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交通运输部表示,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共享单车的发展,当然也需要规范。针对共享单车押金的进一步监管,交通部已经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开展了调研,制定了初步的政策文件,也征求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和部分城市管理部门的意见,不久将会按照程序发布和落实。
C.人们在吃饭、装修、女性的打扮上,误以为奢侈就是幸福和美,因此逃离这样的生活是需要定力的。
D.文章先从概念入手,阐述简洁的含义,进而讨论社会现实,再提出自己倡导的生活方式,思路清晰。
5.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6.为什么说“简洁是最美的生活”?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摘编自年2月8日ຫໍສະໝຸດ 华网)材料三:从年6月至今,短短8个月的时间,加上此次倒闭的1号单车,已经有7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可谓“前赴后继”。诚如当初的网约车大战,在共享经济热潮中,为了生存下去,除了能够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撑之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活跃用户,从而成为下一轮融资的谈资以及未来盈利的基准。当下的大多数共享企业都在赔本赚吆喝,用着投资人的钱在争夺用户,在市场上发声。不过,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不合理的操作运营,在年下半年,数十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布倒闭停止运营,尤其是共享单车,更是成为了倒闭潮中的重灾区,还引发了用户对于共享产物的信任危机。
用户规模超过2000万人8000万—1亿人8000万—1亿人50万—100万人
特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应用场景广泛、主流移动出行模式用户覆盖较低
材料二: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科举也有“特招”廖保平中国每年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教育局或是高校都会公布年度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要招多少,怎么招,考什么内容,怎么考等等,每年都会累坏一批特长生和他们的家长。
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
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分科考试,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
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
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658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
之后,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当然也有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
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才,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才膺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唱的文艺尖子。
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试卷综析】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试题都是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
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并非是无从下手。
第六大题作文是材料作文,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难度。
让学生人人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但写的深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总之,本次的试卷题型稳定,难易适中,体现了《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照应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具体分析: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
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成语运用、辨析病句,均紧扣高考知识点。
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高。
第10题默写名句,全是高中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
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3.作文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内容贴近社会,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学生写起来顺手。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哈三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哈三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保的。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2.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颇有见地。
B.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颇有见解。
C.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颇有见地。
D.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颇有见解。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
