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大家排好队》教学反思部编版
小学思想政治_11.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家排好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1课)第一课时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标对应的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条:培养学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2.单元主题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本单元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为主题,分为《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四课,通过爱护身边的公共财产、保护公共环境、遵守秩序和规则、公共场合不能喧哗等方面,了解公共场所中的文明礼仪,其中《大家排好队》侧重引导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安全、有序排队。
3.本课教材分析:教材设四块内容:“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队好”。
第一板块通过发本子的活动体验,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发本子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比较,感受规则带来的良好秩序。
然后呈现4个同学讨论不排队的场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明白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
资料陈述的踩踏事件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印证排队的重要性。
第二板块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校园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排队。
第三板块是导行,通过几个场景告诉学生排队的基本规则:人人要排队、先来后到、保持距离、不随意插队。
第一课时解决“为什么要排队”这个意识层面的问题,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时讨论哪里要排队,怎么排队。
这样划分,目标明确,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排队的意义和规则,参与活动和实践时间更充足,内容更丰富。
(二)学情分析: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我们发现,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他们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来支配行为,而规则意识需要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因此养成规则意识较难。
而且说教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规则,才能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与秩序。
二、教学目标:1.树立规则意识,知道在任何时候、地点都要排队。
2.通过拿卡片的体验活动、视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排队带来的秩序感、安全与公平。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大家排好队》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大家排好队》部编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的社会秩序意识,使其认识到遵守排队规则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公平、公正、守法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养;3.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能力,养成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排队过程中互相尊重、谦让。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个人品质。
在新课讲授环节,当我向学生们解释排队的概念和重要性时,他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案例分析,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开始主动思考排队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讲解排队与公平公正关系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如何更生动、形象地帮助他们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排队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不过,我也观察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主题现象,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排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需要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家排好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排队的情况?”(如超市购物、车站等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排队的奥秘。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教材及学情分析:《大家排好队》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内容,分为:“还是排队好”“哪里要排队”“怎样排好队”三个板块内容。
排队做到“快静齐”这些常规教育早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已经渗透,并在之后的学校生活中不断养成,二上全册教材指向的教育主题为:奠基公共意识,因此,本科重点也是通过了解排队的好处,知道一些排队的规则来树立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规则意识。
教学目标:1.明白排队能让生活安全、有序、高效;知道在哪些场合需要排队,掌握一些排队的方法。
2.能在学校、社会生活中主动排队,初步树立社会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明白排队能让生活安全、有序、高效;知道在哪些场合需要排队,掌握一些排队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在学校、社会中主动排队,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教学准备:小礼品(明信片或书签)、PPT教学环节:一、情境体验:我们来排队【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体验,亲身参与、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体会到还是排队好。
孩子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合作上一堂品德课,希望大家能做到坐姿端正、认真听课,大声发言,能做到吗?(能)看到你们的表现,我就相信你们可以做到。
初次见面,大家又表现得这么好,我决定先给大家送个小礼物,礼物有限,先到先得,快到讲台上来拿吧!(一)还是排队好老师发放礼物,预设拥挤情况,停发礼物。
随机采访:领取礼物中表现特别的孩子:你拿到礼物了开心吗?怎么拿到的?(预设学生说出急着要,往前跑、去抢等词语)没有拿到礼物的孩子:你心情如何?你觉得为什么没拿到礼物?(预设学生说出心情不好,没有排队等词语。
)(板书:排队)没有排队,分发不平均,不公平。
除此之外,你们观察到刚刚因为没有排队还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吗?(提问时,关注课堂突发情况,及时采访当事的孩子。
)预设学生回答到安全、规则等内容。
因为没有秩序,可能会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暂停。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 《大家排好队》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大家排好队教学反思低年级学生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要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难度比较大。
因为前习俗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行为多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感受和自身利益来决定的。
而规则是要考虑群体与整体的公平与秩序的,因而,在这一年龄的儿童心中,规则就是约束,约束就是不舒服。
如果我们强行让学生遵守规则,就容易导致学生说假话、信奉权威。
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守规则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如果大家都不守规则,秩序就会乱,整个生活就会一团糟,自己也就更不舒服。
所以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就应想办法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产生好生活需要规则与秩序。
如“做事情要先来后到,人多就要排队”这都是遵循了习俗和规则。
但是低年级学生尚处在前习俗阶段,他们觉得排队让自己会很着急,就不想排队。
如果我们强行对前习俗阶段的学生,用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学生就不太能接受。
长此以往,学生就可能不说真话,甚至还会盲从。
所以规则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转变,成为一个生活在群体中的人,而非自我世界中的人。
但规则是抽象的,有时它是命令式的,如何让学生能够从内心认可规则,让规则转化为一个内在的自我要求,便是这租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场景让学生去体会规则带来的变化,以此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存在的必要性。
