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培养朗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切体会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寓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诵读;体会“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有人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设计二)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二、初读,读懂材料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常识。

2.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学生讨论,归纳:赫耳墨斯因虚荣而在雕像店遭受尴尬。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因战胜强大的狮子, 得意忘形后成了小蜘蛛的美味。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宋富人对待补墙防盗的建议智子疑邻。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焉知祸福。

(《塞翁失马》)二、讨论, 理解寓意三、归纳,总结寓言特点1.归纳:表一古今中外的寓言都假托一个短小而意味深长的故事;表二寓言的主人公多为动物, 也可以是人或其他事物, 多用拟人、对比、讽刺等手法;表三寓言皆有意味深长的寓意, 且寓意具有多样性。

2.总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

篇幅短小而蕴涵丰富。

多用拟人、对比、讽刺等手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寓言四则》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寓言有关知识,能够多角度理解寓意(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2、教材分析本文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分别选了外国的《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

这四则寓言都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所含道理贴近生活实际。

课文着重以小故事抒发大道理,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多角度理解寓意。

3、中招考点近年来,某某中招对寓言文章类的考查主要有对寓言定义,伊索寓言和联系实际能否多角度理解寓意等。

4、学情分析本文类的文章虽然在教材中比例不大,但是它在中招中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这类文章虽简单易懂,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课堂上精力又难以集中,且生活经验较少,不利于对文章寓意的多角度理解,给学习任务的完成增加了困难。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有关资料,能说出寓言文学常识。

2、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联系实际,能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自己健全人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让学生参看有关资料,能说出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相关知识,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阅读并思考,能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梳理故事情节,能多角度概括文章寓意。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四、教学过程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过程2《蚊子和狮子》(四)当堂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庇护(pì)爱慕(mù) B.俯视(fǔ)乏味(fàn)C.惭愧(cán)妒忌(dù) D.烟囱(cōng)矗立(chù)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教师总结: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同时也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4、概括寓言的寓意。
教师总结:文章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1.积累文言词语。
2.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难点
改写、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欣赏能力不是很强,要反复的让他们读。
学法指导
讨论法 独立思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导入
二、了解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三、了解《伊索寓言》
四、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5、概括寓意。
教师总结: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人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
6、教师明确。
7、教师总结。
1、学生回答
2、学生发言
3、学生说一说自己读过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然后阅读课下注释,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和作者。
4、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5、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教师应该多点拨。
教师应该点拨到讽刺这个程度。
板书设计
宙斯——一个银元 受多大尊重 赫拉——还要贵一点 自讨没趣 赫尔墨斯——饶头白送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
五、学习《蚊子和狮子》
六、比较两则寓言。
七、总结
1、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寓言四则》1、学会“经过品尝要害词语了解寓言意义”的阅览办法。

2、联络日子经验,选定视点灵敏了解涵义。

1、圈注法。

2、小组协作谈论法。

榜首课时一、导入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二、寓言相关常识介绍寓言,“寓”是寄予的意思,即以比方性的故事寄涵义味深长的道理,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挖苦的故事。

其篇幅矮小,言语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所以人,也可所以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艰深的道理从简略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明显的道理性和挖苦性。

寓言在发明上常常运用夸大和拟人等方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现已盛行。

诸子百家作品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撒播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闻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三、伊索与《伊索寓言》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

相传他原是古希腊萨摩斯岛雅德蒙家中的一个奴隶,因才智拔尖,长于叙述寓言故事,遭到主人欣赏,给了他自在。

今后他游历希腊各地,收支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殿。

公元前五世纪末,“伊索”这个姓名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端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间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布衣或奴隶的思维爱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我国。

四、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魂灵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经验好比是魂灵。

”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魂灵”,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请考虑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征?教师清晰:榜首段叙述故事,第二段点明涵义。

