸研究所
1座
• 1956 年 9 月建立的 北京中医学院晋称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同年建有上海、广州、成都中医学院
整理课件
9
中国传统医学眼科
•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

1994 年 9 月 30 日建立
• 全国中医眼科学会 1985. 10. 29, 成立 • 各省市有 中医眼科学分会 • 全国中医眼科医师及会员约 2,000 人
• 1980.11 眼科新进展
新乡
• 1981.4 中西医结合眼科
上海
• 1983.5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沈阳
• 1985.9 中华眼底病杂志(眼底病)
成都
• 1985.9 眼科学报
广州
• 1986.1 中国医学文摘眼科学
北京
• 1988.10 美国眼科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北京
季刊 季刊 季刊 月刊 季.双 季刊 季刊 季刊
整理课件
24
一个中国原则
• 要求“中华民国眼科医学会” 改名称: • 外交部、医学会外联部提出与台协商
• 中国台北眼科学会
• Chinese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 of Taipei, China • China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 of Taipei • Taipei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Chinese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China
29
• 我国眼科事业近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 • 业已逼近国际水平 • 眼科医师的队伍已日益壮大 • 中华眼科学会在新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工 • 作在更加扩展、更加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的观察图1 例1黄斑裂孔逐渐消失 左上,检查时的黄斑裂孔;右上,初检查时的荧光造影可见与裂孔相对应的高荧光;左下,8个月后黄斑裂孔消失;右下,同时的荧光迼影所见高荧光几乎消失图2 例4黄斑裂孔逐渐消失。

左,初次检查见裂孔被许多囊肿样病变围绕,黑色箭显示盖膜;右,7个月后黄斑裂孔及许多囊肿样改变已消失图3 例3黄斑裂孔消失过程。

左上,初诊时裂孔;右上,裂孔底部可见微弱的高荧光;左中,2年后视网膜前膜皱缩,黄斑裂孔变形;右中,与裂孔相对应的窗样缺损及周围视网膜血管渗漏明显;左下,初诊后41个月黄斑已变模糊;右下,与裂孔相应的窗样缺损和视网膜血管渗漏已看不到Arch Ophthalmol 1994;112∶1051~1056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6~10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吲哚青绿数据视频血管造影图1 该病例为继发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血管造影(上图早期;中图晚期)示灶性渗漏点ICG-V(下图)示相应于渗漏点有一环绕的强荧光区。

而荧光造影末发现图2 荧光血管造影(上图早期)示2个渗透漏点,分别位于黄斑颞上和视盘鼻侧。

ICG-V(下图)也显示2个渗透漏点,但同时存在多处高荧光区及后极部其他区域的脉络膜通透性增高病灶,荧光血管造影末见这种病变图3 该病例的荧光血管造影(上图早期;中图晚期)示中心凹陷颞侧1个渗漏点及中心凹陷鼻上1个色素上皮脱离区(箭头)同时在黄斑上,下,颞上方存在边不清形状不规则的强荧光区,ICG血管造影(下图)示灶性渗漏及多处代表隐匿拟色素上皮脱离(箭头)ICG造影的特征为早期强荧光晚期为强荧光围绕的低荧光(箭头),图4 荧光血管造影(上图)示中心凹鼻上1个灶性渗透黄斑下方色素上皮脱离ICG(中图早期,下图晚期) 灶性多发性早期强荧光区则为绕以强荧光的低荧光区代表拟色素上皮脱离(箭头)Arch Ophthalmol 1994;112∶1057~1062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11~15嗜中性外分泌汗腺炎误诊为眶蜂窝织炎图1 左上睑红肿,上睑下垂:图2 轴向CT示弥漫性软组织密度图3 初检1天后红肿加重出现结膜下出血图4 初诊2天后双眼受累图5 切片示表皮完整层出血和炎症图6 切片中可见发炎和破坏的外分泌腺,其近旁有出血图7 可见残余的外分泌腺和嗜中性白血球浸润Arch Ophthalmol 1994;112∶1460~1463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24~26结膜侵犯性鳞状细胞癌图1 示拟切除的巩膜肿瘤(黑箭头)的区域和瞳孔变形(白箭头)图2 鳞状细胞癌结膜下沉积图3 后弹力膜前侵犯性鳞状细胞癌(直箭头)并侵犯巩膜表面(弯箭头)图4 视网膜色素上皮呈连续片状扩散(弯箭头)直接与Bruch 膜相对Arch Ophthalmol 1994;112∶1342~1345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27~29局部干扰素致角膜缘上皮发育不良退行图1 照片示多灶的复发性发育不良 图2 治疗9个月,病变末复发Arch Ophthalmol 1994;112∶1145~1146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30皮脂瘤的安全处理法图1 示带有毛囊皮脂腺(箭头)的皮脂瘤图2 伴有外眦角畸形的皮脂瘤图3 椭圆形切开毛囊皮脂腺部分图4 牵开皮脂瘤,结膜下分离图5 辨认外直肌泪腺,膜外侧眶缘前的肿块图6 关闭结膜切口图7 切除椭圆表上皮化区域,最少量切除皮胅图8 分离皮脂腺,暴露巩膜,切除外侧眶缘的肿块图9 闭合切口 图10 修复外眦角Arch Ophthalmol 1994;112∶1114~1116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34~35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四点固定法图1 双针缝线的2根针通过距角膜缘图2 拉出的缝线打结,转动缝线至线0.50-0.75mm的巩膜槽,改变针的方结从巩膜槽处出末向,越过瞳孔从对侧角膜缘处穿出,将针剪下,缝线从角膜缘切口拉出图4 缝线置于袢下并绕过固定突起处图3 第2针双针缝线按同样方式通过对侧巩膜槽穿入并旋转但不通过小孔图5 用另一根缝线将第一根缝线与袢系紧,第一根缝线在巩膜槽内打结,线结可转入巩膜Arch Ophthalmol 1994;112∶1485~1487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36~38为玻璃体内控制药物释放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巩膜栓图1 上左,巩膜栓经睫状体平部植物于巩膜切口处不必缝线固定。

