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2004
138.6
11.6
11.8
45.439.0来自15.110.44.2
*根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计算。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位
存在的问题
(1)过量使用
我国农药的施用量从1995年的8.36kg/hm2上升至2004年的 10.66kg/hm2,增加了27.5% 华东、华中、华南2004年分别为21.11kg/hm2、19.47kg/hm2、 17.93kg/hm2 2004年单位面积施药水平最高的省份是福建,达37.3kg/hm2, 其他依次为浙江、湖南、广东,分别为29.8kg/hm2、 27.3kg/hm2、26.0kg/hm2,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过量施用农药达40%
1.农药的概念
《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指用于 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 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 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 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 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
A
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 螨)、草和鼠、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的 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提高农业、畜牧业和养 殖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引起急性、慢性中毒,致突 变、致畸、致癌
使有害生物、人产生抗药性, 促使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增加
提高绿化效率
减少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改善人类和动物的生活 居住环境
害虫的天敌被农药毒死,更 加依赖农药杀虫
使环境质量恶化、物种减少、 生态平衡被破坏
使鱼虾等水产品大幅度减产
2.农药的分类
按急性毒性大小分为 剧毒类、高毒类、中 等毒类、低毒类
食品化学性危害及预防的内容

生物多样性减少:食品化学性危害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经济的影响
食品化学性危害对农业、渔业、畜牧业等行业造成经济损失
食品化学性危害对国际贸易和出口造成影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食品化学性危害事件曝光后,涉事企业声誉受损,股价下跌
06
食品化学性危害的检测与评估
检测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化学分析法:利用化学试剂和仪器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
感官检测法: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判断其是否受到化学性危害
仪器分析法:利用色谱、质谱等仪器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微生物检测法: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化学性危害
农药残留原因:农药使用后,部分残留在食品表面或内部
添加剂
定义: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作用: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风味等
种类: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等
危害:过量使用或滥用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工业污染
化学农药污染: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农业生产,导致食品受到农药残留的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
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
建立严格的食品包装材料管理制度,确保材料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无有害物质残留。
定期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管,确保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安全可控。
食品污染物及预防

第二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1. 概述
1.1 定义:
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的污染,其中以微生物污染,如细菌和细菌 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等,危害较大。
K值:
是指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占ATP系列分 解产物ATP+ADP+AMP+IMP+ HxR +Hx的百分比,(ATP顺次分解过程中, 终末产物多少来判定鱼体新鲜程度)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巴氏消毒:
是一种不完全灭菌的加热方法。只能杀死繁殖型(包括一切致病菌), 而不能杀死有芽孢细菌。早期多用低温长时间消毒法,62.8℃保温30分钟的 杀菌方式。现多采用瞬间高温巴氏消毒法71.7℃,15秒种,灭菌效果同上。
食品污染物及预防
1
概述
重点
2
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内容
3
化学污染及其预防
4
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一节 概 述
1. 定义
食品污染是指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 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2.食品污染的分类
生物性污染
按性质 分类
化学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
1. 食品污染的分类
食品污染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②温度:大部分霉菌在28℃~30℃都能生长。10℃以下和30℃以上时生长明 显减弱,在0℃几乎不生长。但个别的可能耐受低温。一般霉菌产毒的温度, 略低于最适宜温度。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途径和预防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各种化学污染物污染 食品的途径、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 学 措施。
院
第一节 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学 院
1.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病 虫草及有害生物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 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制剂。
1.2、农药的种类: 全世界使用的农药有600多种, 按用途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留较高。
⑶、中毒预防:
①、食品中DDT、六六六的去除: 去皮壳:如粮食去皮、水果削皮; 加热:通过加工去除。
