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广域网协议配置
网络管理课件第8章广域网协议及其配置

HDLC协议支持点到点和多点到点两种通信方式,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传输业务。
HDLC帧格式及字段含义
01
HDLC帧由标志字段、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和帧校 验序列字段组成。
02
标志字段用于帧同步,地址字段和控制字段用于标识帧的类 型和功能。
。
PPP协议帧格式
标志字段
用于帧定界,值为0x7E。
地址字段
固定值为0xFF,表示广播地址。
控制字段
固定值为0x03,表示无序号信息 帧。
FCS字段
用于帧校验,采用CRC-16或 CRC-32算法。
信息字段
长度可变,用于传输上层协议数 据。
协议字段
标识上层协议类型,如LCP、 IPCP等。
PPP协议认证方式
启用ATM交换机的操作、管理和 维护(OAM)功能,以便对ATM 网络进行故障检测和性能管理。
ATM网络优化策略
流量控制
采用合理的流量控制策略,避免网络拥塞和 数据丢失。
QoS保障
通过配置QoS参数,确保关键业务数据的优 先传输和带宽保障。
PVC规划
合理规划PVC连接,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拓 扑结构进行优化配置。
低延迟
由于采用固定长度信元和同步传输方 式,ATM能够实现较低的传输延迟。
ATM交换机配置实例
配置ATM接口
在ATM交换机上配置ATM接口, 包括接口类型、速率、工作模式 等参数。
建立PVC连接
在ATM交换机上配置永久虚电路 (PVC)连接,指定虚电路的源 端点、目的端点和相关参数。
配置OAM功能
配置VPN实例
在MPLS网络中,可以通过配置VPN实 例实现不同VPN之间的隔离。每个VPN 实例具有独立的路由表和转发表,可以 实现不同VPN之间的安全传输。在配置 VPN实例时,需要定义VPN实例名称、 配置接口、定义路由等。
广域网简介及配置

广域网简介及配置.txt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
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
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
第8章广域网简介及配置8.1 广域网简介广域网是一种跨地区的数据通讯网络,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设备作为信息传输平台。
广域网对通信的要求高、复杂性也高。
在企业网中,广域网主要用来将距离较远的局域网彼此连接起来,来实现局域网之间的通讯。
对照OSI参考模型,广域网技术主要位于底层的3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如图8-1所示。
广域网数据链路层定义了数据如何封装以传输到远程站点,广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描述了帧在系统之间建立的单一数据路径上传输。
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帧中继、点到点(PPP)、HDLC, ISDN等,图8-2描述了数据链路协议与广域网线路的联系。
广域网常见的封装协议有HDLC和PPP等。
数据链路封装协议为第三层网络层提供服务。
它将网络层的数据封装为相应的帧格式,向下一节点转发。
为了更清晰地描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看网络层设备---路由器的数据转发流程,路由器通过识别数据包中第三层包头中的目标网络ID,并查询路由表转发数据包。
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时只会查询第三层的包头,一般不会对它的主要部分进行修改。
但对于数据包中第二层的包头(如 PPP的包头),转发它的每台路由器都会对它进行修改。
路由器是用修改第二层包头的方法把数据包传到下一台路由器或目标主机的。
图8-3给出了数据包从1.1.1.2被转发到3.3.3.2的情况。
为了使路由器可以向指定的数据链路上转发数据,必须在路由器上进行数据链路协议的配置。
本章将以思科和华为为例介绍这些数据链路协议的配置,包括有:HDLC配置、PPP配置等。
