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报告.doc

合集下载

八年级初二物理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初二物理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初二物理考试试卷分析本次八年级初二物理期末考试为唐山市统一命习题,统一考试,习题型共分为选择习题、填空习题、作图实验探究习题、计算应用习题。

本次考试考试试卷的特点是,习题目由易到难,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类型多样,既检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了物理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答习题情况班级均匀分及格率优秀率八一班93.8100%84%八三班63.458%32%八四班67.763%32%八一班为住宿班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其他三个班没有住宿的优势,成绩比较弱。

各个习题目的答习题情况如下:选择习题选择习题共33分,均匀得分在24分左右,错习题主要集中在⑷10两习题⑵填空习题填空习题共26分,均匀得分18分左右,错习题主要集中在1⑷17两习题⑶作图实验探究习题⑷计算应用习题计算应用习题共11分,均匀得分7分左右三、每个习题的考察意图四、发现问习题⑴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学习知识提高成绩,解决问习题,最关键的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发现的问习题才能运用所学解决问习题。

通过本次考试试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第⑷⑽14习题都是考察基础知识的习题目,力的定义、惯性、二力平衡、平衡力、互相作用力、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浮沉等知识考察,这几道习题错的最多,说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用所学的只是解决最简单的问习题。

⑵审习题不认真每一次考试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的程度上也考察了学生是否细心、认真。

有些习题目是每个学生都会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得分,有的学生却不能得分呢?最关键的就是做习题不细心、不认真。

由于审习题不细心,计算不认真导致失分。

⑶实验探究能力差实验探究习题是物理考察的主要习题型,也是学生之间成绩拉开档次的关键习题型,做好这类习题要对出习题者的意图洞若观火,对他所提示的实验思路理解的清晰透彻,很多同学在没有理解习题意的基础上盲目的做习题,对实验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能很好的做这方面的习题目,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差。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报告一、试题突出特点1、遵循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考标本次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卷知识结构、目标层次、难度分配比例均符合考试标准要求,全卷试题紧扣教材,力求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在具体物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出现偏题、怪题。

表二:中考考试要求及试题内容分布从试题内容及分值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试题的覆盖面比较全面。

但有些考点如声音的特性、匀速直线运动等考点试题过多,而判断机械运动、用停表测时间等考点没有覆盖到。

2、贴近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应用全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5.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 .减弱回声 B .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 .增大声音的频率 D .增强响度第6题: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 .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C .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 .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7.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 )A .音调在降低B .音调在升高C .响度增加了D .响度减小了 第39题的第3问:(3)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 )、(b )所示,则图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这些题目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题材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物理。

3、突出物理思想、考查迁移能力本次的考题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加强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如第27题涉及回声测距离的知识,用此方法来解决光来测距的问题。

8年级物理试卷分析.doc

8年级物理试卷分析.doc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一.基本统计数据分析1. 三率统计表:2.分数段统计表二.试卷分析2. 分析说明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六个大题,23个小题。

总体题目的难易程度偏高,个別题冃较偏。

学生答题况分析:1、选择题学生答题人都不理想。

2、填空题第11、13、14题的得分率较低,原因是这些题有的空考察的内容是拓展知识或学生的运用能力,大部分学生都答得不好。

今后在教学进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3、作图题:这一大题答得不好的原因是:作图不规范,这题婆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几个知识点共同解题,以及理解平面镜所成为虚像,难度稍微冇点大。

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牛对知识的运用还不熟练。

4、实验题17题答得很差,得分率只有百分之33,这题是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

由于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没冇很好的理解成像规律,最后是用课件补充。

这也说明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原理还没理解透彻。

5、计算题:19题得分率偏低,主要在于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题目,而且题目也偏。

其次计算格式不规范,不写公式直接计算,带入数据的步骤漏掉单位都是失分的原因。

6、综合题:木次试卷综合题难度偏人,得分并不高。

21这题理解了话难度不人,但学生没冇很好的理解控制变量法。

23题比较创新,学生没冇见过,失分较多。

以上只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悄况发现的问题所做的试卷分析,通过分析这张考试卷,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搞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夯实双基.新课程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不注重基俗话说,万变不离其中。

