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 咏柳 绝句教案反思作业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咏柳》微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诵读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柳树的美,春天的美。

2、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听完这首歌,你的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了春天的画面?是啊!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万物复苏,除了歌曲中的小黄鹏,还有许多小动物出来活动,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呀!就像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你一定非常喜欢春天吧,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也非常喜欢春天,他呀,仅用一首诗,写了一种植物,就把春天的美好给描绘出来了。

这种植物是什么呢?我们来猜个谜语:小姑娘,手细长,身儿软,头发长。

春风吹来长发飘,跳起舞来真漂亮。

你猜到了吗?对啦!谜底就是柳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咏柳》。

二、解诗题(出示课件:湖边垂柳,湖中大白鹅)瞧,杨柳依依的湖面上,游来了一群悠闲的大白鹅,咱们唐朝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写过一首描写大白鹅的诗歌, 叫什么?你还记得吗?叫《咏鹅》,咏鹅的意思是赞美鹅,“咏”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赞美、歌咏,那么咏柳的意思就是赞美柳树,《咏柳》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贺知章。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读的时候注意节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体会诗的内容(幻灯片出示一幅柳树的图片)大家看看画面上的柳树像什么?这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柳树像个小姑娘,柳枝就像小姑娘的辫子。

婀娜多姿的柳树也像极了咱们爱美的女孩子,女孩子都爱漂亮,爱装扮自己。

那么,诗句中是怎么说柳树的装扮呢?我们来看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是绿色的玉,(幻灯片出示玉石图片)看到玉石了吗?这样晶莹剔透的玉石在颜色上像极了青翠的柳树。

其实啊,在古代,“碧玉”还代指少女,就像成语“小家碧玉”,“一树” 是满树的意思,看来,作者是把柳树看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咏柳》是贺知章所写的,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直接记忆一首古诗的难度要比一首歌要难很多,所以将本次教学进行了改编,利用幼儿喜欢的歌唱来记忆。

本次教学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新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采用的是黄梅戏的演唱方式,幼儿第一次接触戏曲,特别感兴趣。

本节教学的难点就是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能用黄梅戏调歌唱出来。

对此,我运用了图谱让幼儿很快的掌握节奏,并通过演唱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曲调的特点。

整个教学让幼儿对黄梅戏和古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的文化了解更多。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利用资源来丰富孩子的视野,用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让幼儿成为教学的主人,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第2篇】《咏柳》教学反思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握古诗教学的度。

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了解诗句内容”的前面,加上了“大体”两个字。

这两个字,值得我们所有的三年级老师关注。

大家一定还记得三上的课文,也有古诗教学。

我当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大体了解诗句内容”,没要求我的学生能逐句翻译。

我明白,我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于这首诗,他知道在讲什么,可是不能……《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与反思

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与反思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表达诗意中的作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柳》相关的主题,如“春天中的其他植物”或“你心中的春天”。
2.创作实践:每个小组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模仿《咏柳》的修辞手法,赞美春天的美景。
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咏柳》为本章节所选古诗二首之一,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围绕《咏柳》一诗展开,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咏柳》。
2.词语解析:学习生词,如“碧玉”、“妆成”、“垂柳”等,并理解诗句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3.诗意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春天柳树的赞美,体会诗中的意境。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背诵:《咏柳》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流利背诵,感受古诗的音韵和节奏。
-词语解析:掌握诗中的生词和修辞手法,如“碧玉”、“妆成”、“垂柳”等,理解其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诗意理解:把握诗人对春天柳树的赞美,领悟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诗人背景了解:认识诗人贺知章及其创作背景,增进对古诗创作时代背景的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咏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及其在表达诗意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诗歌,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7篇(全文完整)

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7篇(全文完整)

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最新7篇(全文完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班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最新7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二班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最新7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保藏了,为了便利大家的阅读。

范文意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经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经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咏柳》教学反思二班级范文1上周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册书的第一首古诗《咏柳》,通过自己讲课和班级组听课,对于古诗的讲解有了一些新的思索,把它记录下来,在以后教学中重点改进。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被世人广为传颂。

诗中比方生动,虚实结合,通过写柳树来赞美春天,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对于孩子们来说背诵是不成问题的,许多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了。

到了中班级学习古诗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背诵,还要自己说说诗意,体会在诗中抒发的真情实感,感受诗中所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

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把说出诗意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妙作为了教学重难点。

全诗四句中第一句在解释意思时是难度较大的,"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解释中有"妆'的意思,"碧玉'、"一树'的意思也在课件中给出解释,七字有五个字都已解释好,剩下的就需要孩子们自己组织语言来说出整句话的意思了。

在我的预设里,孩子们应当可以连词成句,也许说出诗意来,但当天孩子们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大家被这几个解释限制住了。

孩子们有这样解释的:"绿色的玉装扮成了满树高'、"高高的柳树像碧玉一样装扮起来',我能感受到大家是知道这句话的含义的,但说出来时就有些别扭了。

同样的问题在听教研课时也存在,但在问题处理时就不太一样了。

我当时自己直接说出了正确诗意,告知孩子解释的时候可以前后挨次颠倒,符合现在我们说话的习惯,而李燕老师是不同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第1篇】活动反思:《咏柳》是贺知章所写的,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直接记忆一首古诗的难度要比一首歌要难很多,所以将本次活动进行了改编,利用幼儿喜欢的歌唱来记忆。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新颖,是一种全新的活动形式,采用的是黄梅戏的演唱方式,幼儿第一次接触戏曲,特别感兴趣。