8.2 HDLC协议的配置8.2.1 HDLC协议简介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即高层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是一个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协议,工作在链路层,其帧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ISO HDLC帧结构,它由IBM SDLC协议演化过来,采用SDLC的帧格式,支持同步、全双工操作,分为物理层及LLC两个子层;另一种是Cisco HDLC帧结构,无LLC子层,从而Cisco HDLC对上层数据只进行物理帧封装,没有应答、重传机制,所有的纠错处理由上层协议处理。
04-广域网协议配置

广域网协议配置目录目录第1章配置WAN性能 (1)1.1 实现信息 (1)1.2 FAST SWITCH配置任务 (1)1.2.1 配置全局快速交换使能 (1)1.2.2 配置端口快速交换使能 (1)1.2.3 链路层支持快速转发的链路层协议 (1)1.2.4 启动快速转发对其他模块的影响 (1)第1章配置WAN性能1.1 实现信息快速转发实现是为了提高报文转发速率,采用了基于数据流技术,利用高速缓存处理接收到报文。
当第一个数据流的报文经过查找路由表转发后,如果配置了快速交换使能,将在高速缓存中保持相关交换路由信息,后续相同流的报文转发时,将通过高速缓存的交换信息直接转发该报文,这样简化了普通转发方式下为支持一些特殊功能而进行的对IP报文复杂的处理,同时对链路层缓冲机制进行改善,从而提高报文转发效率。
快速转发的要求全局快速转发使能后才起作用。
并在要求转发的端口和转发的目的端口都配置后才有效。
1.2 FAST SWITCH配置任务1.2.1 配置全局快速交换使能首先必须在全局配置态下,配置全局快速交换使能,才能在端口上配置快速交换。
命令目的ip fast-switch enable 打开全局快速交换使能。
1.2.2 配置端口快速交换使能然后在需要进行快速交换的端口的端口配置态上配置快速转发使能。
命令目的ip fast-switch enable打开端口的快速交换使能。
1.2.3 链路层支持快速转发的链路层协议本路由器只支持快速以太网口,所以快速转发只在以太网协议上有效。
1.2.4 启动快速转发对其他模块的影响IP Acces ListIPSec(tunnel模式)NATRSVP由于快速转发实现中对IP层实现一些特殊功能禁止,以提高报文转发速率,所以对于一些实现特殊功能而对IP报文进行特殊处理的一些功能将受到影响。
受到影响的功能包括下面几个,如果端口配置了快速转发,则该端口的对应下面功能将失效。
由于快速转发为提高报文转发效率,对这个功能的复杂判断部分进行屏蔽,所以该功能失效。
实验四:路由器广域网协议配置

上机报告
姓名学号9 专业
班级
计科普1002
课程
名称
网络系统集成
指导教师机房
名称
(I520)
上机
日期
2012 年11 月1 日
上机项目名称实验四:路由器广域网协议配置
上机步骤及内容: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在路由器上配置广域网协议的方法,掌握通过PPP和FR的配置,实现广域网络的互联。
二、实验要求
1.使用路由器完成PPP协议的配置并实现PAP认证功能
2.实现FR功能
3.理解每一步实验的作用,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4.实验结束后上缴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1.具备以太网端口和广域网端口的路由器2台
2.两台具备以太网接口的PC机,分别连接路由器的以太网口,路由器端口、PC的IP地址可自己分配和设置,路由器之间用V.35线缆连接
3.参考组网图
图 1.1 实验组网图。
广域网协议怎么设置

广域网协议怎么设置与局域网相对的,也就是广域网,那么针对广域网的相关设置我们今天来为大家总结一下,包括路由的广域网协议设置和三层交换机的广域网协议。
希望通过店铺介绍的内容,能让大家对这个方面能有所掌握。
广域网协议的路由配置操作步骤:进入全局配置状态 config term进入端口配置状态 interface serial slot/position设置HDLC的帧类型 encapsulation hdlc设置IP地址及其子网掩码ip address ip-address netmask如果本端口联接的是DCE线缆,则要设时钟clockrate clock-rate广域网协议的路由配置举例路由器A的IP地址为132.4.2.2,B的IP地址是132.4.2.1,都使用s2/0口进行联通。
