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与皮肤癌的发生_1_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 专题八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高考生物  专题八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专题八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考点一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1.(2022浙江1月选考,1,2分)在某些因素诱导下,人体造血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

此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 A.分裂与分化 B.分化与癌变C.癌变与衰老D.衰老与分裂答案 A 人体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其在体外培养中经某些因素诱导,可分裂、分化产生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故选A。

2.(2022湖北,6,2分)BMI1基因具有维持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能力。

体外培养实验表明,随着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BMI1基因表达量迅速下降。

在该基因过量表达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成熟红细胞的数量是正常情况下的1012倍。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系祖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B.BMI1基因的产物可能促进红系祖细胞的体外增殖C.该研究可为解决临床医疗血源不足的问题提供思路D.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与BMI1基因表达量有关答案 A 红系祖细胞未发生癌变,不能无限增殖,A错误;BMI1基因过量表达时,成熟红细胞数量是正常情况下的1012倍,这说明BMI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促进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该研究可为解决临床医疗血源不足的问题提供思路,B、C、D正确。

3.(2022河北,14,3分)(多选)骨骼肌受牵拉或轻微损伤时,卫星细胞(一种成肌干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后与原有肌细胞融合,使肌肉增粗或修复损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卫星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B.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编码基因不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细胞中C.激活的卫星细胞中,多种细胞器分工合作,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准备D.适当进行抗阻性有氧运动,有助于塑造健美体型答案ACD 卫星细胞是一种成肌干细胞,被激活后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故卫星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A正确;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但其编码基因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细胞中,B错误;激活的卫星细胞中,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分工合作,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准备,C正确;适当进行抗阻性有氧运动,骨骼肌受牵拉激活卫星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后与原有肌细胞融合,使肌肉增粗,有助于塑造健美体型,D正确。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紫外线(UV)是来自太阳的一种电磁辐射,由UVA、UVB和UVC三种波长组成。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细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引发皮肤炎症到诱发皮肤癌,这些影响是非常显著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将探讨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和DNA损伤。

首先,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炎症的发生。

当皮肤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下时,会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痛苦和瘙痒等症状。

这是因为紫外线能够激活皮肤细胞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T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可能会经历慢性皮肤炎症,这对皮肤的健康和美观都有不良影响。

其次,紫外线还会导致皮肤细胞遭受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环境中过多的活性氧(ROS)造成的损伤。

紫外线照射使皮肤细胞产生大量的ROS,超过了自身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

氧化应激会破坏皮肤细胞内的脂质、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分子,加速细胞老化和皮肤损伤。

皮肤老化的表现包括皱纹、松弛和色斑等。

此外,紫外线诱导的氧化应激还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的发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紫外线是一种致命的致癌因素,能够诱发皮肤癌。

长期暴露在日光下,特别是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紫外线能够直接损伤DNA,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异和突变,进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皮肤癌主要分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三类。

这些皮肤癌的发生与日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相关,且发病率逐年增加。

预防皮肤癌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过度暴露在太阳下,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针对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首先,避免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外出,特别是在中午时分。

此外,戴宽檐帽、太阳镜和遮阳衣等防护物品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

一定要选择含有SPF(防晒指数)的防晒霜,涂抹在暴露部位,并定期重新涂抹。

此外,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提高皮肤的免疫力和抵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

UVB诱发皮肤癌的机制探讨

UVB诱发皮肤癌的机制探讨

UVB诱发皮肤癌的机制探讨摘要:皮肤癌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恶性增生的结果,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中波紫外线是诱发皮肤癌的主要因素;但其诱发皮肤癌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其中,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皮肤癌的基础;而执行DNA的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完整性的管理基因的缺陷,和控制细胞信号传导,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看门基因,如p53、patched基因的突变,是皮肤癌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皮肤肿瘤;紫外线; DNA损伤;基因;突变;免疫抑制一、背景皮肤癌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增生,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

日光中的紫外线(UV)是皮肤癌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波长290nm~320 nm的中波紫外线(UVB)最具致癌性或突变性[1, 2]。

尽管UVB诱发皮肤癌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但已证实:UVB对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是UVB诱发皮肤癌的基础,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突变或激活,以及UVB造成的皮肤局部和系统性免疫抑制,与皮肤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UVB对DNA的损伤:UVB对DNA的直接损伤是DNA中的碱基直接吸收其光子后,在同一DNA单链的相邻嘧啶碱基间形成了两种主要的二聚体光合物:占绝大多数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和少量的嘧啶-嘧啶酮(6-4)光合物[ (6-4)pp],CPD比(6-4)pp多5~10倍。

