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动物语汇文化价值之关联与比较

合集下载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狗和猫是人类最常见的宠物,它们既是人类的伴侣,也是文化符号。

在俄汉惯用语中,狗和猫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伴随意义,这些意义不仅仅体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差异,同时也反映了这两个国家的人们对狗和猫的不同看待。

狗在俄汉惯用语中通常被用作忠诚、守护和勇敢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和友好的代表。

中国人常常称呼自己的朋友为“狗兄弟”或者“狗朋友”,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忠诚和友谊。

而在俄罗斯,狗的形象通常与勇敢和守护联系在一起。

在俄罗斯俗语中有一句叫做“守破离散者”,意思是说狗在守卫家园时会与入侵者战斗到底。

这种勇敢和守护的特质在俄文中被称为“伜角斯基”(Собачий),它代表着一种具有坚定信仰和坚决保卫自己的原则,与狗的特质相呼应。

相比之下,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则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猫被认为是神秘和灵性的动物。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猫的神话和传说,比如猫咪可以驱邪和招财,是符号着吉祥和幸福的动物。

中国人常常把猫咪比作佛家的菩萨,认为它们可以化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给人们带来安宁和舒适。

而在俄罗斯文化中,猫被视为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俄罗斯文学中有许多有关猫的描写,这些描写通常把猫描绘成神秘、独立和狡猾的动物。

在俄罗斯有一句谚语:猫对每个人都是猫,但对主人却永远是主人。

这句谚语反映了猫天性中的独立和自由,它们会选择自己的主人,并且只对自己的主人忠诚。

俄文中常常用“кот”(猫)来形容一个自由、独立和机智的人。

除了以上的文化伴随意义之外,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还有许多共同的象征意义。

俄文中有一句“哼哈二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两个人或者两个组织之间相互合作并扶持对方,从而共同达到目标。

这句成语的由来是源于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狗和一只猫在一起合作对付了一只狼。

这个寓言故事传达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团队通过互相支持和鼓励可以克服困难和战胜敌人。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

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具有很大的文化伴随意义,这些语言表达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特征。

本文将着重比较俄语和汉语中关于狗和猫的惯用语文化伴随意义,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和相似性。

一、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许多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物。

在俄语中,狗是忠诚和友谊的象征,代表着忠诚和保护。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等,强调了狗的忠诚性和保护性,同时也暗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

然而,俄语中还有一些表达方式,如“一个人打狗,一个人烧猫毛”、“狂吠的狗不咬人”等,表达了对狗的不喜欢和不信任。

这与汉语中的表述相比,有一定的不同。

汉语中关于狗的负面表达更多是体现了狗作为动物的本性,如“吠犬不咬人”、“臭狗拿屎”,并不涉及狗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与不同国家的习惯和文化背景有关。

二、猫猫在俄语和汉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也有明显差别。

在俄语中,猫通常是独立和自主的象征,代表着独立和自由,如“自己的猫自己舔”。

这与汉语中的表述有所不同,汉语中的猫更多地被赋予了狡猾和奸诈的负面意义,如“猫哭耗子假慈悲”。

同时,汉语中还有一些与猫有关的成语,如“猫鼠同眠”、“猫假老鼠”等,用以形容人的行为和性格,表现出对猫乃至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感悟。

这些表述可能与汉语文化中强调人神合一、人物融入自然的理念有关。

三、文化差异与相似性通过对俄语和汉语中关于狗和猫的惯用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语言表达中,反映出了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文化观念。

俄语中,狗和猫代表了忠诚和独立自主,而汉语中,狗和猫则更多的被赋予了人性化的品质和动物本性。

尽管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但在某些情况下,俄语和汉语中关于狗和猫的惯用语也有相似之处,比如都强调狗的忠诚,猫的狡猾等。

总的来说,狗和猫在俄汉惯用语中所体现的文化伴随意义,既表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也展现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人们可以在不同文化中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相似。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其中动物形象是两国文化最为可观的体现。

