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块式无砟轨道保护层-凸台施工技术探讨
双块式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技术

双块式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技术摘要:双块式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技术是在引进、吸收德国Rheda2000无砟轨道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通过再创新研发出的综合施工技术和配套工装。
本文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桥梁上无砟轨道施工实际,介绍了工具轨法施工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双块式轨枕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技术1、概述—术语无砟轨道——用整体混凝土结构代替传统有砟轨道中的轨枕和散粒体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
双块式轨枕——采用钢筋桁架连接两块混凝土支承块而形成的轨枕,是双块式无砟轨道的主要部件。
双块式无砟轨道——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组装成轨排,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轨枕浇入均匀连续的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混凝土道床板——现场浇筑的埋设双块式轨枕或混凝土岔枕的整体钢筋混凝土层。
工具轨法——即先组装调整好轨排的几何形位,由工具轨位置确定轨枕在轨道板中的位置,然后现场灌筑道床混凝土。
2、桥梁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桥梁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由上至下组成依次为:工具轨——双块式轨枕——现浇混凝土道床板——桥面凸台——桥面保护层——预制箱梁梁体3、桥梁上双块式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布设精测网、安装设备——轨枕、纵向钢筋运输、存放——下部结构清理铺设土工布——放轨道中线安装横向模板基座条——放置纵向钢筋——散放轨枕——铺工具轨安托轨盘——轨道粗调安装螺杆——钢筋绑扎、接地焊接——安装纵、横向模板——轨道精调——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拆螺杆调节器和工具轨——填塞螺杆孔4、桥梁上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措施4.1散布轨枕施工使用散枕装置将轨枕按照所需间距放置在设计位置。
在散枕前将轨枕运送到位并堆垛码放,应保证已堆跺的轨枕不影响粗调以及精调作业时全站仪的通视。
轨枕卸载下来之后放置轨枕以前应完成以下质量验收:混凝土表面局部损坏、裂缝、钢筋变形等。
轨枕在放置到下部结构上时,必须符合规定的间距。
浅谈无砟轨道凸型挡台施工要点

浅谈无砟轨道凸型挡台施工要点陆亦云(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8)应用科技无砟轨道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其轨枕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而路基也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
无砟轨道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而且列车时速可达到200公里以上。
混凝土凸型挡台分为圆形及半圆形挡台两种,布梁跨端部为半圆形,在跨中均为圆形。
凸型挡台与轨道板端部的半圆形共圆心,其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
混凝上凸型挡台对轨道板起限位作用,主要承受山钢轨传递到轨下幕础的纵向力和横向力。
因此,其施工质量控制对整个轨道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其施工要点探讨如下。
1无砟轨道凸型挡台施工要点1.1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下列几种情况下,采用模筑法浇筑:1)表面面积较小;2)表面外形异常必须改造:3)在相应的横截面中出现大量结构部件。
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通常采用模筑法施工,其旋工要点如下:1.1.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配合比设计步骤同水硬性材料,其原材料的构成为:水泥、粉煤灰、砂、碎石、水和外加剂;骨料级配按混凝土有关规范执行;水泥用量每立方米不应超过180kg,粉煤灰为水泥用量的30%:水胶比按06—1.O范围控制;外加剂主要是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现场人工浇;ISY6__T_。
1.12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施工主要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清理及放样、模板支立、混浇筑凝土、养护及切缝。
具体施工工艺为:初期测量—放样—,检查表面状态一放样测量—安装模板一高程控带Ⅱ吲光面进行喷水处理一混合并输送水硬陛材料一水硬性材料的摊铺与压实叫翰b养护一清除模板—表面清洁与完工测量。
11C A砂浆施工荑占’为在凸形挡台周围增加填充缓j中材料层,同时消除混凝土构件施工误差,通常采用CA砂浆进行灌注。
其主要施工技术如下:C A砂浆在每次灌注施工均需进行砂浆试拌,测量其扩展度、流动度和砂浆温度,用以微调砂浆配合比。
当各项指标合格,方可进行轨道板灌浆施工。
浅谈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施工方法

浅谈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施工方法无砟轨道板是一种新型铁路轨道结构形式,与传统的钢轨直接铺设在石老虎坑等支撑物上的方式不同,无砟轨道板采用直接嵌入基础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无砟轨道板的施工中,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是一种经典的施工方式,在施工中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来浅谈一下双块式无砟轨道板的施工方法。
首先,双块式无砟轨道板的零件主要由铁路公司的专门工厂承制。
在进行双块式无砟轨道板的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仔细的测量和规划。
在规划完毕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准确测量施工区域的高度和地形,确保施工区域的高度和地形符合本次施工的要求。