CPD中的胸腺嘧啶-胞嘧啶(TC)和胞嘧啶-胞嘧啶(CC)二聚体最具突变性,因为在UV诱发的皮肤癌中,常可见p53基因发生TCyTT和CCyTT突变;而主要的光合产物胸腺嘧啶-胸腺嘧啶(TT)二聚体,由于DNA聚合酶的修复作用而罕有突变。

与CPD中碱基的易突变性相比较, (6-4) pp因其碱基的有效修复而极少突变,约90% ( 6-4) pp在照射后3 h即被修复。

除嘧啶光合物外,腺嘌呤残基也可在UVB照射后与相邻的腺嘌呤形成二聚体,或与胸腺嘧啶形成加合物。

预防皮肤癌:防晒的重要性

预防皮肤癌:防晒的重要性

预防皮肤癌:防晒的重要性在21世纪的今天,皮肤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承担着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皮肤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紫外线(UV)辐射被认为是引发皮肤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晒措施,对于预防皮肤癌具有重要意义。

紫外线是太阳光中的一种电磁辐射,根据波长可分为UVA、UVB 和UVC三种类型。

其中,UVA和UVB是影响皮肤健康的主要因素。

UVA 能够穿透皮肤表层,深入真皮层,导致皮肤老化、松弛和色素沉着。

UVB则主要作用于皮肤表层,是造成皮肤晒伤和晒黑的主要原因。

长期的紫外线暴露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

皮肤癌的预防措施多种多样,但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防晒。

防晒并不仅仅是涂抹防晒霜那么简单,它包括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避免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外出、穿着长袖衣物、戴帽子和墨镜、使用遮阳伞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皮肤癌的发生率。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防晒存在一些误区。

例如,有些人认为只有在夏天或者阳光强烈的时候才需要防晒,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紫外线每天都存在,即使在阴天或者冬天,紫外线也能穿透云层和玻璃,对皮肤造成伤害。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做好防晒工作。

还有一些人认为只有皮肤白皙的人才需要防晒,这也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所有肤色的人都有可能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肤色较深的人虽然对紫外线的抵抗力相对较强,但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仍然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在防晒产品的选择上,许多人也存在困惑。

市场上的防晒产品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晒霜呢?要选择具有广谱防护的产品,即能够同时防护UVA和UVB。

要选择SPF值适中的产品。

SPF值是衡量防晒霜防护UVB能力的指标,但并不是SPF值越高越好。

一般来说,SPF值在30到50之间已经足够日常使用。

紫外线照射造成的细胞内遗传物质

紫外线照射造成的细胞内遗传物质

紫外线照射造成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紫外线照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辐射形式。

在适量的紫外线照射下,它对人体有一定的益处,例如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

然而,长期或高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造成严重的损害,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疾病和问题,这是我们需要重视和了解的。

紫外线主要对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产生损伤,特别是直接照射到细胞内的DNA分子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变异和损伤。

以下是紫外线照射对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影响:1. DNA损伤与修复:紫外线主要引发DNA上的两种损伤,即光生物学效应和热化学效应。

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损伤是嘌呤二聚体(主要是脱氧鸟嘌呤)的产生和嘌呤二聚体的结构改变。

当DNA中的嘌呤二聚体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可发生嘌呤二聚体化学键的开裂和分解,导致DNA链的断裂和破坏。

此外,紫外线还能引发DNA模板链和新合成链的错配,导致DNA序列的改变。

细胞有复杂的修复系统,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NER)和光反应修复等,用于修复DNA中的损伤。

然而,长时间或高度暴露于紫外线下会导致DNA修复系统的超负荷,从而使细胞无法完全修复所有的DNA损伤。

2. 突变:紫外线照射可以导致DNA序列的改变,这可能导致细胞的突变。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可遗传给后代细胞。

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功能和调控机制,进而导致细胞的生长异常或变异。

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可能会导致异常细胞的增殖或者导致癌症的发生。

3. 癌症的发生:长期或过量的紫外线照射是皮肤癌最主要的致癌因素之一。

紫外线会对DNA中的基因进行突变,导致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和癌症的发生。

其中,恶性黑色素瘤与紫外线照射的联系最为密切,特别是在容易暴露于太阳光下的部位。

4. 免疫抑制:紫外线照射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紫外线暴露会损害和抑制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例如影响免疫细胞的迁移和杀伤能力。