对路由器A的配置如下:router# config term router(config)# interface serial2/0 router(config-if)# encapsulation hdlc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32.4.2.2 255.255.0.0 router(config-if)# clockrate 64000 对路由器B的配置如下:router# config term router(config-if)# encapsulation hdlc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32.4.2.1 255.255.0.0 router(config-if)# clockrate 64000广域网协议的三层交换机配置与采用微处理器的传统的路由器相比,三层路由交换机的速度更快,因为它们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硬件。
三层多协议交换机(默认)配置功能丰富的操作系统,包括三层IP静态路由、RIP、RIPv2、VRRP和OSPFv2路由协议。
路由器广域网设置步骤

路由器广域网设置步骤路由器广域网设置步骤广域网(WAN口)的设置首先是从广域网的设置开始,在这里就是“网络参数”中的“WAN口设置”。
用户可以根据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模式,进行选择上网方式在“WAN口设置”界面中,用户可以对广域网进行更为精准的设置调整。
先进行“WAN口连接类型”的选择,在这里用户会看到更多的上网方式。
同前面的“设置向导”比较,还多出了L2TP、PPTP和DHCP+等模式,选择广泛,用户可以根据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模式,进行选择。
常见的PPPoE(ADSL虚拟拨号)上网方式设置L2TP和PPTP都是基于虚拟专用网的上网方式,是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指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是对内部网的扩展,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L2TP上网方式设置在对L2TP或PPTP上网方式进行设置时,上网帐号、上网口令需正确填入ISP提供的帐号和口令,可根据ISP提供的动态IP、静态IP 按需设置IP,服务器IP/域名需正确填入ISP为你提供的IP地址或域名。
除此而外,还可按需选择自动断线等待时间、按需连接、自动连接、手动连接等上网方式,完成更改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
而DHCP+上网方式则适用于那些采用DHCP+认证技术运营商提供的宽带接入服务的用户选择。
DHCP+上网方式在设置DHCP+上网方式时,也需要正确填入ISP提供的上网帐号和上网口令,填入认证服务器地址,选择自动或手动连接方式。
然后点击保存按钮。
通过认证用户的有关信息,确认是合法用户之后,就把相关参数,如IP地址、DNS服务器、子网掩码、网关的地址等传送给用户。
用户得到这些参数之后,就能直接进入Internet网进行通信,而所有的通信流无需经过DHCP服务器。
广域网设置:1):先将您的入户网线接入到JCG JHR-N926R的蓝色WAN口,然后用一根网线将您的电脑与JCG JHR-N926R的LAN任意一口或直接用无线搜索到信号后连接到路由器。
广域网协议配置

广域网协议配置【实验目的】●掌握PPP协议的基本配置。
●掌握PPP协议验证的配置。
【实验仪器和设备】●交换机2台、路由器2台、标准网线2条、计算机2台RTBPCB【实验内容】在模拟的点到点链路上配置PPP协议、PAP验证和CHAP验证。
【实验原理和步骤】任务一:PPP协议基本配置步骤一:运行超级终端并初始化路由器配置将PC(或终端)的串口通过标准Console电缆与交换机的Console口连接。
电缆的RJ-45头一端连接路由器的Console口;9针RS-232接口一端连接计算机的串行口。
检查设备的软件版本及配置信息,确保各设备软件版本符合要求,所有配置为初始状态。
如果配置不符合要求,请学生在用户视图下擦除设备中的配置文件,然后重启设备以使系统采用缺省的配置参数进行初始化。