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施工现场的高度和地形,使之符合施工的要求。
接下来,施工人员按照规划的施工图纸,将双块式无砟轨道板依次敷设在施工现场中。
在敷设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时,需要注意各块板的连接点和搭接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有误差需要及时调整。
在敷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轨道板与基础之间的槽口中是否存在异物,如需清理需及时进行。
完成双块式无砟轨道板的敷设后,需要对轨道板进行固定。
铁路公司通常使用两种方法来固定轨道板:一种是通过铁钉将其固定在基础上,另一种是通过环扣将其固定在基础上。
铁钉式的固定方法适用于地表平坦、较为坚硬的地质环境,而环扣式的固定方法则适用于高铁、铁路等需要网格扣式固定的场合。
在固定轨道板的时候,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固定方法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轨道板在使用中稳固可靠。
最后进行轨道板的验收和定位。
轨道板的验收是确保轨道板的质量和规格符合标准的重要步骤。
在验收过程中,需要进行各项测试和检查,如轨道板的长度、宽度、厚度、垂直度等,确保轨道板符合施工要求。
定位是轨道板铺设后确定火车轨道的位置,定位过程可以通过测量和标记轨道标高点、挡石块等方式进行,确保轨道位置符合要求。
总之,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施工方法简单且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提高铁路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现代铁路铺设工作中被广泛采用。
浅析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

浅析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摘要:双块式无砟轨道是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的新型轨道结构,结合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详细分析介绍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流程,为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客运专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精度控制设备配置Abstract: double pieces type frantic jumble no track is a suitable for high-speed railway track structure of the new type, combined with double pieces type frantic jumble no track structure forms, a detailed analysis is introduced double pieces type without the tracks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frantic jumble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high speed railway double pieces type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antic jumble orbit and technical support.Keywords: passenger special line double pieces type frantic jumble no trac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ccuracy control device configuration双块式无砟轨道是以现浇混凝土方式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嵌入到均匀连续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形成整体的无砟轨道结构。
与有砟轨道相比,双块式无砟轨道具有更好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摘要: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前景很大,本文就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施工1 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是双块式无砟轨道具体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保证无砟轨道的支承层、道床板和双块式轨枕测量放线的能够很好地满足操作要点及对应的标准要求,大量实践的经验表明,其包含以下三个重要步骤:(1)GPS复测CPI、CPII;(2)CPIII精密基标网布置;(3)CPIII精密基标网三维坐标平差。
2 支承层和底座施工2.1路基上支承层的施工。
(1)工艺流程。
首先,在支承层具体工程实施之前,必须严格检查级配碎石层的高度、形状、土层的密度及承载能力等等,确保其均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尤其是沉降观测数据要达到要求;其次,利用CPIII点放出模板位置,将模板固定,在报检合格后严格按照工序的方案进行灌注混凝土施工;最后,在混凝土初凝后,立刻科学地实施喷水养护。
(2)质量控制标准。
外观质量要求:用眼睛直观地看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且颜色均匀,不能出现蜂窝、疏松等等外观质量缺陷;此外,在混凝土支承层外形尺寸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和检验方法如表1所示:2.2桥上混凝土底座施工。
从工程实践经验来看,桥梁上的底座通常采用的是分段施工的方式,通常在具体控制上,同桥上道床板分段长度设置为644cm,段之间结构缝宽设置为10cm。
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2.3过渡段施工。
在具体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工程中,控制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是防止跳车事故的重要保证,在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三种类型的过渡段:(1)路基——桥梁过渡段。
①对于跨度<25m的短桥而言,如果混凝土保护层上表面到支承层下表面的距离<0.5m,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在混凝土承载板的下面设置厚度为5cm的硬质泡沫板,接着与路基道床板连续浇注;如果距离>0.5m,相比而言就不必设置硬质泡沫板。