2.品尝要害词语,了解赫耳墨斯倾慕虚荣的性情。

(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要害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安排谈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世的动机和意图是什么?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阐明晰什么?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保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主意表明晰什么?学生答复,教师指点、清晰:①“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姓名”赫耳墨斯所关怀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粉饰之辞,实践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倾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和概括寓意。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拉﹝﹞宙斯﹝﹞庇护﹝﹞饶头﹝﹞较量﹝﹞粘住﹝﹞塞翁﹝﹞何遽﹝﹞堕﹝﹞将骏马﹝﹞折其髀﹝﹞跛足﹝﹞2. 解释加点的词⑴天雨墙坏()不筑,⑵暮而果大亡其财()⑶其家甚智其子()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⑸马无故亡而人胡()⑹此何遽不为福乎()⑺居数月()⑻家富良马()⑼其子好骑()⑽堕而折其髀()⑾死者十九()⑿此独以跛之故()课堂探究1.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2.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寓言的意思吗?3.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智子疑邻》寓言的意思吗?4.《塞翁失马》告诉你怎样的道理?由《塞翁失马》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5、课内精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 B.天/雨墙/坏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其家甚/智其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哀溺文序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项,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水暴甚()②乘小船绝湘水()③今何后为?()④益怠()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8.你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则寓言呢?
三、拓展延伸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你知道吗?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个出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四、作业布置
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如树和斧子、蜜蜂与花朵、画笔和颜料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像《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智子疑邻》也是其中的一篇。
(8)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思考:
(1)好事坏事能转化吗?
(2)好事坏事必然转化吗?
(3)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内容,把握其寓意和寓言特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寓言学习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寓言特点,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谈话交流方式,从读书话题引出寓言文体。

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谈谈寓言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方法引领1、师生交流归纳寓言的学习方法读故事、知内容——品形象、明寓意——悟生活、想自己(大屏幕展示)2、自读寓言,了解大意。

(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引导积累字词,扫除障碍)3、以难度较大的《塞翁失马》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学习。

①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故事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③你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三、自主学习(重难点落实)1、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则自己比较喜欢的寓言,根据以上归纳的思路和方法展开自主学习。

要求每组派一至两名同学发言。

教师巡视,聆听与指导。

2、学习成果汇报(在此环节中,教师帮助学生体会情节设置的巧妙性和主人公形象的传神性;鼓励学生可以多角度解读寓意)四、拓展(也可留为作业)故事情节的设置是为一定的寓意而服务的,请你对其中前两则寓言的结尾进行改写或续写,并赋予它新的寓意。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寓言中故事情节为寓意而设置的特点)五、课堂小结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0《寓言四则》目标呈现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文学常识。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一、预习热身1、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和概括寓意。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拉﹝﹞宙斯﹝﹞庇护﹝﹞饶头﹝﹞较量﹝﹞粘住﹝﹞塞翁﹝﹞何遽﹝﹞堕﹝﹞将骏马﹝﹞折其髀﹝﹞跛足﹝﹞
2. 解释加点的词
⑴天雨墙坏()不筑,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⑶其家甚智其子()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⑸马无故亡而人胡()⑹此何遽不为福乎()
⑺居数月()⑻家富良马()
⑼其子好骑()⑽堕而折其髀()
⑾死者十九()⑿此独以跛之故()
课堂探究
1.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2.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寓言的意思吗?
3.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智子疑邻》寓言的意思吗?
4.《塞翁失马》告诉你怎样的道理?由《塞翁失马》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
5、课内精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 B.天/雨墙/坏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其家甚/智其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项,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水暴甚()②乘小船绝湘水()③今何后为?()④益怠()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
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则寓言,回答问题
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

前者一路上沉静地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后者跳跳蹦蹦,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的躲在一边。

然后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1.请说出文中“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
“前者”指
“后者”指
2. 末尾的“前者那样的价值”一句话,怎样理解其含义?
3. 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
盛着酒的桶:
空无所有的桶:
参考答案
1. 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即使取得大的胜利或成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反之可能可能从处受到挫折。

3. 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

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

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世事变幻无常,或比喻因祸可以得福,坏事可以变为好事。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好事与坏事,这矛盾的对立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C
2.(略)
3.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

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的意料之中。

4.(略)
(一)1.( 1 )涨(2 )横渡(3 )落后(4 )疲惫 2. ( l )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

( 2 )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3. ( l )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

( 2 )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二)1.一只盛着酒的桶一只空无所有的桶2. 肚里有货,对人有用,受人欢迎的人
3. 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不学无术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