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二年级小学音乐上册(简谱)第8课《演唱 过新年》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8课演唱《过新年》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8课演唱《过新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过新年》是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歌词,描述了新年的热闹气氛,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新年的快乐。
歌曲共四句歌词,旋律简单,节奏明显,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学唱。
本课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图谱的认识和简单的音乐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唱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和节奏感,能够简单地学唱歌曲。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图谱的认知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过新年》这首歌曲,感受新年的喜庆气氛。
2.培养学生对音乐图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通过演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地演唱《过新年》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音乐图谱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在演唱中表达新年的喜庆气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图谱教学法,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图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利用动作教学法,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动作表达新年的喜庆气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用喜庆的音乐和动作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他们对新年的认识和期待。
2.教授歌曲: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过新年》这首歌曲,教唱旋律和歌词,重点指导音乐图谱的认知。
3.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音乐欣赏:老师播放其他新年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5.总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音乐图谱的认知和演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过新年》的歌词、音乐图谱和相关的新年元素,如灯笼、鞭炮等。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歌曲的内容和结构,增强对新年氛围的感知。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8课《演唱 过新年》教学设计

唱歌:《过新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说、唱、奏、演的表现形式共同体验、表现新年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了解打击乐锣鼓镲,进行简单的合奏。
3、激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模仿、比赛、争第一,但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差。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贴合学生的实践体验,以趣味性的模仿和灵活多样的说、唱、奏、舞、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之想学、愿学、爱学、乐学。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歌曲《过新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用打击乐器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引领欣赏感受体验“年”的“热闹”。
师生合作即兴击鼓。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创设一个欢快热闹的过年的氛围,感受新课的旋律,自主动手敲鼓实践,为后续的学唱准备。
)2、用对对子形式击鼓说过年的习俗。
换新衣(设计意图:学生按节奏说、奏新年的习俗如:放鞭炮、换“新衣”等进入情境,放松性情体验欢快的音乐和新课的节凑。
)活动2【活动】形象认知说新年1、播放《咚、呛、才》的微课观看初步认识锣、鼓、镲这三种打击乐器。
出示节奏、鼓、锣、镲,分别敲,有节奏的问“过新年呀,喜洋洋呀”等新年要做的,学生聆听模仿用鼓、锣、镲节奏回答演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形象有趣的微课展示,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知打击乐器的特点和功能,懂得这些乐器(锣、鼓、镲)能给歌曲增添喜庆的气氛,感受过年的氛围和喜庆,激发求知的兴趣和参与表现的欲望。
)2、如果你是小鼓,你还想说什么?学生自主创作感受节奏的变化,用敲鼓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多媒体丰富的动感画面让学生感受和创造不同的节奏型,发散思维,充分想象,积极愉悦的创编自己喜欢的,为后面的歌曲伴奏奠定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师生互动伴随音乐一起说唱合奏《过新年》。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8课《晚会》教学设计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8课《晚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辨简单的节奏音乐;2.学生能够辨认和认唱歌曲《晚会》的音乐旋律;3.学生能够模仿教师演奏、教唱《晚会》歌曲的简单乐曲,表演出一些基本手势;4.学生能够参与歌曲演唱和各种活动节目的创作和演出。
二、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本节课的情境是晚会,通过引导学生进入晚会的气氛,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
教师可在课室中设置简单的装饰布置,如气球、彩带、灯光等,以协助营造晚会的氛围,并引导学生欢迎来宾、交往和分享音乐等方面的课堂互动。
2. 听辨音乐1.教师播放一些简单的节奏音乐,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手、跳动或行动。
2.引导学生听辨《晚会》歌曲的旋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3. 认唱歌曲1.教师向学生介绍《晚会》歌曲,指出歌曲的主题、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可以利用各种音乐评分网站找到歌曲的播放地址,在教学中进行演示。
2.鼓励学生跟着歌曲唱,熟悉并记忆歌词,模仿并演唱旋律。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演唱指导,例如使用一些口型表情和手势小技巧。
4. 表演音乐1.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教师演奏《晚会》的简单乐曲,表演一些基本手势。
2.学生可以参加创意活动,编排表演团体,随着音乐演唱和跳舞,通过表演体现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1.听辨简单的音乐旋律;2.认唱《晚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3.模仿教师演奏《晚会》的简单乐曲并表演一些基本手势。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下面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互动、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等;2.评价学生的歌唱表现,包括歌唱的正确度、旋律的记忆和理解等;3.对于学生的表演,教师可以系统地进行评价分析,包括创新程度、表现技巧、合作态度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采用了情境创设、现场演示和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动能,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对于不同学生的需求,老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人音版二年级小学音乐上册(简谱)第8课《演唱 过新年》教学设计