步骤二:依据规划建立两台路由器之间的物理连接将两台路由器的S1/0接口通过V35电缆连接,然后在RTA上执行命令display interfaceserial5/0,根据其输出信息可以看到:Serial5/0 current state: up Line protocol current state: upLink layer protocol is: ppp在RTB上执行同样的命令并查看如上信息,通过如上输出信息可以得知,路由器串口默认的链路层封装协议是ppp。
步骤三:配置路由器广域网接口IP地址在RTA上配置广域网接口S5/0的IP地址。
请补充完整的配置命令:[RTA]interface Serial 5/0[RTA-Serial5/0] ip address 10.1.1.1 30 在RTB上也完成广域网接口IP地址配置。
在RTA的S5/0接口模式下,执行命令display this,可以看到:interface Serial5/0link-protocol pppip address 10.1.1.1 32 ,根据此信息检查并核实配置的正确性。
第8章广域网协议和其配置

本章提要:广域网的作用间隔或延伸范围比局域网大,间隔的量变导致了技术的质的变化。
不同的广域网效劳,其传输线路、网络设备的使用不同,但也有多种效劳使用同一物理线路的情况,因此从其链路层协议的使用来区分广域网类型可能更恰当。
对广域网的掌握应侧重于在路由器上正确配置广域网协议,实现Intranet之间的远程连接。
掌握如何在Cisco路由器上进展常用的广域网协议如PPP,Frame-Relay,HDLC协议的配置。
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路由器的DCE和DTE电缆,把其广域网口直接对连起来,称为广域网的模拟线路。
配置时与实际环境一样,只有配置正确,才能连通。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是作用间隔或延伸范围较局域网大的网络,正是间隔的量变引起了技术的质变,它使用与局域网不同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
公用传输网络如PSTN,帧中继,DDN等都是广域网的实例。
而为了实现Intranet之间的远程连接或Intranet接入Internet的目的,对广域网的掌握那么侧重于如何利用公用传输网络提供的物理接口,在路由器上正确配置相应的广域网协议。
至于公用传输网络本身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等,可稍做理解,不必深究。
一般理解时,把远程连接的Intranet也包括在广域网之内。
常用的广域网协议包括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PPP〕、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igh-LevelData Link Control,HDLC〕、平衡型链路访问进程协议〔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LAPB〕以及帧中继协议〔Frame-Relay,FR〕等。
这些协议与OSI参考模型的前一、二或前三层相对应。
1.物理层及其协议广域网的物理层及其协议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的接口标准,如接口引脚的电气、机械特性与功能等。
计算机、路由器是典型的DTE设备,而MODEM,CSU/DSU那么是典型的DCE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域网协议配置目录第1章配置帧中继FR (1)1.1 概述 (1)1.2 帧中继的硬件配置 (1)1.3 帧中继配置任务列表 (2)1.4 帧中继配置任务 (3)1.4.1 在接口激活帧中继封装 (3)1.4.2 配置动态或静态地址映射 (3)1.4.3 直接配置LMI参数 (4)1.4.4 定制帧中继配置 (5)1.4.5 配置帧中继子接口 (6)1.4.6 监视和维护帧中继连接 (8)1.5 帧中继配置示例 (8)1.5.1 封装配置示例 (8)1.5.2 静态地址映射配置示例 (8)1.5.3 帧中继交换配置示例 (9)1.5.4 子接口配置示例 (12)第2章 LAPB、X.25和PAD配置 (14)2.1 概述 (14)2.1.1 X.25概述 (14)2.1.2 PAD概述 (16)2.2 X.25配置任务列表 (18)2.3 配置X.25 (18)2.3.1 配置X.25接口 (18)2.3.2 配置其他X.25接口参数 (21)2.3.3 配置X.25数据报传输 (22)2.3.4 配置附加X.25数据报传输特性 (23)2.3.5 配置X25-TCP交换参数 (24)2.3.6 配置X.25接口之间的PVC交换 (24)2.3.7 