虽然这两种文化在历史上有着很多共同点,但在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意义上也有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比分析中俄两国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时的差异,以期了解它们的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异。

首先,中国文化传统上比较重视传统的动物象征,把狮子、龙等动物视为国王、统治者的象征,把雄黄酒或孔雀视为爱情的象征;而俄罗斯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对动物文化的保护与展示,把狐狸、熊等动物视为勇敢、忠诚的代表,把鹿等动物视为忍耐、勤奋的象征。

其次,中国文化在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意义上大多采取抽象、隐喻的方式,传递出玄乎古朴的文化精神,而俄罗斯文化则更加强调实际的、现实的动物文化,把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具体的展现出来。

此外,中国文化在动物形象象征意义上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人与动物性格的融合,认为动物的性格可以借助于人的精神获得超越;而俄罗斯文化则强调“山水为态”的思想,注重人与动物在自然环境中共存的关系,强调动物性格的纯洁真实。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中俄两国在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文化把动物形象象征意义抽象地表达出来,而俄罗斯文化则重视动物文化的实际展示;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俄罗斯文化则强调“山水为态”的思想。

这种差异的体现,不仅在于每个文化的特殊性,也揭示出两种文化的异同。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俄两国在运用动物形象象征时的差异,说明两种文化在思想观念及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借此指出,动物形象象征意义上的不同差异,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

中俄民族动物文化涵义对比分析

中俄民族动物文化涵义对比分析

ma ls i n Ch i n a a n d Ru s s i a/ / C h e n Xi n g w e i
A bs t r a c t I n t he c ul t ur e s o f di fe r e nt n a t i o n s ,a ni ma l s h a v e i n il f —
( 山羊) 、 x o 3 e n 忪 山羊) , 这与《 圣经》 有一定关联。 《 圣经》 故事
中把绵 羊 比作好 人 , 把 山羊 比作 坏人 :K a K O T i < o 3 1 1 a —H H
me p c T  ̄ , H H M O  ̄ O K a O T K o i ' o - , - i e i ' o( 如同从公羊身上取奶 , 从
a n d Rus s i a n wi t h a n a i m t o e x p l o r e t he di f f e r e nc e s n d a s i mi l a r i —
得不到一点好处) 。在汉语 中绵羊和 山羊则无此联想意
义。 M e T a T b 6 H c e p n e p e R C B H H b . q . M H ( 把珍珠投在猪面前 ) 源自
bi l i t y o f Ch i n e s e -Ru s s i a n i n t e r -c ul t ur l a c o mm u ni c a t i o n. Ke y wo rd s Chi na ; Ru s s i a ; a ni ma l ; c o nn o t a t i o n o f e ul t u r e ; c o mpa r -
外 语翻 译
中俄 民族动物文化涵义对 比分析

浅谈俄汉中动物词文化伴随意义差异

浅谈俄汉中动物词文化伴随意义差异

文化长廊浅谈俄汉中动物词文化伴随意义差异吕玉雪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因人们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俄汉语中人们对同一动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在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中,存在以动物为喻体,来形象生动的表达人们某种行为与状态。

本文主要通过俄汉语中动物的伴随意义,浅谈俄汉语动物词存在的文化意义相异对应的现象。

关键词:动物名词;伴随意义;相异对应[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183-0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与动物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俄语和汉语中存有许多词语,这些词语以动物为本体,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在形象的说明人或物的某些特征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类的语言文化。

文化语义学认为:“文化伴随意义是受民族文化制约的附属义。

”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俄汉语中对同一动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些动物词文化伴随意义也是不同的。

此外,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动物词在俄汉语的基本层次范畴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汉语中的基本词“羊”,但在俄语中对应的义位出现了空缺,俄语中对其下位的划分更为详细,这些词都有其文化伴随意义。

