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主题班会精品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合集下载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方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方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方案一、主题: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二、目标:1.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2.增强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三、时间:2023年4月5日(清明节当天)四、地点:教室五、流程:1.开场导入主持人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班会主题,引导同学们进入活动氛围。

2.知识竞答设置清明节相关知识竞答环节,检验同学们对清明节的认识。

题目涵盖清明节的起源、习俗、诗词等方面。

3.观看纪录片播放一部关于清明节的纪录片,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

4.分享清明诗词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清明节诗词,解读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5.制作清明美食组织同学们一起制作清明美食,如清明粿、青团等,感受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6.祭扫烈士墓组织同学们前往附近烈士墓进行祭扫,表达对英勇烈士的敬意和怀念。

7.主题演讲邀请一位同学发表关于清明节的主题演讲,分享自己眼中的清明节和传统文化。

9.结束语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感谢同学们的参与,祝愿大家清明节快乐。

六、注意事项:1.提前布置教室,营造清明节氛围。

2.确保活动安全,特别是制作美食和祭扫烈士墓环节。

3.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4.加强宣传,让更多同学了解和参与到本次活动中。

七、后续工作:3.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鼓励他们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班会,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清明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怀,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意事项一:确保活动安全解决办法:提前对所有活动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特别是制作美食和祭扫烈士墓这两个环节。

制作美食时,要确保食材新鲜,工具干净,避免食物中毒;祭扫烈士墓时,要确保交通安排合理,防止意外事故。

对了,还要指定几位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安全员,随时监控活动现场,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上报。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介绍清明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发展。

2. 清明的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风俗文化。

3. 清明的意义:阐述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清明节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4. 缅怀先烈:引导学生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诗歌欣赏:选取与清明相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人在清明节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清明的习俗,让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风俗。

4.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或背诵与清明相关的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清明节氛围。

5. 缅怀先烈:讲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向先烈们致敬。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先烈们的了解和敬仰之情。

3.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清明节的相关资料:如文章、图片、视频等。

2. 与清明节相关的诗歌:如《清明》、《登高》等。

3. 先烈的事迹资料:如革命烈士的事迹介绍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清明的习俗时,亲身体验清明节的风俗。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清明节的文化魅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明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朗读或背诵与清明相关的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清明节氛围。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清明节扫墓的注意事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通过对文明祭祀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文明祭祀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清明节的由来、文明祭祀的注意事项,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过程:1、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有这么一个事例:在清明节期间,那天风大,一对老年夫妻在山坡上祭祀时引发了火灾,老两口赶紧灭火,但由于风大,火势起来太快,眼看着火势起来但他们却无能为力,情急中,老太太晕倒在了现场。

发现火情后的森林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下午,才将大火扑灭。

“那天一是风大,二是那个山坡较陡,下边的火刚刚扑灭,上边的火又向下蔓延,给灭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农民1000多亩的林地被焚烧殆尽。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探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清明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特此举行“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

2. 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2. 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3. 清明节诗词欣赏4. 清明节的故事传说5.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明节的由来、意义、习俗等。

2. 欣赏法:欣赏清明节诗词、故事传说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承。

4. 实践法:组织清明节实践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引发同学们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节的由来、意义、习俗等,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基本知识。

3. 欣赏:欣赏清明节诗词、故事传说等,感受清明节的文化氛围。

4. 讨论:分组讨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实践:组织清明节实践活动,如扫墓、踏青等,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7. 作业:布置清明节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清明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同学们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3. 实践活动表现: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清明节习俗的体验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清明节相关资料:包括诗词、故事传说、历史文献等,用于讲解和欣赏环节。

2. 清明节实践活动安排:如扫墓、踏青等,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清明节相关资料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安全知识,如扫墓时的火源控制、踏青时的交通安全等。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氛围。

2. 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和意义2. 清明的习俗3. 革命先烈的故事4. 传统诗词欣赏5. 清明节的活动安排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对清明节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的习俗和传统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清明节的文化氛围。

3. 分享: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 欣赏:赏析与清明有关的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5. 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清明节的相关活动,如扫墓、踏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情况。

3.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资料。

2. 革命先烈的故事资料。

3. 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资料。

4. 清明节的活动安排资料。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明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革命先烈,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革命先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3. 诗词朗诵:让学生选择一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进行朗诵,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4. 清明节手抄报:让学生制作清明节手抄报,展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2. 让学生选择一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进行翻译和解析,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八、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诗词朗诵和手抄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2. 清明节的习俗3. 清明节的故事三、教学重点:1. 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2. 清明节的习俗四、教学难点:1. 清明节的故事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4. 小组合作法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3. 案例分析:分享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如“寒食节”、“介子推母”等,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清明节习俗和故事。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起源、意义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清明节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资源:1. 清明节相关资料PPT2. 清明节故事案例3. 小组合作道具(如风筝、扫帚等)九、教学建议:1. 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增加对主题的了解。

