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辅导:流行性感冒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六年级作文】最后的坚持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坚持到了最后。
——题记微风习习,花香扑鼻,我们向彩虹大道出发,开始了六公里的步行。
一路上,大家走走跳跳,嬉戏打闹,好不快活,路边的花儿也梳妆打扮,争相露出笑脸,引得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流连忘返,小草也雄纠纠地挺直了腰板,严然像一位位战士,太阳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时不时地洒下一缕阳光,又快速地躲进了云层之后。
当我们到达彩虹大道时,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开始了回程。
大家已没有了先前的活跃劲,太阳像是在考验我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小草也蔫了下去。
我每走一步,脚下的疼痛感便清晰地传来,头上的烈日直射我的皮肤,豆大的汗珠也从额头上滚下来,打湿了衣裳。
真想坐下来歇一会儿。
这句话一直在我脑中徘徊,我摇晃着脑袋,把它抖落出去,咬咬牙,继续坚持着。
太阳越大,汗水越多,脚也越痛。
停,停,坐在阴凉处休息一下。
在阴凉处比在烈日下好得多。
那个名叫“放弃”的魔鬼就在我耳边。
我的心像只猫在挠痒痒。
我迅速地走了起来,疼痛把我吵醒了;没有人放弃。
我为什么要放弃;没有人累了。
我为什么要累;没有人休息。
我为什么要休息。
炎热的太阳,你害怕什么痛苦?其他人也在承受。
他们能忍受,我也能!我鼓起勇气,抿着干燥的嘴唇,加快了脚步。
太阳增加了一点热量,整个团队都沉默了,每个人都分散了,一个在这里,一个在那里,一个在这里,一个在那里。
我无法控制自己。
我的腿很软,不听话。
我想抬起我的左腿,但它像一块巨石一样下沉,一步也走不动。
我向远处望去,隐约有一个学校的身影,咬紧牙关,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
快了,快到了!学校越分地清晰了,一步,两步,三步……踏进校门,我长舒了一口气,慢慢地走进了教室,走到座位上,双腿再也支撑不住了,整个人瘫坐在座位上,我之所以能走回来,是因为这一个意念——坚持住,我能行!对生活应该坚持下去。
不要说“不”。
最终,成功之门会向你招手。
坚持是通往成功之岸的桥梁,是攀登胜利之巅的阶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病历书写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晶涕。
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痊愈,体检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
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全身酸痛,但鼻咽局部症状较轻,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涂片,用荧光标记的病毒免疫血清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阳性,病毒分离到流感病毒。
支气管哮喘;干咳为主,夜间凌晨加重,抗生素和镇咳药物治疗无效,常同时伴有变应性昌炎,异位性皮炎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
肺结核:常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潮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有干咳、咯血,胸部X线有助诊断,痰结核杆菌阳性可确诊。
脑梗塞:1.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2多于安静时发病;3起病较缓慢;4.多无头痛及呕吐;5,意识清楚,6,血压正常,7颈软,无脑膜刺激征,8眼底显示动脉硬化,典型病例根据上述特点可与脑出血鉴别,但大面积脑梗死因有明显头痛,呕吐、昏迷,临床表现与壳核内囊出血相似,而小量出血因无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脑梗塞CT 表现为低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出血:1可发生任何年龄,2突发的剧烈头痛,3.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明显,4眼底多有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下出血,5无偏瘫等神经定位征,CT可鉴别。
脑出血:常在活动时起病,发病时血压急剧升高,症状很快达到高峰,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瞳孔不等大、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含红细胞脑脊液,CT可确诊,表现为高密度病灶。
急性支气管炎鉴别:(1)流行性感冒:1.常有流行性病史;2.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可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但呼吸道症状较轻;c根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可确定诊断。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鼻咽部症状明显;2.一般无显著的咳嗽、咯痰;c肺部无异常体征;d胸部x光线检杳正常。
(3)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1.干咳为主,夜间和凌晨加重;2.抗生素和镇咳药物治疗无效;3.常同时伴有变应性鼻炎、弃位性皮炎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4—1995前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个型,其中甲型所引起的流感流行最为广泛和严重,乙型常引起爆发,丙型则多引起小儿散发病型。
在我国虽将该病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但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健康及劳动生产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的威胁较大。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三菊。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感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流感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的应用。
2 诊断原则流感流行时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对病人作出初步诊断。
如确定诊断则需要分离病毒阳性或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
3 诊断标准3.1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3.2 临床症状3.2.1 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3.2.2 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3.2.3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3 实验室诊断3.3.1 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3.3.2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见附录A)。
3.3.3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
3.3.4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见附录C 中C1)。
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病毒。
分为甲、乙、丙三型。
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
二、临床分型1.单纯型流感。
最常见。
2.中毒型流感。
极少见。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死率高。
3.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
2~3天即可恢复。
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1. 流感病毒性肺炎: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H2N2和H3N2等)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还可在青壮年、肥胖人群、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和妊娠妇女等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部分患者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常可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或ARDS,病死率高。
2. 肺外表现:⑴心脏损害: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
可见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心电图异常,而肌钙蛋白异常少见,多可恢复,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
⑵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及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⑶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流感中罕见。
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F)和DIC等,甚至死亡。
四、并发症1. 继发细菌性肺炎:发生率为5~15%。
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咳脓性痰及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目的讨论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流行性感冒确诊需依据实验室检查,如病原体分离、血清学检查和核酸检测。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诊断鉴别诊断一概述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其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病程有自限性,但在老年人和基础心肺疾病患者中易有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流行病学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在10~15年内发生突变,出现新的亚型,引起大流行。
由于人体对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能力,故每年都有不同范围的新亚型流感流行。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潜伏期短,多数为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个小时;暴发并迅速蔓延,播及面广。
