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徽派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代化的探索(共13张PPT)

总结方法:横竖分别对比,再表述结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 竖着看: 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年代、数 (3分) 洋务运动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中 据变化 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典例分析,提升能力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中国近代化探索失败的主要因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封建势力的强大; 要想成功,先学习先进的思想,解放思想创新制度……
(言之有理即可,1分)
中国史专题复习
近代化的探索
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洋务运动 ①
②
求富 变法图强
民族
军事 工业
③
序幕: ⑥
促进了中国近 代工业的产生 和发展,为 ④ 开辟道路。 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
学习 技术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⑤
1898年
团体:强学会 政党: ⑩ 成立中 华民国⑦1911年⑧民生⑨
推翻清朝统 治,结束⑾, 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总结做题方法:
1、读:结合问题仔细阅读材料。 2、标:标划材料中、问题中的有效信息; 看分值。 3、答:提取信息,抓内容,顺思路,论从史出; 分清要点,列序号。
强化训练,拓展技能
1、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 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D)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2、“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 高学府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 B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强学会 D、兴中会 3、“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 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1918年)诗人刘大白 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其中“新潮”是( D ) A、人文主义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2017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近代化的探索

① 自强、求富(1分) ② 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 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5分) ① 三民主义(1分) ②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3分)
• • • • • • • • • • • • • •
1888
筹建了北洋、南洋 和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是近代 第一所新式学堂
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结果 作用
失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为中国的近代化 开辟了道路
1.戊戌变法
序幕
《马关条约》 康有为、 梁启超 1895 , 签订, 联合各省举 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 称公车上书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1.(2014广东中考)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 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 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 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8.(2015)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 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接提示在题8表的①、②、③处填写 最佳答案( )
• 1.江南制造总局 2.孙中山 封建帝制 • 1-5 ADCBB 6-10 BCACB 11-15 BABDB 16-20 ADBBA 21-24 CBCB • 25.(1).①洋务运动;
• ②图1.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江南 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 • (2)①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 同奋斗。 • ②没有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的社会 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然受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的压迫。直至孙中册逝世,“中国之自由平等”仍没实现 (3)①因为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 ②他们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 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授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 近代化。
2017中考复习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政治方面 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文化教育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 方 面 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探索三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 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是民国元年。
辛亥革命的意义
•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胡适和鲁迅
新世纪的曙光
• 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 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 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宣传“试看将来的全球,必是赤旗的 世界”。 • 1918年,李大钊在京创办《每周评 论》,扩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目的: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局限:
结果: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 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 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探索二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1、倡导者: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等 2、当时的皇帝:光绪帝 3、时间:1898年6月到9月(共103天, 因此称百日维新)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 5、失败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的镇压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影响
• 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 想大解放运动。 • 影响 意义: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017_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近代化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版

近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钓鱼岛等进行巡航,依法维护中国海洋和岛屿的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创于()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史实.2.1905年8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级革命党是()A. 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 强学会D. 中国国民党【答案】B【解析】1905,孙中山在日本京建立了中同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的一的资产阶革命政党,它的大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革运动.故选.本题考中同盟会.本主要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识记中国同盟会时间与人物.3.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A.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
故选A。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答案】D【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这里“巨变”指的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造成一定冲击.但帝国主义很快扶植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因此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选D.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熟记辛亥革命的意义,特别强调辛亥革命废除帝制或君主专制.5.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A.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B. 传播新思想C. 开始兴办新式学堂D. 筹建海军【答案】B【解析】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戊戌变法中文化教育上传播了新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内容;D.筹建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中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掌握近代化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A.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B. 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答案】A【解析】A.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通过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辛亥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掌握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主张、性质、影响是解题的关键.7.“尽管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这里评价的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没是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陷入更大的民族危机之中.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评价,“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解答本题需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八专题:中国近代化探索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
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央:奕 ;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科技到效仿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近代化的探索”(共21张PPT)

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偏向,一直影响到 后来。
中国近代史之
——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的近代化,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入手,进而学 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近代化过程是一个推动中 国社会制度不断前进的过程,是几代中国人为实现强国富 民梦想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 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过程。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⑴、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 博爱思想观念受到欢迎。
⑵、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推行孔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⑶、进步的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教训,认为必须改造 国民性,以求思想解放。
2、兴起标志: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 地),发表《敬告青年》
1、背景:经过侵略战争,清政府部分官员认识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巨大能量,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2、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3、内容: (1)、前期:(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军械所 : 仿西式船炮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远东第一大船厂 (2)、后期:(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一 方面为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为获取利润。而办军事工业经费不足, 战争导致财政困难,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不行,“分洋商之利”是办民用企业 的动机。汉阳铁厂是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3)、筹划海防:19世纪70━80年代,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并派留学生 出国。 4、评价(历史作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 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 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5、性质:先进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近代化的探索—2017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综述: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特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第7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考试范围:列举洋务运动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背景:国际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完成;国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5、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7、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
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
8、结果: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9、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0、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1、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12、失败原因:只学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13、启示: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第8课、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考试范围: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背景:国际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国内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2017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篇系统复习第二板块中国近代史主题07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3.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 展,这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维新
【对点练习】 2.(2015,河南模拟)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以下年代尺的 时间,解读正确的是( C )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史 B.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史 D.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典例精析】
【例3】(2016,滨州中考)九年级(4)班的同学为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
4.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5.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中 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一批近代
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考点二:戊戌变法
考点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中国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通过了推翻清朝统 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钢领。它的 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三民主义: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被称“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主题07 近代化的探索
考点一:洋务运动 1.兴起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探索
一、单项选择
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A)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为了解决“火器”落后的问题,李鸿章创办了(B)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3.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那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该诗的写作背景是( A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4.(2016·重庆B卷改编)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撤,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B)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5.(2016·安庆外国语学校三模)下图是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探索阶段示意图,方框处应该增加的内容是( A )
A.京师大学堂B.汉阳铁厂C.《文学改良刍议》D.京师同文馆
6.(2016·安庆外国语学校二模)《纽约时报》是美国传统主流媒体。
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报道的新闻标题检索(如下表)。
这一事件是( B )
关键词中国袁世凯孙中山满清武汉三镇北京南京
报道篇数257 67 26 51 38 50 25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7.“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C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8.近代某一时期,胡适、黄侃、鲁迅等学者曾就文言文和白话文孰优孰劣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战。
这一论战发生在哪次运动中( C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毛泽东在回顾学生时代的生活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从“文章”中毛泽东汲取的思想是(A)
A.民主科学
B.变法维新
C.自强求富
D.实业救国
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三、辨析改错
11.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改正:
()(2)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改正: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改正:
()(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自由和平等”,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改正:
11.(1)ד自强”改为“求富”(2)√(3)ד民主”改为“民族”(4)ד自由和平等”改为“民主和科学”。
四、材料解析
12.(2016·荆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1)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润;支持军事工业发展。
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2)改变官制或改变政治制度。
失败。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
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
(3)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
五、分析与探究
1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性质、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材料二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2)赞同“中国革命成功了”的理由: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制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赞同“中国革命失败了”的理由: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虽然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北洋军阀实行的是封建独裁统治,中华民国名不副实。
【思想观念的变化】
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
(3)根据上述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成为领袖原因: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作用:他们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4)通过上述探究。
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观念、生活方式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等进步运动的影响;人们生活观念、审美观的变化;政府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