无论是调研检测还是升学考试,都会对物理的主干知识进行考査。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不变的主题,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分析,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才能谈到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所以在新课教学屮,老师要千方百计引领学生加强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新规律的拿握,注意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及时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并尝试让学牛解决i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八年级生物成绩分析
张畅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共100分。

试题覆盖全面,在题目安排上,由易到难,题量适中,分数分配比较合理。

所以说,这张试卷对于本学期上半学期知识的考核是全面而详尽的,难易度适中,但学生考出来的成绩并不理想。

这学期,我教八年级生物1-4班,对于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成绩不理想。

做一下分析
二、成绩分析
八年级生物期中考试全年级平均成绩为45.53分。

班级平均最高分51.367分,班级平均最低分42.137分。

全年级优秀率4.35%,及格率为21.98%。

低分率78.02%。

三、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在于:学生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

这次考试中60分以下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另外学生的成绩不高,还在于很多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

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没自主学习,成绩就更无法提高了。

四、改进措施
认真钻研新课标,教材做好课前预设。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明了,做到衔接顺畅,过度自然,化难为易引导
教学,尽量在课堂上要效率,课上把基础知识记住。

以上这些是对这次期末考试的情况总结。

在下学期,我将吸取经验教训,根据上半学期的情况,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跟进,了解其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求教,学习经验,争取下学期把成绩提上去。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范文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范文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次初二物理试卷,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作图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计算题(共1题,10分)。

2. 考查内容。

- 本试卷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部分,包括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等章节的知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

1. 得分情况。

- 选择题的平均得分约为30分。

其中第3题、第12题和第18题错误率较高。

2. 典型错误分析。

- 第3题:题目为“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则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A. 25m B. 30m C. 50m D. 75m”。

很多学生错选A。

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根据第3s内通过的路程求出速度v = s/t=15m/1s = 15m/s,那么前5s通过的路程s=vt = 15m/s×5s = 75m,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公式运用不熟练。

- 第12题:“一块金属的质量是1kg,体积是200cm^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A.5×10^3kg/m^3 B.0.2×10^3kg/m^3 C.5g/cm^3 D.0.2g/cm^3”。

不少学生错选B。

学生在计算密度时,没有正确进行单位换算,ρ=(m)/(V)=(1kg)/(200cm^3)=(1000g)/(200cm^3) = 5g/cm^3=5×10^3kg/m^3,学生对质量单位换算和密度公式的运用存在问题。

- 第18题:“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错误 B. 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选用精密仪器就不会有误差”。

较多学生错选A。

学生没有正确区分误差和错误的概念,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只能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测量失误。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分析
3.7%
96
17
总评
6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8%
55.9%
11.2%
99
10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出错较多的是8、13、15、17、19这六个小题。审题不清;
第二大题 填空题:易错的题有20、28、29题。注重难题的训练,基础知识混淆不清。
第三大题作图题与实验探究题:32小题有的学生光线未标箭头,有的箭头方向标错。 32题的(5)小题和33题的(3)小题语言叙述不清
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单位: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分析人:
一、试卷总体评价分析 :
本次初二期末物理试题,共五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设置了35个小题,题量适中,保证试题有一定的信度,又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考试负担,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第四大题:35题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部分学生计算格式出错等。
四、对今后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及身边发生的事抽象出物理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试题从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设计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改的动向.
二、成绩统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8.1
53
56.9
24.5%
45.3%
15.1%
96
13
8.2

初二期末物理试卷分析.doc

初二期末物理试卷分析.doc

初二期末物理试卷分析期末考试结束了,我对初二的物理成绩作出详细的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來说比较简单的。

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对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屮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作为初二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主要考察了八年级所学习的声学、物态变化、光学,基础部分注重考査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屮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

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试卷分为六种题型,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题和计算题。

(一)选择题(30分)总共有10个题,从长度的测量、光学、声音的特征、物态变化以及密度等各方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作的整体上不错,出错较多的是2、8题,第2题是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磁性材料的应用不了解导致的。

第8题是对密度及质量掌握不透所致。

(二)填空题(21分)填空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学牛做得也比较理想,其屮错误较多的有12题、13题、17题。