甲型病毒新亚型引起的流行常形成明显高峰,流行期短,但第1波后还会有第2波、第3波;常沿交通线传播,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
流感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性感冒病毒极易传播且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特别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其抗原性及致病力也极易发生变异。
病毒变异包含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
当一个新亚型出现的初期,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很容易引起一次世界性的大流行;此后抗原特性相对稳定,每隔2~3年出现一个流行波,流感病毒发生部分的变化;随人群免疫力的逐渐增加,流行传播速度逐渐减慢,发病症状逐渐减轻。
若病毒演变愈演愈烈,最后导致质变,即旧型消失而代之以新的亚型。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一、前言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据统计,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10 %一30 % ,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播及面广。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
流感的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病毒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即血凝素(HA ) 和神经氨酸酶(NA )。
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3 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常引起流感局部爆发;丙型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流感临床症状较重,起病急剧,并发症发生率高,并且可以引起死亡,死亡者大多为年迈体衰、年幼多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对上述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是控制流感的主要方法。
人群通过感染或接种会产生免疫力,但对新的变异病毒株并无保护作用。
目前认为抗流感病毒治疗是流感控制的重要手段。
而早期诊断对开展有效的特异性病原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流感的高发区,20 世纪4 次世界性的大流行有3 次起源于我国。
为提高对流感的早期诊断水平、早期开展治疗,减少流感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于广大临床医师使用的流感诊断和治疗指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流感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一).临床表现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 一3 天。
起病多急骤,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发热通常持续3 一4 天,但疲乏虚弱可达2 一3 周。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胃肠型。
(二).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流感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在流行初期,散发或轻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困难。
确诊往往需要实验室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1.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1.流行性感冒的定义是什么?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2.流感病毒分为哪几型?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H1N1、H3N2等多个亚型。
3.流感的潜伏期是多少?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平均2天。
4.流感的典型症状有哪些?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咽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
5.如何诊断流感?诊断流感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6.流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流感的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7.哪些药物可以用于流感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8.流感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二、答案部分1.流行性感冒的定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2.流感病毒类型: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H1N1、H3N2等多个亚型。
3.流感的潜伏期: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平均2天。
4.流感的典型症状:发热、头痛、咳嗽、咽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
5.诊断流感:诊断流感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6.流感的治疗原则: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7.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三、方案部分1.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流感的诊疗方法,提高对流感的防控能力。
2.培训内容:流感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
3.培训方式: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互动讨论等。
4.培训对象:全体医护人员。
5.培训时间:2022年10月1日-10月31日。
6.培训地点:医院会议室。
7.培训师资:具有丰富经验的感染科、呼吸科专家。
8.培训效果评价:通过培训前后的知识测试,评估医护人员对流感的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
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那么流感有什么症状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流感有什么症状”的相关内容。
流感有什么症状流行性感冒的症状表现为: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
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少数患者可有鼻衄、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
体检病人呈急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球压痛,咽充血,口腔粘膜可有疱疹,肺部听诊仅有粗糙呼吸,偶闻胸膜摩擦音。
症状消失后,仍感软弱无力,精神较差,体力恢复缓慢。
一、肺部并发症可有以下三种类型1、继发性细菌性肺炎以单纯型流感起病,2~4日后病情加重,加度增高并有寒战,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咳嗽增剧,咳脓痰,伴有胸痛。
体检可见患者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满布罗音,有实变或局灶性肺炎征。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流感病毒不易分离,但在痰液中能找到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为多见。
2、原发性病毒性肺炎本病较少见,是1918~1919年大流行时主要原因。
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者(特别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或孕妇。
肺部病变以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为主,有红细胞外渗、纤维渗出物和透明膜形成。
临床上有高热持续不退、气急、紫绀、阵咳、咯血等症状,体检发现双肺呼吸音低,满布哮鸣音,但无实变体征。
病程可长达3~4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中性粒细胞减少。
X线检查双侧肺部呈散在性絮状阴影。
患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痰与血培养均无效,病死率较高。
3、病毒与细菌混合性肺炎流感病毒与细菌性肺炎同时并存,起病急,高热持续不退,病情较重,可呈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除流感抗体上升外,也可找到病原菌。
二、肺外并发症1、Reye‘s综合征系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脏、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见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本病限于2~16岁的儿童,因与流感有关,可呈暴发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无明显中毒症状。
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可明确诊断。
(二)流行性脑脊膜脑炎(流脑)
流脑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但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
早期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瘀点、口唇疱疹等均可与流感相鉴别。
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军团病
流行性感冒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表现为重型肺炎,白细胞总数增高,并有肝、肾合并症,但轻型病例类似流感。
红霉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流行性感冒有效,确诊有助于病原学检查。
(四)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似,但前者的病情较轻,冷凝集试验和MG 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