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它的运行中会带来许多噪音和震动问题,给周围居民带来不便和不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积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的机理和措施,并对当前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源及其影响1. 轨道交通的振动源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源主要包括列车运行、轨道结构可变变量以及轨道不平顺等。
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接触造成的弹性振动是主要的振动源。
此外,轨道的几何形状和轨道结构的可变变量(如轨道温度变化等)以及轨道不平顺也对振动产生重要影响。
2. 振动对居民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会对周围居民带来噪音和不适感。
较大振动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疲劳,甚至造成破坏。
此外,振动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隔振减振机理研究1. 隔振减振机理的基本原理隔振减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振动吸收和振动隔离来减少振动传递。
振动吸收通过增大能量耗散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幅值。
振动隔离则通过引入垫层或隔离物体来阻止振动传递。
2. 隔振减振材料的研究隔振减振材料的研究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的重要途径。
目前,钢弹簧、橡胶垫、聚合材料等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隔振减振领域。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振和隔振性能,能够有效减小振动传递。
三、隔振减振措施的研究与应用1. 地铁线路的设计与改善地铁线路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陡峭下坡和急刹车等行驶方式,减小振动源的产生。
另外,加强轨道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能够降低振动产生。
2. 隔振降噪设备的安装在轨道、列车和车厢等部位安装吸振隔振装置,如减震器、隔振垫、隔振弹簧等,能够有效吸收和隔离振动,降低噪音。
3. 建筑物的隔振设计对于地铁站等周围建筑物,可以采用隔振设计,即在建筑基础上设置隔振层,减少地铁振动传递到建筑物中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作者:魏鹏勃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1期魏鹏勃(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西安 710018)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噪声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对周边居民、建筑物、精密仪器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引起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分类及控制标准,然后从不同方面就如何减小振动和噪声对现有技术措施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在振动、噪声更为敏感的古城西安地铁建设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1(a)-0044-04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便捷工具,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十五”末,我国有9个城市拥有运营线路,总里程约450公里;经过五年建设,“十一五”末,运营线路的城市达到12个,总里程约1400公里;规划“十二五”末,我国拥有运营线路的城市将达到27个,运营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的特殊性,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美国纽约地铁车站噪声曾高达100~115dB,接近人耳的痛阈[1];北京地铁1号线西单车站附近的居民,就地铁造成的振动和结构噪声问题进行过投诉,4号线通过北京大学遥感物理楼时因为振动问题引起过不小的争议;我国某城市地铁现场测试表明,当地铁列车仅以15~20km/h的速度通过时,地铁正上方居民住宅的振动高达85dB[2]。
目前,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扰民和公害问题。
1 振动和噪声的产生与传播机理轨道交通噪声产生实质上和振动是密不可分的。
振动越大,则噪声也就越大。
它们是通过不同介质进行传播的。
1.1 振动的产生与传播机理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列车车轮与钢轨之间产生撞击振动,经过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或桥梁基础,再传递给地面,从而对周围区域产生振动,并进一步传播到周围建筑物。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0》[1],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有13个城市拥有49条运营线路,总里程达1 425.5 km;全国有29个城市96条线路(含续建段)正在紧张建设中,总里程超过1 相关规范的规定现行G 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2]在“环境保护”和“轨道”两章内各有一条强制性条文:地铁振动污染防治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础上采用的措施,采用条件为线路中心距离保护建筑物小于20 m及穿越地段。
G 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正在修订,其征求意见稿在总结近年轨道减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将减振轨道结构划分为初级减振、中级减振、高级减振和特殊减振4级;减振地段的Z振级振动超标值:初级应在5 d B以下,中级应在5~10 d B,高级应在10~15 d B,特殊应在15 dB以上。
简析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孙洪强摘 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设计的相关规范进行了梳理,介绍并分析了目前主要的轨道减振措施的特点与优缺点,对目前减振效果最好的浮置板道床进行了经济性对比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减振;浮置板线与试验线的测试结果表明,钢轨减振对于直线段滚动噪声可降低3~B(A),对于曲线路段啸叫噪声可降低9~12 dB(A)。
扣件类减振措施振扣件有先锋(Vanguard)扣件、轨道减振器、d)扣件、Z系列扣件等减振要求较高的地段。