如何解决学生不守规则的问题,学生有时候不遵守规则并不是道德问题。
而是心理问题。
比如进教室争强好胜,自己要强行加入。
此时他们的出发点不是故意要不遵守规则,而是出于好玩,或者想显示自己。
所以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站在集体的角度来思考。
学生可能就会理解规则与人的关系,就会愿意主动地守规则。
要突破学生认为排队是小事情而不去遵守规则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认为不就是排个队嘛,能有多大的事。
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小事情可能会酿成大祸。
我们为此编排了生活中发生过的真实的恶性事件,如因没有排队而导致的伤亡事件。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家排好队》是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排队的好处,以及不排队的坏处。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觉排队,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排队经验,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自觉,有时候会因为抢先、闹情绪等原因而不愿意排队。
此外,学生对公共秩序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认识到排队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种表现。
2.培养学生自觉排队、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觉排队,维护公共秩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讲解排队的意义和好处,让学生明白排队是维护公共秩序的表现。
3.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不排队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不排队的坏处。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排队,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5.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教室或走廊上进行排队实践,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明白排队是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的表现,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排队的现象,思考如何更好地维护公共秩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排队的重要性a.维护公共秩序b.尊重他人c.维护公共利益2.自觉排队的方法a.遵守纪律b.与人合作c.尊重他人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排队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统编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

《大家排好队》教材分析《大家排好队》是统编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三个课。
《大家排好队》这课书的教学是从“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和“怎样排队好”三个方面来展开的,强调在公共场所有秩序,才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文明。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大家排队好》这一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还是排队好第二课时包括哪些地方要排队和怎样排队好。
此教案为第一课时教案《还是排队好》。
学情分析守规则、懂礼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年级的孩子规则意识不强。
他们处理一切事情都是从自己的直接感受和小功利心出发的,不习惯受到规则的约束,在课间游戏、领作业本、食堂就餐等情况下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虽然是经过一年训练的二年级学生,知道要守规则,但是按规则去做,并不容易,因此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好习惯,做到在公共场所排队。
课堂学习之后,需要在课后不断地去强化规则意识。
教学目标1.感知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感悟集体生活中规则秩序对生活的影响2.认识到在公共场所排队、守秩序的好处,树立在公共场所中的规则意识3.愿意在公共场所主动排队,守秩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打破排队是小事而不去遵守的想法,真正认识到在公共场所排队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在公共场所能够主动排队,遵守规则。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讨论、游戏体验教学准备课件若干礼物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体验,礼物派送。
1.学生上台领取礼物。
2.教师观察全体学生的反应,看见乱哄哄的情况及时叫停。
【设计意图】设置分发礼物的情境,在学生未得到任何心理暗示的情况下,自然参与到礼物认领活动中,自然地呈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二、现场采访,体会秩序1.采访得到礼物的同学:你是怎么得到这份礼物的?那你现在的心情如何?(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心情。
)2.采访没有得到礼物的同学:你好像不太高兴了?你为什么不去抢礼物呢?(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心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家排好队》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一课,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排队的规则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排队的重要性和规则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排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公共道德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重要性,知道排队的基本规则。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公共道德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重要性,知道排队的基本规则。
2.难点:学生养成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排队规则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排队的基本规则,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排队规则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排队经验。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排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6.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践行排队规则。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排队的重要性、排队的基本规则和排队的好处。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爱我们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大家排好队》是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
《大家排好队》这课书的教学是从“还是排队好”、“这些地方要排队”和“怎样排队好”三个方面来展开的,强调在公共场所有秩序,才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文明。
同时在副版绘本中加入了礼让,目的是引导学生超越教条的排队思维,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加入人文关怀,做到有情有义合情合理。
二、说学情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他们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来支配行为,而规则意识需要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因此养成规则意识较难。
而且说教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规则,才能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与秩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树立规则意识,知道在任何时候、地点都要排队。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次次拿礼物的体验活动、视频播报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排队带来的秩序感、安全与公平。
3、情感与态度:从内心认同排队规则和意义,感受排队的美感与愉快心情,并做到心中有他人,形成安全排队的意识。
4、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自觉、安全、文明排队的习惯,维护公共秩序。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次活动体验中明白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
【教学难点】:切身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白当规则和利益冲突时,仍要做到遵守秩序,自觉排队。
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