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排CT灌注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研究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肝脏灌注成像来对肝脏病变进行形态学及功能学的诊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e CTPI)不仅可以很好的显示癌灶的形态、分布及血供情况,还可分别评价肝脏动脉、门静脉总肝血流的灌注情况,以灌注特点及测得的灌注指标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肝癌诊断及小病灶的发现提供了生物功能学方面的信息,同时也为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提供更客观的影像学及功能学指标,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1]。
标签:原发性肝癌;CT灌注成像;肝功能评估;TACE1 CTPI对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失去根治的时机,而早期明确诊断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首要前提。
血清AFP含量检测是公认的HCC筛查和诊断的有效手段,然而,AFP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低,30~40%患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水平[2]。
因此实验室检查须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病灶的组织学成分(如血管含量)、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学特征的评定非常有限;自从多层螺旋CT的问世及造影剂的应用使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准确的被区分,克服了在扫描过程中期像不准确的缺陷,但是常规3期增强扫描图像仅能够显示组织血供多与乏,不能提供血流动态信息,CTPI的应用,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检测出脏器局部微小病灶及肝脏总体血流信号的改变,达到功能性诊断的目的。
320排动态容积CT在全器官灌注实现”0时相差” ,全面评估肝脏全器官灌注特点同时可以全面了解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及静脉期血管的3D解剖结构[3,4]。
有研究将肝癌病灶与正常肝组织对照行CTPI,得到HBF、HBV、HAPI、MTT以及PS等灌注参数,对比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研究中HCC病灶的HPI显著大于非癌区,HPP、MTT较非癌区明显降低,呈现出病灶肝动脉供血比重显著增大的特点,这一结论与原发性肝癌(HCC)主要有肝动脉供血的病理学特征的相符,与前期之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原发性肝癌CT灌注成像检查技术

通常为病灶中心层面为测量平面。 经肘前静脉应用高压注射器
快速团注对 比剂后, 4层动态扫描 。动态图像 的第一幅为对 行
比剂首过前的图像 ,以此作为基准图像 , 在对比剂首过时及首
过后按一定的时间设置扫描 , 层距 2 5 m, . m 层厚 25 m。 . m 连续
建, 层厚 12 m . 5 m。所得数据传入三维工作 站。 14 图像后处理 :在 A W4 2 . D . 工作站对所得 3 6幅图 9 像进行后处理。 选取强化最明显处 为感兴趣 区域 ( O ) HV R I,P ̄ I
层面, 行同层动态扫描 (ie c 模式 ) 。 C n MS T为固定多层 , 一般 4层的连续动态扫描 , 层厚 2 5 m一 m 管 电压 10 V, . m 5 m, 2 k 管
电流 10 A一30 A。 5m 0 m 矩阵 52x5 2 视野( O 为 30 m, 1 1 , F V) 8 m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 . 8例患者 , 5例 , 3例 , 男 女 年龄 4 3—7 2
临床工作中 , 原发性肝癌常见 , 病理 上分为 巨块型 、 结节 型和弥 漫型 。巨块 型指瘤体直径大于 5 可单发或多发 , 围 , 周 有完整包膜者称为包膜型。 结节 型指瘤体直径小于或 等于 5 , 可单发或多发 , 中单发结节直径小 于 3 其 或双结节直径和小 于 3为小肝癌 。 弥漫 型指小的瘤结节 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 。
为便于取得术后病理结果来证实 , 文所选 8例均为较适 宜 本 手术者 。灌 注成像对 原发性肝癌鉴别 诊断及分 级有重要 意
义 ,可以了解肿瘤间质 内血管分 布情况 ,可能成为评 价肿瘤
CT

CT灌注成像诊断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刘婧文雯陈功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对CT灌注成像诊断肝癌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并对肝癌患者CT灌注值进行检测,包括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血流量(BF)、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到达时间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
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大小的肝癌患者在灌注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肝癌病灶与肝硬化实质在灌注值的比较上,血流量以及血容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肝癌;临床效果;观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医疗技术开始得到推广应用,这也让CT灌注成像技术开始得到发展和应用。
在临床上,肝脏CT灌注成像能够对肝脏病变患者的血流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肝脏病变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有效性。
我院对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8例,年龄范围为35岁到69岁,平均年龄为52岁。
有20例患者合并有肝硬化。
1.2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小于70岁。
(2)患者经过CT检查,初步诊断为肝癌,门静脉不存在栓子。
(3)患者经过临床血清化学以及血管造影的辅助检查确诊。