②、制订允许残留量。P71 1.7、有机磷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乐果、 敌敌畏,它们半衰期较长。
⑴、食品中有机磷的毒性: 学 属神经毒,抑制胆碱酯酶,造成乙酰胆 院 碱大量堆积中毒。
粮食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学 按组成结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 院 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砷、有机汞。
1.3、农药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 ⑴、通过喷洒直接污染农作物: 黏附作物表面;吸收到作物体内。 食品中的残留与下列有关: 农药性质: 施药次数: 施药方法: 施药浓度: 施药时间:
学 气象条件: 院 植物种类:
品种
粮食(成品 粮)
薯类
食品中汞的限量标准
指标以Hg计 mg/kg
品种
指标以Hg计 mg/kg
0.02
乳制品 按牛乳折算
0.01
肉蛋类
0.05
果蔬
0.01
牛乳 0.01
其他水产品 参照鱼的标准
蛋制品 鱼
按蛋折算
0.3,其中甲 基汞小于0.2
2.4 食品中镉的污染
(1)、污染途径:一般食品中都含有少量的 镉,植物性食品低于0.05PPM,动物性食 品特别是动物的内脏镉含量更高,镉污染 的食品有:甜菜、洋葱、豆类、萝卜易受 污染;海产品、动物肾脏镉的含量较高。 特别是烟叶和贝类,镉含量最高。镉的污 染来于采矿、冶炼、电镀、蓄电池、油漆、 学 颜料、陶瓷工的“三废”。
各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各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1.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1)微生物污染的种类食品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性污染、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病毒污染,以前两种污染更为常见。
1)食品的细菌性污染。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一般来说,单个细菌只有在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才能清晰观测。
食品中的细菌种类繁多,按照致病与否,可以分为致病菌、相对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存在于食品中的细菌绝大部分为非致病菌,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其中多数为腐败菌,因此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是间接评估食品变质可能性及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对致病菌在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才具有致病能力。
致病菌则可引起机体疾病。
2)食品的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主要以寄生或腐生的方式生存。
它们往往在潮湿的环境下大量生长,长出丝状的菌丝,即我们肉眼所见的霉毛。
大:的菌丝交织在一起,可形成霉斑和霉点。
霉菌的孢子可在空气中飘浮,并落在食品表而繁殖从而污染食品。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有毛霉菌厲、根霉菌属、曲霉菌属、靑霉菌属、镰刀菌属等。
这些霉菌可以在食品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食品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变化,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使食品腐败变质,甚至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
人类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霉菌毒素可导致急性中毒,而长期低剂量摄入霉菌毒素则可引起慢性中毒。
目前已知的产毒霉菌有曲霉菌属,如黄曲霉;青霉菌属,如岛青霉,黄绿青霉;镰刀菌属,如梨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
一般来说,霉菌在天然食物中比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更容易繁殖。
但不同种类的霉菌易侵染的食品种类也有所不同。
如同为谷物类食品,玉米中黄曲霉及其毒素检出率较高,而小麦则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大米中主要的污染物为青霉及其毒素。
(2)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影响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有食品本身的性质、酸碱度、渗透压等。
食品本身含有的水分、营养成分都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食品加工与安全方向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食品加工与安全方向)《农业综合知识三》涵盖《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食品卫生学》考试参考书:指定参考书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孙长颢主编考试内容:第一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一、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二、食品的细菌污染三、真菌与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四、食品的腐败变质五、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一、农药和兽药的残留及其预防二、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三、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四、多环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五、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六、氯丙醇及其酯的污染及其预防七、丙烯酰胺污染及其预防八、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第三节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一、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二、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第二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第一节食品添加剂概述第二节各类食品添加剂第三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第一节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第二节畜、禽、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第三节乳及乳制品的卫生及管理第四节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第五节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第六节饮料酒的卫生及管理第七节冷冻饮品与饮料的卫生及管理第八节保健食品的卫生及管理第九节转基因食品的卫生及管理第十节其他食品的卫生及管理第四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第一节食源性疾病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