轨道减振器轨道结构减振效果在9 dB左右[4]。
(3)洛德扣件也是硫化粘结型,由2块上下黏贴在一起的铁垫板及弹条扣压件组成,利用橡胶压缩变形提供弹性。
洛德扣件在国外应用较广泛,但因为橡胶与铁垫板采用硫化工艺,不易更换,国内应用较少。
a 单层约束阻尼钢轨 b 迷宫式约束阻尼钢轨 图1 阻尼钢轨c 洛德扣件 d Z系列扣件图2 减振扣件a 先锋扣件 b 轨道减振器整困难;养护更换困难;橡胶包套易进水,减振性能下降;弯道钢轨波磨严重。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选型车辆减振降噪措施对比分析

184CASE 区域治理城市轨道交通不同选型车辆减振降噪措施对比分析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毛凯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既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但由于其大多穿越城市中心城区,引起的环境振动与噪声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提出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其带来的便捷性,同时对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环境保护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近年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列车制式选择在轨道交通前期规划中至关主要;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前提下,车辆制式的选择关乎后期运行过程中的环保措施投入和公众关切。
通过对分析不同列车选型情况下,提出了相应控制距离和环保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减振措施对比分析(一)振动源强选择以下三种车型的振动源强的选取主要参考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实测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1-3]。
1.B 型车参考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实测数据,确定地下线路区段振动源强:距轨道0.5m 处的VL Zmax 为87.2dB(B 型车,轴重14t ,列车速度60km/h)。
高架线路区段振动源强:距轨道15m 处的VL Zmax 为70.0dB(B 型车,轴重14t ,列车速度60km/h)。
2.单轨车高架线及地面线:结合国内同类车型轨道交通运行测试数据,本次考虑采用振动源强:距线路中心线7.5m 处VL Zmax 值取65.7dB ,速度为72km/h ,车辆轴重12t 。
地下线:采用《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龙头寺~江北机场)环境影响报告书》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源强,距外轨中心线0.5m 处VL Zmax 值取76.4dB ,速度为75km/h ,车辆轴重12t 。
3.铰接轻轨车振动源强类比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南广阳段监测值,确定高架振动污染源强为桥梁墩台外7.5m 处的VL Zmax 值为66dB ,速度为70km/h ,车辆轴重14t 。
简析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

道 …
l l 理 ,为 哈尔 滨地 铁 建 设 中振 动 噪声 减振措施黪l式扣件 整 体道 床或碎 扣 件 、 弹 性 短 枕 、
、
的控 制提 供借 鉴 。
譬 爱石道床
式整体道床等
孙 洪 强 :哈 尔滨 地 铁 集 团有 限公 司 ,工 程 师 ,黑 龙 江哈 尔滨 10 8 00 5
网络 交通 格局 。
相 应 的减振 轨道结 构 。
和 现 行 国 家 标 准GBl 0 0 物 类 型 , 规 市 区域 环 境 振 动 标 准
范 提 出 了 一 般 减 振 轨 道 结 构 、 较 高 地 段 位 置 、 减 振 等 级 及 减 振 工 程 减振 轨 道结 构 与 特殊 减 振 轨道 结 构 3 措 施 。
毓 城
孙 洪 强
交
搋 噤 措 施
础 上 采用 的 措 施 ,采 用 条 件 为 线 路
摘 要 :对 城市轨 道 交通振 动 与噪 声控 制 设 计的相 关规 范进行 了梳 理 ,
介 绍并 分析 了 目前主要 的轨 道 减振措 施 的特 点 与优 缺点 ,对 目前 减振 效 果 最好 的浮 置板道 床进 行 了经 济性 对 比 分析 。
中 心距 离 保 护 建 筑 物 小 于 2 l 穿 0I 及 l
越地段 。
( 铁 设 计 规 范 正在 修 订 , ( 地 其 征 求 意 见稿 在 总 结 近 年 轨 道 减 振 技 术 发展 的基 础 上 将 减 振 轨 道 结 构
关键 词 :轨 道 交通 ;轨 道结 构 ;减振 :浮 置板
0~ 1 dB,特 殊 应 在 l 5 dB 5 全 国有 2 个 城 市 9 条 线 路 ( 续 建 两章 内 各 有 一 条 强 制 性 条 文 :地 铁 应 在 1 9 6 含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二)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绿色、高效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然而,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与应用势在必行。
二、工作原理1.减振技术:通过研究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产生机制,开发出具有优异阻尼性能和能量吸收能力的减振材料。
利用这些材料对轨道进行改造,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2.降噪技术: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噪声源,通过声学原理,设计出具有优异隔音效果的降噪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隔音板、隔音墙等,能够有效地阻挡和吸收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产生机制、影响范围和程度。
2.技术研究:开展减振和降噪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测试,确定技术方案。
3.材料与设备研发: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的结果,研发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减振和降噪材料及设备。
4.现场试验:选择典型站点进行减振和降噪技术的现场试验,验证技术的实际效果。
5.全面推广:根据试验结果,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和降噪技术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减振和降噪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轨道、桥梁、隧道等结构。
同时,也可应用于其他交通领域,如高速公路、机场等。