1.3 CT灌注成像方法选用GE 64排多层螺旋CT机,检查前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说明检查过程的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尽量屏住呼吸或者放慢呼吸,防止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对患者进行平扫定位,对目标肿瘤、肝实质以及肠系膜静脉等进行平面动态扫描。
参数设置为电影模式,5mm×4mm,扫描范围为20mm,120kv,矩阵5122,数据采集时间控制为50秒,图像控制为200桢。
肝脏灌注成像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脏灌注成像的原理与临床应用传统的CT和MR属于形态学研究的范畴,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检查手段的提高,单纯形态学的信息已不能满足诊疗的需求,因此功能成像成为关注的热点。
在功能成像中,以研究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为目的的灌注成像是一枝绚丽的奇葩。
组织器官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都与其血流变化密切相关,对血流变化进行研究有可能反映组织器官的病理过程。
目前可用于研究血流动力学的手段包括SPECT、PET、Doppler、Xe-CT、CT灌注成像、MR灌注成像。
SPECT、PET主要采用放射性示踪剂原理进行研究,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较低;Doppler只能研究大的血管内的血流状态,对小血管及微循环无能为力;Xe-CT需要附加设备,操作复杂,增加病人的反应。
因此,这些均限制了上述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
在这里,我只想结合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谈一谈肝脏CT灌注成像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一. 灌注成像的概念与历史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称为灌注,反映灌注状态的成像称为灌注成像。
肝脏灌注是指肝动脉和门静脉经肝窦将其内的氧气和其它物质输送给肝组织并加以利用或转化的过程,一般将之等同于微循环血流过程。
最早研究灌注采用的是核医学的方法,由Peters于1987年提出。
他认为静脉团注示踪剂后,示踪剂自左心室射出,随血流到达所观察组织,其浓度不断升高,最终到达峰值。
在此过程中,器官血流量(OBF)与心输出量(CO)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OBF/ CO=δk/δa×A/D×α,其中δk为器官时间—放射性曲线的最大斜率;δa为供血动脉时间—放射性曲线的峰值;A为时间—放射性曲线下的面积;D为注射的示踪剂量;α为cts/s与伯克勒尔射线的校正系数。
由于心输出量CO=D/A,所以代入上述公式即得OBF=δk/δa×α。
因此,根据器官和供血动脉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就可以求出器官的血流量。
正是受到核医学研究灌注的启发,Miles于1991年率先尝试运用动态CT研究组织器官的灌注,并相继获得了脾、肾、肝等器官的灌注参数。
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
步研究。
【 关键词】 肝占位;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lnc la p c f n wih M S i i a p H a o t i CT e f s o ma i g i i e ie s s p r u i n i g n n l r d s a e v WANG He q — ,I — L U Ai
影技术对病 变中心层面( 同时包括第一 肝门区能清楚显示 门静脉主 干及其 分支 ) 行四层同层灌 注 进 扫描 , 用 G efs n30软件分别计算 肝血流最 ( B ) 肝血容壁 ( V)平均通 过时 间( 1r 、 应 Epr i . uo H F、 HB 、 M T) 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 S 、 P )肝动脉灌注分数 ( A ) 对 比剂到达时间 (R O 。 结果 H F、 I FT ) j常组织 与 E 良恶性病 变组织 的 H F H V、 A 、R O函数值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B 、 B H F I FT 正常组织与 良性病 变组织 比
【 摘要 】 目的 探讨 M C ST灌注成像在肝脏病变诊断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4 例经 临床及病 理证 实的肝脏疾病患者行 MS T肝脏灌注 成像 ,其 中 1 原发性肝癌 , 6 C 6例 8例肝
脏转移癌 。 9例肝脓肿 , 7例肝血管瘤 。 6例肝硬化 , 并选取 1 5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 。采用 C T电
w r v r e y l i a d a ooy( c lig1 e a c U l ac o a 8m t t e , c t a ses ee ei db nc t lg i hdn 6h p t e ua c r n m , ea a s 9a ue b c s- f i c p h i n n o r i ss
多排螺旋CT中灌注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多排螺旋CT中灌注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陈宗杰【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 T在鉴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古浪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4例,根据临床病理分为3组,A组患者(n=51)为原发性肝癌,B组患者(n=52)为肝脏转移瘤,C组患者(n=51)为肝血管瘤.对患者进行肝脏灌注CT,统计分析肝脏中病灶及周围组织的灌注参数.结果病灶组织灌注CT参数中,HBF指标A组患者明显高于B、C两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5);HBV指标A组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与C组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MTT指标中A组明显低于B、C两组,B组明显低于C组(P<0.05).HAP、PVP、TLP指标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HAP、TLP指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PVP指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HPI指标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周围肝组织灌注CT参数中,HBF指标C组明显低于A、B组,A组低于B组(P<0.05);HAP指标和HPI指标B组均明显高于A、C两组(P<0.05),A、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HBV、MTT、PVP、TLP指标未呈现显著差异.