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温控34

合集下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标题: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因此,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一、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1.1 控制混凝土搅拌水的温度在搅拌混凝土时,搅拌水的温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在5-20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1.2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避免出现过早或过晚浇筑导致的温度变化过大问题。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在30分钟内完成。

1.3 使用保温措施在冷季节或寒冷地区施工时,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棉被、设置保温罩等,以防止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

二、控制混凝土养护温度2.1 控制混凝土养护室内温度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养护室内的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通常在15-25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2 采取保温措施在养护混凝土时,可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棉被、设置保温罩等,以保持混凝土的温度稳定。

同时,要避免混凝土受到外部温度变化的影响。

2.3 控制养护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环境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3.1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避免出现配合比不合理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3.2 定期检测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强度不达标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3.3 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等,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对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性。

二、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1. 温度监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置温度监测点,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温度监测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以全面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分布情况。

2. 温度控制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温度控制方案。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温度控制:-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控制水灰比,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升。

- 采取降温措施,如在混凝土中加入冰块或者冷水,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如喷水降温、覆盖遮阳网等。

3. 温度控制记录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记录,包括浇筑前、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的温度监测数据。

记录应包括温度监测点的位置、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等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评估。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1. 原材料控制- 水泥:选择优质水泥,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和验收。

- 粗、细骨料:选用符合规定要求的骨料,保证骨料的质量稳定。

- 水:使用清洁、无杂质的水源,避免使用含有盐类、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水。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要求。

3. 混凝土搅拌和浇筑- 搅拌:确保搅拌时间充分,搅拌均匀,避免浮现团聚、分层等现象。

- 浇筑:控制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

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

4.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措施包括覆盖保湿、喷水养护等,具体根据施工环境和混凝土要求确定。

四、质量控制记录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进行记录,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报告、配合比设计记录、搅拌过程监测数据、浇筑过程监测数据、养护措施记录等。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一、混凝土工程执行的温控标准(1)混凝土温度控制应遵循《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中的有关规定;(2)具体温控措施见设计方的《大坝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3)趾板、面板强约束区混凝土在低温季节浇筑;(4)趾板混凝土最高温度不超过33~35︒C,面板混凝土最高温度不超过31~33︒C,基础约束区稳定温度16.5︒C。

二、混凝土温控措施(1)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时段趾板、面板及基础强约束区的混凝土在低温季节浇筑。

(2)优化配合比设计严格选择优质原材料,按设计推荐的配合比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

掺用高效优质复合型外加剂、I级优质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增强、抗裂性能。

(3)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分缝分块分层趾板沿长度方向设施工缝,施工缝间距不超过25~30m;在趾板转折点、地质缺陷处或基岩岩性发生变化处设置伸缩缝;面板混凝土分缝分块严格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

(4)加强养护与通水散热。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绒毛毡保温被或双层草袋进行保温,防止气温骤升时表面水份过分挥发或气温骤降等产生表面干缩裂缝。

夏季浇筑混凝土时,在仓面内采取喷雾、隔热、防晒等措施,运输设备设置遮阳棚等。

混凝土表面连续喷(洒)水养护。

对一般浇筑层连续养护至上一层施工;对面板和趾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至大坝蓄水。

(5)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机械设备、材料供应、施工人员等均安排充足,做到“人停机不停”。

在滑模上部设置防雨棚,若温度较高,可起到遮阳防晒的作用;若遇气温较低,可起到保温作用,必要时在棚内设置碘钨灯升温。

若浇筑混凝土期间温度较高,则尽量利用夜间施工,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混凝土温控指标

混凝土温控指标

混凝土温控指标混凝土作为建筑领域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混凝土的温控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和控制,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混凝土温控指标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温度是混凝土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凝固初期,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过早失去水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而在混凝土使用阶段,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十分重要。

二、混凝土温控指标的制定针对混凝土的温控指标,通常包括几个关键指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温度变化率等。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混凝土用途,制定相应的温控指标。