所以在俄语中,由于下位词的划分,动物词的文化伴随意义比汉语中更为多样。

本文主要分析汉俄中羊、猪、喜鹊动物文化伴随意义,并对其进行比较。

一、羊羊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羊”的文化内涵:1)吉祥、美好的象征。

在汉字中许多褒义、美好的字,都是以羊为偏旁部首的,如“善”、“美”、“祥”等。

汉语中的祝福语“吉祥如意”、“三羊开泰”等都与羊有关;2)温顺、善良;3)喻指庸俗、低劣,如“挂羊头卖狗肉”;4)“羊”也象征懦弱,如“羊质虎皮”。

在俄语中,“羊”的义位空缺,下位划分更为详细。

俄语词(1)“козёл”(公山羊)常见的文化象征意义有:1)比喻某方面毫无用处的人,如“как(что) от козла молока”(如同公羊身上挤奶,毫无用处);2)形容男人性格倔强,“упрямый, как козёл”;3)愚蠢干坏事的人,“Пустив козла в огород”(引狼入室)。

从动物词汇看中俄文化的异同

从动物词汇看中俄文化的异同

从动物词汇看中俄文化的异同作者:胡连影陈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6期课题项目:本文是河北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翻译专业硕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连影,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4各国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在跨文化交流中,消除文化屏障,无疑是有效沟通、顺利合作的重要保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语言的各个方面。

本文正是从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这个小小视角窥探中俄文化的异同,以示消除文化障碍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吴国华指出,文化伴随意义词汇,通常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中指称意义相同的中性词,在一定的民族文化领域具有特殊的感情评价意义和文化历史联想。

国内很多学者对俄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有所研究,角度各异,内容各异。

本文试图比较全面、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总览中俄动物词汇文化伴随意义的异同。

我们选择了中俄两国比较常见的和在各自文化中比较突出的动物,综合比较了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同时进行了补充,针对某些动物也提出了相异的观点和论证。

一、中俄动物词汇文化伴随意义的异同吴国华根据文化意义是否等值,将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分为四类。

本文提到的动物词汇,学者们的归类不尽相同,而且由于时间、材料和知识的限制,也许每个人都不能穷尽每个动物词语在各自文化中的伴随意义,所以本文不进行分类,只讲述我们观察到的异与同。

1.凤凰(феникс)龙凤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传说中,凤凰是神鸟,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凤凰齐飞是幸福和谐的象征。

成语“凤凰来仪”表示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凤凰于飞”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在西方神话里凤凰又叫火鸟、不死鸟,凤凰死后,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重生,并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动物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媒介,其象征意义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具有差异性。

本文将重点分析俄汉语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差异,探讨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一方面,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牛一般象征财富、劳动力、健康,他们通常被用作祈祷的对象,也被用来立场、指出状况,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做好事的祝福。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象征着勤劳、节俭,被赋予更加正面的意义,表达了中国人珍惜劳动的情感。

另一方面,俄罗斯文化中的狐狸象征着智慧、谋略、聪慧,它们被描绘为一种聪明谨慎、能够成功应对挑战的特性,也被认为是谋略大师。

而在中国文化中,狐狸则象征着诡计、狡猾、奸诈,被赋予更加负面的意义,表达了中国人反对诡计与欺骗的情感。

综上所述,俄汉两种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差异体现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和观念。

一方面,俄罗斯文化强调物质的财富,重视聪慧的谋略,从而赋予牛与狐狸正面的形象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贯彻着“以勤劳乃致富,以节俭乃致贵”的哲学信念,强调诚实、廉洁,从而赋予牛与狐狸负面的形象象征意义。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国文化的不断交流,俄汉两种文化中的动物形象象征意义很可能会逐渐发生改变。

因此,在今后的对比研究中,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差异变化,加深对该话题的研究。

总之,俄汉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价值观和观念。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其变化,加深对此话题的研究。

浅谈汉俄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比较

浅谈汉俄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比较

浅谈汉俄文化中动物形象象征意义的比较论文关键词:汉俄文化动物形象象征意义论文摘要: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比动物形象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