B. 他做事总是独断专行,不顾他人意见。
C. 他做事总是固执己见,不顾他人意见。
D.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坚持自己的意见。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话像春风一样温暖人心。
C.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独自在角落里舔舐伤口。
D. 他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5. 下列句子中,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激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B. 他的演讲引起了听众的热烈讨论。
C. 他的演讲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D. 他的演讲引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6. 下列句子中,宾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
B. 他完成了这个任务。
C. 他拒绝了这个任务。
D. 他理解了这个任务。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字不当的一项是:A. 他来了。
B. 他去了。
C. 他走了。
D. 他到了。
8.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字不当的一项是:A. 这是他的书。
B. 这是他的。
C. 这是他的笔。
D. 这是他的本子。
9. 下列句子中,使用“地”字不当的一项是:A. 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B. 他认真地做作业。
C. 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D. 他认真地做作业。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得”字不当的一项是:A. 他跑得很快。
B. 他跑得快。
C. 他跑得非常快。
D. 他跑得非常地快。
哈三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2012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哈三中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三中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箴言(zhēn yán)B. 筵席(yán xí)C. 缄默(jiān mò)D. 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C. 他那瘦弱的身躯,却有着坚强的意志。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一样。
B. 他学习非常认真,一丝不苟。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令人印象深刻。
D. 他工作非常努力,废寝忘食。
4. 下列古文中,属于“记”的文体的是: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滕王阁序》D. 《桃花源记》5.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________》。
7. “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8.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9. “________,对海而唱。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10.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略)1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
(5分)12. 文章中“她”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说明。
(5分)1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或信息?(5分)14. 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对理解文章有什么帮助?(10分)15. 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他”,面对“她”的态度,你会怎么做?请简要说明理由。
哈三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三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剽悍(piāo)箴言(zhēn)B. 蹉跎(cuō)踌躇(chóu)缱绻(quǎn)C. 翩跹(xiān)黝黑(yǒu)踽踽独行(jǔ)D. 峥嵘(zhēng)缄默(jiān)窈窕(yǎo)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B.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谋深算,处事不惊。
C. 他的文章写得洋洋洒洒,令人佩服。
D. 他们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C.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D.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白了。
C. 他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从不冲动。
D.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D. 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坚强的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5月)语文(含答案)

2020 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现当代文学史不应无视旧体诗词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传统诗词类电视节目一度在各类媒体上“刷屏”,其高人气可见一斑。
诗词类电视节目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生动说明传统诗词在今天仍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传统诗词背后所连接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从人们对诗词类电视节目发自内心的热情来看,旧体诗词的阅读、创作及评论仍然是当代精神文化生活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却基本见不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的踪影。