《过新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表演能力,使他们能够珍惜现在的美好幸福,爱生活,爱音乐。
(二)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节奏并为《过新年》编配适当的扭秧歌动作,认识乐器小堂鼓,大镲并选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学生自主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节奏并为《过新年》编配适当的扭秧歌动作,认识乐器小堂鼓,大镲并选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秧歌道具。
二、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情景导入通过贴春联导入,引出音乐主题,《过新年》通过讨论过年的习俗,学生举手发言引出红包,进行红包闯关环节。
1.展开:找同学打开第一个红包,引出红包里第一个问题聆听歌曲(请同学认真听歌曲听听歌曲中出现了哪种乐器?你能演奏吗?)拿出小堂鼓,打鼓敲击节奏并进行节奏训练,找同学用笔代替鼓棒分别演奏。
2.第二遍聆听歌曲,在歌曲中除了鼓的声音还有什么乐器的声音?拿出大镲,简单介绍一下大镲,让同学们进行模仿表演,强调演奏姿势。
3.第三遍聆听歌曲,教师进行范唱,找出一名小鼓手,和一名打镲的小朋友进行伴奏。
4.打开第一个红包,送出惊喜剪纸“新”5.找同学打开第二个红包,引出问题(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完成对口型的游戏)教师朗读歌词,学生进行伴X X | XX 0 | X X | X 0 |奏,再互换角色,最后第四遍聆听歌曲完成对口型游戏,学生听歌曲,心里默唱,张大嘴巴模拟演唱。
6.打开第二个红包,送出惊喜剪纸“年”7.找同学打开第三个红包,引出问题(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进行自主学习)说一说歌曲的演唱情绪及速度,分别找同学模拟老师,听旋律教同学们演唱,进行速度快慢变化得演唱,共同解决难点。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8课演唱《过新年》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8课演唱《过新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过新年》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课本第八课的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歌曲中旋律节奏重复的因素很多,但多为变化的重复。
其中歌中模拟锣鼓声响的衬词“咚咚锵”的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最后歌曲在上行到最高音处结束,显得欢快热烈,意犹未尽。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过新年》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过新年》,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通过节奏训练和音乐游戏,锻炼学生听辨能力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初步体验秧歌基本舞步和轮唱,感受轮唱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过新年》。
教学难点:四分休止符以及连续八分节奏的把握。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鼓、小镲红绸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律动1.播放歌曲《过新年》老师带着学生律动表演。
师:孩子们,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让我们轻轻的拿起它,随着音乐欢乐地跳起来吧!(播放歌曲《过新年》,老师带着学生表演)。
2.揭示课题《过新年》,体验学习秧歌舞基本舞步,随音乐再次律动。
师:孩子们,从刚才的歌曲与舞蹈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说,你来说……你的音乐感受力真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的歌曲《过新年》(板书)。
过新年的时候,我国汉族的老百姓喜欢跳一种传统的舞蹈——秧歌。
让我们来体验一下秧歌的基本舞步吧!找到你的左脚哟,出左脚,出右脚,退左脚,退右脚,再来一次,左上右上退左退右。
让我们随着音乐扭动起来吧!(ppt 放原唱两遍)孩子们请坐,把红绸轻轻的放在凳子旁边,小手放在腿上,小背挺直,小眼睛看老师。
三、新课学习1.初听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如何?速度又是怎样的?师:唱“过新年呀咚咚锵,喜洋洋呀咚咚锵”过新年了,让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如何?速度又是怎样的?小手指挥棒拿起了,边听边划拍。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8课《过新年》教案

1.教学重点
(1)音符时值的掌握与应用:本节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将这些音符运用到歌曲《过新年》的演唱中。
举例:在歌曲《过新年》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不同音符时值,如“过新年”中的“过”字对应的四分音符,“欢喜”中的“欢”字对应的全音符等。
(2)反复记号的认识与应用: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反复记号,能够在演唱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反复记号。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过新年》的学习充满热情。他们在学习音符时值和反复记号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1.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音符时值和反复记号时,我采用了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帮助学生感受不同音符时值,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实用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歌曲《过新年》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挖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价值。
2.学生参与度: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进行节奏创作,参与度较高。这说明学生们喜欢在实践中学习,也愿意与同伴共同探讨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音符时值的掌握上存在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单独辅导和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学习歌曲《过新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在学唱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其能自信地表达音乐情感;在进行节奏创作与表演活动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了解歌曲背后的新年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文化自信。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演唱过新年》教学设计

(1)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过新年》的MV、伴奏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
(2)教学软件:运用音乐教学软件,如音乐识谱软件、节奏训练软件等,辅助学生进行音高、音准和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实物教具:准备一些与歌曲相关的道具,如锣鼓、红包等,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使用,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演唱表达过年的喜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演唱技巧、分析歌曲情感并解决问题。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类似的题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艺术表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能自信地演唱《过新年》。
3.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尝试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提高音乐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音乐学科方面的层次有所差异,但大部分学生已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以下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对学情进行分析:
2. 加强课堂互动,通过增加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3. 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并提供思考框架和表达技巧的指导。
4. 加强课后拓展部分的指导,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8课《过新年》教学设计 (1)

《过新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过新年》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各种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锵”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教学对象: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跳、爱唱,但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应该以趣味性的游戏和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调动、保持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之想学、愿学、爱学、乐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运用亲切、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过新年》。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与节奏。
情感目标: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氛围,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过新年》,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从音乐活动中体验过年的欢乐气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掌握好节奏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鼓、锣),春联、窗花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随着《过新年》的音乐伴奏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
师:孩子们,请听着音乐跟我做。
师:你们做得真好!你体会到了什么气氛?2、观看动画视频:年的传说3、讲讲过年的事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4、初次聆听歌曲《过新年》。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和过年有关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三、认识鼓、锣,学习演奏1、认识鼓,让我们听听它的声音。
“咚”哪个孩子愿意来敲一敲啊?真大胆!孩子们,让我们来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和我们的鼓的声音很接近的?(桌子、凳子)2、跟随着教师的节奏来打一打X X X X X 0咚咚咚咚咚3、认识锣出示锣,让我们听一听它说话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