配置X.25接口之间的SVC交换 (25)2.3.8 配置X.25接口之间的XOT交换 (25)2.3.9 配置X25-TCP交换网关 (25)2.3.10 监视和维护LAPB和X.25 (25)2.4 PAD配置任务列表 (26)2.5 配置任务 (26)2.5.1 建立和清除呼叫 (26)2.5.2 建立呼叫 (27)2.5.3 清除呼叫 (27)2.5.4 定制本地X.3参数 (27)2.5.5 监视X.25 PAD连接 (28)2.5.6 X.25 PAD存取限制 (28)2.6 PAD配置示例 (28)2.6.1 PAD信号示例 (28)2.6.2 定制X.3示例 (29)2.6.3 X.3轮廓值举例 (29)2.6.4 获取帮助示例 (29)2.6.5 监视X.25网络示例 (30)2.7 X.25和LAPB配置示例 (30)2.7.1 典型的LAPB配置示例 (30)2.7.2 典型的X.25配置示例 (30)第3章 PPP配置 (36)3.1 概述 (36)3.2 PPP配置任务列表 (37)3.2.1 启用 PPP 封装 (37)3.2.2 启用CHAP或PAP认证 (37)3.2.3 启用回拨控制协议CBCP (39)3.2.4 配置IP地址池 (40)3.2.5 停用或重新启用对端主机路由 (41)3.2.6 配置多链路PPP(multilink PPP) (41)3.3 PPP配置举例 (44)3.3.1 CHAP配置举例 (44)3.3.2 Multilink PPP配置举例 (45)3.4 PPPoE Client配置说明 (47)3.4.1 PPPoE Client的软件配置 (47)3.4.2 PPPoE Client配置命令 (48)3.4.3 PPPoE Client配置举例 (48)3.5 PPPOE Server配置 (49)3.5.1 PPPOE Server配置任务 (49)3.5.2 PPPoE Server 配置举例 (49)第4章配置SLIP (51)4.1 概述 (51)4.2 SLIP配置任务 (51)4.2.1 启用SLIP封装 (51)第5章 HDLC配置 (52)5.1 概述 (52)5.2 HDLC配置任务 (52)5.2.1 启用 HDLC 封装 (52)第6章配置ISDN (53)6.1 ISDN介绍 (53)6.2 ISDN BRI接口配置任务 (54)6.2.1 配置ISDN交换机参数 (54)6.2.2 配置ISDN BRII接口的IP地址或者启用地址协商 (55)6.2.3 配置到目的地址的Dialer Map (55)6.2.4 配置链路层协议PPP及认证 (56)6.2.5 配置DDR参数 (56)6.2.6 ISDN BRI接口配置举例 (56)6.3 ISDN PRI接口配置任务 (58)6.3.1 配置ISDN参数 (58)6.3.2 配置PRI接口占用E1时隙 (58)6.3.3 配置ISDN PRI接口的IP地址或者启用地址协商 (59)6.3.4 配置到目的地址的Dialer Map (59)6.3.5 配置链路层协议PPP及认证 (59)6.3.6 ISDN PRI接口配置举例 (59)第7章配置WAN性能 (61)7.1 实现信息 (61)7.2 FAST SWITCH配置任务 (61)7.2.1 配置全局快速交换使能 (61)7.2.2 配置端口快速交换使能 (61)7.2.3 链路层支持快速转发的链路层协议 (61)7.2.4 链路层不能支持的快速转发的链路层协议 (61)7.2.5 L2TP功能对快速转发的影响 (62)7.2.6 启动快速转发对其他模块的影响 (62)第1章配置帧中继FR1.1 概述路由器软件的帧中继实现目前支持IP路由和专线方式。
帧中继软件提供下面的能力:支持三种帧中继局域管理接口(LMI)通用的实现规范:Northern Telecom,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StrataCom, 和Cisco Systems指定的帧中继接口连接规范。
T1.617 附件D,ANSI采纳的帧中继信号规范。
Q.933 附件A,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采纳的帧中继信号规范 符合ITU-T I-系列(ISDN) 推荐I122, “附加分组模式提供服务框架”T1.618,ANSI采纳的帧中继封装规范。
Q.922 附件A,ITU-T采纳的帧中继封装规范符合RFC 2427Internet工程任务小组(IETF) 封装,除了桥接部分。
支持下面的keepalive机制,多播组,状态消息:keepalive机制提供了网络服务器和交换机间信息的交换,来验证数据的流动性。
多播机制给网络服务器提供了本地数据链路标识符(DLCI)和组播DLCI。