一热一冷,引人深思。
传统诗词之“冷”,源自近现代以来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
中国从来以“诗国”著称,绵延数千年的诗歌传统定义并深刻塑造着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整体品格。
姑且不论《诗经》《楚辞》的滥觞、唐诗宋词的辉煌,即使是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逻辑下通常被认为以小说、戏曲为代表文体的明清两代,读书人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以“诗人”为最高的褒扬。
然而,这一诗歌传统在近现代出现巨大的断裂。
造成断裂的表面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大潮以及白话文的提倡和推广,小说这一文体取代了诗歌成为中国文学新的“正宗”。
其潜在原因是“进化论”逻辑在文学领域的消极影响:传统诗词因自身“不可避免”的落后与缺陷,“不可避免”地被“科学”“先进”的新诗所淘汰、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欧阳修与“君子之勇”孙明在宋代的政治史、文学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上,欧阳修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
他以参与庆历改革而将“以姑息为安”的政治推向王安石变法;以提倡古文而上接韩柳,下开一代文风;以“庆历正学”而从唐代经学注疏传统通往王安石的新学和朱熹的理学集大成。
这些发展史统统绕不过他,后来者却也指摘他。
受他提携的王安石,当政后阻挠神宗召他回朝参与变法,说他不知经,不识义理。
朱熹也批评他经学造诣不高,并且不能躬行实践。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检讨中国文化的年代,刘子健先生站在历史家的立场,做宏观趋势的评判:“从欧阳修的经历,看到经学兴而求致用,古文兴而议论更犀利,士大夫权力提高而反不稳定。
总之,儒家思想虽已部分实现,而官僚政治的纠纷,反因而愈变愈坏,至于不可收拾!”当推崇宋学的陈寅恪要托一位先贤来表明心迹时,只找到了欧阳修。
他曾将自己的议论比于曾国藩和张之洞,而到“奄奄垂死,将就木矣”的时候,这两个人却还当不得他一生的旨趣。
正是欧阳修高扬儒家君子的理想,贬斥势利,尊崇气节,形塑、引出了宋代的优秀文化,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史家的“空文”乃是有益于“治道学术”的。
生逢一个活泼时代,欧阳修活得波澜跌宕而又丰富多姿。
王安石、朱熹用经学不深批评他,却都不能不承认欧阳修的文章好,欧阳修本心也未必把文学看得低于经学。
他也作艳词,广为歌妓传唱,这是道学家攻击他不重实践的原因之一,今天说起来却让人更觉得欧阳的自由与可爱。
欧阳修喜欢酒,他不仅以“醉翁”自况,同游诸君也多是爱酒的人,连称赞诗僧,也是在“酒友”的语境中豪阔道出的:“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
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美文、美人、美酒,若止步于人生快意,欧阳修也就是个烂漫文人,在如此快意中,他对衰老的惶惑更见生命经验的厚度。
庆历二年,正是事业的上升期,欧阳修却由亲见朋友的生老盛衰,而自叹“余亦将老矣”。
面对衰老,他也“形骸苦衰病,心志亦退懦。
前时可喜事,闭眼不欲见”。
他本是继韩愈起而排佛老之说的,而立时寄希望于“不朽”,最后却对佛教生出崇敬之意。
放纵、疏阔、消极,凡此所思所行,不仅不与儒家君子的追求矛盾,反让我们看到君子的意态并非“假道学”的刻板印象,而是儒释道共同证成,丰满、终极而深沉,还有一点侠义。
欧阳修的豪气也一边在生命的惶惑中徊磨,一边又在世俗之美与信仰思考中淬炼,最后,在进退的大问题上顽强地绽放儒家道德的灿烂光芒。
六十五岁的欧阳修“以论政不合,固求去位”,当时还未到归田的年龄,故“天下益以高公”。
史传评欧阳修一生“可谓有君子之勇”。
君子之勇,即是道德之勇。
士大夫学术和政治一身二任,但皆以道德统驭之。
(选自《读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宋代的政治史与文学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之间,欧阳修都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
B.陈寅恪将自己的议论比于曾国藩和张之洞,而寄托、表达心迹的先贤却找了欧阳修。
C.欧阳修所作的艳词表达自由与爱意,广为歌妓传唱,这使得道学家攻击他不重实践。
D.因享有了美文、美人、美酒的人生快意,欧阳修对衰老的惶惑更见生命经验的厚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先肯定了欧阳修在宋代文化上的地位,之后以“庆历改革”“倡导古文”“庆历正学”三个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B.文章第一部分用了引证、例证,例证中还包含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使用比较自然地引出欧阳修的“君子之勇”的内涵。
C.文章第二部分采用多样变化的论证视角:既有古人的视角,也有今人的视角;既有欧阳修本人的视角,也有作者的视角。
D.文章将述、评、论结合,既述说了欧阳修在文化上的贡献,也评价了他的影响和意义,还论证了他“君子之勇”的要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朱熹批评欧阳修“经学造诣不高”“不能躬行实践”,作者引用刘子健先生的观点表明这可能因“官僚政治的纠纷”而起。
B.欧阳修高扬儒家君子的理想形塑并引出了宋代的优秀文化,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史家的“空文”其实是有益于“治道学术”的。
C.王安石、朱熹都不能不承认欧阳修的文章好,虽然他们都用“经学不深”批评欧阳修,其实欧阳修本心也未必把文学看得低于经学。
D.欧阳修的所思所行让我们看到君子的意态是儒释道共同证成的,君子之勇是一种道德之勇,道德价值高于并统摄学术与政治的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简洁是最美的生活肖复兴⑴简洁不是简单。
简单,有可能是贫乏或单薄,甚至有可能是可怜巴巴的寒酸。
简单,如同枯树枝干,只能够用来烧火,别无他用。
简洁也不是我们传统意思上艰苦朴素中的朴素。
朴素,当然也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朴素很可能是洗旧的衣服,被阳光晒得发白而缺少了应该具有的色彩。
⑵简洁的洁,不仅仅是干净的意思,这里的洁,包括着美的意味。
因此,对比简单或朴素,简洁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种美不是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的美,而是那种以简洁线条勾勒出来的现代美。