12题考得有点偏,课本上儿乎没有相关的知识,所以讲课的时候就没有重点讲。

13题的题H有点歧义,很多学生没有理解出题人的意图而写错了。

17题是由于粗心,没有看清题F1导致做错,整体上作的还不错。

(三)作图题(7分)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

由于这两道题比较简单,大部分都对了,但也有少数同学因为粗心,出现了错误,比如说平面镜成像屮成的是虚像, 作的图应该用虚线画出;还有在透镜的光路图屮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忘记画箭头或者忘记标虚线。

初二月考物理试卷分析 初二物理月考分析

初二月考物理试卷分析 初二物理月考分析

初二月考物理试卷分析引言本文对初二物理月考试卷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学生在物理知识掌握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

在分析中,将对试卷整体难易程度、各单元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常见错误进行详细讨论。

试卷整体难易程度初二月考物理试卷的整体难易程度适中。

试卷共包含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三个部分,总分为100分。

选择题占总分的30%,填空题占总分的40%,解答题占总分的30%。

根据试卷的平均得分情况,学生在选择题和填空题方面相对较好,平均得分较高。

而在解答题方面,学生的平均得分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

单元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单元一:力的作用与运动在本次试卷中,力的作用与运动单元的题目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综合考察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合成等知识点。

学生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上较为良好,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但在具体应用时,一些学生还存在混淆的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该关系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还需提高。

单元二:光的传播与成像光的传播与成像单元的题目主要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内容。

学生在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掌握较好,能正确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

但在遇到分界面时,一些学生在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时存在一定困难。

光的成像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了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学生对于镜像位置、放大缩小和正倒立等概念理解较为混淆,需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三:机械能转化机械能转化单元主要考察了机械能和功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机械能转化的实例等内容。

学生对机械能和功的概念掌握较好,能正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但在涉及到实际的机械能转化的例子时,一些学生的解答能力还需提高。

学生常见错误分析在试卷分析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学生常见的错误和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报告一、试题突出特点1、遵循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考标本次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卷知识结构、目标层次、难度分配比例均符合考试标准要求,全卷试题紧扣教材,力求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在具体物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出现偏题、怪题。

表二:中考考试要求及试题内容分布从试题内容及分值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试题的覆盖面比较全面。

但有些考点如声音的特性、匀速直线运动等考点试题过多,而判断机械运动、用停表测时间等考点没有覆盖到。

2、贴近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应用全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5.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 .减弱回声 B .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 .增大声音的频率 D .增强响度第6题: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 .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C .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 .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7.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 )A .音调在降低B .音调在升高C .响度增加了D .响度减小了 第39题的第3问:(3)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 )、(b )所示,则图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这些题目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题材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物理。

3、突出物理思想、考查迁移能力本次的考题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加强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如第27题涉及回声测距离的知识,用此方法来解决光来测距的问题。

第27题: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s 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A.3.81×108m B.7.62×108m C.2.6×108m D.8×108m4、突显图表功能,检测综合素质本试卷设置了三道图表试题,22题为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题、 25、28题为运动学常见的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这两道试题很好地走出了单个知识点考查的格局,有机地渗透了图表信息内容,加大了考生应用能力、学科内知识交叉和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

第22题.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0℃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第25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 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运动8s时.甲乙两同学相遇在一起D.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第28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a所示,图b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是()5、试卷有待改进的地方①试题内容及分值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试题的覆盖面比较全面。

但有些考点如声音的特性、匀速直线运动等考点试题过多,而判断机械运动、用停表测时间等考点没有覆盖到。

②试题中没有增设开放试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③没有出现与社会热点相关、体现出时代气息的试题和原创题。

④个别题目欠考虑如第九题:苍蝇a和蚊子b飞过耳边时,我们即便看不到它们也能知道是谁飞过耳边,这跟它们翅膀振动发声的响度L和音调f有关,则下列关于响度和音调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L a>L b,f a>f b B.L a<L b,f a<f bC.L a<L b,f a>f b D.L a>L b,f a<f b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声音特性中响度和音色两个特性的理解,但学生首先就分不清苍蝇和蚊子,从而改变了考查知识点。