三节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第四节有毒动植物中毒第五节化学性食物中毒第六节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第五章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第一节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第二节营养毒理学第三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第四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第二部分:《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参考书目:《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刘金福主编,第3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品标准与法规》(周才琼主编,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考试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的法律地位第二节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第三节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关系2、食品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第二章标准化与食品标准第一节标准化与标准1、标准化2、标准第二节食品标准1、我国食品标准化概况2、我国食品标准与分类3、国际食品标准化第三节食品强制性标准类别1、强制性标准的分级2、强制性标准的范围3、食品安全相关的国家级强制性标准的类别4、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第四节食品安全标准1、食品安全标准的格式及内容2、食品安全标准中的主要技术指标3、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的技术指标第五节食品标准制定的原则1、食品标准的基本内容2、食品标准制修订原则3、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4、制定食品标准的要求第六节食品标准的结构1、食品标准的要素2、标准的结构层次第三章中国食品法律与法规第一节食品法律1、食品安全法2、产品质量法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节违反食品安全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处罚1、生产经营者法律责任2、管理者的法律责任与处罚3、其他法律责任与处罚第四章食品生产许可与生产规范第一节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1、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2、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第二节优质农产食品及原料的安全监督与管理1、无公害食品2、绿色食品3、有机食品第三节ISO9000系列标准概述1、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2、2000版ISO9000标准系列的构成3、2000版ISO9000标准的基本原则4、ISO9001:2000标准的主要内容5、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6、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第四节良好生产规范GMP1、概述2、食品工厂设计和设施的加工良好生产规范3、食品原材料采购、运输和贮藏的良好生产规范4、食品生产过程的良好操作规范5、食品工厂的组织和制度6、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个人卫生的良好生产规范第五节HACCP系统1、HACCP的产生及发展2、HACCP的定义及基本原理3、HACC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4、HACCP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酸奶、果汁等第三部分:《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参考书目:王永华主编《食品分析》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三)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
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 兼性厌氧菌,产生肠毒素, 食物中毒率较高。
生长温度20-30℃,繁殖最 适温度20-37℃,不耐热。 普遍存在于家禽产品中。
(四)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E. coli)
革兰氏阴性杆菌,无 芽孢,在30-37℃、 pH 7.4~8.2生长良好。
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 主要污染食物是海产 品。
(八)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 不耐热,容易被消毒剂杀死。
(九)其他致病菌还有: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
(三)疯牛病病毒(BSE):又称牛海绵状脑病病毒, 是一种高致死性侵害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类病毒。该 病毒于1986年3月20日在英国首次发现。食用患疯 牛病牛的产品(牛肉、血清等)就有可能被感染;
(四)口蹄疫病毒(FMD):能够引起动物主要为 偶蹄兽和人的感染。主要通过接触而传播,其临床 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趾)部等部位皮肤发生水 泡和溃烂;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吸虫。成虫 寄生在人、猪、猫、犬的胆管里。如人或 动物吃了含有该囊蚴的生鱼或半生半熟的 鱼后,就会受到感染。
华支睾吸虫主要损害胆管,引起胆管阻塞 及胆囊炎。
(四)预防寄生虫的措施
食品加工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适当处理人类排泄物,不用未经处理或处
理不充分的污水浇灌农作物; 充分蒸煮食品能消除原料中的寄生虫,冷
冻或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盐渍也可消灭食来自 中的各种寄生虫。妈妈说:“便 后要洗手”!
96-习题作业-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1)当地居民胃癌的高发可能与其膳食中哪些有害因素有关? (2)该有害因素的致癌机制及污染食品的途径? (3)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该地区居民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 答案:(1)当地居民胃癌的高发可能与其膳食中的 N-亚硝基化合物有关。 (2)N-亚硝基化合物包括 N-亚硝胺和 N-亚硝酰胺两大类,其致癌机制有:
远远高于新鲜蔬菜。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 (1)当地居民胃癌的高发可能与其膳食中哪些有害因素有关? (2)该有害因素的致癌机制及污染食品的途径? (3)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该地区居民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
2.复合包装材料一般可分为三层:基层主要起美观、印刷、阻湿等作用;功能层 主要起阻隔、避光等作用;热封层与包装物品直接接触,具有适应性、耐渗透性、 良好的热封性等功能。由聚酯、铝箔和聚丙烯制成的复合薄膜是常见的“软罐 头”包装材料,铝箔遮光和密闭性能好,且美观,但易破裂,故适于做中层, 那么聚酯和聚丙烯适合做哪层,为什么?