进一步探索和认识汉俄民族的文化心理、宗教思想在动物形象表达上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中,由于神话传说及宗教的影响,很多动物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民族风俗,表达着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心理。

按照跨文化语言研究的分类,不同民族的动物形象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具有相同的文化含义。

第二类是同一动物形象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含义。

第三类是不同的动物形象代表着相同的文化意义。

现就汉俄文化中的动物形象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进行一下比较。

1具有相同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1.1雄鸡在汉俄文化中都是吉样物。

汉民族认为雄鸡司晨,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能够辟邪祈福。

雄鸡在阴阳五行中属阳,属火。

在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中,古斯拉夫人认为雄鸡报晓能够驱走黑夜,赶走一切妖魔鬼怪,可以辟邪。

至今还可以在俄罗斯的农村看到屋顶的烟囱上有雄鸡形象的木制吉样物。

在俄罗斯文化中人们还把雄鸡视为火神的象征。

这来源于俄国历史上着名的普加乔夫和拉辛起义,当时的起义者放火烧毁地主的庄园,当人们问起是谁放的火时,起义者就回答说是红公鸡。

除此之外,汉俄文化当中,雄鸡还用来表示好斗的人,爱闹事的人。

母鸡在俄罗斯文化当中却是愚蠢的象征。

俄语“落汤鸡”中的“鸡”用的就是母鸡一词,是指懦弱的窝囊废,一付可怜相的人。

1.2狐狸在汉俄文化中都有狡猾诡诈、阿谈奉承的象征意义。

如克雷洛夫寓言《乌鸦与狐狸》中的狐狸以甜言密语骗得了乌鸦口中的肥肉。

但是在汉族文化中对狐狸有着特殊的认识,认为它是有灵气的动物,如九尾狐。

狐狸也是思乡恋家的象征。

《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现在也用狐狸作为正面形象来比喻人,如《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中的“飞狐”胡斐。

在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中,也有丽萨·帕特利克叶芙娜的狐狸形象,表达俄罗斯人对狐狸的一些好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汉动物语汇文化价值之关联与比较汪成慧(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四川达州,635000)[摘要] 在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动物语汇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

它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变迁,观照着文化的内核。

了解动物词的内核,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和不同文化的导入都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俄汉;动物语汇;联想色彩;文化价值;文化内涵;文化图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信息。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认识、风俗习惯、婚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上特有的民族精神。

在语言的各个分支系统中,词汇的语义显得较为零碎,系统性弱而随机性强,但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语义的分析本身比语音和语法的分析更带有主动性。

因此,在分析词义与文化的关系时,更容易出现随心所欲地解释或翻译的现象。

不同语言中与动物词相关的成语、典故很多,同其他词一样,动物语汇不仅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也反映出不同社会民族之间的许多共同点。

这些词或短语与动物实体意义相关或无关,而与其语言国家的文化价值却紧密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充当了运载、传播的工具。

动物语汇的种种镜像,可以观照到文化在社会心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投影。

不了解动物词的内涵,就无法说明动物语汇与文化价值的关联,更无法解释跨文化交际中动物语汇的社会意义。

通过对动物语汇文化价值的揭示和研究,不仅可以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而且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和不同文化的自由导入,对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都有重要价值。

一、动物语汇的联想色彩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

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Понятийное значение)相同或相近,但具有其民族性的内涵意义(Содержательноезначение)有时则大相径庭。

著名语言学家利奇认为:понятийное значение也可以称为объёмное значение(外延意义)或знакомное значение(认知意义)。

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没有这种概念意义,就无法进行语言交际。

“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

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或个人都可以给一个词附加上内涵意义。

例如,龙在我国神话中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是一种人们想象中的动物。

“龙”常象征皇权、神力与威严,因此,由这些词构成了很多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语汇,如“龙威”、“龙凤呈祥”、“乘龙快婿”、“龙马精神”、“真龙天子”等等。