如果将苍蝇和蚊子改为牛和老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⑤试卷在制卷时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使第10题没有选项,第14题没有图。

导致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遇到了不应该有的障碍。

二、试卷检测结果表二.考生成绩分布表:三.失分原因分析从试卷得分率来看,得分率比较低的是第7题(62.21%)、第9题(72.06%)、第15题(71.97%)、第29题(61.78%)、第30题(59.14%)、第36,37题(填空题,没有单独计分)。

第7题(62.21%)原题是: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A.音调在降低 B.音调在升高 C.响度增加了 D.响度减小了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的题目,而且是一道非常常见的题目,学生做过多次老师也讲过多次,为什么还会有接近40%的同学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现在在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暖水瓶,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②上课也由于各种原因未做实验也没有要求学生课后去完成相应的实验③与这个问题相应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瓶中装不同量的水然后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但两个问题的结论完全相反,一些同学没有直观感受过,完全凭记忆,很容易将结论记反。

第9题(72.06%)原题是:苍蝇a和蚊子b飞过耳边时,我们即便看不到它们也能知道是谁飞过耳边,这跟它们翅膀振动发声的响度L和音调f有关,则下列关于响度和音调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L a>L b,f a>f b B.L a<L b,f a<f bC.L a<L b,f a>f b D.L a>L b,f a<f b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声音特性中响度和音色两个特性的理解的题目。

在试卷分析的时候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得分低的原因是:学生分不清蚊子和苍蝇,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第15题(71.97%)原题是: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铁、食盐、松香 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了解。

得分低的原因是一些老师在上课时没有将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板书在黑板上,而只是介绍了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

第29题(61.78%)的原题是: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温度是2℃;插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温度是96℃,那么,将此温度计插入某一盛水容器中显示温度为25℃时,该容器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A .25℃B .27℃C .24.5℃D .无法判断 本题是考查了学生对摄氏温度规定方法的理解以及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得分低的原因有:①学生对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不清楚,②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分析的能力有限。

第30题(59.14%)原题是: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甲地经乙地到达丙地,若汽车在甲、乙两地间行驶所用时间为t ,平均速度为v 1;汽车在乙、丙两地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 2,行驶路程为s ,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 A .st v sv t v v ++2221B .221v v + C .2121v v sv t v ++D .2121v v tv v +本题是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得分低的原因有:①对平均速度不理解,②数学知识的缺乏:例不会用题目中已知的物理量去表示未知的物理量,或者已经列出了平均速度的表达式但不会化简第36题(填空题,没有单独计分)考查的是回声测距。

原题是: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s 后他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m .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同学将此题算错,原因有:①学生不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②学生不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③学生没有看清题目中的又经过0.5s 再次听到回声 的又字。

第37题(填空题,没有单独计分)的原题是:某火车站的一楼和二楼之间有一匀速运动的自动扶梯,某人以恒定的速度沿行驶的扶梯上行时,走过的扶梯级数为24级,当他以相同速度沿行驶的扶梯下行时,走过的级数是72级,若扶梯不动,该人以原来速度从一楼走到二楼,走过的扶梯级数应是 级.本题主要考查得是速度的合成问题,这是本试卷难度最大的一道题,从阅卷得分情况来看拉开了差距,体现了难易梯度。

给优秀学生一个良好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题能力。

四.今后教学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

教师要注重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运用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一定要讲清、讲透。

2、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和规范答题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布置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注重训练的分析讲评,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审清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规范答题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抓住规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语言表达中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准确规范,计算中要注意解题格式,先写公式(或规律)后带数据计算。

每一道题无论是否似曾相识,一定按新题做,避免固有的东西干扰新条件、新情景下的问题的分析。

3、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应用性。

教学中应注重将物理与科技、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关注社会热点和关心科技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教会学生运用物理学的观点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用物理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实际情景中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物理情境转化为物理语言、物理问题的能力。

4、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迁移应用。

学生在作图、识图、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文字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初步构建物理模型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切实加强这些方面的针对性地训练。

5.侧重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科内知识点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一步的理解,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