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分册整理)

部编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分册整理)

部编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展开全文2020年中考部编版教材文学文化常识(分册整理·原创)七上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2.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4.《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5.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6.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7.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8.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9.《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10.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敬辞类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惠惠顾(光临、惠临)、惠存(请保存)、惠赠(称人赠与)垂垂问(称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关怀,俯爱。

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总结汇总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一、文化常识1.三教:___、___、___。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___、___、___。

4.五帝:___、___、___、___、___。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元代四大戏剧:___《窦娥冤》、___《西厢记》、___《牡丹亭》、___《长生殿》。

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四大名旦:___、___、___、___。

21.九属:玄孙、___、___、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2020中考语文文学考点之最大全 要背熟

2020中考语文文学考点之最大全 要背熟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汇总(2020年整理).pptx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汇总(2020年整理).pptx

3.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 是一 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4.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 为他 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一、中国文学
中考文学常识汇总
㈠先秦 1. 孔子(名丘,字仲尼。)《论语》十则孔子是我国历史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
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8.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
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孟浩然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有“诗仙”之称。
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4.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诗圣 杜甫代表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岑参 边塞诗人:以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为代表,题材多反映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风格悲壮宏伟,笔势豪健。
王维 字摩诘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湾 李贺 字长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唐代诗人。《夜雨寄北》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以清丽精炼的语言,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使

2020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一)

2020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一)

2020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着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着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着《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着
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搜神记》东晋干宝着
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字书《字通》
我国第一部系统语法书《马氏文通》
我国第一部词总集《花间集》
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贾思勰着
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2020中考复习 - 必背语文文学常识

2020中考复习 - 必背语文文学常识

2020中考复习 | 必背语文文学常识一、古代文体1.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2.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初中阶段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

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7.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8.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

如学过的《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梳理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梳理

2020 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梳理一、文体知识1.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

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楚辞(《离骚》)、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二是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绝句、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统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偶数句需押韵。

简称“五律”或“七律”。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2. 词2019 怀化:按照乐曲节拍创作的歌词,后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裁。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渔家傲·秋思》中“渔家傲”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流派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有李煜、李清照、柳永等,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3. 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有散曲和剧曲的分别。

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这是元朝突出的文学形式。

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4.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其中明清小说是明清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有白话小说(长篇、短篇)和文言小说(长篇、短篇)。

如我们学过的《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分别节选自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红楼梦》。

5.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主要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初中必备文学常识(2020年7月整理).pdf

初中必备文学常识(2020年7月整理).pdf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一、古代文体
1.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2.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初中阶段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

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7.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8.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

如学过的《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二、古代作品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

《关雎》《蒹葭》均出自《诗经》。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4.《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均出自《孟子》。

5.《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实。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鲁迅称《史记》是“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

8.《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9.《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三峡》选自《水经注》。

三、古代作家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

2.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诗人。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3.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称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中《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

4.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5.李贺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字长吉。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誉为“诗仙”,他的诗大多飘逸洒脱。

初中学过《行路难》《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7.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他的名作。

8.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钱塘湖春行》《观刈麦》等。

9.孟浩然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

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号庐山人,史称“诗豪”。

代表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陋室铭》等。

1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作有《泊秦淮》《赤壁》。

12.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代表作有《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13.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他的作品有《马说》等。

14.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初中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15.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

代表作有《蝶恋花》《浣溪沙》等。

16.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7.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

初中学过的有《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等作品。

1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情感和战斗精神。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其中“破阵子”“南乡子”为词牌名。

1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初中学过他的《醉翁亭记》。

2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伤仲永》等。

21.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等。

2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

其大多作品充满爱国热情,表现出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等。

23.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

宋末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正气歌》等。

初中学过他的《过零丁洋》。

24.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品有《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

转载自:《初中语文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