这可能导致机体对感染和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减弱,进而增加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UV辐射与皮肤癌发展风险相关性研究

UV辐射与皮肤癌发展风险相关性研究

UV辐射与皮肤癌发展风险相关性研究近年来,皮肤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紫外线(UV)辐射是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UV辐射与皮肤癌发展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UV辐射是什么以及如何对皮肤产生影响。

紫外线辐射可分为UV-A、UV-B和UV-C三种类型。

其中,UV-C被地球大气层吸收,对人体影响较小。

而UV-A和UV-B则能够穿透大气层,直接作用于皮肤。

UV-A辐射能够深入皮肤并对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产生破坏,引发皮肤衰老和皱纹形成。

UV-B辐射能够引起DNA损伤,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或室内紫外线灯照射下的人群,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事实上,阳光是主要的紫外线源,而户外工作、户外活动等会增加暴露在紫外线下的机会,从而增加了皮肤癌的风险。

此外,人们对于滑雪、潜水等活动的喜爱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紫外线损伤,也增加了皮肤癌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个体的皮肤类型对于紫外线损伤和皮肤癌的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

皮肤类型通常分为I型至VI型,其中I型代表皮肤非常容易晒伤,而VI型代表黑皮肤不容易受紫外线伤害。

一般来说,皮肤类型越浅,越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并且增加了皮肤癌的风险。

例如,白种人通常具有浅色皮肤,而黑种人通常具有深色皮肤。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患有黑色素瘤的人数相对较少。

除了紫外线辐射的类型和个体的皮肤类型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皮肤癌的发展风险。

例如,地理位置和季节性变化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差异。

居住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人比居住在高纬度地区的人更容易受到紫外线损伤。

而对于那些居住在高纬度地区或冬季较长的地区的人来说,他们在冬季可能更容易缺乏紫外线照射,从而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并进一步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对紫外线辐射的敏感性降低,但由于长期累积的紫外线暴露,皮肤癌的风险仍然存在。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44-细胞癌变、癌细胞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含解析)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44-细胞癌变、癌细胞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含解析)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44-细胞癌变、癌细胞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2·广东·高考真题)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B.三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均没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2.(2022·湖南·高考真题)关于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其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B.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C.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D.乐观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3.(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人体细胞会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的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B.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C.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蛋白质,导致细胞衰老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4.(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BMI1基因具有维持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能力。

体外培养实验表明,随着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BMI1基因表达量迅速下降。

在该基因过量表达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成熟红细胞的数量是正常情况下的1012倍。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系祖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B.BMI1基因的产物可能促进红系祖细胞的体外增殖C.该研究可为解决临床医疗血源不足的问题提供思路D.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与BMI1基因表达量有关5.(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需要新合成蛋白质B.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C.紫外线照射导致的DNA损伤是皮肤癌发生的原因之一D.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6.(2021·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国家男性中不同人群肺癌死亡累积风险如图所示。

紫外线照射对DNA的影响及修复

紫外线照射对DNA的影响及修复

紫外线照射对DNA的影响及修复夏季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季节,人们喜欢在阳光下沐浴,享受阳光的温暖。

但是在太阳光线下,紫外线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其中,紫外线对人体DNA的损伤尤为严重,因此学习和了解紫外线对DNA的影响以及有效的修复方法,对于我们健康的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紫外线对DNA的损伤DNA是人体生命的基石,它负责储存和传递基因信息,掌管着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然而,在紫外线辐射的长期作用下,DNA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紫外线可以抵达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被大气层吸收和反射,剩下的则直接影响人体。

紫外线可以被分为三种不同的波长区域,即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

UVC被大气层完全吸收了,基本上没有对人体DNA造成损伤的风险,但UVA和UVB则更加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UVB是最具有致癌性和光敏性的紫外线,会直接作用于DNA中的嘧啶露出在表面的分子单元,形成链接,从而导致DNA的交联、交叉连接和氧化应激等等。

这些改变会引发一系列的DNA损伤反应,包括DNA的碱基损伤、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等。