⑶简洁所呈现出的美,是齐白石和八大山人用最少的笔墨留出最大的空白所画出的写意式的美,是米罗和蒙德里安以干净爽朗的线条色彩和几何图形所构筑的象征性的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简洁;“行到闲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更不是简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简洁;“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⑷简洁,对应的不仅是物化的奢侈豪华,同时也是精神的杂乱无章。
千树万树,沉醉酣醉,正是生活坐标系简洁所对应的那奢靡的一极。
现代的生活,拜物教的侵蚀,犬儒主义的盛行,人们越来越崇尚物质的占有和享乐,酒池肉林,娇妻美妾,香车豪宅,千金买笑,百杯买醉……欲望像是追求的无底洞,贪婪成了成功的光荣花,赚钱变为了人生第一的需要和幸福的惟一标志。
人为物役,钱为君主,心被挤压得千疮百孔尘垢重重,离简洁怎么能不越来越远?甚至以简洁为丢脸而不屑一顾,视简洁为简单而不值一提,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一点不足为奇。
⑸不要说那些贪官污吏,那些大款富婆,他们的日子已经发霉,他们生活的字典里早没有了简洁的字眼,酒嗝中散发着腐臭的气味。
就是在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和简洁也越来越背离,将简洁越来越遗忘,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⑹在我看来,起码有这样三点,一是我们的吃饭,越发变得繁文缛节起来,为吃饭花的心思、浪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二是房屋的装修,越发不知节度,巴洛克雕饰罗马柱,红木家具羊皮欧式灯,以豪华以金碧辉煌为傲为荣。
三是女人的打扮,脸上化妆的脂粉越发厚重,走起路来粉末飞扬,手上脚上的金银饰品越发繁多,不走路都叮咚作响,不是为了点缀而是为炫耀。
这些早已和简洁背道而驰,可是我们还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幸福和美的生活。
⑺简洁的生活,看似简单,其实是多么的不容易做到,即使我们只是普通人。
因为我们就被这样崇尚奢华制造奢靡繁衍奢侈的生活包围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要想跳出这样的包围,该需要多么坚定的定力。
⑻这种定力,就是要求我们认定:简洁的生活,其实是最美的生活,这是因为这种美里包含着对现代越发堕落的生活的沉淀,沉淀下那些侵蚀我们的杂质和腐蚀剂。
⑼简洁,有时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就像毫不值钱的麦秸,简洁几下,可以做成漂亮的麦秸画:就像毫不起眼的石头,简洁几斧头,可以做成精美的雕塑;就像毫无色彩的芦苇,却可以做成洁白的纸张;就像毫无分量的竹子,只要简洁地凿几个眼,可以做成能够吹出美妙旋律的笛子。
⑽没错,简洁的生活,其实是以少胜多的生活,少的是我们对物质的贪得无厌,多的是对心灵和精神自由展开的空间,让我们的心里多一些音乐般美好的旋律。
⑾简洁,看起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审美的一种要求;其实,更是现代精神自由的一种体现,是价值系统平衡的一个支点。
(选自《我的人生笔记》,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在前文的基础上引出简洁含有美的意味,明确简洁的美是简洁线条勾勒出来的现代美。
B.第四段中“精神的杂乱无章”,指的是人们被物欲役使,丧失了精神追求,弄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C.人们在吃饭、装修、女性的打扮上,误以为奢侈就是幸福和美,因此逃离这样的生活是需要定力的。
D.文章先从概念入手阐述简洁的含义,进而讨论社会现实,再提出自己倡导的生活方式,思路清晰。
5.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5分)答:6. 为什么说“简洁是最美的生活”?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共享单车经济社会影响报告》(简称《报告》)显示,共享单车在2017年为全社会带来2213亿元的经济社会影响,拉动就业39万人次,拉动信息消费新增长101亿元。
《报告》指出,2017年共享单车节约汽油141万吨,相当于2017年全国汽油产量的1%,节约能源使用成本124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2万吨,减少PM2.5排放量322万吨,共节约大气污染治理成本16亿元。
共享单车在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方面也颇具成效。
2017年,共享单车共减少4亿小时拥堵时间,相当于24万人一年的工作量;节约161亿元拥堵成本,接近18个水立方的建造费用;带动自行车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传统产业222亿元。
交通运输部表示,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共享单车的发展,当然也需要规范。
针对共享单车押金的进一步监管,交通部已经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开展了调研,制定了初步的政策文件,也征求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和部分城市管理部门的意见,不久将会按照程序发布和落实。
(摘编自2018年2月8日《北京晨报》)共享出行服务模式对比材料二:2017年,共享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达到了顶峰,除了共享单车之外,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新兴项目也都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注意,并接连获得融资。
ZHO共享纸巾就是其中一家存活下来,而且发展非常不错的企业之一。
从生活小物“纸巾”切入的ZHO共享纸巾平台于2017年8月21日对外宣布完成500万元首轮融资,接下来的几个月里,ZHO共享纸巾一发而不可收,先后与中顺洁柔、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铺设的共享智能设备也从全国的150多个城市发展到300个城市,设备将近6万台,每天出纸量达到200万包。
ZHO共享纸巾从技术上不断探索、升级,扫码搜索、智能推送、竞价排名、精准匹配等功能纷纷上线,通过系列技术升级,既方便了市民使用共享机的行为习惯,让有需求的人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也让企业用少量投入就可以获得大量潜在客户、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这也为ZHO共享纸巾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