浅谈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工艺

浅谈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调工艺1 工程简述红石埂隧道为双线隧道,直线,线间距5.0m,进口里程DK141+930,出口里程DK147+041,全长5111m。
隧道内纵断面设计为+3.0‰和-5.1‰,分界里程为DK144+050。
设计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2 仪器设备无砟轨道精调工艺所需设备主要有轨道测量设备及调节设备,本工程所用设备如表2所示。
3 无砟轨道精调作业3.1 数据输入一般在室内进行,将线路设计参数及测量控制网CPⅢ网各点的高程及坐标输入到手薄中作为现场测量的依据。
3.2 设站测量如图1,图2所示。
(1)采用自由设站法设置自动跟踪全站仪,后视3—4对CPⅢ控制基点,一般后视4对进行两个测回测量。
后视顺序为1-2-3-4-5-6-7-8。
设站要尽量靠近轨道,全站仪尽可能架低,使全站仪与小车棱镜的连线与线路的偏角及俯角尽量小,以保证测量精度。
(2)在待测轨道处安放轨检小车,在轨道上选取一位置做上标记,用轨道尺测量出轨距及超高,将该数据输入手薄程序中,将小车推到标记位置进行测量,小车根据实测数据和测量数据形成改正差值在以下的测量中对测量数据进行实时改正。
这项工作每一次设站都必须进行。
(3)以上工作完成后,将小车由远到近逐根轨枕进行测量。
本工程所用小车的测量范围为10m~85m,超出范围,精度会有所降低。
3.3 调整轨检小车的传感系统检查轨距、水平、高程等技术参数,结合全站仪检查里程、高程等技术参数,以上各种参数输送到分析系统中,形成数据显示,技术人员据此指导精调作业。
(1)轨检小车逐根轨枕进行测量,对每节轨排先找出偏差较大处,首先进行调整。
(2)技术人员根据小车显示的偏差值指挥操作人员调节螺杆调节器、轨距拉杆、横向调节支架对轨排的高程、轨距、中线、超高(直线段超高为零)等进行调整,直至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3)对大于5mm的偏差(应该避免,但有个别情况),测量出偏差最大处,对相应7榀调节架同时进行调节;对于大于4mm的偏差,应对5榀调节架同时进行调节;对于大于3mm的偏差,应对3榀调节架进行调节;对于小于2mm的偏差,调节1-3榀调节架即可。
浅谈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施工方法

浅谈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施工方法
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施工方法是一种经济、安全且高效的施工技术,具有加固效果好、
速度快、结构稳定性高、节约用料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
双块式无
砟轨道板施工方法包括沿路面施工形式、立道筒施工形式、无砟轨道板施工形式及砌渠施
工形式等。
沿路面施工形式是将两块轨道板施工于原路面以上,彼此平行、间隙吻合。
其中,上
层轨道板外形和原路面一致,下层轨道板比上层轨道板小,可以均匀承受上层轨道板的重力,保证上下两层板的强度及完整性,同时作为下层抗压强度的保障。
将轨道板穿插安装
于钢筋混凝土基底上,采用螺栓连接,且在轨道板间弹簧弹节来调整高程角度。
立道筒施工形式是先在原路面或打槽法路基上安装伸缩节,使基础抬高,再把轨道板
安装于古基础上,彼此穿插进行安装,其中立道筒作为伸缩节,目的是为了减轻轨道板间
的表面接触,从而减少轨道板磨耗。
另外,立道筒可以消除阻尼,有助于良好的重力传递,从而提升路面结构完整性和耐久性。
无砟轨道板施工形式,一般是先在基础上打槽,然后将轨道板放入槽内,再把砂浆灌
注入槽中,并将轨道板固定牢固。
通过这种方式,将路面的强度提高到极高水平,而且结
构可靠,寿命也可以持久。
最后,砌渠施工形式则把轨道板砌入渠道内,形成一个与路面等面的整体,承重能力
较高,速度快,施工细致,保护效果好,可以有效抵抗车辆荷载以及侧面碰撞等类型负荷,可以提高路面的性能和寿命。
总之,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施工方法能有效解决高速公路路面的施工难题,可以提高施
工速度和稳定性,还可以节约用料,提高路面质量,从而给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带来安全保障。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国外高速铁路的无碴轨道系统主要有以日本框架板与德国MAX Boegl公司Boegl板为代表的板式无碴轨道,以及德国Rheda2000系统与Zublin系统为代表的双块式无碴轨道。
国内在部分隧道与桥梁上,也铺设了无碴轨道,称之为弹性整体道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铁路工程界的专家、学者等研究人员就弹性整体道床轨道系统也作了相关的研究。
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弹性整体道床的施工技术,并针对双块式无碴轨道的施工技术进行资料收集和吸收,同时有些方面提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施工技术。
本文是以资料收集整理和施工技术设想创新的思路对无碴轨道施工展开研究的,由于还没有成功的事例来检验,所以不一定正确,请阅读者注意,本文仅作参考。
1、无碴轨道系统介绍1.1弹性整体道床系统使用相独立的两个预制轨枕块是弹性整体道床系统的关键元件。
轨枕块外包橡胶鞋套,部分浇铸到轨枕混凝土中。
这保证了轨枕与混凝土承载层之间的有效接合,轨道扣件元件紧紧锚定在双块式轨枕内。
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方案采用组合式轨道排架施工弹性整体道床方案。
特点是机械设备简单可靠,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一次浇筑道床混凝土成形。
现场循环倒用轨道排架可以达到将道床作业与铺轨分开进行的目的,能满足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设计要求。
这套系统在200km/h速度下的使用是成功的,尚无在200~300km/h的线路上使用的成功经验。
1.2 RHEDA2000系统使用钢筋桁梁连接改装的双块式轨枕构成 RHEDA 2000系统的关键元件。
钢筋桁梁的钢筋尺寸稳定,仅部分浇铸到轨枕混凝土中。
这保证了轨枕与混凝土承载层之间的有效接合,轨道扣件元件紧紧锚定在双块式轨枕内。
连体钢模集中预制的工厂生产程序可以保证轨道基座保持精确的几何形状与轨底坡度。
两块轨枕与钢筋桁梁之间的连接可确保轨矩准确。
混凝土轨道承载层,双块式轨枕与轨道承载层整体相连。
该层的厚度为240毫米,根据德国道路与轨道建设规定(ZTV Beton—StB)进行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块式无砟轨道保护层\凸台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某客运专线为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碴轨道保护层、凸台施工采用流水作业,具有工艺复杂、技术标准新、质量要求严等工程特点。
针对这一特点,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以便于后续施工的进行,从而确保工程的整体性。