与UVB不同,UVA可以通过间接作用破坏DNA,例如引发一系列的自由基反应,从而损伤附近的分子。

总之,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特别是紫外线B辐射下,不仅会产生DNA的紫外线损伤,而且还会伤害皮肤细胞,引起皮肤癌的发生。

2.DNA的修复机制为了维护DNA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细胞具有多种复杂的修复机制来应对紫外线造成的DNA损伤。

其中,主要分为两类机制:直接修复和间接修复。

直接修复机制是指当DNA的双链还没有完全断裂但已经被损伤时,通过酶等还原性物质,对受损的碱基进行检测、识别并直接修复。

这种机制相对简单,但只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损伤。

间接修复机制则是将己失配的碱基识别出来,通过切断DNA单链解开一小段序列,然后把正确的碱基重新填充到DNA链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 第 $% 卷 第 & 期






亡 率 高 且 发 病 率 有 逐 渐 增 加 趋 势 ! 日 光 在 (( 的 发 病 中 起 重 要 作 用 ! 日 光 中 的 )*+ " 主 要 为 波 长 !%" ! $!"
%&’
,- 的 紫 外 线 可 引 起 黑 色 素 细 胞 增 加 和 发 生 恶 变 ! 生 活 在 近 赤 道 的 人 群 中 " (( 的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均 较 高 ! (( 的 发 生 有 明 显 种 族 差 异 和 地 区 性 " 白 种 人 发 病 率
毛部位!尤其是面部等暴露部位 !几乎不发生于 掌 跖 部 位 " 344 多 发 于 成 人 ! 儿 童 少 有 发 生 " 344 的 基 本 损 害是针头到绿豆大小的$半球形$蜡 样 或 半 透 明 结 节 ! 可发展为多种临床形态" 本病主要是由表皮的基底细 胞 恶 变 形 成 ! 典 型 的 344 一 般 增 殖 比 较 慢 ! 只 在 组 织 附 近 扩 散 " 总 的 来 说 34$ 不 转 移 ! 但 亦 有 例 外 " 国 外 报 告 转 移 率 从 #C#&DE #C&D " 转 移 性 344 常 转 移 到 淋 巴 结$肺 和 骨!也 可 转 移 到 肝!其 他 脏 器 及 皮 肤 或 皮 下 组 织 " 转 移 到 肺 $ 骨 $ 其 他 脏 器 后 ! 平 均 存 活 时 间 是 &# 个 月"
波 紫 外 线 !能 量 较 高 " 不 同 波 长 的 紫 外 线 对 机 体 的 损 伤 程 度 不 同 " 太 阳 光 中 的 /0 射 线 中 ! 虽 然 /04 具 有 的能量高!但大部分都被臭氧层所吸收!不能到达 地 面 ) /03 被 臭 氧 层 吸 收 较 少 ! 大 部 分 可 到 达 地 面 ! 波 长 较 长 的 /0) 几 乎 全 部 到 达 地 面 " /0) 能 穿 透 皮 肤 的 真 皮 层 ! 可 以 使 皮 肤 过 早 变 黑 老 化 ) 而 /03 会 使 皮 肤 出现晒黑斑!如果皮肤反复发生晒黑斑!就会增加 患 黑色素瘤的危险!黑色素瘤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 病 #$ % " 有 机 分 子 中 的 共 轭 键 能 吸 收 较 短 波 长 的 /0 射 线 ! 而 线 性 重 复 结 构 或 环 状 结 构 吸 收 较 长 波 长 的 /0 射线 #! % " ’() 上所有碱基都包含有环状结构和许多共 轭 键 ! 所 以 在 细 胞 中 主 要 是 ’() 吸 收 /0 射 线 ! /0 射 线将首先损伤细胞中的染色体 ! 从 而 使 ’() 上 的 基 因 受到损伤" 这种损伤可导致细胞内的基因发生突变" 这暗示人体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 ! 将面临基因 不 断 损 伤的威胁 5 其中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皮肤癌的发 生 涉 及 到 多 个 基 因 的 变 异 ! 需 经 /0 射 线 导 致 的 损 伤 的长期积累 ! 