一般来说,最高温度不宜超过混凝土的允许温度,以避免混凝土过热引起裂缝。

而最低温度则应保证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不受到过低温度的影响,防止混凝土冻裂。

三、混凝土温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温控措施。

首先,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掺合料,如矿渣粉、粉煤灰等,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其次,可以采用降温剂或者覆盖材料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施工时间和施工方法,避免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施工,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受到影响。

四、混凝土温控的重要性混凝土温控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温控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加固的成本。

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温控指标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混凝土温控指标是建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一、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温度控制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以下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几项常用措施:1. 控制原材料温度: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控制水、骨料、水泥等原材料的温度是十分重要的。

普通来说,水的温度不应超过20℃,骨料和水泥的温度也应在规定范围内。

通过冷却水源或者加热设备来控制原材料的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2. 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在高温季节或者特殊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中午或者温度较高的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

可以选择在早晨或者晚上进行施工,以减少混凝土受热的时间。

3. 使用冷却剂:在高温季节或者需要控制混凝土温度时,可以使用冷却剂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冷却剂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土中水的温度来达到降温效果。

在使用冷却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正确的投入量和投放时间。

4. 遮阳措施:在高温季节或者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应采取遮阳措施来减少混凝土的受热程度。

可以使用遮阳网、遮阳棚等设施来遮挡阳光,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5. 加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以采取加水养护的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加水养护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降低温度。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以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项常用措施:1.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进行施工,确保水灰比、骨料比例等参数的准确控制。

2. 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搅拌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下降,搅拌时间过短则会使混凝土的均匀性受到影响。

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来控制搅拌时间。

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

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

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1.引言混凝土温度控制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混凝土的温度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收缩性、裂缝控制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对于保障混凝土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3.术语和定义(1)混凝土温度:混凝土的温度是指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2)混凝土温度控制:是指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以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4.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1)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摄氏70度,最低温度不得低于摄氏5度。

(2)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来确定。

一般来说,当温度高于摄氏30度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降温处理。

(3)当混凝土的温度高于摄氏30度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施工现场进行遮盖,防止太阳直射。

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在混凝土表面喷水等。

(4)当混凝土的温度低于摄氏10度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预热处理。

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加温措施,如在混凝土表面加热等。

(5)混凝土的温度应该在浇筑后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后期的分析和评估。

(6)混凝土的温度应该在浇筑后进行适当的保温处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结论混凝土温度控制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标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对于保障混凝土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本标准进行操作,以达到最好的施工效果。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温度控制的原因、控制措施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等。

二、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原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水泥水化反应,这个过程是放热的。

如果混凝土温度过高,会导致水化反应过快,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过快,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另外,温度过高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龟裂、内部孔隙增加等质量问题。

因此,控制混凝土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1. 控制施工时间: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免在中午或下午进行混凝土浇筑,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以减少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2. 使用低温水: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使用低温水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可以通过冷却水源或者使用冰块来降低水的温度。

3. 添加冰块或冷却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添加冰块或冷却剂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4. 遮阳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使用遮阳网或者湿布等材料来遮挡阳光,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升高。

5. 喷水降温: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使用喷水的方式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四、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方法1. 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入手。

对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

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合理确定配合比,并进行严格控制。

3. 搅拌质量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速度、方式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要确保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避免出现团聚、分层等问题。

4. 浇筑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均匀浇筑,避免出现堆积、漏浇等问题。

同时要控制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质量问题。

5. 养护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养护,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水泥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控措施(1)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①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②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易性的前提下,改善混凝土骨料级配,依据实验确定添加优质的掺和料和外加剂,以适当减少单位水泥用量;③控制浇筑层最大高度和间歇时间。

(2)低温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①冬季尽量安排白天浇筑混凝土,夜间混凝土表面覆盖苫布保温;②采用保温模板,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

③白天温度低于1℃,不浇筑混凝土,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覆盖两层苫布。

④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在自卸罐车的上表面覆盖苫布等,使出机后的混凝土,不能迅速降温,并及时卸料,吊装入仓及时振捣。