【关键词】客运专线无砟轨道保护层凸台施工技术abstract : a passenger line is china’s first high-speed railway, double-block ballast less track protection layer, the boss is adop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has a complex process, a new technical standard,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strict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is characteristic, the correct construction method, to facilitate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project.key words :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ballast less track protection layer; boss;construction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31、前言某客运专线施工里程为: dk1290+200~dk1306+800,总长16.69455km,链长94. 55m。
桥梁共计13座,计372孔梁。
保护层宽9.4m,厚度为中间0.188m,两侧0.122m。
凸台尺寸分为0.7m×0.7m×0.13m和0.7m×1.0m×0.13m两种。
为确保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组织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包括施工人员、设备、材料配备、施工机械等都准备就绪。
2、无砟轨道混凝土保护层、凸台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2.1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道床板下设置c40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每块道床板范围内设置三个限位凸台,道床板与保护层之间设置4mm聚丙烯土工布中间层,在桥梁混凝土保护层中心沿线路纵向设置伸缩缝并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
待桥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随后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凸台的施工。
为确保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我单位组织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2.2 混凝土设计要求2.2.1 混凝土保护层、凸台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60年。
2.2.2 普通混凝土应满足我国相关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中宜掺入适量的减缩防水密实剂,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2.3 混凝土应采取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并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2.3. 工艺流程:2.4. 工艺说明为确保现场混凝土保护层、凸台的施工质量,必须按照工艺流程操作,严格控制好每一步骤。
2.4.1 施工准备施工前应首先将桥面防水层上多余杂物清理干净,待防水层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桥面保护层的施工。
桥面应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其顶面应平整,高程误差为±10mm。
待防水层验收完成后,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网格测量,纵向每4m测一断面,横向由桥梁中心线向两侧防撞墙内侧位置各测设一点,并测出该点的高程,照设计标高进行计算,从而反推出混凝土保护层顶面高度控制线,并用墨斗弹线进行明显标识。
2.4.2 钢筋绑扎及安装利用墨斗按照设计位置在梁面弹出钢筋布设位置,按照设计将钢筋网片断面位置进行弹线标识,铺设钢筋网片时,注意严格按照画好的端线进行摆放,同层钢筋网片采用平搭法,纵向搭接长度为450mm,上下层钢筋网采用扣搭法,钢筋平搭、扣搭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焊接钢筋网》(gb/t1499.3-2002)的规定,钢筋网片搭接、钢筋网片与保护层预埋钢筋搭接处均应采用扎丝进行绑扎,注意扎丝不能深入混凝土保护层内;钢筋网片与伸缩缝钢筋交界处由于存在高度差,为了更好的固定伸缩缝,采用短钢筋将钢筋网片和伸缩缝钢筋进行焊连。
钢筋网片底部采用同等强度的混凝土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为35mm要求,垫块采用梅花形布置,不少于4个/m2,由于上下层钢筋网片采用扣搭法,顶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
每半幅保护层两侧设置4根纵向通长的接地钢筋,在防撞墙预埋保护层钢筋中在其中间选择一根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在防撞墙上标注其位置,紧靠防撞墙接地端子处增加1根φ16钢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在纵向上全部焊连,横向接地钢筋与防撞墙应焊连,接地钢筋在纵横交叉处采用“t”型连接,接地钢筋与接地端子采用“l”型连接,焊接时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单面焊缝不小于200mm,焊缝深度不小于4mm。
(备注:保护层内钢筋采用ф12 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须工厂化加工制作。
)钢筋原材料质量、加工、连接等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凸台钢筋安装标准表2.4.3泄水孔处理将泄水孔处钢筋按照图纸进行切割后绑扎钢筋进行加固,同时预埋ф16pvc管,管顶标高与保护层面一致,用棉毡将管口进行封堵防止混凝土进入管内.混凝土保护层及凸台模板安装标准表:2.4.4保护层混凝土浇注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前提前2小时对桥梁表面进行预湿。
桥面上不得有明水。
桥面保护层混凝土利用混凝土泵车在桥下进行浇筑,振捣采用3cm的振捣棒进行平振。
浇筑振捣一段后,将就位的整平机各个辊轴标高分别调到设计标高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整平作业。
分段进行保护层混凝土连续均匀浇灌,振捣棒插入振实时,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超过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不得大于500㎜,振捣时间宜为15~30s直至混凝土中没有气泡冒出为止。