A.非还原糖 B.天门冬氨酸 C.谷氨酸 D.还原糖 E.甘氨酸 3. 丙烯酰胺主要毒作用有( )。
A.一般毒性 B.神经毒性 C.致畸性 D.致癌性 E.生殖毒性 4. 高温固化成膜涂料常用的有( )。
A.过氯乙烯涂料 B.有机氟涂料 C.水基改性环氧涂料 D.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 E.环氧酚醛涂料 5. 卫生标准中规定了陶瓷和搪瓷食具容器溶出限量的有害物质包括(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除虫菊酯类
❖ 毒性 A. 急性中毒是神经系统症状,但无胆碱酯酶 抑制作用
❖ B.对皮肤有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感觉异常 (麻木、瘙痒)和迟发性变态反应
❖ C.慢性中毒较少 ❖ D.个别品种有诱变和胚胎毒性
4.有机氯农药: 代表性产品:666粉、DDT、林丹等 1983年停止生产
毒性特点: 中等毒性、难分解、半衰期10年以上 脂溶性强,蓄积于脂肪和含脂高的组织器官 主要靶作用器官:肝脏 有致癌、致畸作用 透过胎盘乳汁,对胎儿婴
1.有机磷农药: 目前用量最大“第二代农药”
性质不稳定,残留期短 急性毒性强,主要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有些可产生“迟发性神经毒作用” 慢性中毒主要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视觉损伤的表现 无明显的“三致”作用
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时间
有机磷制剂
持留时间(天)
乐果
4
马拉松
7
对硫磷
7甲拌磷ຫໍສະໝຸດ 15乙拌磷30
有机磷
成因:氮肥厂以汞为原料(催化剂)进行生产 —— 排放含无机汞及甲基汞
的废水(无机汞经底泥微生物作用转化为甲基汞) —— 具有脂溶性的甲基汞 易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 经食物链富集到鱼、贝体内——进入人、猫体内 — — 中枢神经系统蓄积——损害
胎儿型症状主
要有
1、智力受损: 重症精神迟钝、 智能低下、性 格异常
1.加强对农药和兽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 2.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兽药 3.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4.制定适合我国的农药和兽药政策
二、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
❖ 有毒金属元素概述 ❖ 食品汞污染 ❖ 食品镉污染 ❖ 食品铅污染 ❖ 食品砷污染
有毒金属元素概述
❖ 种类:汞、镉、铅、砷等。 ❖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 -自然环境(土壤、水、空气)的本底水平与食品中的
❖ 曾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其对心脏的副作用 大,故已弃用。它可明显增加瘦肉率,一些 养猪户掺入饲料中使猪不长膘。
❖ 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 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特别对心律失常、 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 等患者有极大危害。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 加剂。
案例:“瘦肉精”是这样成“精”的
农
药
大面积喷洒农
随
药
处
可
见
高 浓 度 农 药 喷 洒
目前全国农药使用量大约为100万吨左右,真正利用率仅10 一20%,其余进入环境。许多农民由于缺少环保知识,施 用农药的技术不过关,因此农药事故屡有发生。
令人触目惊心 的农药
农药事故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中毒患者, 在美国每年高达3一4万人,我国每年也有 上万人甚至10万人以上。
任何由于使用农药而在食品、农产品和动物饲料中出 现的特定物质,包括农药本身的残留以及被认为具有 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
2.兽药与兽药残留(animal drug and residue)
➢ 兽药定义: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 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 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 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 汞污染来源 环境:地壳自然释放2700~6000吨/年。 职业因素 ❖金矿开采 ❖涂料 ❖杀真菌剂 ❖皮革处理 ❖电池生产 ❖氯碱化工
❖ 有机汞
消化道吸收率90~95%,皮肤途径同 样很高
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胚胎,红细胞 分布
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分子模仿
甲基汞可以分解释放二价汞,但特别缓慢。 少量从尿中排出,其余90%左右从粪便排出 半衰期65天
❖ 影响有害金属毒作用强度的因素
存在形式:价态、溶解特性等。
机体营养状况:蛋白质和VitC的营养状况影 响较大。
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Fe和Pb之间的 拮抗;Zn与Cd之间的拮抗作用;Se与Hg、Pb、 Cd之间的拮抗作用。
食品汞污染
❖ 汞的概况 无机汞 ❖元素汞(水银):低蒸汽压,易挥发。 有机汞 ❖甲基汞
含量相关。 -废水、废渣、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食品的直接、间接污染 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的生物放大作用 -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机械、 管道、容器、食品添加剂)
❖ 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毒作用特点
强蓄积毒性,排出缓慢,半衰期长
通过生物富集及食物链传递的生物放大作用 造成人类更大的危害
引起的危害以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三致作 用)为主。