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能用黄梅戏调歌唱出来。

对此,我运用了图谱让幼儿很快的掌握节奏,并通过演唱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曲调的特点。

整个活动让幼儿对黄梅戏和古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了解更多。

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利用资源来丰富孩子的视野,用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第2篇】《咏柳》古诗教学反思1 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2 《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

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

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

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

课堂氛围达到**。

3 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

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反思作业题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反思作业题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反思作业题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诵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古诗二首村居①[清]高鼎(dǐnɡ)草长莺(yīnɡ)飞二月天,拂(fú)堤(dī)杨柳(liǔ)②醉(zuì)③春烟④。

[句导读: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儿童散学⑤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⑥。

[句导读:这两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看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yǒnɡ)柳[唐]贺知章碧玉①妆(zhuānɡ)②成一树③高,万条垂(chuí)下绿丝(sī)绦(tāo)④。

[句导读:这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

] 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就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cái)⑤出,。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

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

《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意境。

教法及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并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展开想象,开拓思维。

教学准备:微课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以优美的及生动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再问学生你能背出一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

再引出这首诗,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认读生字,反复朗读我首先请学生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然后我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咏、妆、绦”等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反思【第1篇】《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我从复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咏柳”,问孩子们“咏”是什么意思,他们摇头。

我鼓励学生,明白“咏”有歌颂、赞美的意思。

《咏柳》这首诗孩子们课前读了,比较熟悉,背诵很快。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

但是,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

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并提示孩子们看书中的注释,或者查《词语手册》。

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

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

孩子们较少接触,我举诗句例子说,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

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

我认为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

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这需要一个过程。

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

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反思【第2篇】给你一篇《咏柳》教学反思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二首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生字卡片、课件一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读一读二小组学习:共学互帮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三全班交流学习分析字形。

学生甲:借助部首可以记忆“柳、泥、咏”。

“柳树”是树木,所以部首是“木”,“泥”是水和土的混合物,与水有关,所以是“氵”旁;“咏”表示歌咏柳树,与“口”有关,所以部首是“口”。

学生乙:“丝”是上下结构,它是由两个“纟”合起来变形而成的。

上面并列两个“”,再把下面的“”变成一条长“一”。

“绝”左右结构,是“色”和“纟”组成的。

学生丙:“迟”半包围结构,有“尺”和“辶”组成。

四练习书写,老师作重点指导“柳”:中间的“”是三笔写成,笔顺:。

“垂”注意有四个横,其中两竖插在第二个横上的。

五了解字词含义,扩词积累丝绦:用丝纺织成的带子。

丝绦丝绸铁丝丝丝入扣柳:柳树。

柳条柳枝柳叶柳暗花明垂下:垂下来。

垂落垂下垂直垂头丧气咏:歌咏,赞美。

咏唱吟咏涵咏歌咏泥:泥土湿润。

泥土泥水水泥泥浆迟:渐长。

迟到迟早推迟迟缓六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七看课文插图,感悟诗文意思,与同桌说一说1.理解诗意,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朗读、背诵古诗。

依据古诗制作的课件。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咏柳》1.看课件或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甲:我看到柳树高高的,垂下长长的柳条。

学生乙:我看到柳枝上的叶子绿绿的、细细的。

学生丙:柳枝在风中摆来摆去。

2.对照诗句,感悟诗人的想象,填空理解。

(1)( )的柳树好像用( )装饰成的。

高高的柳树好像用碧绿的玉石装饰成的。

(2)( )柳枝低垂下来,好像( )。

无数条柳枝低垂下来,好像根根丝织的带子。

(3)不知道这( )是谁用心裁剪出来的。

不知道这纤细的叶片是谁用心裁剪出来的。

(4)大概是( )。

大概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大剪刀吧。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甲:春天的柳树真美。

学生乙:诗人的想象真丰富。

学生丙:这首诗使我感受到春天非常美丽。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你的感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

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美)3.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4.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

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5.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读出来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

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6.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

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

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7.积累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略读两首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花多的特点,了解后两句的对仗写法,感受春天美好。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春雨,感受春雨润物无声的美好。

三练习背诵两首古诗碧玉妆高咏柳丝绦垂万?——二月春风似剪刀迟日绝句春风燕子鸳鸯《咏柳》的课后反思1.《咏柳》是描写春天的诗。

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如果在教授本课时让学生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绝句》教学反思: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

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忙碌与安逸,感受春之生机与和谐。

3.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4.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5.吟诵调即是读中的一种休息,也是对这种古老形式的一些了解。

1.比一比,再组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永(永远)色(红色)尺(尺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咏(吟咏)绝(绝句)迟(迟到)2.填一填。

()谁裁出,()似剪刀。

迟日(),春风()。

3.读一读这首古诗,填一填。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填一填。

(1)这首诗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2)作者听到(鸟叫)声、(风雨)声。

(3)诗人看到(满地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一作者简介1.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碧玉,成语“小家碧玉”的主角,是晋代汝南王司马义的妾。

孙绰(chuò)应司马义之请,作有《情人碧玉歌》两首。

其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用碧玉比喻柳树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和柳树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留下永远年轻的印象。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这首广泛流传的《情人碧玉歌》。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喻柳树,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jiǎn)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三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古诗语句很美,但不好教,可以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住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内涵。

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意,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