混凝土保护层磨面时,应严格按设计进行高程控制,只有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才能进行凸台混凝土的施工作业。
2.4.5混凝土养护在保护层、凸台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采用棉毡覆盖,上面加设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失水太快,桥面混凝土应安排专人进行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为标准。
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及相对湿度来确定,但最低不应少于7天。
可采用覆盖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洒水湿养生方式。
不宜使用围水养生方式.保护层、凸台混凝土质量验收:顶面应非常平整,其平整度要求为6mm/4m,高程误差为+0mm,-5mm。
严格按照图纸中的尺寸进行施工,在凸台施工前对凸台范围内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洁,并预先湿润。
凸台对混凝土道床板进行水平支承,该凸台将纵向力和横向力从混凝土道床板传递到保护层。
凸台通过连接钢筋(拉结筋)与保护层相连,其高度为13cm。
设计凸台的目的在于抵抗由作用荷载引起的剪力。
一块标准轨道板有3个凸台,中间凸台尺寸为1000×700×130mm,两侧凸台尺寸为700×700×130mm。
这些凸台均匀分布在整个板长上,凸台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随后架立凸台模板。
在浇注凸台混凝土时,应防止对模板的撞击,用振捣棒振捣均匀、密实。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能进行铺设中间层和垫板的安装作业。
2.4.6混凝土保护层、凸台施工技术质量要求2.4.6.1基本要求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和钢筋的布设等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凸台施工质量标准2.4.6.2外观鉴定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3、施工注意事项3.1 避免混凝土圬工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措施3.1.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3.1.2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应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3.1.3混凝土浇注时严格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时间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3.1.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注意经常检查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3.2避免出现混凝土圬工缺棱掉角的措施3.2.1模板必须涂刷脱模剂,以利于拆模,混凝土浇注后应认真养护。
3.2.2拆除混凝土圬工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要确保混凝土强度已达到施工规范规定的标准。
3.2.3拆模时文明施工,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3.2.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用角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伤。
3.3避免桥梁混凝土圬工出现塑性裂缝的施工措施在混凝土圬工表面极易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且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的塑性裂缝,为避免塑性裂缝的出现将采取如下措施:3.3.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配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3.3.2浇注砼前将基层浇水湿润,并对模板涂刷脱模剂。
3.3.3混凝土浇注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
3.3.4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表面喷养护液,或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
4、质量保证措施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质量控制注重施工前和施工中的过程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控制质量的具体措施:4.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均设质量管理点。
4.2施工现场的技术负责人跟班作业,加强技术指导,对关键工序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
4.3做好生产班组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以及专检工作。
施工前对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施工中实行工序交接单制度,上道工序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交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4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4.5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照冬季施工措施施工;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采取夏季施工措施。
5、安全文明施工5.1以项目经理为首,由安全、技术、质量和基层专职安全员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保证体系,建立项目部安全工作小组,领导和组织实施安全工作。
5.2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保障措施,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建立严格的安全教育制度,坚持入场教育、坚持每周按班组召开安全工作教育研讨会,增强安全意识,使安全工作落到广大群众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