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
其作用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我
(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
(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
(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
(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三人称:他;她:它们
(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3.第二人称:你;你们
(1)增加亲切感;
(2)直抒胸臆
(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概念阐释】记叙文的人称是指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
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必须一致。
阅读技法】1.注意叙述的角度,弄清人称的变化。
第一人称“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大多出现在小说中;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大多出现在纪实散文中。
有的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二、明白人称的优劣,掌握人称的表达作用。
一般情况下,叙述人称的运用是各有利弊的。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便于抒情、利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便于作者与文中人物或读者情感交流,显得亲切感人,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是常见的写作方法。
即学即练】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我有天下最好的继父___1、我还读小学时,亲生父亲就在一场车祸中遇难。
我痛心地以为,父亲走了,从此世界上不会再有一个男人像父亲一样爱我。
而继父的出现,消除了我心底的隐忧。
2、冬日里,母亲领着我走进继父的家。
我仍然记得那个场景:继父穿着蓝色的旧棉衣,将双手搓热后紧紧捂在我的小手上,说:“小雨,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
”我听说过太多关于继父虐待继子继女的故事,所以我以为我的灾难从那一天开始。
我冷漠地瞟了他一眼,把头埋在妈妈怀里,泪流满面……3、继父让他比我大一岁的儿子搬出次卧,住进狭小的阁楼里,让我住进原本属于哥哥的房间。
有时我和哥哥会有冲突,继父总是批评哥哥:“她是你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她!”尽管继父的爱如阳光般照耀着我,但我总觉得这种爱冷漠无情。
三种叙述人称的作用

三种叙述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的作用: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
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更为客观公正。
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的优点: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的优点: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理解——人称的作用(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人称的作用人称是指代人或者事物的代词。
文章使用的人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叙述人称表明了作者写文章的角度。
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察。
常见题型:1.选文中作者采用了第_____人称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选文运用了人称代词“_____”,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章的叙述人称由第_____人称变换为第_____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有什么含义)?(一)理清概念在汉语中有三种人称:第一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我们);第二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你们);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二)人称的运用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
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
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一定是作者本人,而可能只是文中的一个角色。
这个角色有时指作者自己,如《丁香结》中的“我”就是作者宗璞;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的“我”——王葆;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的“我”——酒店里的小学徒;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鲁迅的小说《呐喊》中的“我”(《少年闰土》),贯穿了整本小说。
2.第二人称作品通篇以“你”为视角叙述的作品少之又少,大量的作品只是使用第二人称而不是以第二人称的角度叙事。
文章使用第二人称,如课文《天窗》,文中使用大量的“你”,我们阅读课文时会产生“我会这样吗?”的联想,引人入胜。
另外,写景、状物的文章常常采用第二人称,把景物拟人化,使感情抒发真切自然。
3.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
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
这种叙述角度常见于小说和他传中,古典四大名著、课文《巨人的花园》《青山处处埋忠骨》都采用了这种角度。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文本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助于构建有效的沟通和语境。
第一人称(我)用于表达作者的观点、情感和经验。
它可以让读者更接近作者,加深情感共鸣。
同时,第一人称也提供了一种直接的、个人化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第二人称(你)用于直接与读者进行互动,创造一种近距离的沟通氛围。
它能够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引导读者思考和行动。
第二人称在口语和信件等书面形式中常用,因为它能够直接与读者对话。
第三人称(他/她/它)用于描述第三者的观点、情感和经验。
它可以提供客观的视角,给予读者更全面的信息。
第三人称常用于报道、小说和学术论文等形式的写作中,因为它能够保持客观性和距离感。
这些不同的人称在文章中的使用取决于写作目的、受众以及文字的语气和风格。
合理的运用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与读者建立联系,传达思想和信息。
记叙文阅读训练两篇(人称作用)

记叙文阅读训练1.人称作用及叙述视角(1)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叙述经历、见闻,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来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利于交流感情;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将物人格化,利于直接抒情,表达感情。
第三人称:以“他”“他们”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直接客观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将物人格化。
(2)叙事中人称变化的作用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构成多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表现形式)作用: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3)叙述视角①全知视角(第三人称或特定人物):能洞悉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
②有限视角:儿童视角:使我们见到的往往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
童年视角:运用童年视角叙事,可以增添真实感,从而丰富了小说意蕴。
成人视角:审视、反思、批判往事、揭示主题。
2.内容概括(分条罗列)(1)标题扩展。
是“人物”的补充事件,是“事件”的补充人物及相关情节,是“中心”的围绕六要素展开。
(2)要素串联。
提炼六要素,用“何人十在什么情况下十做何事十结果如何”的句式组合。
(3)段意合并。
概括段意,根据文意取主舍次,用过渡词语串连关键句。
(4)句段摘录。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概括性句、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
(5)关键词提炼。
表示时空转换、提示语境、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词语。
模板:(六要素)什么人十什么时间十什么地方十做了什么事十结果怎么样。
一粒稻米的一生王婉霞①我是一粒稻米。
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被吃进嘴里,进入生物的食道肠胃,通过消化转变为生物的能量来源。
③金秋八月,万物皆满,我变得饱满灿黄。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作用

• 欢迎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常见题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这篇文章,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写……,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对……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中却有两处 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作用
以“我”为视角,代入感强,叙述自然亲切, 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 切,给读者以真实感。同时便于抒发作者的 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人称作用
以“你”为视角,就像两人 面对面交流,把“我”与 “你”的距离拉近了,把读 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读时令人倍感亲切。同时也 使抒情更强烈、更直白、更 具感染力。
问题: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③以“我”的胆怯和领队及汉子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勇敢无畏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 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露的恩泽。 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 …… 你翩然地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旁。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 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 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 部。……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作用

单击添加您的文 字内容单击添加 您的文字内容单 击添加您的文字 内容单击添加您 的文字内容
单击添加您的文 字内容单击添加 您的文字内容单 击添加您的文字 内容单击添加您 的文字内容
单击添加您的文 字内容单击添加 您的文字内容单 击添加您的文字 内容单击添加您 的文字内容
问题: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案: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起的是拟人化作用,便于直接对青菜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
02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1
03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 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 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 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 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
问题: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③以“我”的胆怯和领队及汉子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勇敢无畏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 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露的恩泽。 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 …… 你翩然地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旁。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 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 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 部。……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他”为视角,能讲述 复杂故事能同时塑造多个 人物,不受时间和空间的 束缚,从更多方面自由灵 活、客观地描述事实。有 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 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 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第三人称作用
溜索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 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 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 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 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 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 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问题: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③以“我”的胆怯和领队及汉子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勇敢无畏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 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露的恩泽。 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 …… 你翩然地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旁。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 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 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 部。……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问题: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案: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起的是拟人化作用,便于直接对青菜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
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么作用?
第一人称作用
以“我”为视角,代入感强,叙述自然亲切, 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 切,给读者以真实感。同时便于抒发作者的 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人称作用
以“你”为视角,就像两人 面对面交流,把“我”与 “你”的距离拉近了,把读 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读时令人倍感亲切。同时也 使抒情更强烈、更直白、更 具感染力。
第一、第二、第三 人称的作用
• 欢迎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常见题型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这篇文章,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写……,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对……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中却有两处 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