这种特性对我们的帧中继连接规范的实现来说是特殊的。
状态机制提供了交换机知道的DLCI正在进行的状态报告。
支持RFC1293所述的反向ARP协议,它允许运行帧中继协议的路由器可以发现虚电路对端设备的协议地址。
支持帧中继交换,数据包基于DLCI(帧中继中对应的介质访问控制级地址)进行交换。
在帧中继网络中路由器可配置为混合的DTE交换机或者是单纯的帧中继DCE访问节点,帧中继交换实现允许下面的配置:IP通道上的交换;网络-网络接口(NNI)到其他帧中继交换机;本地串行-串行交换;当一个DLCI收到的所有流量可以在另一个DLCI发送到相同的下一跳地址时,使用帧中继交换。
这种情况下,路由器软件不必单独检查每个帧以确认目的地址,因此降低了路由器的处理负荷。
1.2 帧中继的硬件配置可用下面的硬件环境建立帧中继网络:路由器或接入服务器直接与帧中继交换网连接;路由器或接入服务器先连接到CSU/DSU,由它再连到帧中继交换网。
注意:路由器可以直接连接到帧中继交换网或通过CSU/DSU 连接到帧中继交换机。
因而,对于单个路由器接口只能配置其中的一种。
CSU/DSU可以将V.35或 RS-499的信号转换为帧中继网络使用的E1/T1载波信号。
图1说明了不同连接方式之间的连接。
图 1-1 典型的帧中继配置帧中继接口由路由器与服务提供商的交换机之间的网络连接构成。
由单个物理连接最终链接成整个网络设备之间的最终连接。
1.3 帧中继配置任务列表要使用网络的帧中继服务,必须执行以下的步骤。
而且必须定制配置以满足网络的需要,另外还需监视网络的帧中继连接情况。
下面列出了这些配置。
必需的配置:在接口封装帧中继配置静态或动态地址映射下面是可选配置,但可以修改这些配置,以满足应用的需要:配置LMI定制帧中继的配置配置帧中继子接口监视与维护帧中继连接帧中继的具体配置,可以参见后面的“帧中继的配置示例”部分。
帧中继的命令可以参见“广域网命令参考”中有关帧中继命令的介绍。
1.4 帧中继配置任务1.4.1 在接口激活帧中继封装在端口配置模式下使用下面的命令,封装帧中继:命令目的interface type number设定接口并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no]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激活帧中继,设定帧中继封装方式。
no命令形式删除端口包括子接口封装帧中继协议的配置。
注:对于Cisco(R)的路由器来说,有两种封装模式:默认的Cisco(R)模式和IETF(RFC 1490)模式。
本公司路由器可以自动识别并动态适应这两种类型的封装。
1.4.2 配置动态或静态地址映射动态地址映射使用反向ARP,通过DLCI获得网络下一跳的协议地址。
对反向ARP的查询,可以通过路由器或服务器中的地址到DLCI的映射表得到,这个表提供下一跳的协议地址或输出流量的DLCI。
缺省时,IP的反向ARP打开。
如果网络的另一端支持反向ARP,则可以直接激活反向ARP。
可以参见本章的“禁止或重新激活反向ARP”有关部分。
1. 配置动态地址映射缺省时,反向ARP在所有激活的网络接口上的所有协议上是打开的。
当然,如果物理接口未激活,数据包不能发送,所有反向ARP也不起作用。
由于缺省时反向ARP激活,所有配置反向ARP不需专门的命令。
2. 配置静态地址映射静态映射直接指定DLCI的下一跳的协议地址。
静态映射会禁止反向ARP。
也就是说,一旦在某个DLCI上配置了静态映射,则在该DLCI的反向ARP自动被禁止。
如果网络的另一端不支持帧中继反向ARP,则必须配置静态映射。
在接口配置模式下使用下面的map命令配置静态映射:命令目的[no] f rame-relay map ip-address pvc dlci[删除/设定]下一跳IP地址与DLCI之间的映射。
[broadcast]如果增加broadcast关键字,使该DLCI可以发送广播报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网络的配置。
如何配置静态映射的示例,可以参见本章后面的“静态地址映射示例”。
1.4.3 直接配置LMI参数帧中继软件支持工业标准开发的LMI方法。
如果希望配置LMI,则需以下几个步骤。
其中前一个步骤是必须的。
配置LMI的类型配置LMI轮询与计时器的大小1. 配置LMI的类型如果路由器或访问服务器连接到PDN(公共数据网),则LMI的类型必须与网络的类型相匹配。
否则,LMI的类型必须与专网的类型一致。
可以配置以下三种类型的LMI:ANSI T1.617 Annex D、Group of Four Rev. #1、 ITU-TQ.933 Annex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