2.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3. 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清明节活动。

4.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清明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观看清明节相关的视频资料,更加生动地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清明节习俗体验活动,如模拟扫墓、制作清明食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清明节的课题研究,如清明节的历史起源、习俗演变等。

2. 每个小组presenting 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八、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清明节的感受和理解。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1.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清明节的习俗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各种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清明节的文化活动: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

2.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文化活动。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清明节习俗和文化活动的了解。

第三章:清明节的故事与传说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例如“寒食节的故事”、“清明节的传说”等。

3.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故事和传说的了解。

第四章:清明节的活动设计与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到清明节的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活动设计:例如制作清明寒食、踏青寻春等。

清明节的活动实践:例如组织扫墓、放风筝等。

4.3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设计清明节的活动。

学生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清明节的活动实践中。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自己在清明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清明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5.3 教学方法:学生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清明节的诗歌欣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理解清明节相关的诗歌。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6.2 教学内容:清明节相关的诗歌:例如杜牧的《清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背景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祀节日。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祭拜祖先的习俗和想念先人的情感。

清明节是这种情感在中国民间所表现的最淋漓尽致、最感人肺腑的节日之一,是祭祀文化和“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班会将会以此为主题,帮助同学们了解和体验清明节文化,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心,继承和传承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

班会设计方案一、清明节文化知识普及班会开场先将清明的历史由来、节日习俗传统、祭祀意义等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讲解,让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不仅方便了解清明节的学生更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二、清明扫墓活动体验班会会在校内的墓地进行参观和祭扫,通过这一活动,在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理解民俗风情。

三、“爱心清明”主题班会“爱心清明”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间接参与到清明扫墓之中,同时能借此机会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传承家族文化,以及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

班会会邀请学生们一起制作纪念碑、祭扫公益主题海报,或参加义务劳动,让同学们切实了解清明节的风俗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四、清明节文化主题知识问答班会会设计清明节文化与历史智力知识问答,不仅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清明节文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和学习能力。

五、清明节传承亲情主题阅读与分享班会会邀请学生带来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学作品、诗歌朗诵、影响传承、武术表演等,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文化理解。

总结走进清明,感受传统,班会设计方案旨在让同学们通过互动参与,体验和感悟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祖先留下的文化传统的认识和尊重,同时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

让学生们把这种文化带入新时代,继往开来,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主题班会精品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

这次主题班会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

二、班会目标:
1、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形式:
1、配乐诗朗诵
2、歌曲
3、讲故事
四、准备工作:
1、制定详细的班会活动计划
2、确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
3、制作班会活动的PPT,并配音乐,以渲染活动气氛。

4、指导学生准备好配乐诗朗诵和讲故事环节
五、参加人员:
初一四班全体学生及班主任
六、活动时间和地点:
1、时间:
2、地点:初一四班教室
七、主持人:
夏晓婷
尚达进
八、活动步骤和过程:
(一)前言
夏:敬爱的老师、
尚:亲爱的同学们
(齐):你们好
夏:春天,万物复苏,盎然春意。

尚:春天,是最令人向往的季节。

夏: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年清明时
尚: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夏: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齐:我宣布《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清明节的由来
夏:小尚,你知道今年的4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介子推故事(配乐):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

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

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尚:当然,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

说起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介子推。

夏:那我们就请王小宝同学给我们讲讲介子推的故事吧。

介子推故事(配乐):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

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

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及清明合而为一了。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三)清明节的习俗
夏:原来,清明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那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尚:我知道啊,放风筝就是清明节的风俗。

夏:那除了放风筝还有那些清明节的习俗呢?
尚: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不过我知道,我们班的李大冰同学对清明节的习俗做过一番研究,下面就请她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清明节的风俗(配PPT)
(1)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4)秋千。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四)祭拜先烈
尚:谢谢李同学为我们做的介绍,现在,我又多了解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了。

夏:可是小尚你知道吗,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

那关于扫墓同学们又知道多少呢?
(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


夏: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了。

尚: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烈士陵园亲身走一走,看一看。

在那里我们可以学习英雄先烈的事迹。

尚:我知道的英雄先烈的名字太多了,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为了掩蔽大部队被烈火焚身的邱少云,还有一个小英雄王二小。

夏:专门有一首歌就是歌唱王二小的。

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有请牛小旭同学给我们带来《歌唱二小放牛郎》
尚: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夏:是他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下面就让一首诗来表达我们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吧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像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像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夏: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要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尚:先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动容,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

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齐):我宣布,《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主任总结:
通过今天的班会活动我们深刻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节日含义,我们对先人的祭祀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及缅怀。

我们相信亲人、先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意及
祭奠,我们华夏儿女也一定会一代代延续而这种温情。

我们还要沿着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树立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清明节有它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要热爱它,过好它,还要更好的传承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