⑤在浇筑完成一段包封混凝土后,应及时回填保温,同时临时封堵管道洞口,防止对流冷空气对混凝土表面产生不利影响。

(3)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措施每年的6月-8月份属高温季节,我们将采取如下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①将混凝土尽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间施工。

②采取骨料堆高、粗骨料洒水降温、拌和用水搭棚降温、仓面搭棚降温等降温措施,保证了混凝土入仓温度<28℃,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正常施工及质量标准。

③在模板和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连续均匀地喷洒水。

特殊高温天气,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流水、冷却散热,并且,浇筑混凝土时,在混凝土仓面上空用喷雾机喷雾,制造“小气候”,降低混凝土仓面温度。

④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在混凝土运输罐车上表面覆盖苫布等,使出机后的混凝土不能迅速升温,并及时卸料,吊装或溜槽入仓,及时振捣。

⑤为利于混凝土浇筑块的散热,在混凝土分层时,上、下层浇筑时间均超过7天,相邻调仓区浇筑时间超过6天。

(4)雨季施工措施当降雨强度大于5mm/h时停止混凝土浇筑施工,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入仓混凝土振捣密实,然后在混凝土上面覆盖防雨苫布进行保护。

如果停浇时间没有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仍按正常施工;如果超过初凝时间而没有达到终凝时间,在混凝土施工缝上铺一层2-3cm厚与混凝土同标号砂浆,进行二次振捣,继续浇筑;如果超过终凝时间,必须按施工缝处理后,才能再浇筑混凝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措施及浇筑工艺措施。

(6)冬季混凝土防冻。

包括浇筑时的防冻及养护期的防冻,确定各种冬季日气温条件下的浇筑温度及保温措施,以及相应的允许浇筑时间安排(如全天或白天浇筑及不允许浇筑)。

(7)1个月以内各种混凝土龄期遭遇选定的寒潮及日气温变差的应力分析,确定表面保护要求。

一般日气温变差只对某些重要部位采取表面保护。

(8)研究并选定是否需全年表面保护的部位。

一般在坝体上游面进行常年保护以防出现表面裂缝,避免蓄水后水压力作用下裂缝将继续撕裂发展。

(9)-、二期水管冷却计算,阐明其降温作用;二期水管冷却历时及冷冻水要求。

过水围堰过水或度汛前浇筑的混凝土将被水淹泡或地下渗水(基坑)浸泡的防裂计算及其措施。

(10)坝内式厂房封闭块(一般为厂房顶部)及各种预留槽(块)混凝土的浇筑允许温度和最高温度,回填混凝土时两侧老混凝土允许温度。

一般为最低温度或灌浆温度。

(11)隧洞衬砌混凝土厚度≥2m的温度应力分析及温控要求。

框架构件厚度≥1.Om 或矩形截面>1.5m×1.5m的温度应力分析与温控要求。

当结构很复杂时,构件厚度虽
小于上述值亦应研究是否进行计算。

(12)其他大体积混凝土如消力池等的温控要求,特殊部位如并缝溢流面二期混凝土、孔洞回堵、预留坝内钢管周围混凝土等的应力分析及温控要求。

(13)冷热容量平衡计算,确定设备容量及选型。

(14)温控观测设计。

根据温控设计选取典型部位埋设温度计、应变计、无应力计、测缝计,以了解分缝的开启度、二期水管冷却效果、闷管水温与观测温度的核对等;复杂部位的应力与变形资料,核算温控的效果与计算式的精度及施工期建筑物的裂缝。

还有水库水温观测等。

第二节夏季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措施
经过温控计算,确定了各月的浇筑温度,但以混凝土原材料的自然温度拌出的混凝土在大部分月份不能满足允许浇筑温度的要求,因此需人为改变原材料温度。

各种原材料
的比热及用量不同,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也不同,如表5-2-1所示。

表5-2-1 Im3混凝土中各原材料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
·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