所以主要发生在老年 ! 这也说明人体皮肤 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连续的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影响 " " 与日光照射关系密切的皮肤癌主要类型 在白种人中皮肤癌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癌症 !尤 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白种人中更明显" 例如!62=B7 9:88 96;9<1=26 F44+ 又 名 表 皮 癌 *:><A:;2=<A 96;9<1=26+ ! 是 发 生 于 表 皮 或 附 属
器角朊细胞的一种恶 性 肿 瘤 !癌 细 胞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角 化" 本病位居皮肤癌的第 " 位!可发生于皮肤和有鳞 状上皮的黏膜 !常发生于日光损伤的皮肤 !还易 发 生 在慢性溃疡$慢性银屑病$慢性盘状 红 斑 狼 疮 等 皮 损 " 皮损常呈中心溃疡皮肤结节! 有时损害表面明显增 生!如乳头状或菜花状!常见部位及其发生率依 次 为 头 和 颈 部 & H. " ’$ 上 肢 & ". " ’$ 下 肢 & . " ’$ 躯 干 & . " ’" 鳞 癌 通 过 局 部 浸 润 而 扩 散 " 鳞 癌 转 移 率 " "! $ " ! 血 行 转移甚为罕见 !常沿淋巴腺转移 !因而局部淋巴 结 常 为 最 早 转 移 的 部 位 " F44 的 皮 肤 组 织 病 理 所 见 肿 瘤 由 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所组成! 不规则地向真皮内增生! 肿瘤团块中有异形鳞 状 细 胞 !其 异 形 性 表 现 为 细 胞 大 小形态不一!核染色质增多!个别细胞角化不良 以 及 异 常 有 丝 分 裂 等 " F44 一 般 增 殖 较 快 ! 有 很 强 的 肿 瘤 扩散和转移潜力" " ! $ 皮 肤 恶 性 黑 素 瘤 *I68<J161? I:861=26 II+ 恶 性黑素瘤简称恶黑!是起源于痣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的 高 度 恶 性 肿 瘤 " 虽 然 II 是 一 种 少 见 的 肿 瘤 ! 但 其 死
$ 种" "#! 基 底 细 胞 癌 *36768 9:88 96;9<1=26 344+ 也 称 基 底 细 胞 上 皮 瘤 & 36768 9:88 :><?@:8<=26 ’$ 侵 袭 性 溃 疡 *;=# A:1? B89:;+ $ 基 底 样 细 胞 瘤 & 36768<=26 ’" 344 发 生 于 有
# 环 丁 烷 的 结 构 而 形 成 的 " 是 一 种 . H# 光 生 产 物 ( .H #GG )! 较 短 波 长 的 )* 射 线 特 异 地 形 成 嘧 啶 二 聚 体 ! 当 )*+ 照 射 细 胞 时 " 甲 基 化 的 胞 嘧 啶 更 易 形 成 嘧 啶 二 聚 体 " 而 且 在 人 类 皮 肤 癌 中 " 4’$ 突 变 基 因 的 主 要 突 变 位 点 都 发 生 在 甲 基 化 的 胞 嘧 啶 处 %I ’ ! 尽 管 研 究 )* 诱 导 的 9:; 损 伤 主 要 是 这 些 嘧 啶 二 聚 体 损 伤 " 但 实 际 上 )* 能 使 9:; 造 成 更 多 损 伤 ! 例 如 蛋 白 与 9:; 交 联 & 碱 基 氧 化 损 伤 和 单 链 断 裂 ! 由 于 这 些 9:; 损 伤
& ’ /0) ! 波 长 为 $&. ! !## 12 ! 是 长 波 紫 外 线 ! 能 穿 透 真 皮 ) " ’ /03 ! 波 长 为 ",# ! $&. 12 ! 是 中 波 紫 外 线 ! 可 以 穿 透 皮 肤 几 毫 米 ) $ ’ /04 ! 波 长 为 "## ! ",# 12 ! 是 短
345 损伤
皮肤癌 美 国 高 于 $# " 的 癌 症 与 皮 肤 癌 有 关 ! 每 年 会 增 加 &## 多 万 患 者 #. % " 皮 肤 癌 中 与 日 光 照 射 关 系 密 切 的 主 要 有