五、创新要点1.材料创新: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减振和降噪材料,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技术集成:将减振和降噪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全面治理。
3.智能化应用: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减振和降噪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提高了应用效果和维护效率。
六、预期效果1.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减振和降噪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列车运行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
2.提升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有利于城市的招商引资和旅游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治理及管控模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治理及管控模式研究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5)1.4 结构安排 (6)2.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特点及影响 (7)2.1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来源分析 (9)2.2 振动噪声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 (11)2.3 振动噪声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 (12)3.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治理技术 (14)3.1 车辆减噪的有效措施 (15)3.1.1 车両结构设计优化 (16)3.1.2 材料降噪技术 (17)3.1.3 噪音补偿体系 (19)3.2 线路路基的振动噪声控制 (20)3.2.1 地下工程隧道噪声控制技术 (21)3.2.2 线路穿越区域噪声影响评估与控制 (23)3.2.3 路基结构改造及声屏障技术 (24)3.3 车站噪声治理措施 (25)3.3.1 车站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27)3.3.2 车站内部声学治理技术 (28)3.4 基于信息技术辅助的振动噪声治理 (29)4.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管控模式 (30)4.1 国家及地方标准及规范 (32)4.2 振动噪声监测评估体系 (33)4.3 综合治理目标体系及策略制定 (34)4.4 协同治理模式及机制 (35)4.4.1 政府主导、企业承建、公众参与的协调治理模式 (36)4.4.2 市政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步规划与整合机制 (38)4.5 重点区域管控模式 (39)4.5.1 邻近高密度的居民区的噪声管控模式 (40)4.5.2 遗产保护区车辆噪声管控模式 (41)5. 未来发展方向 (43)6. 结论与建议 (44)1. 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振动噪声治理及管控模式。
研究首先将回顾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问题的研究背景,说明其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降噪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降噪设计研究李建斌【摘要】Whil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creates wel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t brings along quite a few problems of noise and vibrations inevitab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noise origin, we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wheel-rail noise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noise origin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nsequently, the selection of reasonable types of track structure is becoming the best measure to reduce noise and vibrations. By comparisons among various kinds of track structure, the suggestions are made on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rack vibration reduction designs.%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城市带来了振动和噪声问题.通过对噪声源进行分析,得出轮轨噪声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噪声源.因此,合理选择轨道结构的型式是最为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通过对各种轨道结构减振型式的分析比选,得出轨道减振设计中合理、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期刊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4)001【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轨道交通;振动;噪声;轨道结构;减振降噪【作者】李建斌【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2+10 引言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日新月异,轨道交通不仅缓解了城市公交的压力,也提高了市民出行舒适度,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程范 围 位 置关系
S K 2 6 + 3 0 o ~S K 2 6 + 6 0 0 高架线路 , 水 平距 离 3 O . 7 m
振 动、 噪声超标 一次 噪声超标 l 6 . 5 d BA 环评建议 此处 工况属于 高等降噪范畴 ,可考虑道床吸音板和 阻尼钢轨 ,按 照同 1 号线工程保持一致的原则,选 用道床吸音板 ,配合 声屏障使用 设计推荐 参照环评建议 ,推荐 采用道床吸音板 ,配合声屏障 表6 2号 线 一期减 振 降噪 措 施汇 总
2
3
弹性支承块
v a n g u a r d扣件
1 1 . 5 8
3 . 5 5
4 5 6 7 8 9
1 O
压缩型减振 扣件 纵向轨枕 隔离式减振垫 中档弹 簧浮 置板 高档弹 簧浮 置板 道床 吸音板
阻尼钢轨
l 2 . 6 2 1 4 . 9 3 1 0 . 1 l
塑 Q : !