正常肝组织灌注CT参数中,MTT指标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B、C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HBF、HBV、HAP、PVP、TLP、HPI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经过灌注CT检查获得的灌注参数在病灶区及病灶周围区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灌注参数对于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等有一定临床价值.【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灌注CT;肝脏占位性病变;灌注参数;放射诊断【作者】陈宗杰【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武威 7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了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1-2],常见良性肿瘤有肝囊肿、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等。
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临床应用初探

评 价 组 织 和 病 变 的灌 注 状 态 , 因 了病 灶遗漏 及 因移动所 产生 的图像 血 , 常 引起 所 在 肝 叶段 供 血 动 脉
此 CP T I反 映器 官 实质 水平 的血供 漂 移伪 影 ,从 结果所 显示 各肝 叶灌 增 粗 ,血 供增 加 ,流速加 快 ,本
A 、H P 明显 高于血 管 情 况 ,显 示 病 变 的血 流 动 力 学 变 注 数据 的一致 性表 明了其 能正确 同 文 肝癌 组 H P A I 化 ,属 于功 能 性成 像 。随着 C T设 步反 映全肝 灌注 情况 ,这十分 有 利 瘤 、转 移瘤 ,体 现 了相 符 的血流 动 备 改进 及 灌注 技 术 发展 ,C P T I已 于肝脏 弥 漫性病 变 的分析 诊 断 。不 力学 改变 ,同时研 究 阳 l证 实肝脏 、] o 广 泛 应 用 于肝 脏 疾 病 的诊 断 。 同肝 纤维 化程 度及 C i d P g h — u h分 结 节 由 良性 发 展 到 恶 性 过 程 中 , l 肝动 脉与 门静脉 系统 的肝 脏血 级 肝硬化 患者 的肝组织 病理 生理改 肝 动脉供 血不断 增加而 门静脉供 血 供 比例约 1 3 4 :- ,两 者 问存在 丰 富 变会 对肝 组织血 流动力 学产 生相应 逐 渐 减 少 , 因而 可 通 过评 价 结 节 的交通 支 ,当肝 脏 出现病 变 时必然 的变化 , 同一 时期 的肝脏 各 区域 的两者血 供 比例 及变化判 断结节 的 且 此 会 导 致 两供 血 系统 的血供 改变 _ 。 纤 维化 及肝硬 化程 度 并非 一致 ,尤 良恶性 与恶性 程度 , 也可 从结 果 1 ] 正常肝 脏 C 灌 注 已有较 多研 究 , T 不 其 是早 期发 生病 变阶段 ,这不 一致 中肝 癌 P P 于血 管瘤 及 正常肝 组 V低 同文 献报 道 [ 灌注 参 数结 果存 在 必然 导致肝 脏不 同区域 的血流 灌注 织 得 以反映 。肝转 移瘤 的血 供存 在 2 ]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CT和MRI等技术。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初筛手段,其具有无创、低成本和易操作等优点。
超声能够准确地显示肝脏内肿块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态特征,对于小肝癌的诊断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但是,在超声中,由于肝脏内气体和肠道对超声的波束产生了散射和吸收,因此对于肝脏深部的病变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超声在深部病变检测中的局限性,CT和MRI技术得以应用。
CT技术以其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于肝脏病变的检测和定位有着很大的优势。
CT通过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并结合薄层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诊断肝癌。
而MRI技术则在对比分辨率和多平面、多序列成像方面具有优势,对于不适宜接受CT检查的患者,MRI成为一种可替代的诊断手段。
近年来,随着肝癌诊断技术的不断升级,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化影像分析方法逐渐应用于肝癌的诊断。
通过使用大量的肝癌影像数据进行训练,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的肝癌影像中提取高度特异的特征,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分割。
这种自动化的诊断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测率和诊断准确性,还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二、肝癌的影像学治疗肝癌的影像学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两个方面。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常用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外束放射治疗和内照射治疗。
外束放射治疗通过从肿瘤周围方向照射高能射线,精确破坏肿瘤组织。
内照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性粒子通过导管植入肿瘤内部,释放高能射线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显像技术将导管引入肝内或肝动脉内,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等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2・
丕 直垦堕 匿垫
生 旦 箜 鲞箜 塑 些 翌 !