上右,药栓为结膜覆盖;下,内含盐酸亚德里亚霉素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巩膜栓,和金属膜栓。

图4 从兔子眼内所见的巩膜栓。

上,植入后4周由于水解药栓膨胀;下,植入后12周巩膜栓释放药物后桔红色消失,药栓水解降解后大小和体积减少图5 上,植入后4周巩膜栓四周的结膜和巩膜示轻度炎症细胞浸润Arch Ophthalmol 1994;112∶1380~1384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52~55单侧下方慢性膜性结膜炎(心因性结膜炎)图1 左眼下睑板结膜炎,可见膜状物。

下方球结膜也有炎症图2 左眼行中央全层睑缘缝合术后图3 左睑缘缝合拆除后,膜状物消失球结膜及睑板结膜炎症减轻Arch Ophthalmol 1994;112∶1488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1期:56~57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2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的不良作用图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老人,眼部滴用药物只有2周,球结膜及上皮下区域的细胞均正常。

图2 另一位开角型青光眼老人,局部滴用β阻滞剂和缩瞳剂,球结膜与正常组织相比,上皮下组织内细胞相对增多。

图3 又一位开角型青光眼老人,眼部滴用三种药物,与正常组织相比,组织内细胞明增多Arch Ophthalmol 1994;112∶1437~1445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2期:70~77感染性眼内炎的超声探查图1 玻璃体混浊的密度。

上左,示玻璃体腔内轻度弥漫性混浊;上中,一簇很低的反射波,示轻度玻璃体混浊;上右,中等密度的玻璃体混浊,注意部分后玻璃体脱离(箭头)轻度玻璃体膜下混浊;下左,低到中等高的反射波,示轻到中等密度玻璃体混浊;下中,玻璃体腔内弥漫致密混浊,注意玻璃体外核层粘附于视网膜表面(箭头);下右,一簇中等度反射波(箭头),示玻璃体致密混浊。

图2 部分玻璃体脱离。

左,局部视网膜中度隆起(箭头);右,高反射波示视网膜脱离(实箭头)注意中度玻璃体混浊的一簇反射波(空心箭头)图3 漏斗状视网膜脱离(箭头)漏斗内致密玻璃体混浊。

ON视神经图4 周边脉络膜脱离,呈典型扇形外观。

图5 左,玻璃体内弥漫性膜形成;右,中等高度反射波示玻璃体膜(箭头)。

图6 完全性后玻璃体脱离。

示后玻璃体(箭头)自视神经ON和后极部完全脱离Arch Ophthalmol 1994;112∶1325~1333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2期:102~109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图: 左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心凹陷侧有向心性渗出,注意周围视网膜下液及与眼组织胞浆菌综合征一致的脉络膜瘢痕。