上世纪80年代初,“瘦肉精” 在美国被偶然发现 1990年3月,西班牙43个家庭的135牛肝汤,导致中毒悲剧 1991年“瘦肉精”被作为“能提高生猪瘦肉转化率的科研成果” 引入中国 1998年5月,香港同胞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导致食物中毒 2004年3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 卫生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等8个部 门联合颁发的国食药监察文件
❖ 甲基汞
慢性中毒(日本水俣湾,伊拉克-食用有机汞杀 菌剂拌种的面粉种子面粉制作的面包)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视功能损害,视野缩小, 感觉异常,听力丧失,发音困难,共济失调, 肌肉颤动。
❖生殖毒性:胚胎毒性,引起胎儿智力发育障碍,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受损。
❖水俣病
❖日本水俣湾事件中有7.5%的儿童发生脑 瘫。症状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肌肉运 动能力下降,出现不自主的运动,流涎。 尸检发现大脑发育明显异常。
(四)食品贮藏和加工过程对农药和 兽药残留的影响
1.储藏 ❖ 谷物在仓储过程中农药残留量缓慢降低,但部
分农药可逐渐渗入内部而致谷粒内部残留量增 高。 2.加工 ❖ 常用的食品加工过程一般可不同程度降低农药 残留量,但特殊情况下亦可使农药浓缩、重新 分布或生成毒性更大的物质。
(五)控制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措施
慢性中毒:迟发性神经炎,急性中毒后第二周 产生神经系统症状,下肢运动失调,神经麻痹。
慢性中毒国外有观察,对记忆力、血液系统和 视觉损伤的表现。
三致作用: 多数有机磷农药无明显的三致作用。
2.氨基甲酸酯类
❖ 种类:西维因、涕灭威、呋喃丹、抗蚜威等 ❖ 特点: ❖ A. 可溶于水,在碱性环境中易水解 ❖ B. 优点:杀虫的药效快,选择性高,不伤害天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有流涎,大汗、 呕吐、腹痛、腹泻、气管分泌物增多,轻度呼 吸困难,血压和体温升高,神志清楚或模糊, 肌肉纤颤等,血中胆碱酯酶活性下降50-75%。
重症中毒:除上述症状表现外,瞳孔小似针尖, 呼吸极度困难,紫绀、肺水肿,肌纤颤更加明 显,大小便失禁,昏迷及惊厥等。血中胆碱酯 酶活性可下降75%以上。
➢ 兽药残留定义: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 有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和(或)代谢物,以及与 兽药有关杂质的残留。
➢ 主要的兽药残留:七类
(二)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来源
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表面粘附性污染和内
吸性污染
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 4.其他来源的污染
可怕的农药中毒事件
沈阳市2006年第一次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
蔬菜类别 农药残留 蔬菜类别 农药残留
超标率%
超标率%
豆菜类
15.87
菜豆
21.21
绿叶蔬菜 11.43
白菜
18.18
茄子
18.03
茄果类
8.00
芹菜
15.91
甘蓝类
5.00
辣椒
6.25
瓜果类
1.23
番茄
3.66
(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和兽药残留及其毒性
有机磷杀虫剂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及 消化道侵入人体,进入体内 6-12 小时后血中 浓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分解,至24小时以 后已难查出,48 小时内可完全消失。
急性中毒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轻度中毒:头晕、无力、多汗、胸闷、恶心、 食欲不振,瞳孔缩小、血中胆碱酯酶活力下降 20-30%。
大多数对动和人体物毒性较低,残留量低,危害相对较小 部分品种有三致活性。
7.混配农药的毒性 略
8.常见兽药残留的毒性
急性毒性:1998年香港瘦肉精事件 过量氯霉素致灰婴综合征 慢性毒性和三致作用:磺胺药、四环素、庆大霉素等 过敏反应:青霉素、磺胺药等抗生素 产生耐药菌株和破坏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
❖ 瘦肉精;克伦特罗;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 一种平喘药。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 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儿有毒性
5.杀菌剂
有机汞类毒性大,不宜降解,我国1972年禁止使用 有机砷类在体内可转化为毒性很大的As3+,可导致中毒并有 致癌作用。 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可转化为致癌 物乙烯硫脲 苯丙咪唑类对小麦赤霉病麦病、黑穗病,水稻纹枯病、稻瘟 病和甘薯黑斑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6.除草剂
种类: 高毒类:对硫磷(1605,parathion)、内吸磷(1059,
demeton)、甲拌磷(3911,phorate)、甲胺磷 ( methamidophos)等 中毒类:敌敌畏(dichlorovos)、乐果(dimethoate)、甲基内吸 磷 (parathion-methyl) 、 倍 硫 磷 (fenthion) 、 杀 螟 硫 磷 (fenitrothion)、二嗪磷(地亚农,diazinon)等
低毒类: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等。
有机磷特点: A 脂溶性:有机磷农药除少数为固体外,大
多数为油状液体,脂溶性,一般不溶于有 机溶剂 B 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于降解失去毒性----一 般不易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蓄积性较低 C 烹调加工后农药残留量少
有机磷农药毒性
急性:对人是一种神经毒,抑制体内胆碱酯酶 使体内大量乙酰胆碱聚积引起中毒,测定体 内胆碱酯酶的抑制情况,可作为有机磷农药 中毒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