!
t Ch i n a , V o 1 . 1 5, No . 6, N o v . 2 0 1 3 0 f ! h e a s
— —
・
论
3 2 0排 C T灌 注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邱 国钦 , 刘 昌华 , 陈玉强 , 吴贵华
The c l i n i c al a pp l i c a t i o n o f 3 2 0 r o ws CT p e r f u s i o n i ma g i n g i n l i v e r c an c e r di a g no s i s
3 2 0排 C T P I 能源自观 、 定量地全 面反映 P L C的血流灌注特 点 , 有 助于
灌注 ; P L C在门静脉灌 流量 ( P V P ) 彩图上 较正 常肝组织呈 明显低灌注 ; 肿 瘤组织 的 B F 、 B V、 P S 、 H A P 、 H P I 参数值均高 于肝 组织
l y h i g h pe r f u s i o n b ut 69 s h o w u n e v e n l y hi g h p e r f us i o n. Th e i r PLC i n PVP c o l o r d r a wi n g s h o ws o b v i o us l y l o w p e r f us i o n .BF, BV , PS, HAP
e r c a n c e r . Me t h o d s T o c o n d u c t 3 2 0 r o w s wh o l e l i v e r p e r f u s i o n s c a n t o P L C s u f f e r e r s b e f o r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t o a c q u i r e t h e i r p e r f u s i o n c o l o r d r a w i n g s a n d p a r a me t e r s . a n d t h e n c o mp a r e d t o n o r ma l l i v e r t i s s u e t o e v a l u a t e P L C p e r f u s i o n f e a t u r e s . Re s u l t s F o r t h o s e 1 0 3 s u f f e r e r s , t h e i r P L C i n HAP c o l o r d r a wi n g s h o w o b v i o u s l y h i g h p e r f u s i o n t h a n n o r ma l l i v e r t i s s u e . Amo n g t h e m, 3 4 s h o w e v e n —
( P< 0 . 0 5 ) , 而 MT T 、 P V P低于肝组织( P< 0 . 0 5 ) 。结论
介入治疗前对 P L C作 出快速而准确 的诊断与评价。 [ 关键词 ] 肝癌 ; 3 2 0排 C T; 灌 注成像 ; 诊断 [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7 [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1 X . 2 0 1 3 . 0 6 . 0 0 4
Q I U G u o — q i n , L I U C h a n g — h u a , C H E N Y u — q i a n g, WU G u i — h u a . C h e n g g o n g H o s p i t a l A f i f l i a t e d t o X i a m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1 7 4 H o s p i t a l o f
P I A, X i a m e n , F u j i a n 3 6 1 0 0 3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b l o o d p e r f u s i o n a n d i t s d i a g n o s i s v a l u e o f 3 2 0 r o w s C T p e r f u s i o n i m a g i n g i n p r i m a r y l i v —
【 摘要] 目的 果 探讨 3 2 0排 C T灌注成像( C T P I ) 在原发 性肝癌 ( P L C) 的血 流灌 注特点及其 诊断价值 。方 法 对1 0 3例
P L C于介 人治疗前行 3 2 0排 C T全肝灌 注扫描 , 获得灌注彩图及其参数 , 并与正常肝组 织 比较 , 评价 P L C的 c T灌 注特点 。结 1 0 3例 P L C在肝动脉灌 流量 ( H A P ) 彩 图上较周 围正常肝组织 呈明显高灌 注 , 其中 3 4例 呈均匀高灌 注 , 6 9例呈不均 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