污 染及 防 治
表 3 海 军 雷达 站减 振 降噪 措 施 比选 里 程范围 S ( X ) K 0 1 + 6 0 0 ~S ( X ) K0 1 + 8 5 0
SCI ENCE & TE CHN OL0GY I NFORMATI ON
位 置关系 振 动、噪 声超标 环评建议 设 计推荐
下穿建筑物 , 水平距离 1 3 . 3 m 振动超标 3 . 5 d B, 二次噪声 8 . 4 d B A 二次噪声超标量 8 . 4 d B A > 8 d B A, 环评建议采用钢弹 簧浮置板整体道床 。 二次噪声主要 由列车运行振动在建筑物 内激发生成 ,隔离式减振 垫可有效减振 1 0 ~2 0 d B, 从而 有
l 1
合计
3 1 . 4 9 9
[ 8 】刘 加 华 , 练松 良 . 轨 道 交 通振 动 与 噪 声 4. 3 2号 线一 期减 振降 噪措 施分级 选成 果 振 降 噪 措 施 的 工程 可实 施 性 , 比 如 高 架 线 [ J ] . 交通 运输 工 程 学报 , 2 0 0 2 ( 1 ) : 2 9 . ( 如 表 6) 路上采 用隔离式减振垫 , 会 涉 及 到 二 次 恒 【 9 】孟 光 , 陈进 , 蒋伟康 , 等. 高 速 轨 道 交 通 由上 图 可 见 , 施 工 图设 计 中 减 振 降 噪 载 增 加 和 轨 道 结 构 调 高 等 相 应 问 题 。 减振 降 噪 的 研 究 及 其 关 键 技 术 的 展 望 ( 1 ) 轨 道 交 通减 振 降 噪 措 施 根 据 减振 降 措施 与环评报 告有很 大差别 。 主 要 原 因 有 [ J 】 . 高速轨道交 通用关键材料研 讨会 , 以下两 点。 噪 能力可 分为一般减振 措施 、 中 等 减 振 措 2 00 3. ( 1 ) 轨道 交通 1 号 线 已 基 本完 成 , 2 号 线 施 、 高等减振措施 、 特殊 减 振 措 施 以及 高 等 轨道减振 降噪措 施遵循 同l 号 线 尽 量 保 持 降噪 措 施 。 减 振 措 施 主 要 作 用 于 振 动 以 及 致的 原则 。 二次噪 声 、 降噪措施主要针 对一次噪声 。
效降低运行过程中的二次噪声。其造价只有钢弹簧浮置板的6 0 %,设计推荐——隔离式减振垫。
表4 居 民区减 振降 噪 措施 比 选
里程范 围 位 置关 系 S Kl 0 + 8 8 2 . 7 5 8~S K1 l + 2 3 0 距建筑物最近水平距离 1 . 8 m
振动 、噪声超标 环评建议 设计推荐
序号 1 减振 降噪型式 减振 器扣件 环评报告 单线 k m ’9 9 施工图梳理 单线 k m 备注
.
[ 2 ]孙 晓 静 , 刘维宁 . 浮 置 板 轨 道 结 构 在 城 市 轨 道 交通 减 振 降 噪 上 的 应 用[ J 】 . 中国 安 全 科学 学报 , 2 0 0 5 , 1 5 ( 8 ) . [ 3 】李 建斌 . 城 市轨 道交 通 减 振 降 噪 设 计 研 究[ J ] . 石 家 庄 铁 道 大 学 学报 , 2 0 1 l , 2 4
( 1 ) . 【 4 ]江 波 . 城 市 轨 道 交通 轨 道 结构 噪 声 分 析 与减 振 降噪 措 施[ J 】 . 铁道建筑, 2 0 0 4 , 2 . [ 5 ]韩 义 涛 .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减 振 降噪 分 析 及 工程 措施 【 J ] . 2 O l 0 , 2 . [ 6 ]焦 金 红 , 张苏 . 轨 道 结 构 的 减 振 降 噪 措
一
[ 1 0 ] 张宝才 , 徐祯祥 . 螺 旋 钢 弹 簧 浮 置 板 隔 振 技 术 在 轨 道 交 通减 振 降 噪 上 的 应 用 [ J 】 . 中国铁 道 科学 , 2 0 0 2 , 2 3 ( 3 ) : 6 8 .
7
.
8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 7 9 2 5 . 2 2
3 . 8 3 8 4 . 7 l
施… . 学 术专 论 , 2 0 0 2 , 2 . [ 7 ]周 建 民 . 轨 道 交 通 中 的 振 动和 噪 声 控 制 …. 城 市轨 道 交 通研 究 , 2 0 0 0 ( 4 ) : 1 6 .
振动超标 5 . 7 d B,二次噪声超标 5 . 6 d B A 虽然振动与噪声超标量不大 ,但 其与住宅区水平近距 只有 1 . 8 m,减振效果不好 会扰乱居民正常生活 ,建议采用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 考虑到近距离穿越 ,以及邻近工 程振 动和噪声的二次 叠加效应 ,推荐采用钢弹 簧浮 置板道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