右上,中期荧光造影证实眼组织胞浆菌综合征的边界清楚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位于中心凹外;左下,治疗后照相示围绕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各边缘的融合均匀一致的激光烧灼斑,右下,激光治疗前造影晚期照片,示与新生血管膜有关的视网膜下液的晚期着染Arch Ophthalmol 1994;112∶1166~1173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2期:110~116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眶动静脉畸形图1 从前方(左)及侧方(右)观察,示眶下肿物;右眼球向上移位图2 彩超示肿物由多个血管信道组成,收缩及舒张期血液流速很高图3 磁共振图像示一增强的包块,累及右下眼睑并在眼球下向后延伸图4 右颈内动脉造影,示来自眼动脉两分支的右眶下动静脉畸形(箭头)图5 右,颈外动静造影,示来自面动脉分支的眼眶动静脉畸形(箭头)图6 右上颌内动脉选择性造影,示来自眶下动脉分支的动静畸形(箭头)图7 栓塞治疗后颈总动脉造影,示流向动静脉畸形(箭头)血量降低,可见眶下和面动脉分支血管闭塞图8 切除后的肿物图9 a,切片低倍镜检查畸形血管缠绕,管壁肌层不同程度增厚,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形成毛细血管瘤;b,高倍 聚乙烯醇颗粒位于管腔内(箭头)合并有纤维素反应。

图10 术后6个月右眼残留轻度向上移位Arch Ophthalmol 1994;112∶1377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2期:121~123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3期 黄斑下出血的手术治疗图3 上,继发于ARMD黄斑下出血病例术前;下,机械法除血疑块后1.5年 图4 上,视网膜大动脉瘤和黄斑下出血病例术前;下,用tPA协助除去黄斑下出血后7周图5 上,伴随ARMD黄斑下出血的另一病例术前;下,尽tPA有明显效果,术后7周仍可见术中不完全溶解的血块残留图6 上,伴ARMD黄斑下出血,尽管tPA成功地除去视网膜下出血渐进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仍使术后1年视力下降图7 伴ARMD黄斑下血凝块进展的不同程度。

薄的复发性中心凹下出血,导致急性视力丧失Arch Ophthalmol 1995;113∶62~69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3期:136~142无功能人眼中基质内角膜环的一年结果图1 被夹持在标准打结镊内的基质内角膜环图2 从上下看,手术时固定在眼球上的真空中心导引器图3 真空定中心导引器放在眼上时的侧面观,制作基质层隧道的装置装在真空导引器壁的中央,钝头刀插入切口基部,旋转分离基质层图4 将基质层内角膜环旋转送入事先已置备的基质层隧道内图5 植入1个月邻近基质内角膜环的基质雾状混浊图6 植入2个月基质内角膜环带有极轻微的邻近基质雾状混浊图7 植入9个月基质内角膜环邻近可见带有折光的基质内沉淀物图8 植入近9个月基质内缝线孔和两端间的混浊性胶状沉着物图10 一只无功能眼植入后3个月裂隙灯照片图11 示基质内角膜环两端间的周边部基质新生血管Arch Ophthalmol 1995;113∶159~167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3期:150~157无功能人眼基质内角膜环取出后基质的愈合图1 基质内角膜环(ICR)植入4个月后临床外观(左)ICR取出后8个月(中和右图),轻度的角膜雾状混浊在ICR取出部位而易见(中)且局限于中基质层(右)图2 植入物及取出ICR部位,有轻微基质压缩(箭头)图3 中基质层透射电镜,右下方正常胶原排列,左上方胶原纤维结稍见紊乱Arch Ophthalmol 1995;113∶208~209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3期:164~165用颊粘膜植片作结膜泪囊鼻腔吻合术图1 用尖头剪刀从切开的泪阜内眦部组织成一个抵达总泪小管的信道图2 一块全厚颊粘膜,创面朝外缝绕在一根240号聚乙烯管上,用多针缝线将其固定在管上图3 用一根Bowman 探针作为导子将上述缝有粘膜瓣的管子经内眦部信道送至吻合口直达鼻腔 图4 用4-0缝线将管子口固定在内眦部Arch Ophthalmol 1995;113∶113~115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3期:176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1995年第7卷第4期应用激光诱发的脉络膜视网膜吻合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图2 例1,左上,左眼建立吻合前3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