肿瘤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有自 发 因 素 引 起 的 ! 也有外界因素引起的 ! 最终是多种原癌基因和 抑 癌 基 因发生突变 " /0 射线导致的 ’() 损伤是皮肤细 胞 发 生癌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 切除修复系统能够去 除 自 发 和致癌物质诱导的 ’() 损伤 ! 在肿瘤 发 生 的 防 护 上 起 着重要的作用 #& $" % " ! 紫外射线 对 于 人 类 的 生 存 来 说 ! 太 阳 光 中 的 紫 外 线 & /0 ’ 辐 射是一种非常显著的环境因子!它主要作用于人的皮 肤 " 根 据 波 长 大 小!太 阳 光 中 的 紫 外 线 可 以 分 为 三 类 (
明 显 高 于 有 色 人 种 "生 活 在 近 赤 道 区 域 的 白 种 人 更 易 发 生 本 病 "黑 人 发 病 率 最 低 ! 澳 大 利 亚 白 色 人 种 "因 受 日 光 照 射 较 多 " 所 以 (( 发 病 率 也 是 世 界 上 最 高 的 ! 因白种人的皮肤色素少"防光损伤作用差"另外有 经 常 进 行 日 光 浴 的 习 惯 " 所 以 易 发 生 (( ! 皮 肤 (( 发 生 的 危 险 因 素 # 有 (( 家 庭 史 $ 恶 性 雀 斑 样 痣 " 在 ’" 岁 以 上 发 病 者 $ 发 育 不 良 性 黑 素 细 胞 痣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 $对日光敏感和过量曝晒日 光 者$免 疫 抑 制 $肢 端 皮 肤 和 黏 膜 的 深 色 的 色 素 斑 $不 断 变 化 的 痣 ! 与 其 他 肿 瘤 相 比 " (( 主 要 好 发 于 !" ! ." 岁 的 中 老 年 人 " 很 少 发 生 在 儿 童 " &! 岁 以 下 发 生 率 仅 占 所 有 ((#/!0 " 多 与 先 天 性 痣 恶 变 有 关 ! (( 的 转 移 主 要 通 过 淋 巴 转 移 " 也 可 通 过 微 循 环 转 移 ! (( 的 组 织 病 理 特 征 # 典 型 的 (( 均 有 明 显 的 交 界 活 性 "瘤 细 胞 在 表 皮 内 或 表 皮 真 皮 交 界 处 散 布 或 呈 巢状分布" 这些细胞向表皮内或向真皮垂直方向生 长"同时表皮突不规则 向 下 增 生 ! 瘤 细 胞 大 小 和 形 态 存 在 差 异 "呈 明 显 移 行 性"胞 浆 内 含 有 色 素 颗 粒 "对 多 巴 和 酪 氨 酸 呈 阳 性 反 应 ! (( 的 愈 后 根 据 疾 病 的 不 同 型"肿瘤的厚度和侵袭程度及治疗的早晚等"都对 愈 后有着显著的意义和影响! 在美国" 这些病的发病率由北到南呈梯度分布" 即 皮 肤 癌 的 患 病 率 与 周 围 环 境 )* 射 线 具 有 正 相 关 性 ! +11 在这 $ 种类型中发生的最普遍 2 由北到南 +11 的相对增长梯度最大! 流 行 病 学 和 实 验 数 据 已 经 表 明 )* 射 线 是 导 致 皮 肤 癌 发 生 的 一 个 主 要 因 素 ! 众 所 周 知 " )* 射 线 能 诱 导 细胞产生嘧啶二聚体和其他光生产物"这些损伤导致 突变的结果主要是胞嘧 啶 被 胸 腺 嘧 啶 替 换 "这 些 转 换 被 作 为 )* 分 子 标 记 ! 实 验 表 明 " 在 311 和 +11 中 " 4’$ 肿 瘤 抑 制 基 因 和 567 癌 基 因 中 的 相 邻 嘧 啶 位 点 常 发生这样的突变! 尽管皮肤癌的发病率很高"但相对 于其他癌症" 它的死亡率一般较低! 皮肤癌防治中 & 个明显的特点是能在早 期 发 现 "这 有 利 于 提 高 治 疗 的 成功率! 皮肤容易晒黑的人患上这 $ 种皮肤癌的危险较 小 ! 311 与 太 阳 光 照 射 的 总 量 直 接 相 关 " 这 些 发 生 在 皮 肤 部 位 的 癌 症 受 暴 露 程 度 调 节 " 长 期 积 累 的 )* 计 量 增 加 " 致 癌 几 率 随 之 增 加 ! 目 前 还 未 确 定 +11 和 1( 与 )* 照 射 量 之 间 的 简 单 关 系 " 这 些 肿 瘤 与 幼 年 时 期 间 断 的 强 烈 太 阳 光 暴 露 更 相 关 %.&8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