然而,俄语文化中的дракон却并不被人喜爱,而被认为是凶残肆虐的怪物,生有双翅,是邪恶的象征。

动物词的这种现象,像镜子一样反映着各国语言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变迁,观照着文化的内核。

处于静态的动物语汇一般只能代表其所指的实体动物,也就是动物词的概念意义,只限于语言系统中的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并只对客观世界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概括,而与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不发生直接联系。

例如,Я не люблю собаку.句中的собака的概念意义是从无数的同类事物——“狗”中抽象概括而成,它只表示一种“嗅觉及听觉很灵敏的四腿哺乳动物”,而没有其他的引申意义和任何的感情色彩。

然而,一旦把动物汇置于不同的认知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语境之中,便会激起特别生动、形象、鲜活、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图式(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стилистика)。

比如,龙在中国文化中不仅象征威严和神力,还象征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

古代帝王被称之为“真龙天子”。

在民间,龙深受百姓的喜爱,随处可见龙形图案,尤其是在高级手工艺品及古典建筑中。

我们中国人自称“东方巨龙”、“龙的传人”。

“望子成龙”比喻父母一片苦心,寄希望儿女成才;还常常用“龙腾虎跃”形容你追我赶、生气勃勃的场面;用“龙争虎斗”比喻非常激烈的战斗或竞争。

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тотем)时代。

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文化内涵是词汇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也就是说,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便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

例如,“鹤”一词的实体词汇意义是“鸟类的一属”,俄语叫“журавль”。

“鹤”和“журавль”两词均有“鸟的一种”的实体词汇意义。

有时,它们在句子中分别表示的整体引申意义相似。

例如:《三国志·蜀志·张习传》:“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这里用鹤来比喻引颈盼望之意。

在俄语中“журавль”也有这种意义,如,鹤颈、起重机、吊车等。

这时的词义具有与动物本身形态相关的象形意义。

但是,一旦涉及到与民族文化色彩有关的文化内涵,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就不能一一对应了。

журавль对俄罗斯人来说,是忠诚祖国的象征。

他们认为,每年秋天,鹤成群结队地飞走,啼叫声悲切,流露出对家乡的依恋,对祖国的思念。

因此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журавль的形象。

而对中国人来说,鹤蕴涵着诱人的中华文化信息。

首先它是长寿的象征。

《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

鹤不仅脖子长且年岁也长,因用为祝寿之辞。

传统的松鹤图,就寓意松鹤延年。

由于鹤在鸟类中给人亭亭玉立的感观印象,又可用来形容仪表和才能出众的人;无名氏《举案齐眉》“休错认作蛙鸣井底,鹤立鸡群”。

鹤在我国古代就是稀少的珍贵动物,物以稀为贵。

因此还可以比喻美好的东西。

《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

其一日杀风景,为清泉濯足,花上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将鹤煮了吃,将琴为柴烧,把美好的东西糟蹋一尽。

词语的联想色彩是从词汇意义的联想而产生的,有的是从实体词汇意思产生的直接联想,有的是通过语音的中介而产生的间接联想。

汉语“乌鸦”一词使人联想到“晦气”,俄罗斯人则从“ворона”一词联想到“多嘴、唠叨”、“马大哈”。

中国人从“牛”联想到“壮”,英国人则说“as strong as a horse”(像马一样强壮)。

“喜鹊”在汉文化中是吉祥之鸟,能传递喜讯,是“喜庆”的象征。

旧俗以鹊噪为喜北,故称鹊喜。

“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喜鹊登枝喳喳叫——无喜心里乐三分”、“喜鹊叫,亲家到”,这是乡村里很流行的说法。

在民间传说中,喜鹊是成人之美的瑞鸟。

天上的织女七夕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桥,叫做鹊桥。

后人用“鹊桥相会”来比喻夫妻和情人久别后的团聚,把成人之美,为互相爱慕的双方作中介人,称之为“搭鹊桥”,把为年龄较大的未婚男女组织的交际场合称之为“鹊桥联谊会”。

再如,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已在其《谒金门》中写道:“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对词中描绘的深闺少妇来说,枝头喜鹊的喳喳声传递的是亲人归来的报喜乐曲。

然而在俄罗斯人的认知环境中,与喜鹊相关的文化图式传达的则是“爱嚼舌,传播小道消息”的喻义。

如,“Всякая сорока от своего языка погибает”。

(喜鹊都因嘴快而倒霉);“Сорока скажет вороне , ворона борову, а боров всему городу”。

(喜鹊告诉乌鸦,乌鸦告诉公猪,公猪传遍全城);“Сорока не хвосте принесла”。

(喜鹊尾巴捎来的,意谓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消息)。

有一些动物词的内涵是由于词的多义性而产生联想,或者由于词的谐音而产生联想,这时,由于各语言没有一一对应的音义结合的词语体系,就不可能产生相同的联想。

如英语bug除“臭虫”意思外,还有“大亨,大人物”之意,含贬义。

在俄语中,глухарь(松鸡)因为与глухой(耳聋的)具有同一个词根,被用来比喻聋子。

俄语有谚语“С трибуны ______ соловьи ,а на деле глухари。

”(在台上说话是夜莺,而干起活来是聋子)。

中国人习惯根据传统画里的谐音,反映汉民族图吉祥的意识。

比如俗话说“蛇缠兔,年年富”,再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画两条鱼,表示‘吉庆有余’,画两只喜鹊立在梅树,表示‘喜上梅梢’,画五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画三只羊表示‘三阳开泰’等等”。

还有一种说法是,蝙蝠因“蝠”与“福”谐音,便有了“福”的象征。

蝙蝠和桃组成的谐音图案,意为“福寿双全”;蝙蝠和鹿组成“福禄双全”图。

鱼谐“余”音,于是就有了“富裕”的象征。

根据民俗,除夕夜的饭桌上必须有鱼,表示人们希望“年年有余”等等。

二、相同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现动物的秉性与人的品行有相同文化内涵。

这是由于人对动物的好恶褒贬可能是客观唯物的,也可能是主观唯心的,不可能不受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居住地理条件、心理、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影响。

因为,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所处生态环境大致相似,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

因此,凝结着民族的情感世界的动物名词,从客体语义的属性方面产生文化内涵,在不同文化的语言中往往有不少相同之处。

俄汉文化中,同一共有的动物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

这种内涵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双重或多重的。

例如“蛇”一词无论对讲俄语的人,还是讲汉语的人都会引起“阴险、毒辣、狡诈”的相同的文化内涵意义。

带“蛇”字的汉语谚语和歇后语几乎无一例外地表明了蛇的可恶可憎的形象。

如,“毒蛇口中吐莲花”,比喻阴险毒辣的人往往装出一副慈悲的样子;“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比喻外来的强势力斗不过当地的恶势力;“打蛇打七寸”,比喻打击敌人要击中要害;“蛇爬无声,奸计无影”,意谓奸人的阴谋无比狡猾,很难窥测其动静;歇后语“毒蛇爬竹竿——又(绞)狡又(滑)猾”,此处的“绞”和“滑”皆为谐音,比喻非常狡猾的人。

在俄语中也是如此,如俄语成语“змеяподколодная”指阴险毒辣的人。

成语“отогреватьзмеюнагруди”指施恩于忘义者。

俄语谚语中,蛇的形象同样是“阴险,奸诈的”。

如:“Змею обойдешь ,а от клеветы не уйдешь”(躲得过蛇,却躲不过诽谤);“Пригрели змейку ,а она тебя за шейку”。

(你好心照看了蛇,它却咬了你的脖子,比喻好心不得好报);“Сколькозмею ни держать, а беды от неё ждат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